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7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 World Expo and Urban Life Quality in Shanghai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作者 Zhu Dajian Peter R Rogers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2,共8页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UN'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what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implies, makes a study of the world Expo's potential influences on the urba...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UN'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what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implies, makes a study of the world Expo's potential influences on the urban life of Shanghai and advances the strategy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life-quality-facing urb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Expo urban life quality SHANGHAI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IN CHINA
2
作者 陈景科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2期18-31,共14页
The quality of life is considered as the distributed degree of social resources with significance to the urban residents as a whole. There are three feature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y means of objectiv... The quality of life is considered as the distributed degree of social resources with significance to the urban residents as a whole. There are three feature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y means of objective method. First, objective methid is based on the government publication of statistics from which the information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ing people’s life can be obtained by systematic analysis. Second, as a result of social policy and planning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studied by objective method can provide scieatific basis for regulating and making policy. Third, the objective method emphasize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mainly depends on the effort from the government so as to set up a coordinatly developed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data from the 1991 Yearbook of Urban Statirtics of China published by Statistics Press of China, and using spss,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in China is evaluated. Seventy four cities are selected 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of life QUALITY of urban life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OPULATION
下载PDF
Sounds of Urban Life: Fan Chengda’s New Exploration of Sound Description in Poetry
3
作者 YAO Hua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literature on sound descrip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has predominantly centered around Tang poetry and its lyrical aesthetic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recurring typified images such a...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literature on sound descrip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has predominantly centered around Tang poetry and its lyrical aesthetic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recurring typified images such as“the call of the cuckoo,”“the howl of the ape,”“the toll of the bell,”and“the pitter-patter of the night rain.”The research paradigm has been somewhat one-dimensional.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ems of Fan Chengda,a poet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to showcase the new exploration that Song poetry has made in sound description.Fan’s poetry,characterized by its realistic portrayal of everyday life,offers rich descriptions of the“sounds of urban life”—An imagery closely intertwined with the urban forms and commercial culture of the Song Dynasty.Through detailed narratives,Fan reinforces the emotional connotations and symbolic meaning of this imagery.Dep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focus on artistic conception prevalent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Fan’s work highlights the depiction of reality and affinity for everyday life.By presenting real-world sounds in a distorted manner,draw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 of“dreams,”Fan carries forward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pioneered by the Northern Song poet Huang Tingjian.Moving beyond the lyrical aesthetics of Tang poetry marked by the“fusion of emotion and the natural setting,”Fan explores a novel approach,articulating his inner world through the medium of sound,showcasing the distinctive artistic qualities of Song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 Chengda SOUND sounds of urban life DREAM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Song poetry
