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hermal-Hydraulic Coolant Channel Module (CCM) for Single- and Two-Phase Flow
1
作者 Alois Hoeld 《Applied Mathematics》 2015年第12期2014-2044,共31页
A theoretical “drift-flux based thermal-hydraulic mixture-fluid coolant channel model” is presented. It is the basis to a corresponding digital “Coolant Channel Module (CCM)”. This purpose derived “Separate-Regio... A theoretical “drift-flux based thermal-hydraulic mixture-fluid coolant channel model” is presented. It is the basis to a corresponding digital “Coolant Channel Module (CCM)”. This purpose derived “Separate-Region Mixture Fluid Approach” should yield an alternative platform to the currently dominant “Separate-Phase Models” where each phase is treated separately. Contrary to it, a direct procedure c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simulate in an as general as possible way the 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behaviour of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single- and/or (now non-separated) two-phase fluids flowing within any type of heated or non-heated coolant channels. Their validity could be confirmed by a wide range of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runs, showing very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resulting universally applicable code package CCM should provide a fundamental element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rmal-hydraulic situations over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different types of heat exchangers and steam generators as being applied in both conventional but also nuclear power stations, 1D and 3D nuclear reactor cores etc). Thereby the derived set of equations for different coolant channels (distinguished by their key numbers) as appearing in these systems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ODE-s and non-linear algebraic relations from additional parts of such an overall model. And these can then to be solved by applying an appropriate integration routine. Within the solution procedure, however, mathematical discontinuities can arise. This due to the fact that along such a coolant channel transitions from single- to two-phase flow regimes and vice versa could take place. To circumvent these difficulties it will in the presented approach be proposed that the basic coolant channel (BC) is sub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sub-channels (SC-s), each of them being occupied exclusively by only a single or a two-phase flow regime. After an appropriate nodalization of the BC (and thus its SC-s) and after applying a “modified finite volume method” together with other special activities the fundamental set of non-linear thermal-hydraul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ogether with correspond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s can be solved for each SC separately. As a result of such a spatial discretization for each SC type (and thus the entire BC) the wanted set of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1st order could be established. Obviously, special attention had to be given to the varying SC entrance or outlet positions, describing the movement of boiling boundaries or mixture levels along the channel. Including even the possibility of SC-s to disappear or be created anew during a trans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ed MATHEMATICS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First Order THERMAL-HYDRAULICS of Single- and two-phase Flow Separate-region Mixture-Fluid Model Concept
下载PDF
正癸烷/空气旋转爆轰波形成与传播数值模拟
2
作者 邵晓峰 赵宁波 +3 位作者 刘世铮 孟庆洋 李雅军 郑洪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0-738,共9页
