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时间匹配算法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5-1197,共13页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在传统常规串行交错(CSS)时间匹配算法及现有改进方案子循环常规串行交错(SCSS)的基础上,提出SCAS时间匹配算法,采用自适应方案确定计算时间窗及预定耦合点,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对其精度进行保证;最后,该文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建立二维瞬态单分区分匝绕组模型,并将所提算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与传统CSS算法相比SCAS算法的流场及温度场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0.45%,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在效率方面,SCAS算法总体计算效率较CSS算法提高了近20倍。同时,为了说明所提算法的工程价值,该文搭建基于110 kV变压器绕组模型的温升实验平台,将SCAS时间匹配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SCAS算法与实验达到稳态时最大绝对误差为2.7 K;在计算效率上,本文所提算法的计算效率较传统算法提升约46倍,计算步数约为传统的1/47,减少了计算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下载PDF
基于POD-αATS的油浸变压器瞬态温升降阶自适应变步长计算方法
2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56-6666,I0030,共12页
针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瞬态温升计算效率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本征正交分解-αATS(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adaptive time stepping based onαfactor,POD-αATS)降阶自适应变步长瞬态计算方法。首先,推导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 针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瞬态温升计算效率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本征正交分解-αATS(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adaptive time stepping based onαfactor,POD-αATS)降阶自适应变步长瞬态计算方法。首先,推导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的有限元离散方程;其次,采用POD降阶算法改善传统瞬态计算中存在的条件数过大及方程阶数过高的问题;同时对于瞬态计算中的时间步长选择问题,提出适用于非线性问题的αATS变步长策略;然后,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基本结构建立二维八分区数值计算模型,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基于110 kV绕组的温升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全阶定步长算法在流场和温度场中的精度几乎相同,且流场计算效率提升约45倍,温度场计算效率提升约38倍,计算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点在温升实验中同样得到验证,说明该文所提算法的准确性、高效性及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TS变步长算法 本征正交分解降阶方法 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原文传递
Integrated wellbore-reservoir-geomechanics modeling for enhanced interpretation of distributed fiber-optic strain sensing data in hydraulicfracture analysis
3
作者 Lijun Liu Xinglin Guo Xiaoguang W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3136-3148,共13页
Fiber-optic 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FO-DSS)has been successful in monitoring strain changes along horizontal wellbores in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However,the mechanism driving the various FO-DSS response... Fiber-optic 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FO-DSS)has been successful in monitoring strain changes along horizontal wellbores in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However,the mechanism driving the various FO-DSS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near-wellbore hydraulic fracture properties is still unclear.To address this knowledge gap,we use coupled wellbore-reservoir-geomechanics simulations to study measured strain-change behavior and infer hydraulic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The crossflow among fractures is captured through explicit modeling of the transient wellbore flow.In addition,local grid refinement is applied to accurately capture strain changes along the fiber.A Base Case model was designed with four fractures of varying properties,simulating strain change signals when the production well is shut-in for 10 d after 240 d of production and reopened for 2 d.Strain-pressure plots for different fracture clusters were used to gain insights into inferring fracture properties using DSS data.When comparing the model with and without the wellbore,distinct strain change signals were observed,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the wellbore in FO-DSS modeling.The effects of fracture spacing and matrix permeability on strain change signals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our numerical study can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DSS signals and fracture hydraulic properties,thus maximizing the value of the dataset for fracture diagnostics and charac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 Fracture diagnostic coupled flow and geomechanics transient wellbore flow
