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modeling of flow in continuous bends from Daliushu to Shapotou in Yellow River 被引量:2
1
作者 He-fang JING Chun-guang LI +2 位作者 Ya-kun GUO Li-jun ZHU Yi-tian L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4-207,共14页
The upper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Daliushu to Shapotou consists of five bends and has complex topography. A two-dimensional Re-Normalisation Group (RNG) k-ε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flow in the re... The upper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Daliushu to Shapotou consists of five bends and has complex topography. A two-dimensional Re-Normalisation Group (RNG) k-ε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flow in the reach. In order to take the circulation currents in the bends into account, the momentum equations were improved by adding an additional source term. Comparison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indicates that the improved two-dimensional depth-averaged RNG k-e mode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 rapid adaptive algorithm was constructed,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Manning's roughness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udy river reach. As a result, not only can the trial computation time b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but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can also be greatly improved.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water surface slopes for four typical cases shows that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lopes of the water surface increase with the average velocity upstream. In addi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positions of the talweg and the main streamline, which coincide for most of the study river reach. However, deviations between the positions of the talweg and the main streamline were found at the junction of two bends, at the position where the river width suddenly decreases or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RNG k-e model yellow river continuous bend circulationflow adaptive algorithm regarding Manning's roughness coefficient
下载PDF
城镇化、技术创新影响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来自黄河“几”字弯的实证
2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孙斌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8期1140-1148,共9页
采用全局参比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市2006—2021年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分析GML指数变化与全要素能源利用值的变化,利用三阶段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技术创新对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市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影... 采用全局参比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市2006—2021年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分析GML指数变化与全要素能源利用值的变化,利用三阶段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技术创新对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市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黄河“几”字弯大部分城市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值呈现增长态势,且资源型城市高于非资源型城市,省会城市低于非省会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城镇化促进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部分中介;经济增长是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完全中介;降低环境污染是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部分中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各城市应构建现代经济能源体系,加速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建设低碳零碳负碳工程,推动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绿色发展齐头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 城镇化 技术创新 GML指数 中介效应模型 黄河“几”字弯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3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生态脆弱区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黄河大迴折区域内 岩画的类型与年代
4
作者 魏坚 郑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岩画作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因所在地自然环境、生业模式、文化传统和自身年代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地处黄河大迴折内外的阴山、贺兰山和桌子山发现的大量岩画,表现出同一区域文化的诸多共同特征。但因其处于黄河内外不同区域,也存在一... 岩画作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因所在地自然环境、生业模式、文化传统和自身年代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地处黄河大迴折内外的阴山、贺兰山和桌子山发现的大量岩画,表现出同一区域文化的诸多共同特征。但因其处于黄河内外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我们应当充分运用已有的考古学文化类型研究的成果年代学标尺,对中国北方不同区域内农耕民族和猎牧民创造的岩画,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手段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各岩画区域的相对年代学框架。在此基础上,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发挥各学科优势,以阴山、贺兰山和桌子山岩画的分布区域与内涵的差异为切入点,参考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据三个区域岩画中人面像岩画和动物型岩画所占比例及反映的生业形态,指出人面像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动物型岩画多属青铜时代及以后时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迴折 岩画 考古类型学 年代
下载PDF
黄河文明学科化的本土话语构建——基于“黄河学”学科平台的文本分析
5
