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Marin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1
作者 QIU Jiandong LIU Jian +2 位作者 YUE Nana WANG Shuang MAI Duc 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7069 km in length)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China, have revealed eight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7069 km in length)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China, have revealed eight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ow gas, sand ridges, erosion ditches, scarps, irregular bedrock features, underwater shoals, buried paleo-channels, and submarine deltas. Based on the seismic profiles, we have constructed a marine geological map of these hazardous features.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s are common and occur mainly in two separate nearshore regions that cover 4613 and 3382 km^2 respectively. There are also scattered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offshore area, typically accompanied by paleo-channels that occur mainly in the middle of the study area. Sand ridges, erosion ditches, scarps, and irregular bedrock features are found mainly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tudy area in associ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sand ridges have a linear form and trend NW–SE, representing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linear sand ridg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maximum slope gradient is 1?, 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area is prone to landslides. These hazardous marine geological features are important to marine and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ardous MARINE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OW gas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G Yan REN Jingling +2 位作者 LI Dandan LIU Sumei ZHANG J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6年第3期243-250,共8页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on four cruises from August 2002 to May 2003.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 (DIAs)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zed. Th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on four cruises from August 2002 to May 2003.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 (DIAs)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DIAs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Water (KSSW).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tal dissolved the terrestrial input and the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Subsurface inorganic arsenic (TDIAs) decreased consecutively from winter to summer, while it increased in autumn. The distributions of TDIAs showed some relationships with salinity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As speciation (including arsenite [ As( Ⅲ ) ] and arsenate [ As( Ⅴ ) ]),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availabilities of the phosphat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area for the cruise August 2002. The ratio of As (Ⅲ)/TDIAs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bottom water, the As( Ⅲ )/TDIAs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P. The concentration of TDIAs decreased 28.7% approximately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 because of the uptake of arsenate by algae.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about the arsenic source/sink relationships in their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rofiles and the uptake mechanism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s coastal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Tidal analysis in the venturi-shaped area between Zhenhai and Shenjiamen in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华庆 胡建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3-111,共9页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ral tidal features in the venturi-shaped area between Zhenhai and Shenjiamen in the northern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tidal data were obtaine...