下载PDF
泵站从长距离明流隧洞引水的水力过渡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甲振 王涛 +2 位作者 郭永鑫 薛兴祖 纪昌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26,134,共6页
泵站从长距离明流隧洞或明渠的中部引水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布置形式,水力过渡过程计算通常涉及无压、有压输水系统耦合。以典型泵站工程为例,提出了无压、有压输水系统耦合的求解算法,给出了泵站事故断电、正常启动、停机的控制策略和水... 泵站从长距离明流隧洞或明渠的中部引水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布置形式,水力过渡过程计算通常涉及无压、有压输水系统耦合。以典型泵站工程为例,提出了无压、有压输水系统耦合的求解算法,给出了泵站事故断电、正常启动、停机的控制策略和水力特性。无压、有压输水系统可分别采用长、短时间步,假定一个长时间步内的连接处水位恒定,计算有压输水系统的水力瞬变过程,无压输水系统只考虑连接处流量影响。研究工程中的闸门井,不仅是截流元件,还应考虑其调压塔效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流隧洞 泵站引水 水力过渡过程 耦合求解
下载PDF
基于POD-ATS-HTS混合变步长方法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1 位作者 胡万君 李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772-9784,共13页
针对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仿真中,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变步长方法。首先,采用初始解优化算法,有效减少计算过程中方程的迭代次数;其次,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算法(proper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 针对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仿真中,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变步长方法。首先,采用初始解优化算法,有效减少计算过程中方程的迭代次数;其次,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算法(proper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改善大规模有限元方程组存在的阶数过高、条件数过大的问题,提高了方程的求解效率和数值稳定性;第三,提出自适应(adaptivetimestepping,ATS)-启发式(heuristic time stepping,HTS)混合变步长算法,通过对时间步长的自适应与启发式调整,有效解决瞬态计算中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对立问题;最后,建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二维单分区分匝的流热耦合仿真模型,以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流场中,与固定步长的计算结果相比,混合变步长算法的误差小于0.46%,计算效率提升了18.45倍;在温度场中,与固定步长的计算结果相比,所提算法的误差小于0.04%,计算效率提升了6倍。同时,通过与传统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说明所提混合变步长算法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变步长效果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还探讨混合变步长计算中,不同的参数设置对瞬态计算结果及状态变化过程的影响,为其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解优化 本征正交分解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 流热耦合问题
原文传递
一种可预测非饱和土壤中入渗和汇水的水力耦合模型
6
作者 刘敏 冯学茂 +3 位作者 赵炼恒 宋祉辰 胡世红 戴智颖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435-3449,共15页
非饱和土壤在自然和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进一步了解非饱和多孔介质渗透过程中的水力耦合效应,对岩土工程和水文学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个非线性的完全水力耦合模型,用于控制可变形多孔介质中非饱和水的流动。该模型依赖于有限元(... 非饱和土壤在自然和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进一步了解非饱和多孔介质渗透过程中的水力耦合效应,对岩土工程和水文学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个非线性的完全水力耦合模型,用于控制可变形多孔介质中非饱和水的流动。该模型依赖于有限元(FE)求解器来计算受瞬态流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力耦合响应。使用已有的水力耦合解析解和积水入渗试验数据作为参考,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非稳定降雨条件和地表积水条件下能够准确模拟出降雨过程中的土壤入渗量和地表汇水量。此外,分别考虑吸力弹性模量、渗透模型的控制参数、饱和渗透系数以及边坡角度四个因素的变化而进行入渗和汇水过程的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的膨胀性延迟了孔隙水压力的增长,而土壤的湿陷性则促进了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土壤孔径分布越粗糙,水力耦合效应越明显;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增大会导致更大的降雨入渗量和土体变形,并延缓地表开始积水的时间。边坡坡度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则存在争议,在本研究中,边坡坡度增大,土壤中的降雨入渗量减少,地表流失水增加,有待进一步探索。长远来看,在水力耦合系统中进一步考虑弹塑性耦合法则是更全面了解多孔介质中降雨入渗和地表汇水过程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水力耦合 入渗 有限元 瞬态流动
下载PDF