针对气液两相旋转爆轰波形成与传播问题,本文以液态正癸烷为燃料,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两相旋转爆轰波的形成演变特点和自持传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起爆阶段,通过调控初始燃料分布能够获得强度不同的爆轰波... 针对气液两相旋转爆轰波形成与传播问题,本文以液态正癸烷为燃料,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两相旋转爆轰波的形成演变特点和自持传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起爆阶段,通过调控初始燃料分布能够获得强度不同的爆轰波和压力波;在对撞阶段,爆轰波与压力波共发生4次对撞,由于缺乏燃料供给,压力波逐渐衰减并消失,爆轰波以单波模态传播;在稳定传播阶段,未燃燃料在三叉点处聚集形成未反应气流区并诱导产生局部爆炸。未反应气流区的周期性出现和局部爆炸是两相爆轰波自持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癸烷 气液两相 非预混 旋转爆轰 掺混 流场特性 自持传播 未反应气流区
下载PDF
SCM435冷镦钢的球化退火工艺
3
作者 石正富 袁月明 +2 位作者 宫辉 张益顺 孙凯 《热处理》 CAS 2024年第5期33-35,共3页
为获得球状珠光体以改善冷镦性能,对SCM435冷镦钢进行了亚温退火和亚温退火加两相区温度退火,前者为700℃保温4 h炉冷至580℃空冷,后者为700℃保温3.5 h,再升温至745℃保温0.5 h炉冷至580℃空冷。检测了退火后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 为获得球状珠光体以改善冷镦性能,对SCM435冷镦钢进行了亚温退火和亚温退火加两相区温度退火,前者为700℃保温4 h炉冷至580℃空冷,后者为700℃保温3.5 h,再升温至745℃保温0.5 h炉冷至580℃空冷。检测了退火后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冷镦性能。结果表明:经两种工艺球化退火后,SCM435钢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和球状珠光体,与热轧态相比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均提高、抗拉强度降低;经两种工艺球化退火的SCM435钢均能进行大变形率冷镦而不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镦钢 球化退火 两相区温度
下载PDF
不同钢种凝固模式的模拟分析研究
4
作者 徐亚东 丁刚 +4 位作者 杨靖安 葛彗超 牟雪萍 郭敏 崔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3-66,共4页
采用铸造模拟分析软件对3种6 t具有不同液固两相区温度区间的钢种进行了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液固两相区温度区间钢的凝固模式相差较大,按两相区温度区间的大小,其凝固模式呈现出由“U”型整体凝固模式向“V”型顺序... 采用铸造模拟分析软件对3种6 t具有不同液固两相区温度区间的钢种进行了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液固两相区温度区间钢的凝固模式相差较大,按两相区温度区间的大小,其凝固模式呈现出由“U”型整体凝固模式向“V”型顺序凝固模式的转变。现场钢锭冒口解剖结果表明,一次缩孔深度与实际缩孔深度较相近,验证了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温度区间 凝固模式 凝固缺陷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5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下载PDF
Partial phase relationships of Mg-Zn-Ce system at 350 ℃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明丽 李洪晓 +3 位作者 丁桦 任玉平 秦高梧 郝士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9年第3期681-685,共5页
The alloys were prepared in Mg-rich corner of Mg-Zn-Ce system. Partial phas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of these alloys at 350 ℃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The alloys were prepared in Mg-rich corner of Mg-Zn-Ce system. Partial phas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of these alloys at 350 ℃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 X-ray diffraction(XRD) analysis and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SAED) pattern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Partial isothermal section of Mg-Zn-Ce system in Mg-rich corner was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one ternary compound (T-phase) in Mg-Zn-Ce system. The T-phase is a linear ternary compound in which the content of Ce is about 7.7% (molar fraction); while the content of Zn is changed from 19.3% to 43.6% (molar fr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phase is C-centered orthorhombic. In addition, one two-phase region of Mg+T-phase and one three-phase region of Mg+T-phase+MgZn(Ce) exist in the Mg-rich corner of Mg-Zn-Ce system at 3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锌铈 摩尔分数 晶体结构 T细胞
下载PDF
(α+β)Dual Phase CuZnAl Shape Memory Alloy
7
作者 赵旭 齐民 杨大智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6期427-430,共4页
