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山地不同坡向白桦枝叶异速生长关系研究
1
作者 许竹锐 王世虎 +2 位作者 高青青 于小萌 徐学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66,共8页
当年生小枝作为植物生长的独立构件单元,研究其大小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生存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冀北山地不同坡向白桦枝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小枝的茎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叶片面积、叶柄干质量以及小枝干质量,分析不同坡向白桦枝叶生... 当年生小枝作为植物生长的独立构件单元,研究其大小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生存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冀北山地不同坡向白桦枝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小枝的茎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叶片面积、叶柄干质量以及小枝干质量,分析不同坡向白桦枝叶生长关系,揭示白桦枝叶生长对坡向的生态策略和适应性。结果表明:(1)除茎干质量外,其余干质量皆显示为半阳坡显著大于阴坡,叶片面积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2)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SMA)表明,在小枝水平上,不同坡向间茎干质量与小枝干质量、总叶片干质量与小枝干质量、总叶片面积与小枝干质量均为等速关系,而总叶柄干质量与小枝干质量为异速关系;且茎干质量与小枝干质量、总叶柄干质量与小枝干质量的共同斜率1.12和1.22大于总叶片干质量与小枝干质量的共同斜率1.04。(3)在叶水平上,阴坡和半阳坡总叶片干质量与总叶柄干质量为异速关系,在半阴坡为等速关系;总叶片面积与总叶柄干质量在阴坡为等速关系,其余坡向为异速关系。(4)每个坡向叶大小与出叶强度呈负等速关系;叶大小以叶干质量表示时,阴坡异速生长常数-0.18为最小;叶大小以叶面积表示时,半阳坡异速生长常数2.01为最小。结果表明,白桦为适应坡向的变化,会优先将资源分配给茎和叶柄,且阴坡白桦小枝上会着生更多面积大而干质量小的叶片,以扩展其生长空间,获得更多的光照,利于白桦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枝叶性状 生长策略 异速生长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不同耐荫性树种枝叶性状变异及权衡
2
作者 解书文 金光泽 刘志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14-9327,共14页
随着植株生长,不同耐荫性树种枝叶性状对资源的响应策略存在差异。探究不同耐荫性树种在不同径级间枝叶性状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和种间变异以及植物对资源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 随着植株生长,不同耐荫性树种枝叶性状对资源的响应策略存在差异。探究不同耐荫性树种在不同径级间枝叶性状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和种间变异以及植物对资源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中不同径级(小树、中等树和大树)的喜光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枫桦Betula costata)和耐荫树种(春榆Ulmus japon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出叶强度、枝横截面积、枝干重、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总叶干重共6个枝叶性状。利用单因素方差(LSD)分析检验不同耐荫性树种在不同径级间其枝、叶性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估计(SMA)对不同耐荫性树种枝叶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枝干重外,耐荫树种枝叶性状均大于喜光树种;不同耐荫性树种大树枝横截面积均最大,中等树叶面积均最小;喜光树种不同径级间枝干重、总叶干重和出叶强度无显著差异,而耐荫树种均存在显著差异。随径级增大,不同耐荫性树种枝横截面积与叶面积均呈正异速生长关系,且除耐荫树种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外,均存在共同斜率;不同耐荫性树种出叶强度与单叶面积存在共同斜率为-0.51和0.47,小树和中等树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和总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均与1存在显著差异,而大树与1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耐荫性树种在不同径级间对资源的获取策略存在差异,不同耐荫性树种小树阶段均表现出资源获取策略,大树阶段则表现出资源保守型策略。与耐荫树种相比,喜光树种表现为快速生长策略,而随着径级增大不同耐荫性树种这种差异逐渐消失,本研究结果为森林演替过程中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荫性 径级 变异 权衡 枝叶性状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不同径级白桦枝叶性状变异及权衡
3
作者 解书文 金光泽 刘志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40,共9页
【目的】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性状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探究不同径级植物枝叶性状间的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及对资源的获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的白桦... 【目的】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性状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探究不同径级植物枝叶性状间的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及对资源的获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的白桦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径级(小树、中等树、大树)的样树,测定其枝横截面积、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和出叶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枝叶性状在不同径级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预估检验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影响。【结果】随着径级的增加,枝横截面积呈上升趋势,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出叶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径级白桦的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小树和大树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接近1的等速生长关系,而中等树呈接近1.5的异速生长关系;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显著负相关,呈异速生长关系。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相关关系的斜率或截距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在同一群落内,不同径级的白桦枝叶性状存在差异是其自身的一种资源获取策略,且枝叶性状为了获得有效的资源而协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径级 枝叶性状 变异
下载PDF
基于枝条和叶片表型性状的梨种质资源多样性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莹 曹玉芬 +7 位作者 霍宏亮 徐家玉 田路明 董星光 齐丹 张小双 刘超 王立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353-3369,共17页
