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任刚 马兵良 +2 位作者 徐珏 王建秋 兰龙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0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thyroid cancer gene-1,TC-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喉黏膜中TC-1的表达水平。Lenti-GFP-Puro(对...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thyroid cancer gene-1,TC-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喉黏膜中TC-1的表达水平。Lenti-GFP-Puro(对照质粒)、Lenti-TC-1-GFP-Puro、siRNA N-CTL(阴性对照)及siRNA TC-1转染喉癌细胞,分别命名为Control组、TC-1组、siRNA-Control组及siRNA-TC-1组。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Myc及MMP-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C-1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χ^(2)=15.875,P<0.001)。喉癌组织中TC-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χ^(2)=8.261,P=0.041)、TNM临床分期(χ^(2)=8.308,P=0.040)及病理分级(χ^(2)=15.808,P=0.015)相关。与Control组比较,TC-1组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t=-4.671、-8.179、-26.130,P<0.001、P=0.004、P<0.001),c-Myc与MMP-7蛋白表达升高(t=-7.391、-4.793,P=0.018、0.041)。与siRNA-Control组比较,siRNA-TC-1组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t=9.144、4.213、6.684,P<0.001、P=0.015、P=0.004),c-Myc与MMP-7蛋白表达降低(t=15.989、13.021,P=0.004、0.006)。结论TC-1在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发生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过表达TC-1或干扰TC-1的表达能增强或减弱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为TC-1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 侵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与BRAF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宝荣 邵华 +1 位作者 成建新 王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9-52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PTC的T1799A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60例PTC和20例癌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hMLH1的甲基化检测。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1799ABRA...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PTC的T1799A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60例PTC和20例癌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hMLH1的甲基化检测。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1799ABRAF突变。结果60例PTC中,hMLH1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14/60),T1799ABRAF突变率为65%(39/60)。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没有检测到hMLH1的甲基化或突变。基因的甲基化或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没有显著关联。携带T1799ABRAF突变的PTC较携带野生型BRAF基因的PTC更容易发生DNA修复基因的甲基化〔13/39(33%)vs1/21(5%),P=0.022〕。结论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较T1799ABRAF突变少见;甲基化与T1799ABRAF突变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HMLH1基因 BRAF突变 甲状腺癌
下载PDF
家族性甲状腺癌组织中BRCA1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小英 李敬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家族性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对照组)、40例散发性甲状腺癌组织标本(散发性组)和45例经手术切除的家族性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家族性组)的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家族性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对照组)、40例散发性甲状腺癌组织标本(散发性组)和45例经手术切除的家族性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家族性组)的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对各组标本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各组标本BRCA1 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BRCA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BRCA1蛋白表达水平与家族性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92.86%)、散发性组(87.50%)相比,家族性组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62.22%)均下降(P均<0.05);而散发性组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性组BRCA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2±0.03),均低于对照组(1.00±0.10)和散发性组(0.98±0.05)(P均<0.05);而散发性组BRCA1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性甲状腺癌患者年龄、双侧癌、被膜侵袭、淋巴结转移、同一家族中超过2例患甲状腺癌等临床病理参数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P<0.05),而在性别、肿瘤直径、是否伴良性结节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性甲状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和mRNA具有低表达的特点,并且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双侧癌、被膜侵袭、淋巴结转移、同一家族中超过2例患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BRCA1可能是判断家族性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家族性
下载PDF
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95D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卢佳 陈超 +6 位作者 廖珍媛 崔盼盼 雷良玉 徐华林 田丹 郑静 徐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前期构建的TTF-1启动子调控miR-7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T-miR-7)与对照载体p-cont分别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采用FCM法检测95...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前期构建的TTF-1启动子调控miR-7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T-miR-7)与对照载体p-cont分别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采用FCM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比例;TUNEL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的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miR-7靶分子CGGBP1和EGFR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转染48h后,与p-cont转染组相比,转染p-T-miR-7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5);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EGFR和CGGB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且细胞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可导致人肺癌细胞的凋亡。这为后续基于miR-7的人肺癌基因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启动子 基因治疗 肺癌
