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tern Change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0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Biao LI Qingxu +1 位作者 XIE Gaodi SHI Yunt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4期67-73,80,共8页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and planners to optimi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and defin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s. Based on the SPOT imag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in the sixth ring road of Beijing in 2000, 2005 and 2010,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his area,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s and landscape ecology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en spaces in Beijing have decreased by 207 km2 from 2000 to 2010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s and waters.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ome increases in urban forests and grasslands, it cannot compensate the rapid decrease of urban green spaces. The land cover types conversio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areas between the fifth and sixth ring roads while the zones encircled by the fourth ring road had a little change. In addition, landscape metrics such as number of patches(NP) and shape index(SHAPE) increased, but the mean nearest-neighbor distance(MNN), aggregation index(AI) and 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0. Also green landscapes became considerably isolated and fragmented. The study disclosed the obvious changes of green space size, composition and layout in urban districts of Beijing City from 2000 to 2010, and highlighted that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hould consider not only the geometric or a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green volume an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layout to fully develop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land cover BEIJING
下载PDF
Driving Mechanism of Urban Space Expansion in Luoyang, China
2
作者 Kaiguang Zhang Hongling Meng +1 位作者 Mingting Ba Danhuan Wen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2年第6期589-599,共11页
Urban space expans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of the urban.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of 1990, 2000, 2010, and 2020,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 Urban space expans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of the urban.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of 1990, 2000, 2010, and 2020,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Luoyang space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index, urban expansion elastic index;urban allometric growth index,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4 times sections and 3 period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space expansion of Luoyang mainly comes from the needs and suppo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space expansion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 poor, and urban space expansion effectively attracts the inflow of external funds, and the settlement of migrants,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increases the local reven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ce Expansion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Index urban space Expansion Elasticity Index urban Allometric Growth Index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Luoyang
下载PDF
Impact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Changing Housing Patterns on Urban Open Public Spaces of Amman, Jordan: A GIS and RS Perspective
3
作者 Yahya Farhan Sireen Al-Shawamre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年第1期57-79,共23页
Rapi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of the Amman Area were combined with land resource degradation when the city was heading for mounting urbanization from the early 1950s. The deterio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 Rapi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of the Amman Area were combined with land resource degradation when the city was heading for mounting urbanization from the early 1950s. The deterio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green areas, was coupled with the creation of different urban public open spaces in the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arge single-family houses to dense residential apartm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and behavioral changes among the inhabitants living in the dense apartments. Consequently, a large private sector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public and social spaces. Photo-interpretation and satellite images were used to map and characterize land use/cover changes have been occurred in the Amman area between 1953 and 2017.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land use/cover changes between 1986 and 20017, and GIS was utilized also to map examples of the recently emerged socio-economic open spaces. Excessiv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nd the adoption of neo-liberal privatization policies by the government, enhanced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So, instead of encouraging outdoor activ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mong all groups of Amman residents, the freedom of accessibility to major open spaces has been restricted within the same urban fabric, thus, the “two Ammans” paradigm, a “tale of two cities”, has been recently acknowled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Public space PRIVATE space landsat Images Air PHOTOS land Use/Cover Amman
下载PDF
基于混合用地模式识别的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
4
作者 肖华斌 何心雨 +2 位作者 杨謦铭 盛硕 史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还需进一步明晰。在厘清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和绿色空间降温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冷热岛分析提取-混合用地模式聚类识别-混合用地模式热效应分析-典型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的研究框架。针对当前城市绿地指标失实、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等现实问题,选择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层建筑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降温面积阈值、形状及植被覆盖度等,总结了具有高降温效能的绿色空间模式,为促进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复杂建成环境 混合用地模式 绿色空间 降温效应 济南市老城区
下载PDF
县域视角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时空特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5
