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ubrication and Wear Prediction of Slipper/Swash-Plate in Axial Piston Pumps 被引量:1
1
作者 Jichen Zhou Junjie Zhou +2 位作者 Chongbo Jing Shihua Yuan Anlin Luo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A novel dynamic model describing the slipper posture of the swash plate in axial piston pumps is propo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ydrodynamic and squeezing effects, which involves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The varia... A novel dynamic model describing the slipper posture of the swash plate in axial piston pumps is propo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ydrodynamic and squeezing effects, which involves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The variation in the lubricating film thickness and the slipper tilt are accurately calculated. The influence of hydrodynamic effects and charging pressure on the slipper lubrication is discussed. The minimum film thickness, the overturning angle and the azimuth angle are obtained.Then, the trajectory of minimum thickness on the friction surface of the swash plate is predicted, the accuracy of which can be verified with the abrasion distribution of an actual swash plat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edict the durabilit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help for the design of the sli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pper/swash-plate PAIR LUBRICA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ar predicting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to improve work roll wear model in plate mills
2
作者 LinSun QingdongZhang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Employing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SAA) and many measured data, acalculation model of work roll wear was built in the 2 800 mm 4-high mill of Wuhan Iron and Steel(Group) Co. (WISCO). The model was a semi-theory ... Employing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SAA) and many measured data, acalculation model of work roll wear was built in the 2 800 mm 4-high mill of Wuhan Iron and Steel(Group) Co. (WISCO). The model was a semi-theory practical formula. Its pattern and magnitude werestill hardly defined with classical optimization methods. But the problem could be resolved by SAA.It was pretty high precision to predict the values for the wear profiles of work roll in a rollingunit. After one-year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feasible in engineering, and it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wear profiles of work roll in other m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mill work roll wear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profile andflatness
下载PDF
枪管用环保镀层摩擦行为研究
3
作者 徐京 胡春东 +4 位作者 陆恒昌 邓亚辉 薛钧 韦习成 董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1-661,共11页
传统枪管内膛表面采用的六价铬镀层,高温耐磨性好,但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开发环保镀层,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室温和高温(400℃)摩擦磨损试样,对比分析了六价铬、三价铬、钴-镍和镍-钨四种电镀层的磨损特征。研究... 传统枪管内膛表面采用的六价铬镀层,高温耐磨性好,但对环境污染严重。为开发环保镀层,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室温和高温(400℃)摩擦磨损试样,对比分析了六价铬、三价铬、钴-镍和镍-钨四种电镀层的磨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500℃定性回火后,三价铬、镍-钨、六价铬和钴-镍镀层硬度依次递减,与六价铬层相比,三价铬层脆性大,镍-钨和钴-镍镀层韧性高;室温下与H62黄铜对摩后,六价铬和三价铬镀层摩擦程度较轻,钴-镍和镍-钨镀层呈现明显粘着特征,二者摩擦系数高于两种铬层;400℃下与08Al钢对摩后,六价铬呈粘着磨损特征,摩擦程度较大;三价铬层摩擦系数相对较高;镍-钨镀层呈磨粒磨损特征,摩擦系数与六价铬接近,摩擦程度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管 电镀层 磨损 摩擦系数 高温摩擦
下载PDF
基于电接触强化的铝合金表面电刷镀镍层改性研究
4