The effect of α phase on CuZnAl shape memo- ry alloy(SMA)has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thod,quantitative measure- ment of micrograph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It is found... The effect of α phase on CuZnAl shape memo- ry alloy(SMA)has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thod,quantitative measure- ment of micrograph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It is found that,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α phase in(α+β)-CuZnAl alloy,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s can be adjusted precisely in a wide range,while the good shape memory effect of CuZnAl is kept.In a word, quenching from(α+β)dual phase region is a rea- sonable method of adjust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s for CuZnAl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β)-CuZnAl alloy two-way shape memory effect dual phase region
下载PDF
X80管线钢边部横裂纹成因分析
8
作者 郭健 李秋平 +2 位作者 张春花 唐巍 李富峰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并结合轧制工艺,对X80管线钢存在的边部横裂纹缺陷位置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粗轧阶段由于板材边部与轧辊、冷却水和空气进行着强烈的三维热传导和热交换,导致边部温度比中间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变...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并结合轧制工艺,对X80管线钢存在的边部横裂纹缺陷位置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粗轧阶段由于板材边部与轧辊、冷却水和空气进行着强烈的三维热传导和热交换,导致边部温度比中间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诱导铁素体相变,边部进入两相区,X80管线钢在两相区轧制过程中导致先共析铁素体变形成扁平状,先共析铁素体在轧制过程中产生变形,成流线型组织,而心部仍为奥氏体,此类先共析铁素体从奥氏体相变得到,奥氏体塑性优于先共析铁素体,变形铁素体未来得及发生动态回复,当轧制变形力超过变形极限时导致边部开裂;此外,Nb在奥氏体中固溶度高于铁素体,边部处于两相区时,NbC和TiC钉扎在晶界,抑制了钢的动态再结晶,且存在于晶界的析出物弱化晶界,导致塑性变形能力差,作为应力集中源,均会导致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两相区轧制 NBC TIC 边部横裂纹
下载PDF
高寒动车组槽型引流式结构的防积雪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广军 刘操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王家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6-3357,共12页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构可促使车底剪切层提前分离,从而大幅度降低转向架区域内的风雪流向运动速度,并抑制转向架区域内风雪垂向速度的波动幅值,进而有效缓解转向架区域的积雪情况。相比于5.14°导流槽结构,10°导流槽结构明显改变了转向架入口位置的风雪流运动方向,进而有效降低了转向架下方风雪流的垂向分布范围,削弱了车底高速气流和高浓度雪粒对转向架发热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10°导流槽结构还显著抑制了风雪流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位置的向上爬升运动,降低了转向架上方悬浮雪粒数量,进而减小了转向架上表面积雪分布;相比于原始高寒动车组,5.14°和10°槽型引流防积雪结构可使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19.6%和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动车组 转向架区域 防积雪结构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家斌 刘浩源 +3 位作者 刘操 张洁 王田天 高广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为解决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防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三车编组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内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下斜导流防积雪结... 为解决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防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三车编组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内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有效降低了列车底部高速气流的流向动能,抑制了转向架下方气流的垂向速度波动幅值,降低了转向架上游剪切层的发生位置。相比于5.14°下斜导流结构,10°下斜导流结构显著改善了转向架区域内的空气流动趋势,明显削弱了车底大量雪粒对转向架主要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抑制了雪粒在转向架中部和后端板附近的上扬爬升运动,将高速列车转向架2、3、4、5、6表面积雪质量分别降低了52.6%、45.3%、41.8%、37.6%、31.8%。相比于原始工况,5.14°、10°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将高速列车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了20.6%、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防积雪设计
下载PDF
基于CCUS技术的含杂质CO_(2)物性变化规律及管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公岩岭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管输CO_(2)是CO_(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顺利推广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常规捕集的CO_(2)通常含有杂质,会对流动保障造成影响。为解决此问题,利用HYSYS软件,以PR状态方程为计算依据,考察了以CH_(4)、N_(2)、O_(2)、H_(2)、He等非... 管输CO_(2)是CO_(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顺利推广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常规捕集的CO_(2)通常含有杂质,会对流动保障造成影响。为解决此问题,利用HYSYS软件,以PR状态方程为计算依据,考察了以CH_(4)、N_(2)、O_(2)、H_(2)、He等非极性分子和H_(2)S、CO等极性分子作用下的CO_(2)物性,并分析了影响次序和规律。结果表明,杂质对泡点线的影响较大,对露点线的影响较小,杂质促使CO_(2)流形成气液两相区,He和H_(2)对相图的影响最大;随着压力的增加,混合介质的密度值和黏度值均先快速上升,后缓慢增加,He对密度突变的影响最大;在实际管输过程中,杂质会使温度、压力发生改变,因此应尽量避免杂质中含有H_(2)。该研究结果可为管输CO_(2)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输CO_(2) 杂质 物性 相图 气液两相区
