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DNA去甲基化酶TET3过表达介导转录因子KLF4显著高表达
1
作者 张帅 罗雯 +2 位作者 张莲 殷秀琴 罗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43,共7页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 KLF)异常高表达的DNA甲基化分子机制。方法 以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理检查所取皮损组织为实验组,13例眼外伤手术患者所取眼睑皮肤组织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 KLF)异常高表达的DNA甲基化分子机制。方法 以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理检查所取皮损组织为实验组,13例眼外伤手术患者所取眼睑皮肤组织为对照组。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BSP)检测各组皮肤样本及转染十-十一转位3(ten-eleven translocation 3, TET3)过表达及干扰质粒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 KLF4)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皮肤组织样本及转染HaCat细胞中KLF4、TET1(ten-eleven translocation1)、TET2、TE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KLF4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KLF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KLF4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49,P=0.002)。实验组TET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TET1及TET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ET3表达水平与KLF4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01)。HaCat细胞中过表达TET3后,KLF4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下调(P<0.01),KLF4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HaCat细胞中干扰TET3表达后,KLF4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上调(P<0.01),KLF4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过度表达的TET3通过下调KLF4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介导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KLF4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DNA甲基化 tet家族蛋白3 kruppel样因子4
原文传递
广东省某生猪屠宰场tet(X4)和blaNDMF阳性菌的流行特征
2
作者 林宛楠 蔡钟鹏 +8 位作者 卢丽桃 吴敏怡 焦彦翔 岳超 陈家明 冯汇华 韩腾定 高延玲 吕鲁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9,共9页
为了探究广东省某生猪屠宰场中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4)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 NDM阳性菌的流行特征,本试验从广东省某生猪屠宰场采集94份不同来源样品(55份猪粪便、20份屠宰场环境和19份猪胴体),使用含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的麦康凯琼脂... 为了探究广东省某生猪屠宰场中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4)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 NDM阳性菌的流行特征,本试验从广东省某生猪屠宰场采集94份不同来源样品(55份猪粪便、20份屠宰场环境和19份猪胴体),使用含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筛选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不敏感菌株;采用PCR方法检测tet(X4)和bla NDM基因阳性菌,并对阳性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tet(X4)和bla NDM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93.62%(88/94)和51.06%(48/94),其中tet(X4)基因阳性菌的检出率在猪粪便样品中最高(98.18%,54/55),其次是胴体样品(89.47%,17/19)和环境样品(85.00%,17/20);bla NDM基因阳性菌的检出率在环境样品中最高(80.00%,16/20),其次是猪粪便样品(47.27%,26/55)和胴体样品(31.58%,6/19)。2种耐药基因的主要携带菌种均为大肠杆菌,分别占比95.65%(88/92)和74.07%(40/54),另外也检测到tet(X4)阳性的弗格森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摩氏摩根菌,bla NDM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瓜里科州假单胞菌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tet(X4)和bla NDM阳性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其中tet(X4)阳性菌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100%;bla NDM阳性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2种基因阳性菌均对黏菌素较为敏感。结果表明,该屠宰场tet(X4)和bla NDM阳性菌污染严重,主要菌种为大肠杆菌。屠宰场tet(X4)和bla NDM阳性菌的污染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威胁,提示应加强对生猪屠宰场中耐药菌污染情况调查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X4) bla NDM 屠宰场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克隆造血DNMT3A基因突变、Tet2基因缺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严锐 朱梓良 +1 位作者 招轩娜 黎东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94-96,共3页
克隆造血是指造血系统体细胞基因突变的非恶性增殖性现象,可驱动基因突变后的突变白细胞比例升高。新近研究指出,由白血病驱动基因突变引起的克隆造血可通过促炎反应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克隆造血... 克隆造血是指造血系统体细胞基因突变的非恶性增殖性现象,可驱动基因突变后的突变白细胞比例升高。新近研究指出,由白血病驱动基因突变引起的克隆造血可通过促炎反应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克隆造血是COPD的非传统、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COPD发生的一种新机制。甲基化DNA转移酶3a(DNMT3A)基因突变及Tet2基因缺失是体细胞突变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二者可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引起肺功能下降,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DNMT3A基因突变及Tet2基因缺失与COPD炎症反应的关系,可为研究COP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造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基因突变 甲基化DNA转移酶3a tet2基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忠海 高子雅 +1 位作者 严志强 刘化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7-364,共8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中国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CVD主要的病理过程。