作者 丁浩 周珊 朱世根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可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拓宽铝合金材料在机械零件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电刷镀技术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镀层,再通过电接触强化技术对Ni镀层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考察了Ni镀层电接触... [目的]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可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拓宽铝合金材料在机械零件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电刷镀技术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镀层,再通过电接触强化技术对Ni镀层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考察了Ni镀层电接触强化前后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了1016铝合金及Ni镀层电接触强化前后的耐磨性。[结果]经电接触强化后,Ni镀层内部的裂纹及孔洞类缺陷减少,晶粒间隙减小,致密性提高,显微硬度增大到524.4~560.3 HV0.1范围内。1016铝合金在摩擦磨损试验后存在较深的犁沟和剥落,耐磨性较差。Ni镀层的耐磨性优于1016铝合金,但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生剥落。经电接触强化的Ni镀层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因数平稳,表面只是轻微擦伤,耐磨性最佳。[结论]结合电刷镀镍和电接触强化技术可显著提高铝合金的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刷镀 电接触强化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平环强磁选机聚磁介质齿板开发研究
5
作者 王建平 《甘肃冶金》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选用酒钢自产含碳量低,含铬量适中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通过改良工艺、自行研制、加工平环强磁选机聚磁介质齿板开发出一种导磁性能好,工作场强高,耐磨、耐腐蚀性能好,分选指标优良的聚磁介质齿板。完成新开发聚磁介质齿板实验室、生产... 选用酒钢自产含碳量低,含铬量适中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通过改良工艺、自行研制、加工平环强磁选机聚磁介质齿板开发出一种导磁性能好,工作场强高,耐磨、耐腐蚀性能好,分选指标优良的聚磁介质齿板。完成新开发聚磁介质齿板实验室、生产现场导磁性能、选别指标测试试验。在精矿品位相当的前提下,新开发聚磁介质齿板平均金属回收率比外购聚磁介质齿板金属回收率提高4.3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磁介质齿板 导磁性能 耐磨、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耐磨零部件的电刷镀铬修复
6
作者 许剑飞 喻世臣 +5 位作者 朱平 黄宁 王宏锋 沈长斌 徐常恩 黄诗铭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目的]某耐磨镀铬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在服役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等问题,对其进行修复再制造不仅符合绿色制造的理念,更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减少材料消耗。[方法]使用电刷镀铬技术对该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比了修复件和全新件表... [目的]某耐磨镀铬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在服役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等问题,对其进行修复再制造不仅符合绿色制造的理念,更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减少材料消耗。[方法]使用电刷镀铬技术对该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比了修复件和全新件表面Cr镀层的微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以探究电刷镀铬修复用于该零件的可行性。[结果]修复件的Cr镀层为光亮的银灰色,其微观形貌、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耐蚀性都与全新件的Cr镀层相近,耐磨性则更优。[结论]电刷镀铬可用于修复该类零件,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相应设备的国产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耐磨零部件 修复 摩擦磨损 显微硬度
下载PDF
CrN涂层制备中氮气比例对耐磨抗黏附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齐松 赵中里 +4 位作者 吴大鸣 薛勇杰 汪杰 王胜利 单彦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25,共8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8CrMoAl样片表面制备CrN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及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氮气比例对CrN涂层耐磨抗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气比例的增加,CrN涂层由Cr、Cr_(2)N和Cr...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8CrMoAl样片表面制备CrN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及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氮气比例对CrN涂层耐磨抗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气比例的增加,CrN涂层由Cr、Cr_(2)N和CrN的混合相向CrN单相转变;CrN涂层磨损率远低于基体磨损率,CrN⁃65涂层的磨损率最低仅为1.01×10^(-6)mm^(3)/(N·m),低于基体磨损率一个数量级。所有CrN涂层表面均表现出疏水性;聚碳酸酯(PC)熔体高温接触角试验中,CrN⁃15涂层与PC熔体的高温接触角最高为110.8°,高于基体的102.2°;经过低温退火处理后,所有表面与PC熔体的高温接触角均降低,但是CrN⁃15涂层退火后仍能保持最高的高温接触角(102.9°),明显高于退火后基体的高温接触角(85.3°),表现出最佳的抗黏附性能。CrN⁃15涂层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和抗黏附性,综合性能较好,为CrN涂层在塑料加工螺杆和注塑模具表面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CRN 耐磨性 塑料熔体 抗黏附性
原文传递
镀银铜材料在大电流条件下的载流微动磨损特性
8