下载PDF
TC-1癌蛋白高表达促进人BT549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娜 赵虎子 +4 位作者 张永臣 赵蕾 王北 万青 沈传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目的:构建甲状腺癌基因-1(TC-1)真核表达质粒,观察TC-1癌蛋白高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TC-1癌蛋白在培养的人MCF-7和BT549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从MCF-7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实时PCR(RT-PCR)扩增人TC-1 c ... 目的:构建甲状腺癌基因-1(TC-1)真核表达质粒,观察TC-1癌蛋白高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TC-1癌蛋白在培养的人MCF-7和BT549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从MCF-7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实时PCR(RT-PCR)扩增人TC-1 c DNA全长开放读码框架(ORF),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Flag-pc DNA3.0中构建Flag-TC-1-pc DNA3.0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测序鉴定后,该重组质粒用于转染BT549细胞,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鉴定Flag-TC-1融合蛋白表达;进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TC-1对BT549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TC-1蛋白在人MCF-7乳腺癌细胞中显著表达,而BT549细胞中表达极低;人MCF-7乳腺癌细胞TC-1全长ORF的RT-PCR产物为337 bp;重组质粒Flag-TC-1-pc DNA3.0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出现特征性的327 bp片段;DNA测序证实TC-1全长ORF序列正确无误,以正确的阅读框架插入Flag-pc DNA3.0载体中。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该重组质粒转染的BT549细胞表达的FlagTC-1融合蛋白可被抗Flag抗体特异性识别,分子质量约为13.6 k Da,符合预期;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TC-1的BT549细胞迁移性增加。结论:内源性TC-1蛋白在人BT549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极低,Flag-TC-1融合蛋白高表达促进BT549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基因-1 乳腺癌细胞 真核表达 迁移
下载PDF
lncRNA-CASC2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
6
作者 刘杰 姚磊 +5 位作者 陈雅婷 王雪玉 王坤 韩卫卫 槐月霞 赵阳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55-159,163,共6页
目的探讨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对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3例甲状腺癌患者,取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石蜡标本制作,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探讨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对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3例甲状腺癌患者,取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石蜡标本制作,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ASC2mRNA和miR-155-5p 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将TPC-1细胞随机分为质粒组、空载组及空白组,质粒组使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CASC2a;而空载组转染空载质粒,空白组不做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癌组织中lncRNA-CASC2的表达(1.23±0.0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16±0.11);但miR-155-5p的表达(2.18±0.16)却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46±0.10)(P<0.05),3组细胞48 h的A450(分别为0.32±0.03、0.40±0.04、0.42±0.06)、72 h(分别为0.65±0.08、0.73±0.10、0.77±0.11)及96 h(分别为0.97±0.12、1.24±0.14、1.35±0.15)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3组细胞的A450值均有所增大。比较3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发现,质粒组细胞的迁移数(54.63±8.95)和侵袭数(33.58±6.63)均明显低于空载组(分别为89.37±10.04、72.37±9.72)和空白组细胞(分别为93.21±10.22、75.82±9.62)(P<0.05);而空载组和空白组细胞的迁移数和侵袭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CASC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而miR-150-5p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种因子均为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键;且lncRNA-CASC2在细胞水平上可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但其抑癌作用的关键点及调控机制等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 增殖 侵袭 迁移 TPC-1细胞株
原文传递
Beclin 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红 王桂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Beclin 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中Beclin 1蛋白表达并分析。结果 Beclin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并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Beclin 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中Beclin 1蛋白表达并分析。结果 Beclin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并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Beclin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BECLIN 1基因 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下载PDF