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ral tidal features in the venturi-shaped area between Zhenhai and Shenjiamen in the northern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tid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both the three permanent tide stations of Zhenhai, Dinghai and Shenjiamen, and four temporary tide stations of Mamu, Chuanshan, Guoju and Liuheng, along with the current speed being observed at Luotou Waterway. Results from harmonic analysis show that: (1) The area was dominated by shallow water tides with irregular semi-diurnal features, and the smallest tidal range occurred in the area near a crossing line between Zhenhai and Dinghai stations, indicating that a tidal node existed in the southern Hangzhou Bay; (2) Formulae, HS2/HM2 >0.4 and gM2-(gK1+gO1)=270° (where H and g are harmonic constants), could be used as judging criteria for high and low tidal level diurnal inequalities; (3) The du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ebb and flood tides could be roughly assessed by the ratio of HM4 vs. HM2; and the larger the ratio is, the bigger the duration difference is. At the same time, the duration period could be assessed by 2gM2-gM4, the epoch difference between M2 and M4 tidal constituents. If 2gM2-gM4 <180°, then the ebb duration is longer than the flood duration; if 180°< 2gM2-gM4 <360°, the result is reversed; (4) Taking Dinghai station as a center point, the highest tidal levels and the average high tidal levels, as well as the average tidal ranges at all stations became higher and larger both southeastwards and northwestwards, while the lowest tidal levels and the average low tidal levels appeared to be lower both southeastwards and northwestwards; and (5) The tidal patterns were not all in line with the tidal current patterns. As a conclusion, the smallest tidal range occurred in the narrow part of the venturi-shaped area. Along the both sides of the area, the highest tidal level and tidal range became higher and larger, while the lowest tidal level became low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narrow throat area. This is somehow different from the theory that the tidal level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it moves towards the top narrow area of a V-shaped bay or estu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harmonic analysis Luotou Waterway tidal features venturi-shaped area Zhejiang coastal water
原文传递
浙东沿海典型沉积盆地CO_(2)地质封存潜力与试点意义分析——以长河盆地为例
4
作者 陈越 杨娇娇 +6 位作者 李雪 王建强 曹珂 李昂 吕清 陈俊兵 韩国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开展CO_(2)地质封存(CCS)工作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分布众多发电厂、炼化厂等CO_(2)大排放源,对CO_(2)封存需求较高。为缓解地区CO_(2)排放压力,挖...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开展CO_(2)地质封存(CCS)工作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分布众多发电厂、炼化厂等CO_(2)大排放源,对CO_(2)封存需求较高。为缓解地区CO_(2)排放压力,挖掘东部沿海地区周围具有封存潜力的中小型沉积盆地,在搜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浙江省杭州湾南岸的长河盆地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盆地封存潜力,并分析中小盆地封存试点意义。根据沉积盆地CO_(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方法,计算盆地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长河盆地具有较好的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盆地最具封存潜力的是古近系长河组二段(Ech^(2))中的第一砂岩层和长河组一段(Ech^(1))中的砂砾岩层,预期理论封存量为4.84亿t,有效封存量可以达到1 162.61万t。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中小沉积盆地CO_(2)地质封存工程试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沿海地区和企业碳排放压力,为海域碳封存积累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 沉积盆地 CO_(2)地质封存 咸水层 碳中和
下载PDF
冀东沿海沙滩微塑料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张蒨 张雄帅 宋泽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2-96,123,共6页
沿海海滩是微塑料聚集和暴露的重要区域,并广泛存在于沙质海滩。以河北省秦皇岛浅水湾滨海浴场、昌黎黄金海岸滨海浴场、唐山祥云湾滨海浴场为例,探究了沙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采集12个沙滩样品进行分析,显示浅水湾、黄... 沿海海滩是微塑料聚集和暴露的重要区域,并广泛存在于沙质海滩。以河北省秦皇岛浅水湾滨海浴场、昌黎黄金海岸滨海浴场、唐山祥云湾滨海浴场为例,探究了沙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采集12个沙滩样品进行分析,显示浅水湾、黄金海岸、祥云湾沙滩微塑料丰度处于较低水平,黑色为3个沙滩微塑料常见颜色,纤维状为主要微塑料形状,粒径主要分布在500~2 000μm之间,聚合物成分均以人造丝为主要类型,浅水湾沙滩中也存在一定量的氯化聚乙烯。从统计结果看出,微塑料的丰度主要受游客数量、渔业活动和潮汐动力等人为和自然的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为微塑料管控、减排及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沿海 沙滩微塑料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福州东湖湿地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谢杨阳 刘旭阳 +6 位作者 金强 黄佳芳 黑杰 林少颖 黄庄 候宁 王维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0,共12页