作者 刘超 秦彦杰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以河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3、2014和2022年数据,建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指数,对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来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二者协调性... 以河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3、2014和2022年数据,建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指数,对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来河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二者协调性逐渐提高,由失调类提高到了过渡类,县域间协调性发展不均衡,但差异逐渐缩小。(2)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趋势,且越来越明显,张家口始终是热点区,唐山为新增热点区,保定始终是冷点区,且有明显扩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度 时空特征 河北省
下载PDF
土地财政驱动的县城发展问题和转型思路评析--以某县级市为例
6
作者 杨建军 李入凡 唐古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6,共7页
上一阶段城市的发展受到“土地财政”机制的驱动,引起了有关经济和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模式问题的讨论。文章以一个县级市为例,分析了土地财政驱动下的经济发展特点,剖析了旅游度假房地产和土地开发为导向的城市发展路径和空间扩展过程,... 上一阶段城市的发展受到“土地财政”机制的驱动,引起了有关经济和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模式问题的讨论。文章以一个县级市为例,分析了土地财政驱动下的经济发展特点,剖析了旅游度假房地产和土地开发为导向的城市发展路径和空间扩展过程,以及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经济转型发展和城市空间优化的对策,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和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具有典型案例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县城 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分析
7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地级市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与地级市碳排放绩效,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工具变量法及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检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市...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地级市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与地级市碳排放绩效,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工具变量法及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检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市场化与城市碳排放绩效之间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且通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双重目标约束在土地出让市场化与碳排放绩效关系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果和内在机理,为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发展、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和优化目标约束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市场化 城市低碳发展 目标约束 空间溢出
下载PDF
从中世纪城市到现代城市的转型——以罗马和伦敦为例
8
作者 沙永杰 纪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0期22-32,共11页
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欧洲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也体现在城市转型上,罗马与伦敦被认为是这个转型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规模重建是欧洲从中世纪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 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欧洲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也体现在城市转型上,罗马与伦敦被认为是这个转型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规模重建是欧洲从中世纪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的开先河范本,奠定欧洲城市用地模式以及街道、街坊、城市型公共空间和街区等一系列欧洲城市空间结构的普遍规律。17世纪后半程至18世纪早期,伦敦城市转型沿用罗马重建的一些特征,但伦敦重建在建筑类型、城市广场和城市社区规划等方面有很大发展。这两个城市转型不仅对其他欧洲城市发展演变有巨大影响,而且对理解美国重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用地特征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转型 罗马 伦敦 空间结构 城市用地模式 建筑类型
下载PDF
乡村秩序的空间基础:一个人地关系的分析框架
9
作者 杜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村落空间不仅是村庄社会关系运作的背景,而且定义了乡村秩序再生产的底层架构。人地关系是村落空间的基础,且在农民土地利用实践中推动村落空间的功能分化,并逐渐形成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化与融合、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化与互通... 村落空间不仅是村庄社会关系运作的背景,而且定义了乡村秩序再生产的底层架构。人地关系是村落空间的基础,且在农民土地利用实践中推动村落空间的功能分化,并逐渐形成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化与融合、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化与互通。村落空间兼有自然底色与社会面向,集体土地制度调控维系了村落空间结构的有机整合。城市化进程推动村落空间转型,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离、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断裂可能导致村落空间的秩序紊乱。为此,须将人地关系纳入集体土地制度调控,在农民流动的社会场景中建构富有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村落空间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空间 乡村秩序 人地关系 城市化 集体制度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0
作者 杨霏 方梦银 梁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于南岸区,生活空间重心位于江北区;2000~2020年,生活空间范围不断扩张,面积增加376.42km^(2),生产空间面积减少374.70km^(2),生态空间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质区以都市核心区为中心逐年向四周扩散,农业生产空间转换为工矿生产空间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自然和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且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城市园林景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合理设计方法
11
作者 原丹丹 姚延涛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8期530-534,共5页
园林景观空间布局的设计要考虑到土地不同功能需求,同时也要注重美学,将各种景观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全面协调的效果。由于景观土地的布局指标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和数量级,导致空间布局设计难度较大。为进一步优化园林土地利用率,... 园林景观空间布局的设计要考虑到土地不同功能需求,同时也要注重美学,将各种景观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全面协调的效果。由于景观土地的布局指标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和数量级,导致空间布局设计难度较大。为进一步优化园林土地利用率,均衡分配土地资源,提出城市园林景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设计方法。无量纲处理地形位指数、植被覆盖率和景观风险指数等指标。将地域性、复层种植、季节性作为设计原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建立空间布局数学模型,以协调性和设计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确立约束条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粒子群收敛性能,设置位置和速度迭代公式,通过不断迭代求解空间布局设计的数学模型,得到最佳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设计的土地空间布局合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景观 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设计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目标函数
下载PDF
县域单元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基础与方案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邦廷 何佑勇 +1 位作者 钟鹏宇 岳文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落实国土空间发展蓝图、释放要素市场改革红利、协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变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在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指出了过去单乡镇、单要素、单目标... 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落实国土空间发展蓝图、释放要素市场改革红利、协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变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在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指出了过去单乡镇、单要素、单目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提出以城乡融合、三生融合、三产融合的“三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农用地整治、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的“三整治一修复”为重要载体的土地综合整治任务体系,构建“规划引领—指标互联—分类指导—要素互融”的“四位一体”的县域单元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进而对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研判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整治 国土空间 县域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的路径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13