作者 尹全海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及其出版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主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等学科平台,在黄河文明学科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形成了自主性知识体系。从“黄学”“黄河学”到“黄河文明”学科群,以...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及其出版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主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等学科平台,在黄河文明学科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形成了自主性知识体系。从“黄学”“黄河学”到“黄河文明”学科群,以自主设置“黄河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为标志,黄河学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界定“黄河学”交叉学科性质,确认黄河、黄河流域和黄河文明为“黄河学”主要研究内容,明确提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黄河学”建设目标等,初步构建了“黄河学”学科体系。关于黄河文明标识性概念、黄河文明话语表达和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重大命题的构建,构成黄河文明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 大河文明 黄河学 学科化 本土话语
下载PDF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黄河边墙景观资源开发探析
6
作者 贾亿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零起点标志设置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堡附近。以此为引考索历史,明清时所认同的山西明长城的起点并不在老牛湾,而是位于河曲县的石梯隘口。建设于偏关县、河曲县黄河沿岸的边墙作为山西明长城的一部分,连同军堡、烽...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零起点标志设置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堡附近。以此为引考索历史,明清时所认同的山西明长城的起点并不在老牛湾,而是位于河曲县的石梯隘口。建设于偏关县、河曲县黄河沿岸的边墙作为山西明长城的一部分,连同军堡、烽墩、隘口遗存一起构建了内容丰富的长城军事遗迹景观群,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应当重视的重要区间之一。黄河边墙遗迹拥有厚重的景观资源挖掘潜力,值得进行多元化、科学化保护开发,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的全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边墙 长城景观
下载PDF
以系统观念构建陕西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格局
7
作者 呼海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解决荒漠化综合防治攻坚难题,构建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根本思维方式。以陕西黄河“几字弯”攻坚区为例,采用系统生态观分析陕西黄河“几字弯”沙... 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解决荒漠化综合防治攻坚难题,构建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根本思维方式。以陕西黄河“几字弯”攻坚区为例,采用系统生态观分析陕西黄河“几字弯”沙化演变,强调系统观念在生态工程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实、多元主体与综合措施、全局谋划与落地见效的有机统一。近二十年来,陕西黄河“几字弯”地区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根据国家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总体部署与“几字弯”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区三带”生态治理方案。该方案的提出,体现了系统智慧,为区域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念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荒漠化沙化 生态治理格局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思路和举措探讨
8
作者 李玉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黄河“几字弯”位于内蒙古中西部,范围涉及内蒙古7个盟市,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战略地位。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黄河“几字弯”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思路和六大具体治理举措,并就未来持续推进黄河“几字弯”沙化土地... 黄河“几字弯”位于内蒙古中西部,范围涉及内蒙古7个盟市,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战略地位。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黄河“几字弯”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思路和六大具体治理举措,并就未来持续推进黄河“几字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治理 生态问题 治理思路 黄河“几字弯”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OISTURE PASSAGE O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逸畴 高登义 李渤生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89年第5期580-593,共14页
A series of gorges o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is like an enormous crevice splitting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Xizang (Tibet)Plateau to create a passage through which warm, wet air flow from the In... A series of gorges o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is like an enormous crevice splitting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Xizang (Tibet)Plateau to create a passage through which warm, wet air flow from the Indian Ocean reaches the inner part of the plateau. This moisture passage was mainly strengthened after the Pleistocene epoch in the Quaternary period and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affecting the beginning date of the rainy season and the amount of the plateau’s rainfall. It has also served as a corridor for the living things on the southern and the northern sides of the Himalayas to mingle with each other. The region along this passage is abundant in evidences of species of differentiation, variation and biological division. Also the passage has provided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human beings and affected natural phenomena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URE PASSAGE the great bend GORGE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the tectenic movement of the QINGHAI-XIZANG crust.
原文传递
ON MORTAR-TYPE TRUNC ELEMENT METHOD FOR PLATE BENDING PROBOEM
10
作者 Liu Qing(刘庆) +1 位作者 Li Likang(李立康) 《Numerical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English Series)》 SCIE 200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Wepresnet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pplying the idea of mortar method to locally nonconforming TRUNC element for solving plate bending problem. At the interfaces, three mortar conditions, one for the value of solution ... Wepresnet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pplying the idea of mortar method to locally nonconforming TRUNC element for solving plate bending problem. At the interfaces, three mortar conditions, one for the value of solution in pointwise way, the other two for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derivatives of the solution in projection way, are provided to secure the global convergence. Afte some detailed analysis, we obtain that its error estimates in both energy norm and discrete H1 norm are optimal for u*∈H3(Ω)∩H2 0(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bendING problem TRUNC element MORTAR method.