【目的】通过对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的研究,为梨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梨资源的保存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促进梨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采用"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 【目的】通过对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的研究,为梨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梨资源的保存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促进梨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采用"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保存的梨13个种548份资源的叶片和枝条23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及整理。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梨叶片和枝条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比较梨种群内和种群间多样性;采用Origin 8.0软件绘制梨各数值型性状分布直方图,进行分级评价并选取参照品种;采用MEGA 5.0软件对脆肉梨和软肉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字符型的15个性状分析表明,梨叶片以卵圆形、叶基宽楔形、叶尖急尖、锐锯齿带刺芒、叶片伸展状态抱合、叶姿斜向下和绿微显红色幼叶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90.51%、58.03%、66.97%、81.93%、87.23%、59.27%、86.68%和35.04%;枝条以黄褐色一年生枝、皮孔数量多、叶芽姿态斜生、顶端钝、芽托中和花芽无茸毛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87.23%、78.28%、87.96%、83.76%、73.91%和99.27%;其中幼叶颜色和叶基形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较高,分别为2.197和1.597。数值型的8个性状分析表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一年生枝长度、一年生枝粗度、节间长度、花芽长度和花芽粗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7.25%、19.04%、20.06%、23.70%、15.08%、19.33%、20.62%和16.66%;根据分布统计分析,对每个性状分别提出了5级数值分级指标与参照品种;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8个数值型性状可简化为一年生枝长度、花芽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度4个主要性状;梨叶片和枝条8个数值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41.10%和58.90%。聚类分析233个脆肉梨地方品种可划分为12类,87个软肉型秋子梨可划分为6类,西南地区的梨资源在多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结论】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字符型性状中幼叶颜色和叶基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数值型性状中一年生枝长度和花芽长度的变异系数较高,更能体现梨品种间的差异。梨叶片和枝条种群间变异高于种群内变异,种群间的变异是其主要变异来源。筛选出5个数值型性状可作为梨枝条和叶片的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枝条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下载PDF
帽儿山常见树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宫浩 郭伟 +1 位作者 王存国 耿珍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55-462,共8页
以东北帽儿山16个典型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统计特征,叶功能性状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枝功能性状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树种枝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面积变化范围为6.68(白皮柳)~166.83 c... 以东北帽儿山16个典型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统计特征,叶功能性状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枝功能性状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树种枝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面积变化范围为6.68(白皮柳)~166.83 cm^2(青楷槭),小枝上叶片数量变化范围为2(青楷槭)~94.17片(胡桃楸);失水速率与营养成分(N,P,K)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柄直径与单个叶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枝条直径与总叶重、总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青楷槭叶面积最大,小枝上叶片数量最少,即随着出叶强度的增加,树木叶面积及叶面质量减少;在叶水平上,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叶片比含量低的叶片失水速率快;无论是在叶水平上还是在小枝水平上,大叶片都会比小叶片付出更大比例的叶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枝 叶片 功能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生长型分类方案不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性状的统计偏差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泉 曹嘉瑜 +7 位作者 刘建峰 徐德宇 樊海东 谭斌 徐丹妮 刘立斌 叶铎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6-1115,共10页
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来统计植物功能性状特征,是当前植物性状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生长型分类方案的不同很可能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分析的偏差,对此偏差的评估却尚未见报道。根据植物志描述及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将生长型划分为3种... 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来统计植物功能性状特征,是当前植物性状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生长型分类方案的不同很可能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分析的偏差,对此偏差的评估却尚未见报道。根据植物志描述及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将生长型划分为3种不同的分类方案:分类1:根据植物志信息划分为传统意义的乔木和灌木;分类2: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分类3:仅根据树高划分乔木层与灌木层的乔木和灌木。以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浙江金华北山35种优势阔叶木本植物的枝叶性状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长型分类对植物枝叶性状统计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分类1相比,分类2对乔木植物枝叶性状影响的显著程度要高于分类3,而对灌木植物枝叶性状的影响程度低于分类3;但不同生长型分类方案中乔木和灌木的枝叶性状总体差异不显著。而与分类2小乔木相比,分类1以及分类2内部的乔木和灌木生长型的性状与分类2小乔木差异非常明显;(2)将不同生长型植物再划分为不同生活型后,不同生长型分类方案对性状统计的影响增大。无论是常绿还是落叶生活型的小乔木,其与不同生活型乔木和灌木的性状差异仍然显著。可见,不同的生长型分类方案可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的差异;把小乔木植物这一功能类群划分出来,能更好地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特征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叶性状 生活型 生长型分类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滨海沙地8个竹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磊 张盟 +3 位作者 郑俊鸣 荣俊冬 林艺煌 郑郁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63,共10页