作者 余汇芸 毕忠松 许璟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更需要将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然而,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劳动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仍相对独立,存在与专业课程融合不足、实施...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更需要将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然而,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劳动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仍相对独立,存在与专业课程融合不足、实施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五育”并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培养适应规划行业新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黄山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劳动教育融入该专业“认知+实践”类课程的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劳动教育融入“认知+实践”类课程的途径,并从劳动意识提升、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方式创新、就业竞争力提升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 认知+实践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蓝绿空间改善城市热环境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天 谭凝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范围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跨越河流的空间限制不断拓展,而低温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蓝绿空间。蓝绿空间具有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生态作用:在景观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绿空间的斑块周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周长面积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色空间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在1500m×1500m尺度样本中相关程度最高,与绿色空间在300m×300m最高,且蓝色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率更佳。最终提出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建议,可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热环境 地表温度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中的供需关系转型与广州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康琪 李晋轩 +1 位作者 曾鹏 杜孟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深入探讨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的供需逻辑与实现机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实践中的需求方是渴望持续升值的市场资本,而供给方则是同时受到“现状、规划、适用政策”制约的存量地块。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进一... 为深入探讨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的供需逻辑与实现机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实践中的需求方是渴望持续升值的市场资本,而供给方则是同时受到“现状、规划、适用政策”制约的存量地块。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剖析受政策制度演进影响的供需关系曲线对存量用地再开发规模解释的内在规律,并基于供需关系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城市更新问题,针对存量转型的发展前景与空间生产特征提出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存量用地再开发 政策制度 供需关系 空间生产 广州
下载PDF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领域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16
作者 刘静 李雄文 +1 位作者 蔡乐 高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3期68-70,75,共4页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在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并发挥监测成果作为支撑城市建设用地批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等工作需求的作用,该文就国内外城市监测的发展情况,湖南省此项工...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在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并发挥监测成果作为支撑城市建设用地批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等工作需求的作用,该文就国内外城市监测的发展情况,湖南省此项工作在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展开讨论,并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思路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 国土空间规划 检测数据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配网地理空间-网架布局一致性评估方法
17
作者 殷佳敏 王承民 +4 位作者 谢宁 陈志鹏 彭石 陈彬 侯昀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电力部门展开空间布局规划。首先,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描述配网网架的拓扑图,并给出相应的分形维数定义与计算方法。其次,在提出只考虑城市配网拓扑特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负荷特性对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加权,...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电力部门展开空间布局规划。首先,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描述配网网架的拓扑图,并给出相应的分形维数定义与计算方法。其次,在提出只考虑城市配网拓扑特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负荷特性对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加权,实现从空间利用程度和中心集聚程度两个角度来评估城市配网地理空间与网架布局之间的一致性。最后,以某地区实际网架为例,将所定义的量化指标应用于评估该地区配网网架布局与地理空间之间的一致性,并对几个地区实际网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配电网网架规划 分形理论 分形维数 用地负荷 地理空间
下载PDF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18
作者 易横府 杨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S01期63-64,共2页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就要对城市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国土空间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文章利用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就要对城市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国土空间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文章利用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产生了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提出了采用影像匹配方式形成整景正射影像、采集交通网络数据、利用FME模板实现唯一标识赋值、数据库尖锐角检查等处理技术,保证国土空间数据处理更高效,提升土地利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土空间 监测数据 FMF模板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演变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19
作者 师飞云 周宝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37,共11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及景观格局响应的演变特征与城镇化的关系,为重庆市“三生”土地规划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三生空间”功能分类的视角构建用地分类标准,利用2000,2010,2... [目的]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及景观格局响应的演变特征与城镇化的关系,为重庆市“三生”土地规划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三生空间”功能分类的视角构建用地分类标准,利用2000,2010,2020年土地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采用转移矩阵、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①2000—2020年重庆市生产、生态空间总体减少,生活空间持续扩张。2000—2010年,生产、生态空间减少191.87,252.95km^(2),生活空间增大446.03km^(2);2010—2020年,生产空间面积减少13.76km^(2),生态空间减少324.05km^(2),生活空间增大314.87km^(2)。②重庆市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化较为明显。随着城镇化加强,生态空间转向生产空间显著,功能转变明显聚集于重庆市中心区域。③重庆市空间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复杂度逐渐提高,林草水生态空间占据主导优势。④2000—2010,2010—2020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对夜间灯光值的影响存在差异;2000年,城镇生活空间、农村生活空间变化对夜间灯光变化影响起主导作用,而2020年工业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变化对夜间灯光变化影响较强。[结论]重庆市各类空间发生相互转换,利用不同“三生”空间类型变化和城镇化的关系,推动土地规划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城镇化 重庆市
下载PDF
城市绿地绿量密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息 卫笑 王晓俊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对热环境的调控功能,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拍摄提取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绿地中植物的种类、冠幅,结合公式完成对绿地绿量及... 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对热环境的调控功能,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拍摄提取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绿地中植物的种类、冠幅,结合公式完成对绿地绿量及绿量密度的计算,通过函数回归的方法分析绿量密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的地表温度与绿量密度呈对数函数关系,绿量密度存在大小阈值。当绿量密度≤小阈值(≤4.08 m 3/m 2)时,单位面积绿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性,绿量的增加会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当绿量密度处于大小阈值之间(4.08 m 3/m 2,16.32 m 3/m 2)时,单位面积绿量与温度仍有负相关性,但绿量的增加使降温效果有所下降;当绿量密度≥大阈值(≥16.32 m 3/m 2)时,绿地自身的温度特性相对稳定,受绿量增加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三维绿量 绿量密度 地表温度 测温无人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