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挺水植物应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污染净化效应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卢秀秀 刘云根 +3 位作者 王妍 张超 李成荣 伏川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98,共6页
以洱海流域北部上游东湖片区库塘湿地中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主要水生植物,寻求净化湿地水质的最佳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东湖片区库塘湿地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09~0.23、0.80~3.28、0.18~0.89、12.00~37.00 mg... 以洱海流域北部上游东湖片区库塘湿地中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主要水生植物,寻求净化湿地水质的最佳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东湖片区库塘湿地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09~0.23、0.80~3.28、0.18~0.89、12.00~37.00 mg/L,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要求;综合比较发现,植物组合群落生物量和碳氮磷累积效应优于单一植物;植物组合对水体碳氮磷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东湖片区库塘湿地 生态修复 植物
下载PDF
福州东湖湿地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谢杨阳 刘旭阳 +6 位作者 金强 黄佳芳 黑杰 林少颖 黄庄 候宁 王维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0,共12页
为了揭示湿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东湖湿地裸滩、废弃养殖塘、芦苇湿地和防护林生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和N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芦苇... 为了揭示湿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东湖湿地裸滩、废弃养殖塘、芦苇湿地和防护林生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和N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芦苇湿地>废弃养殖塘>裸滩(P<0.05),防护林土壤C和N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3.99和1.47 g/kg。而土壤P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废弃养殖塘>裸滩>芦苇湿地(P<0.05),防护林的土壤P质量分数最高,为0.33 g/kg;2)不同生境土壤C与N之间回归拟合程度较高(R=0.98,P<0.05),但N与P、C与P的拟合程度相对较低;3)土壤C/N表现为芦苇湿地>防护林>废弃养殖塘>裸滩,C/P、N/P表现为芦苇湿地>防护林>裸滩>废弃养殖塘(P<0.05)。4)土壤环境因子对C、N和P及其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C与密度(R=-0.45,P<0.05)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密度(R=0.64,P<0.01)和pH(R=0.67,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R=-0.73,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N与密度(R=-0.45,P<0.05)和电导率(R=-0.52,P<0.05)显著负相关;土壤N/P与含水量(R=0.82,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R=-0.88,P<0.01)、pH(R=-0.66,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明晰湿地不同生境土壤C、N和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与调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和P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境 滨海地区 东湖湿地
下载PDF
三峡水库补水调度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倩 戴凌全 +5 位作者 任玉峰 汤正阳 戴会超 刘新波 刘芬 张青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624,共8页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目标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建立三峡...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目标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建立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不同出库流量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WUA)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苦草生长生境的适宜水深为0.2~1.8 m,最适宜水深为0.5~1.0 m;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的WUA整体呈现均匀上升趋势;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出库流量为5 500~10 500 m^(3)/s时,刺苦草生长生境最适宜水深范围对应的WUA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出库流量为9 500 m^(3)/s时WUA最大(74.46 km^(2)),可认为刺苦草生长最适宜出库流量为8 500~10 500 m^(3)/s。研究成果可为通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进行东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恢复及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东洞庭湖 刺苦草 生长生境 物理栖息地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WUA)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储层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9
4
作者 邓津辉 史基安 +3 位作者 王琪 胡勇 周瑞年 张道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是重要的储集层 ,也是主要的产气层段。通过研究储层的沉积特征以及气藏形成条件认为 :(1)储集层的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属滨浅湖沉积体系 ;(2 )储集层成岩程度低 ,岩石结...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是重要的储集层 ,也是主要的产气层段。通过研究储层的沉积特征以及气藏形成条件认为 :(1)储集层的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属滨浅湖沉积体系 ;(2 )储集层成岩程度低 ,岩石结构松散 ,原生孔隙发育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3)在第四纪更新统湖盆总体上经历了扩张—稳定—收缩的变化过程 ,因而沉积相在垂向上表现为滨湖、浅湖、较深湖的相互交替 ;(4)研究区的气藏具有自生、自储、自盖的特点 ,产气层主要分布于K2 -K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柴达木盆地 滨浅湖沉积体系 储层特征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东洞庭湖和三峡水库水域面积时空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运林 徐正刚 +3 位作者 李云梅 孙德勇 檀静 王珊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3-649,共7页
为了解东洞庭湖近年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MODIS影像的250 m分辨率数据,提取了东洞庭湖2002—2012年偶数年份的水域面积,在分析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月、季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 为了解东洞庭湖近年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MODIS影像的250 m分辨率数据,提取了东洞庭湖2002—2012年偶数年份的水域面积,在分析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月、季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洞庭湖水域消落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将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三峡水库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通常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且水域消落带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部湖区;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和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即三峡水库蓄洪之前,其水域面积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未出现同步变化的现象,蓄洪之后,2个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 三峡水库 水域面积 消落带 水位
下载PDF
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振宇 贺建林 张邵和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R尺为77.467,介于70...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R尺为77.467,介于70-80之间,说明研究区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属于良好,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针对如何人为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培养、注重部门平时救灾演习的成绩提出了6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灾害系统 应急能力评价
下载PDF
试论东洞庭湖区域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望雄 《云梦学刊》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东洞庭湖湿地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多种资源,但由于管理原因、泥沙淤积、水体污染、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二... 东洞庭湖湿地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多种资源,但由于管理原因、泥沙淤积、水体污染、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二、强化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三、资源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四、建立社区参与制度、生态补充机制和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东洞庭湖区域 湿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应对环境变化的多功能湿地设计——三峡库区汉丰湖芙蓉坝湖湾湿地生态系统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嘉 袁兴中 +4 位作者 王晓锋 熊森 刘杨靖 史肖杰 王颖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3期76-89,共14页
汉丰湖是一处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季节性水位消涨而形成的城市内湖,面临着水环境污染、水生生物物种消失或濒危、土地利用格局改变等问题。本文以汉丰湖芙蓉坝湖湾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借鉴中国传统农耕时代与治水、利水、善... 汉丰湖是一处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季节性水位消涨而形成的城市内湖,面临着水环境污染、水生生物物种消失或濒危、土地利用格局改变等问题。本文以汉丰湖芙蓉坝湖湾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借鉴中国传统农耕时代与治水、利水、善水相关的生态智慧,运用动态景观设计、多功能景观设计、环湖圈层设计和协同进化及互利共生等理念,打造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多功能消落带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湿地 生态系统 传统生态智慧 汉丰湖 消落带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