为筛选福建省滨海沙地防护林的适生竹种,以福建省东山岛滨海沙地8个适生竹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方位枝叶的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不同竹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稠密度、枝干物质含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等11个枝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探... 为筛选福建省滨海沙地防护林的适生竹种,以福建省东山岛滨海沙地8个适生竹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方位枝叶的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不同竹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稠密度、枝干物质含量、小枝长度、小枝直径等11个枝叶功能性状的差异,探讨竹类植物对滨海沙地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5.54%~50.47%,种间变异水平为7.55%~99.54%,叶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面积变异系数最高;小枝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水平为12.41%~43.16%,种间变异水平为17.60%~95.65%,小枝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叶稠密度变异系数最高,这表明竹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和滨海沙地的适应潜力;功能性状在竹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枝长度、小枝直径、叶面积、叶稠密度受竹种类型的影响较大;在方位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上,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var.viridivittata)、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var.amoenus)和绿竹(B.oldhamii)的11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方位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竹类植物采取增大比叶面积、叶面积等性状耦合协调或组合的权衡策略以适应滨海沙地生态环境,提高植物对光能、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小枝功能性状 竹类植物 滨海沙地 东山岛
下载PDF
雅安周公山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的枝叶性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希 赵安玖 +2 位作者 陈智超 吕佳瑶 李曜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3,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的枝叶性状,可了解峨眉含笑种群枝叶之间对资源的权衡利用情况,预测枝叶性状的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周公山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MA...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的枝叶性状,可了解峨眉含笑种群枝叶之间对资源的权衡利用情况,预测枝叶性状的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周公山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MA)、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枝叶性状的相关性和空间特征。【结果】①不同发育阶段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干鲜比、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1年生小枝密度、2年生小枝密度、2年生小枝干鲜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1年生小枝干鲜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不同发育阶段叶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小枝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叶片性状与小枝性状相关不显著(P>0.05)。③整体种群枝叶性状的最优半方差拟合函数以线性模型为主,呈随机分布。大树阶段以指数和球状模型为主,呈聚集分布,而中小树阶段的空间相关性差。【结论】峨眉含笑种群的生态策略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由快收益向慢收益转变,采用半方差函数能够预测枝叶性状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发育阶段 叶性状 小枝性状 相关性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常见阔叶树种小枝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柔懿 黄俊诚 +1 位作者 袁继红 李海燕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91-96,共6页
植物性状对分析其对环境改变的积极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常见的杨属、柳属、榆属和槭属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叶片含水量、小枝内各构件生物量关系、比叶面积以及与小枝干重关系的比较,分析了小枝内各性状和关... 植物性状对分析其对环境改变的积极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常见的杨属、柳属、榆属和槭属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叶片含水量、小枝内各构件生物量关系、比叶面积以及与小枝干重关系的比较,分析了小枝内各性状和关系在不同科属乔木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科属乔木叶片含水量为榆属>柳属>槭属>杨属;比叶面积为槭属>榆属>杨属>柳属;叶片与叶柄干重、叶与小枝干重之间差异均极显著;除杨属外,其他三属乔木的小枝干重与比叶面积之间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于长白山区阔叶木本群落而言,科属水平上新生小枝和叶片的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的研究既明确了相似生态条件下各科属的生长优势,也为长白山林区的育林护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乔木 小枝 叶片 性状 比叶面积
下载PDF
不同叶片质地行道树枝叶功能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的响应
10