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在CVD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n-...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中国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CVD主要的病理过程。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在CVD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n-eleven translocation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2,TET2)参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TET2在CV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ET2可以调节心脏发育、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本文就TET2在CV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DNA甲基化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荧光RA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志祥 赵子杰 +4 位作者 李疆帅 薛姗 洪启浩 侯潇楠 任阵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为了实现快捷、准确检测抗生素抗性基因,提高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以tet(A)基因序列保守区为靶序列,... 为了实现快捷、准确检测抗生素抗性基因,提高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以tet(A)基因序列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其RAA引物,筛选并优化RAA引物探针,建立荧光tet(A)-RA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tet(A)-RAA法在39℃恒温条件下30 min内即可特异性实现对tet(A)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与无抗性细菌均无交叉反应.且采用该方法对18个环境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00%,与q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该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可用于对抗性基因tet(A)的快速检测,也为开发其他抗生素抗性基因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基因tet(A) 四环素 重组酶 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环境检测
下载PDF
TET1基因对小鼠uNK细胞增殖及IFN-γ、VEGF-C和TGF-β1转录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杨晓伟 赵自亮 +2 位作者 付雨 于子肖 赵永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1228,共8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去甲基化酶1(ten eleven translocation,TET1)对小鼠子宫内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uNK)的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表达的影响。采集妊娠9~12 d小鼠子宫内膜,分离淋巴细胞,使用链霉亲和素磁珠法进一步分选uNK... 本研究旨在了解去甲基化酶1(ten eleven translocation,TET1)对小鼠子宫内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uNK)的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表达的影响。采集妊娠9~12 d小鼠子宫内膜,分离淋巴细胞,使用链霉亲和素磁珠法进一步分选uNK细胞进行培养;针对TET1基因合成RNA干扰序列,并将其连接入RNA干扰载体GM-19167,构建干扰表达质粒,包装成慢病毒(lentivirus)并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按照慢病毒与细胞数(10~200)∶1的比例转染uNK细胞,168 h后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果,收集uNK细胞,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以验证TET1基因的干扰效果,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对uNK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分别合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和β1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慢病毒感染168 h后uNK细胞中TET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CCK8试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病毒感染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TET1干扰后其细胞增殖不受影响(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IFN-γ和VEGF-C两种细胞因子均显著下降(P<0.05)。下调TET1基因的表达不影响uNK细胞的正常增殖,但会影响其细胞因子的转录,进而对动物子宫内的天然免疫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1基因 UNK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小鼠
下载PDF
TE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关系
7
作者 王青雷 付珊 +3 位作者 李舒承 王虹 焦光美 黄贤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TE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2454206、rs12498609)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每组150例。比较... 目的探讨TE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2454206、rs12498609)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脂相关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ET2基因rs2454206、rs12498609位点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TET2基因rs2454206位点、rs12498609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022(95%CI:1.202,3.401)]、TC[OR=3.045(95%CI:2.146,4.320)]、TG[OR=4.052(95%CI:2.405,6.826)]、LDL-C[OR=3.022(95%CI:1.889,4.834)]、rs2454206位点AA基因型[OR=4.697(95%CI:2.675,8.249)]、rs12498609位点CC基因型[OR=2.147(95%CI:1.215,3.795)]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DL-C[OR=0.057(95%CI:0.015,0.216)]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TET2基因rs2454206位点AA基因型、rs12498609位点CC基因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tet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TET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黎明国 李清春 +14 位作者 陈鑫 卢世豪 何凡 祁梦凡 张化鹏 任玉军 张庆泽 符彬彬 徐梦思 艾子凯 闫坤 冯赟 华再东 黄涛 毕延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7-1917,共11页