下载PDF
两相区热处理过程中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及其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58
12
作者 杨跃辉 蔡庆伍 +1 位作者 武会宾 王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通过XRD测定了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并采用EBSD技术观察其在基体上的分布,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含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相区处理后,9Ni钢的低温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 通过XRD测定了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并采用EBSD技术观察其在基体上的分布,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含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相区处理后,9Ni钢的低温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两相区处理温度为650℃时,-196℃的冲击功最高,达到177J,此时测得的回转奥氏体含量也最多,达到10.15%,表明回转奥氏体含量对9Ni钢的低温韧性有重要的影响.EBSD结果则表明:经两相区处理,回转奥氏体不仅在晶界和板条束界形成,也在晶内的板条界上形成,因此即便在其含量低于淬火+回火处理的条件下,9Ni钢的低温韧性也有明显提高,证明同转奥氏体的分布也是影响9Ni钢低温韧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对稳定性的分析显示,在本文的工艺条件下,回转奥氏体的稳定性均未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两相区热处理 回转奥氏体 低温韧性
下载PDF
两相区冷速对齿轮钢20CrMnTi带状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孔祥华 孙瑞虹 +2 位作者 唐晋 赵广宏 孙彦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5,共5页
带状组织包括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是20CrMnTi等亚共析钢常见的组织缺陷,使产品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一次带状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枝晶偏析,通过控制连铸水冷可以抑制该带状组织的产生。通过钢的模拟冷却试验,研究了齿轮钢20CrM... 带状组织包括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是20CrMnTi等亚共析钢常见的组织缺陷,使产品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一次带状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枝晶偏析,通过控制连铸水冷可以抑制该带状组织的产生。通过钢的模拟冷却试验,研究了齿轮钢20CrMnTi二次带状组织的变化规律,根据铁碳相图和亚共析钢的连续冷却曲线,提出了两相区(F+A)快冷可以避免二次带状组织(通常所称的带状组织)出现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带状组织 两相区快冷
原文传递
退火及配分温度对Si-Mn系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银莉 蒯振 +1 位作者 赵爱民 庄宝潼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9,共6页
研究了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配分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和块... 研究了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配分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和块状残留奥氏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残留奥氏体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配分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呈上升趋势;经Q&P工艺处理后的实验钢强塑积可达2821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两相区退火 配分温度
原文传递
汽车悬架用弹簧钢铁素体全脱碳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红英 陈广 唐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掌握汽车悬架用60Si2MnA弹簧钢的铁素体全脱碳行为,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研究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热轧后的冷却速率对铁素体全脱碳层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对铁素体全脱碳行为影... 为掌握汽车悬架用60Si2MnA弹簧钢的铁素体全脱碳行为,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研究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热轧后的冷却速率对铁素体全脱碳层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对铁素体全脱碳行为影响最大,影响区间为725~925℃,850℃对应的脱碳层厚度达到最大;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对铁素体脱碳行为也有较大影响,脱碳层厚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冷却太慢会形成较厚的脱碳层,冷却速率达到0.2℃/s时,实验钢基本不会发生脱碳行为.因此,避开脱碳层峰值温度,减少在(α+γ)两相区停留时间,均可有效阻止60Si2MnA弹簧钢的铁素体全脱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铁素体全脱碳 冷却速率 两相区
下载PDF
低碳Si-Mn系Q&P钢两相区的退火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7
16
作者 蒯振 陈银莉 +2 位作者 庄宝潼 赵爱民 姜英花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93,共6页