LNG深冷调节阀结构强度及阀杆振动分析
7
作者 王宁 王若凡 +3 位作者 冯浩 谌传江 颜炳良 苏君辉 《仪器仪表用户》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以LNG接收站某工位深冷调节阀的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LNG接收站深冷调节阀承压元件安全性和细长阀杆易发生振动的问题,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阀体、上阀盖进行强度试验工况下的结构分析,得到各部件的等效应力,并进行应力... 以LNG接收站某工位深冷调节阀的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LNG接收站深冷调节阀承压元件安全性和细长阀杆易发生振动的问题,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阀体、上阀盖进行强度试验工况下的结构分析,得到各部件的等效应力,并进行应力强度评定。对阀门正常开度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瞬态流场分析,分析流体动态特性对于阀杆的扰动情况。另外采用流固耦合模态分析,得到阀塞和阀杆部件的流固耦合的前六阶模态振型和频率,以此判断调节阀阀杆是否易发生振动。结果表明,该LNG深冷调节阀在正常工作时,各阶流固耦合模态频率均大于120Hz,且阀杆周围流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阀杆不易发生振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调节阀 结构强度 瞬态流场 流固耦合
下载PDF
高压气井完井管柱的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樊洪海 王宇 +3 位作者 张丽萍 杨行 杨向同 魏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瞬态压力冲击诱发充液管道结构耦合振动,剧烈的振动将导致管道结构失效。笔者将进一步阐明天然气的瞬变流动诱发高压气井完井管柱的耦合振动过程。根据充液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模型,推导了适用于气井完井管柱的流固耦合振动四方程模型,采... 瞬态压力冲击诱发充液管道结构耦合振动,剧烈的振动将导致管道结构失效。笔者将进一步阐明天然气的瞬变流动诱发高压气井完井管柱的耦合振动过程。根据充液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模型,推导了适用于气井完井管柱的流固耦合振动四方程模型,采用特征线法及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数值求解。以现场一口高压气井井口阀门开启过程中的瞬态响应为例,结合完井管柱系统的初边值条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分析了流体与管柱的耦合振动响应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天然气的瞬变流动通过泊松耦合效应诱发完井管柱轴向往复运动,轴向往复运动将加剧完井管柱结构的疲劳破坏与磨损破坏。该结果对预防完井管柱先期失效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井 完井管柱 流固耦合模型 特征线 瞬变流
下载PDF
涡轮导向叶片热冲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关鹏 艾延廷 +1 位作者 王志 王腾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38-1945,共8页
研究热冲击作用下涡轮导向叶片的热应力及振动模态,旨在从热-结构影响角度揭示静子叶片损伤机理,对其热疲劳寿命分析及抗热疲劳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瞬态热/流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实现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在热冲... 研究热冲击作用下涡轮导向叶片的热应力及振动模态,旨在从热-结构影响角度揭示静子叶片损伤机理,对其热疲劳寿命分析及抗热疲劳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瞬态热/流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实现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在热冲击作用下的温度场计算,在此基础上求解出叶片的热应力及振动模态。研究表明,采用瞬态流/热耦合可以有效预测叶片的温度分布,其结果与试验误差为6%;依据计算所得热应力及模态振型,可以推断出叶片出现热损伤的位置,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固有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前六阶频率平均下降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向叶片 瞬态流/热耦合 热应力场 模态分析
原文传递
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固耦合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明 宫敬 李清平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50,254,共7页
气液两相流的不稳定流动和管道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变了流体管道系统的特性,促进了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固耦合的研究进程。概述了国内外单相输流管道流固耦合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海洋立管气液两相混输中严重段塞流的流动规律及其... 气液两相流的不稳定流动和管道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变了流体管道系统的特性,促进了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固耦合的研究进程。概述了国内外单相输流管道流固耦合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海洋立管气液两相混输中严重段塞流的流动规律及其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输流管道流固耦合的常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当前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瞬变流 管道 流固耦合 严重段塞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系泊Spar平台波浪中耦合运动的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旭亮 段文洋 +1 位作者 马山 许国春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了研究恶劣环境载荷引起海洋结构物的非线性运动响应,文章基于三维时域格林函数理论,提出了采用时域物面非线性理论方法直接模拟系泊浮体时域耦合分析所需的水动力,建立了系泊浮体波浪中时域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每... 为了研究恶劣环境载荷引起海洋结构物的非线性运动响应,文章基于三维时域格林函数理论,提出了采用时域物面非线性理论方法直接模拟系泊浮体时域耦合分析所需的水动力,建立了系泊浮体波浪中时域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每时每刻浮体在瞬态波面下湿表面的变化,并计及平均水线面下瞬时空间位置的改变,系统研究了系泊Spar平台波浪中的耦合运动响应及系泊线张力。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格林函数 耦合运动 模型试验 非线性水动力 势流理论