甲状腺癌BRAF基因突变与CK19和HBME-1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胥柯 郝兰香 +1 位作者 黄飞 刘艳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细胞角蛋白19(CK19)、人骨骼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分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组织和62例甲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细胞角蛋白19(CK19)、人骨骼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分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组织和6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对照)的CK19、HBME-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和6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BRAF基因突变状况。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CK19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19.35%(χ~2=16.534,P=0.001)。HBME-1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6.77%,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45%(χ~2=17.854,P=0.002)。BARF T1997A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9.68%,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没有出现BARF T1977A突变。甲状腺癌组患者组织中的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CK19以及HBME-1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蛋白标志物CK19以及HBME-1对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发生密切相关,有利于临床确诊甲状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细胞角蛋白19 人骨骼内皮细胞标志物
下载PDF
PD-L1、Ki-67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宇彤 付鹏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1期4233-4240,共8页
目前,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Ki-67、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等分子标志物已成为甲状腺癌的新研究热点。其中,PD-L1在甲状腺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和侵袭程度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L... 目前,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Ki-67、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等分子标志物已成为甲状腺癌的新研究热点。其中,PD-L1在甲状腺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和侵袭程度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L1抑制剂治疗已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尝试使用;Ki-67的表达水平随不同甲状腺疾病恶性程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而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的致病机制、靶向抑制药物的作用与耐药机制、碘摄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进展,这为甲状腺癌BRAF基因的靶向抑制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未来可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KI-67 基因突变
下载PDF
TRAP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慧玲 贺晓燕 +2 位作者 杨文秀 王龙 杨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TC组织(n=76)、甲状腺腺瘤组织(n=40)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n=40)中TRAP1蛋白表达,同时比较TRAP...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TC组织(n=76)、甲状腺腺瘤组织(n=40)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n=40)中TRAP1蛋白表达,同时比较TRAP1蛋白在3种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分析TRAP1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累及甲状腺被膜,累及腺叶数及肿瘤直径)的关系。结果:TRAP1蛋白在3种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PTC>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但仅PTC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P1蛋白在PTC、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IQR)分别为4(2.25~5.00)分、0.00(0.00~3.00)分、0.00(0.00~2.00)分,TRAP1蛋白表达与PTC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累及甲状腺腺叶数、甲状腺被膜侵犯、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RAP1蛋白在PTC中高表达,但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miR-19b-3p靶向MTUS1调控甲状腺髓样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 韩鹏黎 +6 位作者 陈柯茹 李明闯 张青松 陈征 董汉华 钱跃军 吕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0-396,共7页
背景与目的:miR-19b-3p在胃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其可能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TargetScan靶基因预测软件筛选出的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1(microtubule-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gene ... 背景与目的:miR-19b-3p在胃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其可能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TargetScan靶基因预测软件筛选出的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1(microtubule-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gene 1,MTUS1)可能为miR-19b-3p的靶基因,发现MTUS1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可能是miR-19b-3p的结合位点。探讨miR-19b-3p是否通过靶向MTUS1表达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细胞凋亡。方法:MTC-TT细胞分为anti-miR-19b-3p组、anti-miR-NC组、pcDNA-MTUS1组、pcDNA组、anti-miR-19b-3p+si-MTUS1组、anti-miR-19b-3p+si-NC组、miR-19b-3p组和miR-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9b-3p和MTUS1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TUS1是否为miR-19b-3p的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9b-3p在MT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MTUS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转染anti-miR-19b-3p或pcDNA-MTUS1后可显著增强MTC细胞凋亡能力,促进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TUS1是miR-19b-3p的靶基因。抑制MTUS1表达逆转了抑制miR-19b-3p表达对MTC-TT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沉默miR-19b-3p表达可上调MTUS1表达从而诱导MT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b-3p 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1 甲状腺髓样癌 凋亡
下载PDF
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东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6期2893-2895,共3页