为了揭示湿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东湖湿地裸滩、废弃养殖塘、芦苇湿地和防护林生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和N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芦苇... 为了揭示湿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东湖湿地裸滩、废弃养殖塘、芦苇湿地和防护林生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和N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芦苇湿地>废弃养殖塘>裸滩(P<0.05),防护林土壤C和N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3.99和1.47 g/kg。而土壤P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废弃养殖塘>裸滩>芦苇湿地(P<0.05),防护林的土壤P质量分数最高,为0.33 g/kg;2)不同生境土壤C与N之间回归拟合程度较高(R=0.98,P<0.05),但N与P、C与P的拟合程度相对较低;3)土壤C/N表现为芦苇湿地>防护林>废弃养殖塘>裸滩,C/P、N/P表现为芦苇湿地>防护林>裸滩>废弃养殖塘(P<0.05)。4)土壤环境因子对C、N和P及其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C与密度(R=-0.45,P<0.05)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密度(R=0.64,P<0.01)和pH(R=0.67,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R=-0.73,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N与密度(R=-0.45,P<0.05)和电导率(R=-0.52,P<0.05)显著负相关;土壤N/P与含水量(R=0.82,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R=-0.88,P<0.01)、pH(R=-0.66,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明晰湿地不同生境土壤C、N和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与调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和P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境 滨海地区 东湖湿地
下载PDF
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特征与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52
7
作者 石学法 刘升发 +4 位作者 乔淑卿 刘焱光 方习生 吴永华 朱志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0,共12页
2007—2009年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过程中,对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进行了系统的底质调查,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2949个、柱状沉积物样品148个。基于上述样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以6.5Φ粒径为界线详细划分出... 2007—2009年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过程中,对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进行了系统的底质调查,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2949个、柱状沉积物样品148个。基于上述样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以6.5Φ粒径为界线详细划分出泥质区的分布范围,主要位于26°~29°N之间,水深90m以浅的区域。(2)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泥质区现代沉积物总体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运移,但研究区的两侧又稍有不同,均表现出明显的向外偏转趋势;南部闽江河口外沉积物运移模式大致表现为由河口向周围呈散射状的输运趋势,最北影响可到27°N附近。(3)泥质区黏土矿物可明显划分为2个组合区,Ⅰ区覆盖了从长江口到南部闽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富集伊利石(平均含量为64%),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长江;Ⅱ区主要集中在闽江口附近的小区域,富集高岭石和绿泥石(两者平均含量之和为50%),推断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于闽江。(4)常量元素的R型因子分析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主要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伴有少量生物沉积。(5)利用210Pb法测试了研究区百年来沉积速率,结果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近百年来沉积速率介于0.79~3.34cm/a之间,平均值为1.97cm/a,属于东海次高沉积强度区,明显低于长江口泥质区沉积速率。(6)对闽浙沿岸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进行了综合分析,恢复了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识别出10次极值事件,可能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所引起,推测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东亚冬季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8400~6300aBP为季风较强且波动期、6300~3800aBP为季风较弱且稳定期、3800~1400aBP为季风高波动期、1400aBP以来为季风稳定增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沿岸泥质区 沉积特征 古环境 东海
下载PDF
不同成因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以连云港、南京、吴江、盱眙等地四种典型软土为例 被引量:32
8
作者 阎长虹 吴焕然 +3 位作者 许宝田 许崧 郑军 燕晓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为例,针对其矿物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的成因类型及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含水量控制着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成因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 工程性质 江苏
下载PDF
冀东滨海区土壤盐碱状况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国新 王秀萍 +1 位作者 鲁雪林 刘雅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6期243-246,共4页
为了掌握冀东滨海区土壤盐碱地状况,确定滨海县区土壤盐碱分布特征,以冀东滨海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定位取样测试、ARC/INF软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盐分、pH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均值达到0.20%的县区有唐海县、汉沽... 为了掌握冀东滨海区土壤盐碱地状况,确定滨海县区土壤盐碱分布特征,以冀东滨海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定位取样测试、ARC/INF软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盐分、pH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均值达到0.20%的县区有唐海县、汉沽,秦皇岛沿海区县均值低于0.10%,1~2级(盐分>0.4%)农用地面积约4×104hm2,主要分布在唐山沿海县区。pH值以芦台、汉沽、唐海最高,达到pH8.0,以秦皇岛沿海区县最低,平均值<7.0。综合可知,盐渍化土壤成沿海带状纵深分布,且以唐山沿海盐碱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滨海区 盐分 PH值 分析
下载PDF
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会增 高爱民 +2 位作者 朱京涛 刘建国 高玉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基本特征,如居民健身项目、场所、动机、消费等;开展难点问题,如健身活动地点、群体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健身时间等;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政...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基本特征,如居民健身项目、场所、动机、消费等;开展难点问题,如健身活动地点、群体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健身时间等;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低、公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强、体育社会化程度低、体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等;提出了适合冀东小城镇特色的“旅游型”、“企业型”、“园区型”、“家庭型”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小城镇 体育健身 因素 模式