作者 雷贯标 杨文贤 +2 位作者 陈学军 李鹏飞 彭金方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利用化学电镀方法在T2紫铜管表面镀银制备镀银铜试样,采用自主研制的切向微动磨损试验设备在圆柱/圆柱的正交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室温载流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了镀银铜试样在5 A电流以及不同法向载荷(5,10,15 N)和位移幅值(30,50,70,100... 利用化学电镀方法在T2紫铜管表面镀银制备镀银铜试样,采用自主研制的切向微动磨损试验设备在圆柱/圆柱的正交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室温载流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了镀银铜试样在5 A电流以及不同法向载荷(5,10,15 N)和位移幅值(30,50,70,100μm)下的载流微动磨损行为及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加,镀银铜试样的载流微动磨损程度加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摩擦因数整体呈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接触电阻呈相反趋势,不同位移幅值下稳定阶段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随着载荷的增加,载流微动磨损程度先变大后变小,当载荷为10 N时,磨损程度最大,此时有效接触面积较大,接触电阻较低;随着载荷的增加,稳定阶段的摩擦因数增大。镀银铜试样在磨损初期的磨损机制主要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在磨损后期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氧化磨损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流 接触电阻 载流微动磨损 铜镀银
下载PDF
低浓度硫酸铜对化学镀Ni-P镀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周柏玉 黄仁超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7-153,共7页
为改善镍磷(Ni-P)镀层的表面质量、提高Ni-P镀层的性能,在化学镀Ni-P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CuSO_(4)·5H_(2)O)制备Ni-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研究了CuSO_(4)·5H_(2)O... 为改善镍磷(Ni-P)镀层的表面质量、提高Ni-P镀层的性能,在化学镀Ni-P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CuSO_(4)·5H_(2)O)制备Ni-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研究了CuSO_(4)·5H_(2)O浓度对镀层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光泽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uSO_(4)·5H_(2)O浓度为0.1 g/L时,镀层为致密的非晶态节瘤状组织,具有最佳的耐蚀性;当CuSO_(4)·5H_(2)O浓度为0.2 g/L时,镀层表面质量最好,硬度高、耐磨性优异,但镀层中出现少量微晶态Ni-Cu固溶体,耐蚀性下降;当CuSO_(4)·5H_(2)O浓度超过0.2 g/L后,镀层为混晶态菜花状组织,镀层表面的质量和耐蚀性随CuSO_(4)·5H_(2)O浓度的增加不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镀层 硫酸铜浓度 微观结构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炮钢表面电弧离子镀Cr涂层的制备及磨损性能
10
作者 李冬冬 卢旭东 +2 位作者 郭策安 李建普 陈玉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7-72,79,共7页
为了增强炮钢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炮钢表面沉积硬Cr涂层和软Cr/硬Cr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炮钢和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以及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硬Cr涂层和软Cr/硬Cr... 为了增强炮钢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炮钢表面沉积硬Cr涂层和软Cr/硬Cr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炮钢和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以及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硬Cr涂层和软Cr/硬Cr涂层较炮钢基体均显著提升,其中软Cr/硬Cr涂层的纳米硬度最高,相较于炮钢,硬度提升了173%,并具有较高的H^(3)/E^(2)和H^(3)/E^(2 )值;在磨损方面,炮钢的磨损量最高,其次是硬Cr涂层,而软Cr/硬Cr涂层的磨损量最低。炮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硬Cr涂层为轻微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而软Cr/硬Cr涂层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钢 Cr涂层 电弧离子镀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优化VMD-CWT-CNN的柱塞泵配流盘磨损状态识别方法
11
作者 吕尚杰 谷立臣 耿宝龙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为解决一维振动信号难以充分挖掘表达状态特征信息以及柱塞泵配流盘磨损早期识别问题,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优秀的图像处理能力,提出了一个优化VMD-CWT-CNN模型。首先,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 为解决一维振动信号难以充分挖掘表达状态特征信息以及柱塞泵配流盘磨损早期识别问题,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优秀的图像处理能力,提出了一个优化VMD-CWT-CNN模型。首先,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信号的二维时频图,作为CNN模型的一路输入,将状态识别问题转化为CNN图像识别问题。其次,基于相关系数对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参数优化后,利用优化VMD对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再以相关系数和峭度值最大为优选原则,甄选出三组蕴含故障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将其重组为三通道一维信号,作为CNN模型的另一路输入。最后,在CNN模型中将两路信息汇聚并得到柱塞泵配流盘磨损状态识别分类结果。实验中,此方法分别采用优化VMD和CWT对振动信号预处理,再结合CNN对磨损状态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配流盘磨损的三种状态的识别效果显著优于单路输入的CNN模型以及典型的深度学习方法和机器学习分类器。因此,优化的VMD-CWT-CNN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实现柱塞泵配流盘磨损状态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配流盘磨损 振动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 变分模态分解 连续小波变换