原文传递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双生论”理论框架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当前,乡—城流动和城—乡流动并行发生,县域成为不确定性环境和流动性背景下人们的新型居留地和城乡连续体的关键集聚区。面对以往囿于城乡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需要从“县域”与城、与乡的纵深关联理解城乡融合式发展。通过对“乡土中... 当前,乡—城流动和城—乡流动并行发生,县域成为不确定性环境和流动性背景下人们的新型居留地和城乡连续体的关键集聚区。面对以往囿于城乡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需要从“县域”与城、与乡的纵深关联理解城乡融合式发展。通过对“乡土中国—城乡中国—县域中国”的理论演进以及中国城乡变迁中人民生产生活的已有研究加以梳理和研判,提出“县域城乡双生融合发展”的“双生论”理论框架,认为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置于生产视角和生活视角下予以阐释,能够形成适用于县域社会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和归纳城乡关系新形态的指导性理论。未来的研究议题可围绕“实证研究—典型经验—治理启示”的思路纵深展开,包括探讨县域城乡生产融合、县域城乡生活融合的形成机制,挖掘县域城乡“双生”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归纳总结中国县域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和新形态,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的治理启示和制度设计,以此拓展中国县域研究和中国城乡关系的本土化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 双生论 城乡共同体
下载PDF
从街道场所到城市区域:美国城市宜居性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敏 刁游 卢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宜居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区别于现代主义带有浓重乌托邦色彩的宏大城市构想,宜居性理论重点关注微小叙事和日常生活。文章通过详细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宜居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发现... “宜居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区别于现代主义带有浓重乌托邦色彩的宏大城市构想,宜居性理论重点关注微小叙事和日常生活。文章通过详细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宜居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发现:1996年以前的宜居性研究聚焦于街道—场所尺度,包含两条研究脉络,即从安全的街道到复合型林荫大道和从交往的场所到公共领域的重塑;1996年以后,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动了“街道—社区—城市—区域”多尺度融合的宜居性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出3点启示:以人为本,优化步行和公交系统;关注日常生活,鼓励公共参与;注重多尺度空间要素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街道生活 人本主义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基于实际地铁线路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锋 王荔 +3 位作者 栾承志 于秋燕 解建华 罗丞朝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双碳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合理量化其碳排放水平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某新建地铁线路,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全线、全生命周期的... 在双碳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合理量化其碳排放水平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某新建地铁线路,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定量计算新建地铁线路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同时,对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降碳措施做出分析,定量评估其降碳潜力。对全长81 km新建地铁线路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建设阶段碳排放量为257万t CO_(2)eq,运营阶段为5.35万t CO_(2)eq/a,50年运营周期总计碳排放量524万t CO_(2)eq。建设阶段使用可再生材料及预制结构可减少碳排放量7%;运营阶段综合采用多种节能降碳措施后,可降碳27%;50年运营周期降碳潜力总计17%。该模型的建立对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有指导意义,降碳措施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城轨交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生命周期分析 碳排放 绿色低碳
下载PDF
健康公平视角下的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不平等研究——基于生命周期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朴 刘金浩 冯璐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促进健康公平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立居民医疗支出内生决策的生命周期模型,根据实际数据采用模拟矩估计法估计城乡居民偏好参数,通过模型求解揭示居民的医疗支出行为特征及城乡差异,并讨论相关政策对城乡医疗支出不平... 促进健康公平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立居民医疗支出内生决策的生命周期模型,根据实际数据采用模拟矩估计法估计城乡居民偏好参数,通过模型求解揭示居民的医疗支出行为特征及城乡差异,并讨论相关政策对城乡医疗支出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城乡居民的生命周期最优医疗支出均呈现倒U型,但医疗支出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收入差距、主观偏好差异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差异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且重要性依次降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医疗技术以及引入普惠型健康保险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医疗支出差距。因此,应增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性,积极在农村地区推广惠民保等普惠型健康保险,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缩小城乡医疗支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公平 医疗支出 健康选择 城乡差异 生命周期模型 模拟矩估计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城市“摩登”现象及其论争
8
作者 焦婕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0-138,共9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视与维护的言行并存,舆论严重撕裂,由此形成了思想舆论界的“摩登肯定派”与“摩登否定派”的论争,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的具体体现之一。由此可以了解彼时国人对于西方新奇事物的排斥、选择与扬弃。许多优秀的外来事物就是在这种博弈中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借鉴,成为民众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社会则在这样的冲突、选择与认同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现象 近现代城市生活 中西文化论争 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京郊有机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
9
作者 乔玉辉 李强 +2 位作者 甄华杨 冯旭 张宝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0-1953,共14页