研究一种新型的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奥氏体区退火的Q&P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发现,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 研究一种新型的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奥氏体区退火的Q&P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发现,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存在:处于马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和位于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块状。两相区热处理后的Q&P钢,不仅抗拉强度高达1000 MPa以上,其伸长率也高达23%以上,体积分数高达11%的残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TRIP效应 两相区退火
原文传递
锻件组织不均匀性对新型近β钛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强 王庆娟 +4 位作者 王鼎春 刘继雄 李强 周晓 梁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6,共10页
研究一种新型β钛合金在两相区锻造后,边部、1/2R、心部组织的不均匀性对后续热处理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750℃固溶后,3个位置组织中的初生α相分布不同,经800℃固溶后,β相发生不同程度的再结晶。合金经750℃+(510℃,8 h)... 研究一种新型β钛合金在两相区锻造后,边部、1/2R、心部组织的不均匀性对后续热处理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750℃固溶后,3个位置组织中的初生α相分布不同,经800℃固溶后,β相发生不同程度的再结晶。合金经750℃+(510℃,8 h)固溶时效后,边部和1/2R处的组织出现"β斑"现象;合金经800℃+510℃,8 h固溶时效后,1/2R处和心部次生α相的析出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时效过程中组织的不均匀性导致合金3个位置强度和断裂韧性各不相同。在(750℃,0.5 h,AC)+(510℃,8 h,AC)固溶时效条件下,合金1/2R处的综合性能实现了高强高韧的良好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钛合金 两相区锻造 不均匀性 析出相 高强高韧
下载PDF
TC17钛合金两相区变形时的失稳行为及组织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继雄 岳旭 +4 位作者 杨军 王永强 张平辉 王鼎春 高颀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4,79,共5页
利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C17钛合金在两相区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的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压缩失稳的变形条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压缩变形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在热变形温度750℃、应变速率... 利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C17钛合金在两相区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的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压缩失稳的变形条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压缩变形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在热变形温度750℃、应变速率不小于1s^(-1)、变形量不小于45%下进行热压缩时,会发生变形失稳;变形失稳后,随变形量和应变速率增加,其失稳区变窄,组织变形不均匀性加剧;失稳区主要是β转变组织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热变形 失稳行为 两相区
下载PDF
LCAK钢表层粗晶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海卫 于洋 +3 位作者 王畅 王林 李飞 关建东 《轧钢》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研究了LCAK钢热轧带钢表层粗晶缺陷的特征,发现粗晶缺陷组织区域长1.O~2.5mm不等,深80~180μm不等,晶粒尺寸可达数百微米。通过对缺陷卷的成分、尺寸规格、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本类钢种CCT曲线测定、实验室... 本文研究了LCAK钢热轧带钢表层粗晶缺陷的特征,发现粗晶缺陷组织区域长1.O~2.5mm不等,深80~180μm不等,晶粒尺寸可达数百微米。通过对缺陷卷的成分、尺寸规格、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本类钢种CCT曲线测定、实验室模拟轧制等手段,详细研究了LCAK钢表层粗晶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材料学机理。结果表明,两相区小变形是导致LCAK钢表层粗晶缺陷的主要原因,该小变形由卷取前夹送辊施加。通过降低夹送辊压力并配合层流冷却的改善,成功控制了表层粗晶缺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AK钢 表层粗晶 a+Y两相区 小变形
下载PDF
超细晶奥氏体在两相区大变形后的瞬态组织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圣杰 杜林秀 +1 位作者 刘相华 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2-576,共5页
将一种低碳结构钢循环加热淬火得到超细晶粒奥氏体,再以20℃/s的速率将其冷却至两相区进行真应变量为2的大变形,分析了形变后的瞬态组织.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制备的超细晶奥氏体在两相区的高速大变形的后期,始终呈现应变硬化特征,并伴随... 将一种低碳结构钢循环加热淬火得到超细晶粒奥氏体,再以20℃/s的速率将其冷却至两相区进行真应变量为2的大变形,分析了形变后的瞬态组织.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制备的超细晶奥氏体在两相区的高速大变形的后期,始终呈现应变硬化特征,并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形变诱导相变或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等软化行为;同时,在较低温度快速大变形容易在试样的个别碳过饱和区导致应变诱导孪晶马氏体组织的生成,且随着形变温度降低孪晶马氏体量增加-循环加热淬火前的原始组织影响奥氏体内碳浓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却变形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形变后的瞬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轧制 超细晶奥氏体 两相区大变形 孪晶马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