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页岩油注水吞吐增产实践与认识
1
作者 许国晨 杜娟 祝铭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BG区块页岩油压裂后产量递减快、开发效果差,衰竭开发后期如何有效提高单井评估的最终可采储量是能够效益开发的关键。国内外通常采用CO_(2)吞吐的方法进行后期增产,但由于成本较高,效果差异较大,并未广泛使用。在结合B...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BG区块页岩油压裂后产量递减快、开发效果差,衰竭开发后期如何有效提高单井评估的最终可采储量是能够效益开发的关键。国内外通常采用CO_(2)吞吐的方法进行后期增产,但由于成本较高,效果差异较大,并未广泛使用。在结合BG区块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岩心核磁、扫描电镜、试井分析等方法开展页岩油注水吞吐增产机理研究,明确了注水吞吐具有大幅提高渗吸动用孔隙(1~100nm)中页岩油、改善页岩油储层孔渗条件的作用,结合苏北盆地页岩油较好的亲水性、含油性、储层裂缝较为发育三大特点,提出页岩油注水吞吐技术手段,并开展矿场试验。截至目前,2口试验井累计增油量超过7600t,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对苏北盆地页岩油衰竭开采后期低成本效益增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渗吸 核磁共振 扫描电镜 试井 注水吞吐
下载PDF
CO_(2)快速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现场试验
2
作者 姚红生 高玉巧 +3 位作者 郑永旺 邱伟生 龚月 钱洋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_(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_(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_(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_(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_(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重烃;(3)基于人工压裂与天然缝网混合介质组分数模模型,优化设计单井吞吐注气量1.7×10~4 t,注气速度500~600 t/d,焖井时间50 d;(4)低压侧加热的页岩油CO_(2)吞吐地面工艺,可依据CO_(2)注入地面工艺多参数数据模型,实现精准控温,避免注入管线冻堵及井下油管和套管材料低温脆断问题;(5)产出气CO_(2)浓度高于80%时,采用气相回收直注工艺,实现产出气回收成本降至104元/t。结论认为,CO_(2)快速吞吐有效提高了页岩油采收率,形成的机理认识和技术系列可为页岩油注CO_(2)吞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CO_(2) 水岩反应 机理 混合介质组分数模 快速吞吐 地面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稳产技术应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3
作者 罗炫 张文彪 +2 位作者 严鸿 杨通水 雷一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开展有水凝析气井稳产技术应用实践,分析并总结应用实践经验和成果,选取了应用效果较好的注气吞吐、电潜泵排水、车载压缩机气举、柱塞气举排液和自动化开关井5种稳产技术。结果表明:①针对储层反凝析液伤害,形成单井注气吞吐技术应用选井原则;②针对气藏水体赋存特征和水侵模式特征,调整气藏排水采气对策思路,采用电潜泵排水技术和车载压缩机气举技术;③针对地层压力低、举升能量不足,优化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的柱塞气举排液技术;④针对低压间歇生产井采用自动化开关井技术,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5种主要稳产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一系列稳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岳气田须二段气藏稳定生产,为类似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的稳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砂岩气藏 反凝析污染 柱塞气举排液 注气吞吐 须家河组气藏 稳产技术
下载PDF
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_(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明 刘静 +2 位作者 张棚 公学成 马建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3,共7页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O_(2)吞吐生产具有“气态CO_(2)排出阶段、增油生产阶段、逐步失效阶段”的三段式开采特征;3口吞吐井换油率差异较大,增油效果主要受地下剩余油富集程度影响;CO_(2)主要埋存机理为溶解作用和矿化作用,同步埋存率高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特高含水期 CO_(2)吞吐 CO_(2)驱油 埋存 换油率 埋存率 作用机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氮气泡沫吞吐的控水增油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凤兰 付忠凤 +4 位作者 郝宏达 侯吉瑞 张蒙 鲁国用 王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对于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泡沫堵水调剖,而泡沫吞吐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明确吞吐井的泡沫控水增油作用机理,在评价泡沫体系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封堵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比氮气体系、起泡剂+稳... 对于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泡沫堵水调剖,而泡沫吞吐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明确吞吐井的泡沫控水增油作用机理,在评价泡沫体系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封堵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比氮气体系、起泡剂+稳泡剂体系及氮气泡沫吞吐的实施效果,分析氮气、起泡剂及稳泡剂各自在氮气泡沫吞吐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确氮气泡沫吞吐控水增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氮气泡沫体系与目标地层适应性良好,在矿化度4176 mg/L、温度85℃下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97 mN/m,泡沫综合指数为14750 mL·min,阻力因子在地层渗透率500×10-3数1500×10-3μm2情况下为26数103。氮气泡沫吞吐的作用机理如下:氮气的保压增能作用贯穿始终,并且占主导地位;起泡剂+稳泡剂能控制氮气的气窜,与氮气形成泡沫扩大波及体积;泡沫的形成发挥了独有的选择性封堵作用,良好的控抑了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封堵性能 氮气泡沫吞吐 边水锥进 复杂断块油藏 动态吸附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氮气泡沫吞吐控抑断块油藏边水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忠凤 赵凤兰 +4 位作者 侯吉瑞 王鹏 张蒙 郝宏达 鲁国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边水不均匀推进,导致水淹程度严重不均,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通过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对比氮气吞吐、起泡剂+稳泡剂吞吐的物理实施效果,分析了氮气泡沫控抑边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优化了注采参数,并... 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边水不均匀推进,导致水淹程度严重不均,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通过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对比氮气吞吐、起泡剂+稳泡剂吞吐的物理实施效果,分析了氮气泡沫控抑边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优化了注采参数,并简要探讨了其控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氮气泡沫吞吐发挥了起泡剂+稳泡剂和氮气"1+1大于2"的效果,其驱油效率比水驱开采阶段提高了6.12%,含水率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1.81%;氮气泡沫吞吐在非均质储层和低黏原油条件下控抑边水效果更佳;在边水能量较弱(折算泵度0.5 m L/min)情况下,氮气泡沫吞吐控抑边水效果更好;在边水能量较强(折算泵度2.5 m L/min)的情况下,选择泡沫注入量0.1 PV、闷井时间24 h、注入时机在含水85%数98%范围内能使氮气泡沫吞吐控抑边水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氮气泡沫吞吐 强化泡沫 边水锥进 非均质
下载PDF
中国致密油藏水平井注水吞吐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蒲春生 康少飞 +4 位作者 蒲景阳 谷潇雨 高振东 王永东 王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206,共19页
中国致密油藏多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水平井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不足10%。因此,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是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稳产的关键。注水吞吐是致密油藏水平井的一种有效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近年来针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 中国致密油藏多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水平井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不足10%。因此,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是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稳产的关键。注水吞吐是致密油藏水平井的一种有效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近年来针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介绍注水吞吐工艺的基础上,从渗吸采油微观机理以及压力对渗吸排油影响两个方面对注水吞吐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系统总结了储层性质和工艺参数对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注水吞吐的开发效果,目前主要形成了化学处理剂辅助注水吞吐技术、大排量注水强化注水吞吐技术和水平井同井缝间异步注采技术3种改善注水吞吐开发效果的技术。进一步通过总结注水吞吐油藏数值模拟和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成果,分析矿场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补充能量 注水吞吐 技术进展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