目的探究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7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术后确诊的125例甲状腺癌患者,6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因其他原因进行手术或甲状腺活检... 目的探究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7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术后确诊的125例甲状腺癌患者,6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因其他原因进行手术或甲状腺活检的42例甲状腺组织正常者,均行Cx43、Beclin-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不同甲状腺组织中Cx43、Beclin-1表达水平,并分析Cx43、Beclin-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Cx43、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状腺癌患者TNMⅠ+Ⅱ期Cx43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x43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呈负相关(P <0. 05);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无关(P> 0. 05)。结论 Cx43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呈负相关,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甲状腺癌患者TNM分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TNM分期 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及抑癌基因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红莉 曲延刚 李虹 《医学综述》 2016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TTF-1、CK7及p53在NSCLC及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NSCLC中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4例NSCLC患者中的TTF-1、CK7、p53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45.5%(20/44)、52.3%(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35)、5.7%(2/35)、2.9%(1/35)(P<0.01)。男性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无吸烟史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N0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N1+N2患者(P<0.05)。生存时间≤3年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3年患者(P<0.05)。结论 TTF-1、CK7以及p53在NSCLC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细胞角蛋白7 抑癌基因P53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血清DKK-1、LAG-3和SI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玲 徐高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DKK-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 目的观察血清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DKK-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75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甲状腺结节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甲状腺结节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DKK-1、LAG-3水平和SII,观察手术前后血清DKK-1、LAG-3水平和SII变化情况,观察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和SII均明显高于甲状腺结节组,手术后血清DKK-1水平和SI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甲状腺结节组患者DKK-1水平和SII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患者血清LAG-3水平明显低于甲状腺结节组,手术后血清LAG-3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甲状腺结节组患者LAG-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DKK-1、LAG-3水平和SII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和腺外浸润无明显关系(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LAG-3水平与DKK-1水平(r=-0.642,P<0.05)和SII(r=-0.716,P<0.05)均呈负相关,DKK-1水平和SII呈正相关(r=0.784,P<0.05)。血清DKK-1、LAG-3和SII诊断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96.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5,明显高于DKK-1、LAG-3和SII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DKK-1、LAG-3和SII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Restoration of Brain Acid Soluble Protein 1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yroid Cancer Cells 被引量:2
15
作者 Run-Sheng Guo Yue YU +3 位作者 Jun Chen Yue-Yu Chen Na Shen Ming Q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439-1446,共8页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癌细胞 酸溶性 蛋白 ANNEXIN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EB病毒感染及XRCC1、IL-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纪萍 赵艳峰 +2 位作者 张亚民 何慧 王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371-2376,共6页
目的:探究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及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因子1(XRCC1)、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1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32例甲状腺良性腺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 目的:探究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及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因子1(XRCC1)、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1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32例甲状腺良性腺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标本EB病毒感染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XRCC1-399G/A位点、IL-10-592C/A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EB病毒感染阳性率55.3%,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研究组XRCC1-399G/A位点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592C/A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EB病毒感染阳性者较阴性者甲状腺癌风险增加3.337倍(95%CI:1.272~8.752),携带XRCC1-399位点(GA+AA)型者较GG型风险增加2.438倍(95%CI:1.223~4.859),携带IL-10-592位点(CA+AA)型者较CC型未增加甲状腺癌风险。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XRCC1-399位点、IL-10-592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阳性、XRCC1-399G/A位点突变基因型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但二者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而IL-10-592C/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甲状腺癌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EB病毒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因子1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shRNA干扰S100A13基因对人甲状腺癌细胞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利娜 曹仁贤 +4 位作者 刘星 文芳 钟警 颜斌 文格波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目的 探讨S100A13基因沉默对应激诱导人甲状腺癌细胞(TT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S100A13-shRNA pENTRTM/U6入门质粒转染TT细胞,应用实时PCR、间接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S100A13基因及蛋... 