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永恒 郭溱溱 刘森 《开发研究》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厘清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有助于盘活资源分布现状。利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黄河流域70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 厘清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有助于盘活资源分布现状。利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黄河流域70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在流域、省域分布上存在差异,整体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态势且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结构。各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且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集特征最为明显,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集特征相对较弱。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西、山东和河南是所有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密度核心聚集区,在四川成都和甘肃兰州区域内也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分布。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得知,社会文化层面的政策导向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大,自然地理层面的海拔高度影响次之,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两个维度的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力更为显著。为提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水平,应该对其加强整体性保护和利用,以“非遗项目+旅游”的文化产业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域差异大 政策导向
下载PDF
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学书写——以长城、黄河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 《鹿城学刊》 2023年第4期26-29,43,共5页
长城、黄河是最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作为文学意象被赋予丰富的意涵。梳理、阐发、弘扬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长城的多种面相,在文学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表现。长城是世界范围内最为著名的中国象征之一,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惨故事... 长城、黄河是最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作为文学意象被赋予丰富的意涵。梳理、阐发、弘扬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长城的多种面相,在文学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表现。长城是世界范围内最为著名的中国象征之一,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惨故事,同样影响广泛而深远。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的文学镜像也成为北方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原型。北方长城地带和黄河几字弯,都可以纳入“北疆文化”的大范畴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长城 黄河 中华文化符号 文学书写
下载PDF
连续急弯对河段输沙能力的累积效应试验研究
13
作者 吴岳昆 孙一 +1 位作者 侯志军 伊晓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37,共6页
连续急弯在天然河道中广泛存在,研究其水沙运动规律,对急弯河段河道整治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黄河下游连续急弯河段,以非恒定流动床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探讨了连续急弯对河段输沙能力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连续急弯造成额... 连续急弯在天然河道中广泛存在,研究其水沙运动规律,对急弯河段河道整治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黄河下游连续急弯河段,以非恒定流动床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探讨了连续急弯对河段输沙能力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连续急弯造成额外的能量损失,在特定水沙条件下导致河道整体上呈淤积状态;连续急弯河段输沙能力沿程减弱,整体上呈现出流量越大输沙能力减弱幅度越大的特征;急弯的平面几何特征可用中心角(θ)和曲率半径与河宽之比(rc/B)的乘积表示;涨水阶段,弯道平面几何特征与输沙能力负相关;退水阶段,当漫滩流量接近平滩流量时,输沙能力在局部弯道稍有恢复,水流归槽后,弯道平面几何特征与输沙能力又恢复为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急弯 输沙能力 累积效应 动床模型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宁夏永丰渡口连续弯曲河段河床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柳明洋 李春光 +2 位作者 吕岁菊 乔桥 宋璐璐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34-140,147,共8页
河流连续弯道是大多数自然河流常见的特征,环流是弯道中最常见的要素之一,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在弯道横断面内指向凹岸螺旋前进,对河流稳定性产生了复杂影响。因此,为研究连续弯曲河流中环流对河流水动力及泥沙输移的影响,利用声... 河流连续弯道是大多数自然河流常见的特征,环流是弯道中最常见的要素之一,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在弯道横断面内指向凹岸螺旋前进,对河流稳定性产生了复杂影响。因此,为研究连续弯曲河流中环流对河流水动力及泥沙输移的影响,利用声学多普勒剖面仪、激光粒度分布仪、GPS-RTK等实验仪器,对黄河宁夏永丰渡口连续弯曲河道水动力学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长期冲淤,河床断面形式与弯道内环流存在关系,环流会构造河床断面的形状,改变水流主流线的方向,使其发生摆动;在连续弯道内,影响含沙量的主要因素是流速,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比于直线段,弯曲河道稳定性更差,更易发生河床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环流 黄河 弯曲河流 水沙运动 河床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水沙情势下现行黄河口滨海区冲淤时空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文娟 范勇勇 《海岸工程》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2018年至2021年黄河河口春季生态调水与2次罕见大洪水,导致时段内入海水沙过程和水沙通量发生变化。为了解滨海地貌变化特征,根据海域实测地形资料,结合同期利津水文站来水来沙数据,分析了河口滨海区2、5和10 m等深线变化及冲淤演变,比... 2018年至2021年黄河河口春季生态调水与2次罕见大洪水,导致时段内入海水沙过程和水沙通量发生变化。为了解滨海地貌变化特征,根据海域实测地形资料,结合同期利津水文站来水来沙数据,分析了河口滨海区2、5和10 m等深线变化及冲淤演变,比较了现河口各汊三角洲前缘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至2021年河口年均入海水沙分别为362亿m^(3)和2.81亿t,是2002年至2017年入海水沙均值的2倍;4 a间入海泥沙共11.67亿t(包括尾闾河道冲刷0.42亿t),其中有8.58亿t(6.13亿m^(3))落淤在现行河口滨海区;洪峰呈漫流入海,入海汊口稳定性变差,加速河口出汊摆动演变,口门前方形成长轴平行岸线、短轴垂直岸线的椭圆形连续狭长淤积带,三角洲前缘得到充分发育;大洪水期间,河口在东北向自然出汊,东汊和东北汊成为入海主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情势 大洪水 滨海冲淤 黄河口
下载PDF
Space physics and astronomy research from Chinese polar stations: curr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
16
作者 ZONG Qiugang HU Zejun +3 位作者 LIU Jianjun JIANG Peng DU Yang ZHANG Wei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3年第4期239-250,共12页