【目的】研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置于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200和400μmol/L)Bobcat339抑制剂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2 h,测量卵丘扩... 【目的】研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置于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200和400μmol/L)Bobcat339抑制剂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2 h,测量卵丘扩展直径,统计成熟率,确定最小有效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27 h后,利用免疫荧光(IF)检测5-甲基胞嘧啶(5mC)与5-羟甲基胞嘧啶(5hmC)信号强度以及纺锤体组装情况;利用DCFH-DA染料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利用ATP检测试剂检测卵母细胞ATP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2 h时COCs卵丘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27 h时卵母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和400μmol/L组卵丘细胞扩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100、200和400μmol/L组成熟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确定最小有效浓度为100μmol/L,后续试验均用该浓度。IF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7 h时100μmol/L组卵母细胞中5mC信号强度显著升高(P<0.05),而5hmC信号强度没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7 h时100μmol/L组卵母细胞纺锤体排列紊乱,组装异常。与对照组相比,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MMP和ATP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42 h时100μmol/L组COCs中卵丘扩展相关基因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穿透素3(Ptx3)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27 h时100μmol/L组卵母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与Sod 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ET去甲基化酶通过清除猪卵母细胞中的5mC,降低ROS水平,提高MMP水平来指导纺锤体正常组装排列,维持COCs的正常扩展,保证猪卵母细胞正常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tet去甲基化酶 甲基化 纺锤体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TET蛋白在配子形成和早期胚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黎明国 华再东 毕延震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77,共7页
在哺乳动物配子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一直处于动态变化,DNA甲基化水平的规律变化决定了配子的生成、分裂和成熟,尤其是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DNA去甲基化与DNA甲基化共同决定了1枚胚胎能否发育为完整的个体。TET蛋白家族... 在哺乳动物配子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一直处于动态变化,DNA甲基化水平的规律变化决定了配子的生成、分裂和成熟,尤其是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DNA去甲基化与DNA甲基化共同决定了1枚胚胎能否发育为完整的个体。TET蛋白家族的各成员可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去甲基化作用,并且不同种类TET蛋白的缺失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大量研究表明TET蛋白在配子形成和早期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动态调控甲基化水平,目前关于TET蛋白生物功能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综述了TET蛋白家族成员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在配子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功能,为深入研究TET蛋白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蛋白 去甲基化 配子形成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TET2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
10
作者 王强州 潘诗雨 +4 位作者 方梦雅 李微 王佳兴 刘茵茵 陈世豪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7-233,共7页
为研究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2,TET2)及其介导的羟甲基化修饰在调控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ET2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针对鸡TET2 mRNA的2种剪接变体的共有CDS序... 为研究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2,TET2)及其介导的羟甲基化修饰在调控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ET2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针对鸡TET2 mRNA的2种剪接变体的共有CDS序列设计4组sgRNA,构建sgRNA表达质粒,连同Cas9-T2A-GFP质粒共转染DF-1细胞,筛选高切割效率的sgRNA;将转染该sgRNA的DF-1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选,获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并用DNA测序进行鉴定。单克隆敲除细胞扩大培养后,Western blot和Dot blot检测TET2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羟甲基化(5hmC)水平。DNA测序结果表明,TET2-gRNA-2靶位点附近分别发生2和28 bp的缺失突变,引起TET2蛋白移码突变,将该细胞株命名为DT-6。DT-6细胞传代15次以上,细胞形态稳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F-1细胞相比,DT-6细胞几乎不表达TET2蛋白。