下载PDF
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不稳定压力分析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品 程林松 +2 位作者 黄世军 曹仁义 薛永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定向井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通常与垂向存在夹角,即形成了倾斜缝。基于不稳定渗流理论,将有限导流倾斜缝的渗流过程分为油藏到裂缝流动和裂缝内部流动。采用Green函数和Newman乘积法表征了油藏到裂缝的流动过程,裂缝内部稳定流动则采用平... 定向井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通常与垂向存在夹角,即形成了倾斜缝。基于不稳定渗流理论,将有限导流倾斜缝的渗流过程分为油藏到裂缝流动和裂缝内部流动。采用Green函数和Newman乘积法表征了油藏到裂缝的流动过程,裂缝内部稳定流动则采用平板渗流理论描述。裂缝离散为若干微元,将油藏到裂缝流动和裂缝内部流动进行耦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压裂倾斜缝和油藏耦合的压力半解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较低时,倾斜角对拟表皮影响较大;随无因次导流能力增大,各倾斜角的拟表皮差距趋于一致;而随着储层各向异性的增强,倾斜角的影响会减弱。有限导流倾斜缝也存在双线性流动,但流动结束时间比垂直缝早;由于倾斜角的影响,用垂直缝双线性流动模型来解释倾斜缝的压力动态会得到比实际偏大的裂缝导流能力。现场应用实例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倾斜缝 有限导流 耦合模型 不稳定渗流 压力分析
下载PDF
并排塔器耦合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蔚 王中辰 +2 位作者 曾万川 卢娟 樊显涛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4,共8页
随着化工设备大参数化,并排塔器日渐增多,其设计一直是工程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ANSYS CFX数值模拟,建立了3座并列排布塔器的计算模型,分别采用k-ε模型和大涡模型(LES)开展了三维稳态与瞬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并排塔器的表... 随着化工设备大参数化,并排塔器日渐增多,其设计一直是工程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ANSYS CFX数值模拟,建立了3座并列排布塔器的计算模型,分别采用k-ε模型和大涡模型(LES)开展了三维稳态与瞬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并排塔器的表面压力分布,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以及斯托罗哈数等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间距比为3≤S/D≤5时存在强耦合区;当S/D> 5时,流场的耦合作用减弱,各塔的振动特性趋近于单座塔器。处在流场中不同位置的塔器,其耦合作用强弱顺序为:中游塔器>下游塔器>上游塔器。在横风向振动中,下游塔器对上游塔器具有稳流作用;在顺风向振动中,上游塔器对下游塔器具有遮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排塔器 流场特性 耦合作用 瞬态流场
下载PDF
连接引水管道的水轮机暂态过程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红刚 黄伟德 陈乃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699,共5页
考虑水轮机工况变换过程中引水管道内瞬变流与机组内部暂态流动的相互影响,对管道瞬变流采用特征线法求解,机组内部暂态流动采用三维不可压缩流动的有限体积法求解,按照管道与机组连接处流量连续和水头平衡的原则,建立了管道瞬变流与机... 考虑水轮机工况变换过程中引水管道内瞬变流与机组内部暂态流动的相互影响,对管道瞬变流采用特征线法求解,机组内部暂态流动采用三维不可压缩流动的有限体积法求解,按照管道与机组连接处流量连续和水头平衡的原则,建立了管道瞬变流与机组内部三维暂态流动的耦合计算模型.并分别采用建立的耦合计算模型、电站常规过渡过程计算模型和常规三维流动计算模型对带有引水管道的水轮机甩负荷导叶关闭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机组压力、转速等宏观参数变化趋势一致,但采用耦合计算模型时,由于考虑了管道内水击压力的反射和叠加,导叶关闭过程中蜗壳进口的压力上升更高,机组内的压力脉动也更剧烈,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动态过程中管道瞬变流与机组内部三维暂态流动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暂态过程 特征线法 非定常流动 耦合计算 管道
下载PDF
高架索航行补给中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凯 李红涛 余建星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25,共9页
采用三维势流理论计算高架索航行补给中两船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将船体周围流场速度势分解为波浪入射势、自身绕射势、相邻船体的存在产生的绕射势、自身辐射势和相邻船体运动产生的辐射势,通过源汇分布法进行求解;对高架索索道上的恒... 采用三维势流理论计算高架索航行补给中两船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将船体周围流场速度势分解为波浪入射势、自身绕射势、相邻船体的存在产生的绕射势、自身辐射势和相邻船体运动产生的辐射势,通过源汇分布法进行求解;对高架索索道上的恒定张力在耦合方程中表示为高架索瞬时张力系数矩阵;求解两船体在规则波中的联立运动方程可得两船的运动响应。通过计算结果与高架索航行补给中两船运动响应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吻合良好,说明文中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高架索恒定张力和不同浪向角条件下的接受船运动幅值响应进行计算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索补给系统 势流理论 源汇法 高架索瞬时张力系数矩阵 耦合方程 运动响应
下载PDF