目的 探讨S100A13基因沉默对应激诱导人甲状腺癌细胞(TT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S100A13-shRNA pENTRTM/U6入门质粒转染TT细胞,应用实时PCR、间接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S100A1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抑制效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RT-PCR及ELISA检测无血清处理TT细胞S100A13沉默后FGF-1释放变化.结果 S100A13-shRNApENTRTM/U6入门载体转染TT细胞后能够抑制S100A13基因及蛋白表达,抑制效率约为80%.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FGF-1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无血清培养6 h后胞浆内FGF-1基本消失.RT-PCR和ELISA结果均显示,S100A13沉默能降低无血清处理TT细胞培养上清中FGF-1的浓度(P<0.05).结论 S100A13-shRNA pENTRTM/U6入门载体能有效、特异性地抑制S100A13基因及蛋白表达.S100A13基因的抑制可以减弱FGF-1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TF细胞 S100A13基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原文传递
可切除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关系
18
作者 林海平 曹子昂 +1 位作者 杨异 叶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可切除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接受肺癌手术后病理证实为... 目的探讨可切除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接受肺癌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患者67例,男40例、女27例,年龄37~79(56.7±1.8)岁。针对术后肿瘤标本,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TF-1表达,突变富集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应用校正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例肺腺癌组织中TTF-1阳性57例,阴性10例;EGFR基因突变者44例。TTF-1阳性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73.7%(42/57),TTF-1阴性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20.0%(2/10)。以TTF-1表达预测EGFR突变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34.8%。结论肺腺癌中TTF-1阳性表达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突变可能,肺腺癌中TTF-1阳性表达对EGFR基因突变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肝癌缺失基因1的表达及其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宇飞 孙圣荣 +3 位作者 陈创 李娟娟 朱珊 孙金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5,F0004,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癌缺失基因1 (D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PCTT)蛋白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Westem blot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0例PTC及PCTF标本.IHC检... 目的 探讨肝癌缺失基因1 (D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PCTT)蛋白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Westem blot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0例PTC及PCTF标本.IHC检测蛋白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差异,MSP法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结果 DLC1蛋白位于甲状腺细胞的胞质,PCTT阳性率为90.0%(36/40),高于PTC阳性率[47.5% (19/40)] (x2=26.36,P<0.05);Western blot显示DLC1蛋白在PTC中的表达水平(0.18 ±0.12)低于PCTT(0.33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中DLC1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相关(x2=18.050,15.132,7.020,P<0.05).PTC中DLC1甲基化率为40.0%(16/40)高于PCTT中DLC1甲基化率[12.5% (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 <0.05).PTC中DLC1甲基化与肿瘤大小相关(x2=12.857,P<0.05).DLC1甲基化与DLC1蛋白表达相关(r=0.526,P<0.05).结论 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DLC1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在PTC的发生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癌旁甲状腺组织 肝癌缺失基因1 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相关基因FN1在甲状腺癌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春伟 王晓涛 +5 位作者 赵永魁 杨光华 刘春辉 曹文斌 魏韬 张国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究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对甲状腺癌发生的潜在机制,了解EMT相关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指导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568份甲状腺癌转录组表达谱数据及508例患者临床资料,寻找转录组表达谱差异基因,并对... 目的探究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对甲状腺癌发生的潜在机制,了解EMT相关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指导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568份甲状腺癌转录组表达谱数据及508例患者临床资料,寻找转录组表达谱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5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纤维连接蛋白1(FN1)表达情况,以验证FN1差异表达;并检测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以了解甲状腺癌组织EMT水平。分析EMT相关基因FN1、MMP11和GLT8D2与差异基因相关性,并利用EMT相关基因构建Cox回归模型,预测Ⅰ~ⅣC期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结果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共1136个基因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这些基因11.6%富集于EMT通路;Western blot检测FN1和E-cadherin结果显示,在甲状腺癌组织中FN1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N1、MMP11和GLT8D2与1136个差异基因有较高相关性,尤其是FN1与484个基因皮尔森相关系数绝对值>0.5,最强正相关系数为0.853,最强负相关系数为-0.81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MMP11和GLT8D2联合对Ⅰ~ⅣC期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893)。结论甲状腺癌组织存在EMT,FN1基因可能是甲状腺癌机制研究的重要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甲状腺癌 纤维连接蛋白1基因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