Dot blot结果显示,与DF-1细胞相比,DT-6细胞全基因组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敲除TET2基因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为研究鸡TET2及其介导羟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天然免疫反应的途径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2 CRISPR-Cas9 tet2基因敲除 鸡胚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新型四环素灭活酶tet(X)致替加环素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沈平华 陈慧芬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巨大威胁。替加环素是新一代的四环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可移动新型四环素灭活酶tet(X)直系同源物的出现,导致了高水平替加环素耐药。目前,已...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巨大威胁。替加环素是新一代的四环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可移动新型四环素灭活酶tet(X)直系同源物的出现,导致了高水平替加环素耐药。目前,已经发现tet(X)的同系物主要有tet(X1)、tet(X2)、tet(X3)、tet(X3.2)、tet(X4)、tet(X5)、tet(X6)和tet(X7)。该耐药基因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地区医院中相关的患者和环境中,涉及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其中携带tet(X3)和tet(X4)基因的耐药细菌表现出最高的耐药水平。耐药机制中,插入序列ISCR2与tet(X3)、tet(X4)、tet(X5)的水平传播密切相关,位于多种型别质粒上tet(X4)的基因遗传结构较为复杂,可位于各式各样的可移动原件上,加速了该耐药基因的播散。质粒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性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到各种生态位和临床高危病原体中。迫切需要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来阻止该耐药基因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耐药机制 tet(X) 水平播散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董璇 陆怡 胡海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并选取同期收治的8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并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组织,同时选取85例同期卵巢囊肿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 mRNA表达量,分析miR-143-3p和TET1 mRNA表达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关系,Spearman秩相关分析miR-143-3p和TET1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143-3p和TET1以及miR-143-3p联合TET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 异位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miR-143-3p和TET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痛经情况和病灶分型miR-143-3p和TET1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43-3p和TET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01)。在miR-143-3p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ROC曲线中:当截断值为0.316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敏感度为81.18%,特异度为62.79%;在TET1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ROC曲线中:当截断值为0.384时,AUC为0.942,敏感度为89.41%,特异度为78.82%;在miR-143-3p和TET1联合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ROC曲线中:AUC为0.956,敏感度为91.76%,特异度为72.94%。miR-143-3p和TET1联合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UC明显大于miR-143-3p和TET1单独诊断。结论 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3-3p和TET1低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且在组织中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增加,miR-143-3p和TET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miR-143-3p和TET1可作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 miR-143-3p tet1基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Tet-off系统调控人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银多 吕跃 +2 位作者 徐海鹏 陈晓勤 李晓青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73-1576,共4页
背景与目的:Tet-off系统是一个高效、低毒、具有严密开关功能的基因调控系统,本研究构建质粒pTre-IFNγ,初步探讨Tet-off系统调控人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acⅡ、XbaⅠ双酶切载体pTre... 背景与目的:Tet-off系统是一个高效、低毒、具有严密开关功能的基因调控系统,本研究构建质粒pTre-IFNγ,初步探讨Tet-off系统调控人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acⅡ、XbaⅠ双酶切载体pTre及目的基因,T4连接酶连接,重组体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pTet-off及pTre-IFNγ共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RT-PCR法检测IFNγmRNA,ELISA法检测分泌到培养液中的IFNγ蛋白,分析共转染后IFNγ的分泌规律、共转染后48h中不同浓度盐酸四环素对IFNγ蛋白分泌的影响及在共转染后第48h加入盐酸四环素在不同时间阶段对IFNγ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pTre-IFNγ构建成功;共转染后48hRT-PCR检测到IFNγmRNA表达;ELISA法示IFNγ蛋白分泌持续6天,第3天的分泌高峰为每1×106个细胞(720.09±241.51)pg;共转染后48h中蛋白分泌量随四环素浓度增加逐渐减少,10~100ng/ml四环素存在时蛋白分泌接近零;第48h时添加盐酸四环素后8h即能明显抑制IFNγ蛋白表达,延长作用时间,抑制效应加重。结论:Tet-off系统能迅速而高效地下调人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re—IFNγ 构建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tet—off 调控
下载PDF
肠镜TET管置入洗涤菌群移植术治疗儿童孤独症
14
作者 殷海斌 饶君 +1 位作者 李靓雯 周承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3-14,共2页