作者 岳阳 韦柳端 +1 位作者 徐程扬 张海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3,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枝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及其协同与权衡关系,研究不同叶片质地树种对硬化地表环境的响应,并分析各类树种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策略。【方法】以济南市常见绿化树种国槐、悬铃木、大叶女贞分别代表纸质叶、蜡质叶、革质叶树种,... 【目的】通过比较枝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及其协同与权衡关系,研究不同叶片质地树种对硬化地表环境的响应,并分析各类树种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策略。【方法】以济南市常见绿化树种国槐、悬铃木、大叶女贞分别代表纸质叶、蜡质叶、革质叶树种,以20%等值设置5个硬化地面覆盖度梯度环境,采取典型抽样方式获取枝叶功能性状样品。【结果】(1)不同叶片质地树种的枝叶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响应的敏感性不同,小枝功能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响应的敏感度随着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厚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悬铃木的叶功能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面积的变化更加敏感,而表征枝叶关系的性状(出叶强度和枝叶质量比)均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环境的响应较敏感。(2)光合产物的分配随着硬化地表覆盖程度的提高而减少,树木的枝叶生长量、叶片着生空间、叶片面积随硬化地表覆盖度增加显著降低。随着硬化地表覆盖程度升高,3个树种均采取减小叶片面积、维持叶片数量的方式适应环境。(3)异速生长关系表明:在硬化地表覆盖的胁迫条件下,树木对叶片的资源投入要高于小枝。在小枝内部中,小枝加粗生长的资源投入要多于伸长生长。叶片内部资源的利用方式随叶片质地变化而变化:纸质叶片树种倾向于将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叶片资源获取的组织建成上,革质叶片树种则倾向于将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叶片防御机制的建成上。【结论】硬化地表覆盖环境会显著影响树木的枝叶生长情况。不同叶片质地树种的叶片应对硬化地表环境所采取的适应策略有所区别,纸质叶片树种倾向于采取“低消耗-快收益”的适应策略,而革质叶片树种倾向于采取“高消耗-慢收益”的适应策略,蜡质叶片树种的适应策略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叶片质地 硬化地表覆盖 枝叶功能性状 生态对策
下载PDF
冬青科五种植物的小枝叶功能性状比较
11
作者 龚科铭 丁巧林 闫道良 《河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5-7,38,共4页
以人工群落中冬青科5种常绿植物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它们的小枝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实验结果为:冬青、华东冬青、全缘冬青和铁冬青的单叶面积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它们在单个面积上对光能的捕获具有一致性。铁冬青依赖小枝的"快... 以人工群落中冬青科5种常绿植物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它们的小枝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实验结果为:冬青、华东冬青、全缘冬青和铁冬青的单叶面积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它们在单个面积上对光能的捕获具有一致性。铁冬青依赖小枝的"快速生长"(最长的小枝长)、最多的叶片数、最高的比叶面积和叶氮相对含量(SPAD)来截取更多的环境资源,以占取更优的生态位。大叶冬青则通过叶的富有耐性的"慢速生长"、积累更多的碳物质以获取竞争优势。叶重与枝重和叶厚间呈显著正相关,小枝上的叶数与叶重、叶厚和枝重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说明这5种冬青科植物小枝上的叶数和叶片大小与枝重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科 小枝叶 功能性状
下载PDF
不同木本植物功能型当年生小枝功能性状差异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庆学 柴捷 +3 位作者 钱凤 张腾达 刘文丹 陶建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5-1470,共6页
为探讨不同植物功能型之间小枝功能特征的差异,在重庆金佛山和缙云山分别采集20和26个木本植物,选择当年生的小枝测定其叶片和枝条性状。结果表明:1)叶片厚度表现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乔木<灌木;单叶面积和叶片总面积表现为:落... 为探讨不同植物功能型之间小枝功能特征的差异,在重庆金佛山和缙云山分别采集20和26个木本植物,选择当年生的小枝测定其叶片和枝条性状。结果表明:1)叶片厚度表现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乔木<灌木;单叶面积和叶片总面积表现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不同植物功能型间小枝的叶片数量均无显著差异。2)落叶植物和乔木的小枝横截面积、小枝长度和小枝干重均显著高于常绿植物和灌木,不同植物功能型间小枝密度无显著差异。3)与常绿植物和灌木相比,落叶植物和乔木有较高的展叶效率(单位长度小枝支撑的叶片面积),小枝的出叶强度(单位长度小枝支撑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4)在小枝水平上,常绿植物比落叶植物投入更多的生物量到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小枝性状 植物功能性状 物种共存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石漠化区先锋树种对青冈幼苗的保育作用及枝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仕洪 李象钦 +3 位作者 白坤栋 韦春强 曾丹娟 徐广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17-1924,共8页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南方喀斯特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比较常见而重要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对石漠化山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本研究调查了桂西南石漠化区环境下,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任豆(Zenia...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南方喀斯特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比较常见而重要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对石漠化山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本研究调查了桂西南石漠化区环境下,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任豆(Zenia insignis)等3种先锋树种对定植1~3年青冈幼苗生长及枝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先锋树种对青冈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保育作用,并且这种保育作用随青冈幼苗年龄增长而增强,对株高的影响要大于对基径的影响,茶条木的保育作用明显大于任豆;与同一坡位冠外空地相比,先锋树种冠下的青冈幼苗主干的高茎比(株高/基径)及平均节间长度、叶片SPAD值和平均单叶面积等较大,叶片N含量较高和C/N值较低,其中茶条木下和银合欢下与冠外空地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茶条木下的比叶面积(SLA)明显大于冠外空地(P<0.05)。根据本次及以往研究结果,在桂西南石漠化山区,茶条木、银合欢和任豆可作为青冈的保育植物,以提高其幼苗定居成功率和植被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树种 青冈 幼苗生长 保育作用 枝叶性状 石漠化 桂西南
原文传递
猫儿山铁杉相邻植株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一波 田红灯 +4 位作者 曾春阳 沈浩 申文辉 叶建平 甘国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81-1291,共11页