下载PDF
近2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记录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升发 石学法 +3 位作者 刘焱光 吴永华 乔淑卿 杨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93,共9页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MZ02柱样岩芯进行粒度、常量元素、AMS14C分析,获得了粒度和常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近2 ka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以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为主,沉积物中CaO/K2O,MgO/Al2O3和MnO/...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MZ02柱样岩芯进行粒度、常量元素、AMS14C分析,获得了粒度和常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近2 ka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以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为主,沉积物中CaO/K2O,MgO/Al2O3和MnO/Na2O比值的变化与我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这些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作为古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替代性指标。近2 ka以来CaO/K2O、MgO/Al2O3和MnO/Na2O共同识别出的7次极值揭示了同期的降温事件,分别发生在~1 480 a BP(C1),~1 200 a BP(C2),~1 020 a BP(C3),~780 a BP(C4),~580 a BP(C5),~330 a BP(C6),~120 a BP(C7),且在其他区域不同介质中也能找到相应的降温证据,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以至全球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泥质区 常量元素 沿岸流 古气候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津冀海岸线现状、变化特征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施佩歆 王福 +8 位作者 商志文 康慧 肖国强 杨吉龙 李建芬 姜兴钰 陈永胜 田立柱 李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0-1637,共8页
根据覆盖全区的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以及对滨海新区和滦河口2个典型区更深入的案例研究(包括回溯至1870年、1950年的基准岸线及逐年遥感信息),对津冀沿海海岸线现状进行解译和分类,并分析岸线变化特征及成因。津冀沿海现状岸线总长度... 根据覆盖全区的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以及对滨海新区和滦河口2个典型区更深入的案例研究(包括回溯至1870年、1950年的基准岸线及逐年遥感信息),对津冀沿海海岸线现状进行解译和分类,并分析岸线变化特征及成因。津冀沿海现状岸线总长度894km,可以划分为自然岸线、半开发岸线和人工岸线3类,长度分别为90km、329km和475km。1950年以前为自然因素主导的岸线变化,1950年以后变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岸线向海推进,逐渐加强的人类活动至2010年达到顶峰。在全球海面上升和区域地面下沉的大背景下,海岸线的自然演化趋势应该是向陆蚀退,但是人类活动主导的岸线变化却表现为违反自然趋势的向海推进。今后,向海推进最前沿的围海造陆区将受到来自海洋越来越强烈的影响,亟需加强监测和防护。兼顾环境保护与开发两方面的长远需求,建议赋予海岸线新的定义与内涵,划定岸线保护红线,恢复部分岸线的自然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自然岸线 半开发岸线 人工岸线 津冀沿海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冀津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林 田海兰 +2 位作者 武爱彬 刘西汉 王艳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6,共12页
冀津海岸带是国内港口和围填海工程集中分布区之一,高强度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科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原有分类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养殖盐田用地、待利用地、滨海滩涂、浅海海域等4类利用类型,分析了改... 冀津海岸带是国内港口和围填海工程集中分布区之一,高强度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科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原有分类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养殖盐田用地、待利用地、滨海滩涂、浅海海域等4类利用类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因素。结果表明:(1)近40 a内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度可达0.48%,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土地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盐田用地及待利用地;(2)土地利用变化的峰值时段为2000-2010年,变化区域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距离海岸带3~8 km范围内,即黄骅、滨海新区、曹妃甸围填海区域及乐亭沿海陆域。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地形、中心城市、GDP、人口、港口等因素是对土地利用强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且人口及港口建设的驱动效应有所增强。土地财政依赖、过度超前规划是待利用地激增的主要政策性驱动因素,近10 a来的基本农田和滨海湿地保护政策降低了耕地和滩涂的缩减量。当前,冀津沿海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待利用地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高强度变化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天津市 海岸带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河北省沿海赤潮研究20年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安鑫龙 齐遵利 +1 位作者 李雪梅 张秀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787-13788,13861,共3页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在秦皇岛以及沧州的黄骅/岐口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发生期集中在高温季节。近20年来,河北省海域约发生赤潮40余起,其中发生面积较大及危害较严重的为4起;赤潮生物种类约55种,除了属于原生动物的...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在秦皇岛以及沧州的黄骅/岐口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发生期集中在高温季节。近20年来,河北省海域约发生赤潮40余起,其中发生面积较大及危害较严重的为4起;赤潮生物种类约55种,除了属于原生动物的红色中缢虫外,其他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种类较多的为硅藻和甲藻,夜光藻等为河北省海域常见赤潮原因生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赤潮生物 河北沿海
下载PDF
冀东“长城式”金矿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爱群 牛树银 李红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5-441,共7页