随着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都市型有机种植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明确都市型有机种植业发展现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对有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有机种植业(水果、蔬菜、薯类及薯芋类... 随着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都市型有机种植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明确都市型有机种植业发展现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对有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有机种植业(水果、蔬菜、薯类及薯芋类、坚果和谷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农场调研数据,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别分析了有机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其环境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种植,5种作物的有机种植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同作物之间的经济与环境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尽管有机种植增加了作物利润,但是其成本利润率却低于其对应的常规对照。相比常规种植,有机种植降低了环境影响水平(LCA标准化结果),各作物的减少幅度依次为谷物>薯类及薯芋类>水果>蔬菜=坚果。考虑到粮食安全(常规种植与有机种植的产量差)、消费者负担能力(常规种植与有机种植的价格差)以及有机生产减少环境影响的幅度(常规种植与有机种植的LCA标准化结果差),政府应对有机谷物生产加大补贴力度。北京市有机种植业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政府应针对有机农业制定相应补偿政策,从而激励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都市农业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日常的温暖:“为人”的公共空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宇 吴景炜 吴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中尤其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实现环境品质的精细化提升。文章针对快速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重宏大叙事、轻日常使用的现象,通过问题和症结解析,强调公共空间营造需顺应时代发展下的新...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中尤其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实现环境品质的精细化提升。文章针对快速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重宏大叙事、轻日常使用的现象,通过问题和症结解析,强调公共空间营造需顺应时代发展下的新需求新动向,突出“为人”的初心,成就“日常温暖”的公共场所,并提出了“径、空、用、场”四项关键原则,即“步行力可及、空间好体验、日常多功用、场所有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 以人为本 步行可达 空间品质 功能使用 场所营造
下载PDF
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成都市的经验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小芹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数字治理美好生活逻辑的新命题,重点揭示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美好生活逻辑的实现机制。城市数字治理嵌入居民微观生活实践中,并通过改变居民个体进而改善群体生活模式和生活经验。成都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美好生活的逻辑转向,并通过五种机制逐步推动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即通过政策设计机制实现高品质宜居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通过数字助推机制实现全链条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全领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服务进阶机制健全全周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托底与提升机制实现全覆盖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折射出居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通过技术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美好生活的建设,进而促进国家现代化。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生活治理新模式,拓展了城市治理中的生活维度,同时为相关部门建设高品质居民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国 数字治理 美好生活 高品质生活
下载PDF
广州西关老街坊复甦的路径与行动 兼论遗产都市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江 牧骑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6-15,共10页
文章聚焦广州西关以居住为主的老街坊,梳理了其形成的历史脉络、遗产空间的特质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回顾了新千纪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遗产行动,讨论了在传统街坊、近代街区叠合而成的历史肌理中,如何以更积极的遗产都市主义的当代视角... 文章聚焦广州西关以居住为主的老街坊,梳理了其形成的历史脉络、遗产空间的特质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回顾了新千纪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遗产行动,讨论了在传统街坊、近代街区叠合而成的历史肌理中,如何以更积极的遗产都市主义的当代视角重构公共空间体系和服务于老街坊的日常生活,并结合西关的实践分析了遗产都市主义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利用的可能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西关 街坊 街区 街巷 日常生活 遗产都市主义
下载PDF
马王堆导引术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罗敏 龙专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通过为期4个月的实验干预,探究马王堆导引术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40名城市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相似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为期4个... 目的:通过为期4个月的实验干预,探究马王堆导引术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40名城市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相似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为期4个月的马王堆导引术练习干预,练习内容涵盖马王堆导引术的基本动作与呼吸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和组间的结果数据来评估马王堆导引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实验干预后,实验组老年人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卷)上的得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躯体疼痛维度的得分提升尤为明显(P<0.01)。结论:马王堆导引术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导引术 城市社区老年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生育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14
作者 娄文龙 雍婧 杜翠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生育是女性农民工生命历程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对其城市居留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生命历程视角,结合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生育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对女性农民... 生育是女性农民工生命历程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对其城市居留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生命历程视角,结合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生育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其中,代际差异呈现出倒U型的影响,0~1个孩子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而2个与3个及以上子女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显著。与子女一起流动对女性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 女性农民工 居留意愿 生命历程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旺盛感如何影响心理幸福感?