机械磨损是邻体植物冠层接壤区域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对枝叶生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非常缺乏邻体植物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功能性状影响特征和权衡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的铁杉(Tsuga chinensis)为对象,通过... 机械磨损是邻体植物冠层接壤区域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对枝叶生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非常缺乏邻体植物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功能性状影响特征和权衡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的铁杉(Tsuga chinensis)为对象,通过比较邻体冠层间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与非机械磨损区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干质量、末端枝含水率和枝直径的差异,分析枝叶功能性状在机械磨损影响下的变异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机械磨损显著影响邻体冠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叶干质量。具体而言,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优势枝比叶面积显著低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劣势枝叶干质量显著低于优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其次,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关系的影响格局不同。叶面积-叶长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间表现出一致的正向关系;叶面积-叶宽、叶面积-叶干质量、叶宽-叶厚、叶厚-末端枝直径和叶长-叶宽仅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末端枝直径和末端枝直径-末端枝含水率仅在劣势枝显著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叶厚仅在劣势枝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关系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森林植物邻体间的冠层机械磨损可显著改变枝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体冠层 竞争 枝叶权衡 机械磨损 枝叶性状
原文传递
不同功能型园林植物枝叶性状的差异与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钰琛 王金牛 +7 位作者 吴宁 石凝 王丽华 孙建 张林 陈文凯 吴彦 何家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9-1119,共11页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生境变化的适应以及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不同功能型园林植物生长生存策略和适应性机制尚不清楚.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园区35种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功能型植物(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生境变化的适应以及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不同功能型园林植物生长生存策略和适应性机制尚不清楚.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园区35种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功能型植物(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6种叶片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叶干重)和6种当年生小枝性状(茎长、小枝直径、茎干重、比茎长、出叶强度和展叶效率)的变异,比较各功能型植物枝叶性状的差异以及性状间关联性.结果显示:(1)植物性状的总体变异以及种间变异程度不同,叶干重(178.09%)和展叶效率(175.56%)的总体变异系数最大,比叶面积(54.25%)和小枝直径(61.86%)的总体变异系数最小;叶片(17.42%-142.15%)和小枝(16.39%-128.73%)性状的变异均较大.(2)常绿乔木叶绿素含量和叶干重以及落叶乔木叶片面积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型群组;常绿灌木的出叶强度和比茎长以及落叶乔木的小枝直径和展叶效率最大(P <0.05).(3)叶面积与叶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 <0.001),比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展叶效率与小枝直径、出叶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功能型植物性状的相关关系略有不同,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叶片干重和面积与叶宽表现更为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不同功能型园林植物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与相关,综合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反映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年生小枝 叶片性状 种间变异 人为干扰
原文传递
薰衣草枝叶性状关系的个体大小依赖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晶 赵成章 +2 位作者 雷蕾 李雪萍 任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77-2284,共8页
植物枝叶性状的个体大小差异,是植物适应异质性环境所形成的冠层构建策略,对于理解枝叶构建机制及光合生理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于2017年7月下旬,在金水湖湿地公园选择一块薰衣草样地,根据体积将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分为3个大... 植物枝叶性状的个体大小差异,是植物适应异质性环境所形成的冠层构建策略,对于理解枝叶构建机制及光合生理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于2017年7月下旬,在金水湖湿地公园选择一块薰衣草样地,根据体积将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分为3个大小等级[I级:植株体积的立方根(d)≤60 cm、II级(60 cm<d≤90 cm)和III级(d>90 cm)],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薰衣草种群枝叶性状的个体大小依赖。结果表明:随着薰衣草植株大小等级增大,薰衣草的叶面积、枝长度、枝数量和枝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而叶数量、叶厚度和分枝角度逐渐减小。薰衣草叶面积、枝长度和枝数量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枝横截面积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叶数量和叶厚度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分枝角度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个体薰衣草选择生长少量大而薄的叶片以及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用于小枝的生长;而小个体薰衣草选择生长多数小而厚的叶片以及短而细的枝条,体现了不同大小等级薰衣草枝叶表型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等级 枝性状 叶性状 薰衣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