氧化铝涂层对叶片温度测量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光 艾延廷 +2 位作者 徐毅 关鹏 田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20-2926,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涡轮叶片可测量温度,通常在叶片表面涂氧化铝涂层以固定和保护热电偶。目前,涂层对叶片热电偶温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基于瞬态热-流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对12种不同类型的直板叶片进行瞬态热冲击数值... 为进一步提高涡轮叶片可测量温度,通常在叶片表面涂氧化铝涂层以固定和保护热电偶。目前,涂层对叶片热电偶温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基于瞬态热-流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对12种不同类型的直板叶片进行瞬态热冲击数值仿真。针对涂层叶片和无涂层叶片在同样边界条件下展开测点温度变化研究,考虑气动、涂层及叶片结构对测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涂层的存在对叶片瞬态温度测量结果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会随着安装角的增加而减小。隔热层对叶片稳定后的温度场影响较小,但测点温度在叶片整体温度稳定后也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变化,对于高精度温度测量而言这种影响将不可忽略,需要针对具体叶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板 瞬态流-热耦合 涂层 温度场
下载PDF
流场环境对柔性立管湿模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东阳 Laith K.Abbas +1 位作者 王国平 芮筱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87-1594,共8页
为了研究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对三维柔性立管湿模态的影响,本文基于声-固耦合模型对考虑水介质、顶张力情况下的立管进行湿模态计算,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不考虑流-固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 为了研究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对三维柔性立管湿模态的影响,本文基于声-固耦合模型对考虑水介质、顶张力情况下的立管进行湿模态计算,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不考虑流-固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和考虑流固双向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structure dynamics,CFD/CSD)方法分别计算了立管的瞬态流场载荷,并与实验数据对比;将水深产生的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分别加载到三维柔性立管表面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其湿模态。计算结果表明:立管湿模态频率比干模态频率小很多,且随着顶张力增大而增大;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都使得湿模态频率略微增加;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对湿模态低阶振型影响较大,对高阶振型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模态 声-固耦合模型 涡激振动 顶张力 柔性立管 瞬态流场载荷 湍流模型 干模态
下载PDF
低渗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非稳态流动裂缝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广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4,I0008,共11页
对于低渗气藏,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可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基于点源函数法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非稳态气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模型,刻画气藏介质—裂缝—井筒的流动特征,采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耦合系统,融入平均压缩因数迭代法修正... 对于低渗气藏,采用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可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基于点源函数法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非稳态气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模型,刻画气藏介质—裂缝—井筒的流动特征,采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耦合系统,融入平均压缩因数迭代法修正结果。对于某气藏,应用耦合模型设计最优压裂方案,优化单裂缝参数,以单裂缝最优几何形态为基础,优化双裂缝和多裂缝设计方案,包括裂缝位置、条数等。结果表明:相同体积、不同几何形态裂缝的产量差别很大,垂向—水平渗透率比越大,越应减小裂缝的垂向尺寸;固定裂缝几何形态,裂缝位于气藏中部时产量最高;流动早期,裂缝数量的增加使流量提高,随开采进行裂缝数量增加优势逐渐不明显;结合压裂成本、油价等因素,确定多裂缝系统最优裂缝数为3条。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在15%以内,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化裂缝设计方法为低渗气藏压裂水平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非稳态渗流 点源函数 井筒压降 耦合模型 裂缝设计
下载PDF
机器—基础动力耦合系统最优控制器设计与性能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玉国 尹玉川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3年第3期24-26,30,共4页
针对柔性基础上马达和仪器的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刚性机器—柔性基础动力耦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利用线性二次调节器理论,对耦合系统的振动功率流传递进行了最优控制。并对系统的瞬态响应与状态观测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柔性基础 马达 仪器 主动隔振 刚性机器-柔性基础动力耦合系统 状态空间方程
下载PDF
高温流体与变物性固体耦合系统温度场及热变形的数值计算
20
作者 郭小明 张辉 《力学季刊》 CSCD 2000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在腔体内部有高温流体,其外壳等固体材料的物性随温度而为化的瞬态非线性问题中,其边界条件的确定十分困难。本文采用流—固“混合流”模式进行温度场的计算,由于方程计及了瞬态、变物性、复杂形状、浮动外边界条件等因系,采用变步长的... 在腔体内部有高温流体,其外壳等固体材料的物性随温度而为化的瞬态非线性问题中,其边界条件的确定十分困难。本文采用流—固“混合流”模式进行温度场的计算,由于方程计及了瞬态、变物性、复杂形状、浮动外边界条件等因系,采用变步长的控制容积法及时域有限元进行计算。 对某个高温燃气配气阀的温度场及热变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与实测相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高温流体 变物性固体 温度场 热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