由麻醉师给孤独症儿童静脉麻醉后,无痛肠镜探查到达回盲部无特殊病变,遂通过内镜钳道将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给药管[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管]送入肠道,退镜同时将TET管送入肠腔,直至回盲部,使TET管远端在... 由麻醉师给孤独症儿童静脉麻醉后,无痛肠镜探查到达回盲部无特殊病变,遂通过内镜钳道将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给药管[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管]送入肠道,退镜同时将TET管送入肠腔,直至回盲部,使TET管远端在回盲部保持相对固定并将肠镜远端缓慢退出肛门。第二次再行肠镜到达回盲部,并且经内镜钳道使用1~2枚钛夹将TET管远端线圈固定在回盲部肠壁皱褶处,缓慢退出肠镜后拔除导丝,敷料固定TET管,观察24 h无异常反应,次日进行洗涤菌群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菌群移植 孤独症 无痛肠镜 tet
下载PDF
TET蛋白的去甲基化机制及其在调控小鼠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振伟 高树新 +1 位作者 张永春 张显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0,共7页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家族共有3个成员,分别为TET1、TET2和TET3,均属于α-酮戊二酸(α-KG)和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可以将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 m 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 hm C)、5-...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家族共有3个成员,分别为TET1、TET2和TET3,均属于α-酮戊二酸(α-KG)和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可以将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 m 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 hm C)、5-甲酰基胞嘧啶(5-formylcytosine,5 f C)及5-羧基胞嘧啶(5-carboxylcytosine,5 ca C)。研究表明,TET蛋白通过不同机制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调控DNA去甲基化,且去甲基化的活性可能受其他因子的调控。TET蛋白广泛参与哺乳动物发育过程的调节,其中在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胚胎发育、干细胞多能性及神经和脑发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TET蛋白生物功能的发现为表观遗传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而且相关研究结果对拓展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TET蛋白家族的结构、去甲基化分子机制及在小鼠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深入了解TET蛋白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蛋白 去甲基化 表观遗传 小鼠发育
下载PDF
鸭源大肠杆菌3种tet基因的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瑞 刘建华 +4 位作者 胡功政 吴华 陈玉霞 赵金凤 孟春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21株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C)。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呈现tetA、tetB和tetC基因阳性,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6.67%,携带3种tet基因... 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21株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C)。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呈现tetA、tetB和tetC基因阳性,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6.67%,携带3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鸭大肠杆菌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鸭大肠杆菌 四环素耐药基因 tet基因
下载PDF
微小RNA-191通过靶向调节TET1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松 董莉丽 +4 位作者 孙丽 李刚 袁爽 王学博 王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91(miR-19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91及TET1的表达,检测转染miR-191 inhibitor后细胞TET1 mRNA的变化。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微小RNA-191(miR-19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91及TET1的表达,检测转染miR-191 inhibitor后细胞TET1 mRNA的变化。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ET1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NA-191与TET1的关系。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ET1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抑制miR-191可显著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上调TET1表达水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TET1是miR-191的潜在靶基因,miR-191对TET1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调控作用。结论 miR-191可能通过靶向下调TET1的表达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iRNA-191 tet1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四环素类药物酶修饰基因-tet(X)的起源、分布及在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哲 张昱 杨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7-2037,共11页
抗性基因作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新型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四环素类抗性基因是环境和临床上研究得最多的一大类抗性基因,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基因共有44种,包含泵出、核糖体保护和酶修饰3种主要机制.相对于前... 抗性基因作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新型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四环素类抗性基因是环境和临床上研究得最多的一大类抗性基因,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基因共有44种,包含泵出、核糖体保护和酶修饰3种主要机制.相对于前两种机制,酶修饰机制关注得不多.tet(X)是唯一一种研究较为透彻的酶修饰基因,它编码的蛋白可化学修饰和降解四环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对临床耐药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本文综述了tet(X)基因的研究进展,指出有必要重新认识tet(X)对环境中四环素类生物降解的贡献及其对于细菌四环素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性,并对tet(X)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抗性基因 tet(X) 酶修饰 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