下载PDF
桁架-齿轮齿条式平台桩腿导向装置设计优选
12
作者 李峰 王少华 谢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位于升降基础内的导向装置是桩腿升降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组件,平台的频繁升降也极易使导向装置造成损伤和脱落。通过选取三型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自升式平台,对其导向装置布置、限位方式、耐磨板与齿尖间隙以及固定方式等方面进行理论论... 位于升降基础内的导向装置是桩腿升降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组件,平台的频繁升降也极易使导向装置造成损伤和脱落。通过选取三型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自升式平台,对其导向装置布置、限位方式、耐磨板与齿尖间隙以及固定方式等方面进行理论论证和案例分析,对所选取的三型平台导向装置设计特点和优劣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平台 桁架-齿轮齿条式桩腿 导向装置 耐磨板
下载PDF
桥梁转体施工转动体系中球铰结构中间耐磨板的优化设计
13
作者 张静华 李杰 +2 位作者 蔡景毅 徐乐乐 徐国际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39-46,85,共9页
球铰结构作为桥梁转体施工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转体过程的成败。很多相关研究简化球铰模型,仅考虑上下钢制球面板作为摩擦副而忽略中间耐磨板,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中间耐磨板的力学性能研究和参数优化设计。依托于贵州省某座T构转... 球铰结构作为桥梁转体施工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转体过程的成败。很多相关研究简化球铰模型,仅考虑上下钢制球面板作为摩擦副而忽略中间耐磨板,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中间耐磨板的力学性能研究和参数优化设计。依托于贵州省某座T构转体,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并验证球铰部位有限元模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以滑板间距和滑板厚度为设计变量,接触面摩阻力分布均匀程度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耐磨板尺寸参数优化模型。同时利用Python语言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有限元求解和参数优化的自动化。研究结果表明:原有耐磨板的接触压力呈现“中间低”和“边缘高”的分布规律,不利于充分利用材料性能和工程简化计算。优化后的球铰耐磨板最大接触应力由37.64 MPa减小到25.57 MPa,接触面积缩减了50.5%,应力均方差由4.47降低至0.85,接触界面应力分布更加均匀。该研究可为球铰接触面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体球铰设计 接触界面 耐磨板 粒子群优化 Abaqus二次开发
下载PDF
镍-钴-氧化铝复合电刷镀工艺及其性能
14
作者 蔡铭泽 喻世臣 +5 位作者 朱平 黄宁 王宏锋 沈长斌 徐常恩 黄诗铭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和Al_(2)O_(3)纳米颗粒用量对45钢表面复合电刷镀Ni-Co-Al_(2)O_(3)的影响,提升45钢的耐磨性。[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所得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截面形貌,以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和Al_(2)O_(3)纳米颗粒用量对45钢表面复合电刷镀Ni-Co-Al_(2)O_(3)的影响,提升45钢的耐磨性。[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所得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截面形貌,以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l_(2)O_(3)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对Ni-Co-Al_(2)O_(3)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合磨损形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探讨了复合镀层的磨损机理。[结果]复合电刷镀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电压10 V,温度40~50℃,镀笔速率6~8 m/min。镀液中Al_(2)O_(3)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为20 g/L时,Ni-Co-Al_(2)O_(3)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约为850 HV),耐磨性最好。Ni-Co-Al_(2)O_(3)复合镀层的磨损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并伴随轻微的粘着磨损。[结论]通过电刷镀技术可在45钢表面获得高硬度、耐磨损的Ni-Co-Al_(2)O_(3)复合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刷镀 纳米氧化铝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旋翼轴用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
15
作者 刘李 孙炫琪 +3 位作者 陈子豪 戴庆文 黄巍 王晓雷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针对国内航空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时间短的不足,以硬质颗粒Al_(2)O_(3)和润滑材料PTFE作为微粒,采用电刷镀技术在旋翼轴常用过渡层金属材料T2紫铜片表面,制备Ni−Al_(2)O_(3),Ni−PTFE,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 针对国内航空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时间短的不足,以硬质颗粒Al_(2)O_(3)和润滑材料PTFE作为微粒,采用电刷镀技术在旋翼轴常用过渡层金属材料T2紫铜片表面,制备Ni−Al_(2)O_(3),Ni−PTFE,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表征分析镀层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分布及硬度;采用自制的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镀层试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镀层摩擦学性能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Al_(2)O_(3)颗粒含量的提高,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表面微晶单元尺寸减小,硬度提高,Ni−Al_(2)O_(3)−PTFE(3∶1)显微硬度最大为236 