Space weather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modern human activities,e.g.,communication,navigation,space exploration etc.Space physics study from polar stations i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ire solar-terrestrial spac... Space weather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modern human activities,e.g.,communication,navigation,space exploration etc.Space physics study from polar stations i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ire solar-terrestrial space,and conducts quantitativ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pace plasma behavior.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rocesses that transfer plasma and momentum from the solar wind to Earth’s magnetosphere.Thus,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search for combination the observations from polar ground stations and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in the space.Observations at polar regions can be as a window to the space for satellite traffic controls.The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chain―Zhongshan-Taishan-Kunlun Station could monitor polar space debris in a large area with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Also,night-time measurements of astronomical seeing at Dome A in Antarctica make it less challenging to locate a telescope above it,thereby giving greater access to the free atmosphere because of a thinner boundary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Wall Station Zhongshan Station yellow river Station Kjell Henriksen Observatory China-Iceland Arctic Science Observatory Dome A
下载PDF
广告中的非遗传播研究--以中国广告长城奖、公益广告黄河奖为例
17
作者 赵红宇 张华 《现代广告》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随着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等理念取得广泛共识,非遗积极融入当下消费环境,期冀通过商业化、产业化手段促进非遗保护。在此过程中,广告作为“助推器”,帮助非遗创新升级,重回大众视野,实现产品向商品的重要一跃。由此,广告作为非... 随着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等理念取得广泛共识,非遗积极融入当下消费环境,期冀通过商业化、产业化手段促进非遗保护。在此过程中,广告作为“助推器”,帮助非遗创新升级,重回大众视野,实现产品向商品的重要一跃。由此,广告作为非遗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推动活态传承的真正实现。本文以2006-2021年广告长城奖和黄河奖获奖作品为样本,对广告中非遗的运用与传播情况进行了总览。通过对广告中非遗传播主体、类别使用偏好,及四种呈现形式的梳理,厘清了不同品牌在广告中使用非遗的目的及形式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品牌、广告、非遗三方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共生共赢的未来格局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非遗传播 长城奖 黄河奖
下载PDF
探析宁夏境内长城、长征、黄河三大文化的交融发展
18
作者 冯海英 马建军 《民族艺林》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宁夏境内长城、长征、黄河三大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现存长城文化资源在全国的占比约为5%,又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区之一,也是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宁夏是唯一全域属于黄... 宁夏境内长城、长征、黄河三大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现存长城文化资源在全国的占比约为5%,又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区之一,也是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宁夏是唯一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因黄河而富,经过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了具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独特内涵的黄河文化。历史上,长城、长征、黄河三大文化交融发展,长征给古老的长城赋予了革命内涵,注入了红色基因,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长城与黄河相互守望,和谐交融发展,孕育出多样性的文化特征。新时代,依据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依托长城、长征、黄河文化资源禀赋,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促使三大文化公园共建共融,形成园中有园、互为依托、和谐共生、为民服务的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长城文化 长征文化 黄河文化 交融发展
下载PDF
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庆龙 赵志军 +19 位作者 刘莉 Darryl E.Granger 王辉 David J.Cohen 吴小红 叶茂林 Ofer Bar-Yosef 陆斌 张进 张培震 袁道阳 齐乌云 蔡林海 白世彪 陈菁(编译) 李荣富(编译) 刘志(编译) 肖晨光(编译) 周程婷(编译) 毕博(编译) 《中国水利》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传统史学讲述了一个在治理洪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并开启文明史的故事。然而,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重建了约公元前1920年黄河上游地震引发的滑坡坝体的溃决洪水,为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内陆洪水之一,可以... 中国传统史学讲述了一个在治理洪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并开启文明史的故事。然而,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重建了约公元前1920年黄河上游地震引发的滑坡坝体的溃决洪水,为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内陆洪水之一,可以解释中国传说的大洪水。本文将夏朝的开端确定为约公元前1900年,比传统的认识晚了2~3个世纪。测定结果表明,此年代的黄河流域状态与新石器向青铜器时代大变迁时的状态相吻合,这同时也佐证了初级国家形态——二里头文化是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大洪水 溃决洪水 中国 大禹治水 中华民族 水旱灾害 考古证据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9
20
作者 许炯心 陆中臣 刘继祥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41,共6页
80年代中期以来 ,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大幅度减小 ,河道发生萎缩 ,并且频繁断流 ,使游荡河道的一些河段发育了畸形河湾。游荡段的畸湾是冲积性河湾受到节点限制的情况下 ,由于流量减小导致湾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 80年代中期以来 ,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大幅度减小 ,河道发生萎缩 ,并且频繁断流 ,使游荡河道的一些河段发育了畸形河湾。游荡段的畸湾是冲积性河湾受到节点限制的情况下 ,由于流量减小导致湾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反映改变了的水流条件与原有人为工程条件不相适应而出现的一种剧烈的河势调整和河床形态调整。畸湾的发育使弯曲系数增大 ,河段比降减小 ,故流速减慢 ,因而在同流量下水位壅高 ;畸湾还常常导致横河、斜河现象的出现 ,使防洪面临很大的压力。对于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而找到可行的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河湾 河道萎缩 河床调整 防洪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