15
作者 张淑娥 尹红艳 +2 位作者 吴群红 孙涛 曹德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生命旺盛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机制。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了764名城市老年人。测量工具包括生命旺盛感量表、乐观-悲观量表、自我老化态度量表、感知社会支持量表、殷盛感量表;运用回归分析和斜率分...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生命旺盛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联机制。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了764名城市老年人。测量工具包括生命旺盛感量表、乐观-悲观量表、自我老化态度量表、感知社会支持量表、殷盛感量表;运用回归分析和斜率分析检验生命旺盛感与心理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机制。结果: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旺盛感能够积极预测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乐观人格倾向(B=-0.209,P<0.01)和感知社会支持(B=-0.233,P<0.01)负向调节生命旺盛感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自我老化态度(B=0.315,P<0.01)正向调节生命旺盛感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结论:积极培育城市老年人习得性乐观品质、培塑城市老年人正向的老化态度,增加对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实现城市老年人生命旺盛感对心理幸福感的增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旺盛感 心理幸福感 城市老年人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村落中的“公主”——城市化进程中的成长陷阱
16
作者 康永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7,共15页
中国近40年的城市化进程,对女性成长具有特殊意味。有这样一群农村姑娘,她们本是家庭、村落或学校的宠儿,充满内在的骄傲,对人生有着特别的渴望期许,但最终走上了成功与幸福相对立的道路。对她们而言,成长中的陷阱遍布爱情、家庭与事业... 中国近40年的城市化进程,对女性成长具有特殊意味。有这样一群农村姑娘,她们本是家庭、村落或学校的宠儿,充满内在的骄傲,对人生有着特别的渴望期许,但最终走上了成功与幸福相对立的道路。对她们而言,成长中的陷阱遍布爱情、家庭与事业各个方面。在这里,赫然存在一种文化中断。这种文化中断不是根源于波伏瓦所说的“幸福的被动性”或布迪厄所说的“男性统治”及其背后的“象征暴力”,也不是由于家庭资本或社会经济地位的特殊影响,而是与一套外在的打断系统息息相关。正是这套打断系统在她们生活中再造了相互观看与占有、情感结构与事业组织、理论生活与生产性劳动的现实区分。而城乡二元体制,则是这种打断系统制度化的核心。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城市、学校与理论知识这样一套公共支持系统与女性成长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 文化中断 打断系统 事业组织 理论生活 再生产 城市视角
下载PDF
An empirical study of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urban low-income residents in the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hina
17
作者 Yongying XIAO Lanman HE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年第2期60-76,共17页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on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urban low-income group in the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low-inco...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on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urban low-income group in the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 and were analyzed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based on the more noticeable result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among these people. Our approach touches on a focused study of such issues as what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heir everyday life is, what information they care about, which information channels they prefer to use,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their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how difficult it is to seek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and how they use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our research findings, we propose that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provide custom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urban low-income residents according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in everyday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ELIS) Information behavior urban low-income residents
原文传递
兰州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需求匹配度分析
18
作者 王天鹏 张月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
基于2022年兰州市主城区14类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加权叠加的空间分析方法,依据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活圈分析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度和现状设施完善度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呈现出东密西疏... 基于2022年兰州市主城区14类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加权叠加的空间分析方法,依据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活圈分析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度和现状设施完善度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带状分布特征,餐饮美食、购物消费、旅游景点等设施呈现出多中心聚集分布;部分区域居民需求度和设施完善度不匹配,主要是老旧小区修建时间早、人口密度大,存在居民需求度高但设施完善度低的情况;用地功能发生变化,如新建商圈周围设施相对完善,但居住小区较少,存在居民需求度低但设施完善度高的情况;可通过增设完善老旧小区周边设施、构建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聚集地等措施,促进各区生活服务水平趋向均等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差异 公共服务设施 生活圈 兰州市主城区
下载PDF
上海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馨 冯学钢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构建“人、城、境、业、制”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以系统的生态发展观引领上海城市发展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城市生命共同体 绿色生态
下载PDF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一体化防灾空间构建方法研究
20
作者 王志涛 王影 +2 位作者 倪乐 郭小东 杨雅婷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32,共8页
为推进城市与乡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步提升,以生活圈理论为指导构建城乡一体的防灾空间布局,推动城乡防灾设施配置一体化发展。首先,该文按照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的目标,明确应对不同水准灾害影响的防灾生活圈层级对应关系;其... 为推进城市与乡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步提升,以生活圈理论为指导构建城乡一体的防灾空间布局,推动城乡防灾设施配置一体化发展。首先,该文按照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的目标,明确应对不同水准灾害影响的防灾生活圈层级对应关系;其次,从“常态中心性”和“灾害危险性”两个维度出发建立各村镇单元的防灾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由此确定城乡各级防灾中心节点。在此基础上,利用防灾中心地、服务半径法和泰森多边形等方法构建“基础—拓展—综合”三级防灾生活圈,以此为依托并结合不同圈域城乡防灾目标要求,按照分类分级和平灾结合原则对各级生活圈进行防灾设施一体化配置,并以某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城乡防灾减灾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防灾规划 城乡一体化 防灾空间 中心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