区域构造和成矿特征研究表明 ,进入燕山期 ,华北地区开始了幔枝构造活动期 ,沿冀东茅山 金厂峪 肖营子EW向韧性剪切带与NNE向迁安 青龙韧性剪切带强烈活动。特别是 2条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肖营子一带 ,岩浆大规模侵入 ,形成了以肖... 区域构造和成矿特征研究表明 ,进入燕山期 ,华北地区开始了幔枝构造活动期 ,沿冀东茅山 金厂峪 肖营子EW向韧性剪切带与NNE向迁安 青龙韧性剪切带强烈活动。特别是 2条韧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的肖营子一带 ,岩浆大规模侵入 ,形成了以肖营子斑状花岗岩为主体的一系列大小侵入体。并带动变质围岩一起强烈隆升 ,中上元古界盖层则向外大幅度拆离滑脱 ,以致于轴部岩浆 变质杂岩呈揭顶式裸露 ,冷口 清河沿岩块就是由于受冷口断裂或反向铲状断裂活动影响 ,而残留在岩浆 变质杂岩之上的中元古界岩块。在岩块拆离滑脱过程中所形成的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及层间滑动断裂成为较发育的构造扩容空间。主成矿期含矿流体沿构造扩容带贯入、聚集和成矿 ,形成一系列构造蚀变岩型、脉型矿体。新房子金矿的深部钻孔已证实了这种认识。矿体顶部的变宽及变富则是隆升过程中崩塌及风化淋滤造成的浅部表现。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幔枝构造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长城式”金矿床 河北
下载PDF
河北沿岸微微型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洪波 刘述锡 +1 位作者 林凤翱 冯志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5,共7页
于2006年7月~2007年10月间,分4个季度调查了河北省沿岸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及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河北近岸海域聚球藻蓝细菌丰度为4.46×103个/mL(0.79×103~16.19×103个/mL),生物量(以碳计,下... 于2006年7月~2007年10月间,分4个季度调查了河北省沿岸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及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河北近岸海域聚球藻蓝细菌丰度为4.46×103个/mL(0.79×103~16.19×103个/mL),生物量(以碳计,下同)为1.31 mg/m3(0.84~17.47 mg/m3),季节分布特征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丰度为4.43×102个/mL(0.84×102~17.47×102个/mL),生物量为1.11mg/m3(0.21~4.37 mg/m3),季节变化变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年平均为5.32%(1.84%~8.91%),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温度在较冷季节(冬春季)里是影响聚球藻蓝细菌生长和分布的控制因素。总之,在近岸环境里,微微型浮游植物并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沿岸 微微型浮游植物 分布 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樊杰 孙威 任东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2-411,共10页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格局及其区际能源平衡的特点,论证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表明:①2010年,全国狭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5.1%,广义可再...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格局及其区际能源平衡的特点,论证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表明:①2010年,全国狭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5.1%,广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18.4%;②在东部沿海各省份均实现了广义配额目标的前提下,东部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其电力需求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8.4%和3.05%,能源结构得到优化;③为此,西部水电开发可达到全国总量的63.8%,小水电发电量可占全国总量的90.6%,实现西部优势再生能源的优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配额制 东部沿海地区 能源结构 电力
下载PDF
冀东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琳琳 杜建军 +3 位作者 丰成君 孟文 李国歧 陈群策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102,204,共14页
为获得矿山深部开采和设计所需要的地应力基础资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12—2013年在冀东地区滦县一乐亭大断裂附近开展了3个钻孔水压致裂的应力测量工作,钻孔孔深为500 1000 m.地应力测量结果初步揭示了研究区地壳浅表层... 为获得矿山深部开采和设计所需要的地应力基础资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12—2013年在冀东地区滦县一乐亭大断裂附近开展了3个钻孔水压致裂的应力测量工作,钻孔孔深为500 1000 m.地应力测量结果初步揭示了研究区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实测结果表明:现今研究区域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W70°;3个测点的最大剪切应力与平均应力的比值u_m范围为0.24-0.48,平均值分别为0.30,0.40和0.30,均未达到地壳应力摩擦极限状态(u_m=0.6)的水平,而唐山大地震后不久研究区浅层获得的u_m则较大,个别点大于0.6,平均值为0.44,表明唐山大地震后研究区应力积累程度较低,应力释放较为充分;依据断层摩擦准则及拜尔利定律可知,研究区发生较大地震活动的危险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水压致裂 地应力测量 应力积累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河北省沿海赤潮的成因及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安鑫龙 李志霞 +1 位作者 齐遵利 张秀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8-718,737,共2页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对河北省沿海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调控对策。研究表明:河北省沿海赤潮发生的内因是存在赤潮生物;外因是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如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以及水文、... 赤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灾害之一。对河北省沿海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调控对策。研究表明:河北省沿海赤潮发生的内因是存在赤潮生物;外因是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如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以及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沿海 赤潮 成因 调控对策
下载PDF
东海北部近海夏季虾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庆洋 凌建忠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485)、葛氏长臂虾(IRI=2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不同优势种类的分布特征不同,鹰爪虾分布于整个调查海域,底温为12.1—21℃,底盐为31.1~34.6;脊腹褐虾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域的东北部,底温为12.1~18℃,底盐为3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近海 虾类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