HV,相比于Ni−PTFE复合镀层提升约66%;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结合了Al_(2)O_(3)和PTFE两者的优势,在具有减摩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Ni−Al_(2)O_(3)−PTFE(1∶1)复合镀层的减摩性能最优,相比于Ni−Al_(2)O_(3)其摩擦系数降低约52%;Ni−Al_(2)O_(3)−PTFE(3∶1)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最优,相比于Ni−PTFE其磨损率降低约85%;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的磨损形式主要是机械磨损,存在轻微的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复合镀层表面微凸体的塑性变形可为摩擦表面提供润滑膜,其中PTFE是自润滑颗粒,Al_(2)O_(3)颗粒起到支撑与强化的作用,保护镀层免受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传动系统 旋翼轴 复合镀层 Al_(2)O_(3) PTFE 电刷镀 摩擦磨损
下载PDF
搅拌船用耐磨板YG20、Q355与TU1铜钎焊接头的性能分析
16
作者 陈吉 张笋 +1 位作者 刘进福 张骞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针对引进的国外某型搅拌船中的易损件中的耐磨板机械性能问题,选用硬质合金YG20与Q355低合金钢作为母材、TU1无氧铜作钎料进行真空钎焊,在不同的钎缝间隙下,进行焊接接头进行性能试验,对拉伸试样与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SEM扫描,结果表... 针对引进的国外某型搅拌船中的易损件中的耐磨板机械性能问题,选用硬质合金YG20与Q355低合金钢作为母材、TU1无氧铜作钎料进行真空钎焊,在不同的钎缝间隙下,进行焊接接头进行性能试验,对拉伸试样与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SEM扫描,结果表明,YG20与Q355在TU1无氧铜作为钎料进行钎焊时,当钎缝间隙小于0.5 mm时能够获得很好的焊接接头;在0.4 mm时接头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439.8 MPa,达到母材抗拉强度上限值的69.8%;当钎缝间隙大于0.5 mm后,性能急剧下降;钎缝间隙在0.2 mm以下时,焊接接头断口呈脆性断裂,在0.3 mm以上塑性断裂现象随间隙值的增大而显现出一定的塑性。YG20和Q355通过铜钎焊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综合考虑钎焊批量生产的操作性、焊接接头性能等因素,推荐焊缝间隙范围为0.2~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船耐磨板 钎焊 钎缝间隙 接头性能
下载PDF
基于EDEM不同材料箕斗耐磨衬板仿真分析
17
作者 杨再君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不同材料箕斗衬板磨损情况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建立合理的磨损计算模型,预测箕斗衬板使用寿命,对箕斗衬板选型、煤矿主井提升及装载系统改造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EDEM 箕斗 耐磨 衬板 磨损
原文传递
基于选矿无人巡检条件下的漏斗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牛孝文 叶围 +7 位作者 殷保青 李澍 黄明杰 李曼丽 杨梁宇 张晓伟 陈振 刘娟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0期233-236,共4页
为提升矿山破碎系统中各漏斗的下料流畅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针对因长期使用导致的漏斗易通洞、堵塞和输送带异常磨损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生产系统中各漏斗的使用位置和状况后,通过运用在线改造与单线改造的试验方法,采用专业定制的方式,... 为提升矿山破碎系统中各漏斗的下料流畅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针对因长期使用导致的漏斗易通洞、堵塞和输送带异常磨损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生产系统中各漏斗的使用位置和状况后,通过运用在线改造与单线改造的试验方法,采用专业定制的方式,以原有混凝土预留孔为基准,精确确定了漏斗的尺寸和材质。结果显示,采用耐磨板替代台阶板后,不仅显著提升了漏斗的通过效率,还增强了漏斗整体的耐磨性能,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检修作业的安全性,而且为实施“无人化巡检”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带输送机 振动筛 耐磨板 防堵料 无人巡检 降本增效
下载PDF
速度350 km/h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服役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孔龙飞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对某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性能、运营动车组受电弓静态压力和弓网燃弧性能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对比不同运营速度下弓网燃弧次数、弓网动态接触力,接触网动态抬升量、接触网零部件承受的载荷和滑板磨耗变化规律,对... 对某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性能、运营动车组受电弓静态压力和弓网燃弧性能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对比不同运营速度下弓网燃弧次数、弓网动态接触力,接触网动态抬升量、接触网零部件承受的载荷和滑板磨耗变化规律,对接触线磨耗进行分析,预测了接触线寿命,最后对接触网零部件进行试验台试验,检验了零部件使用寿命。通过以上试验和研究,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动车组350 km/h运营速度下接触网设备服役性能,为接触网设备养护维修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服役性能 弓网燃弧 接触线磨耗 滑板磨耗
下载PDF
轴承钢表面电弧离子镀氮化物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
20
作者 于翔 敬正彪 鲜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分别沉积了TiN和TiAlN 2种氮化物涂层,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结合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N涂层和TiAlN涂层表面平整,均以(200)晶面择优生长;TiN涂层和TiAlN涂层...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分别沉积了TiN和TiAlN 2种氮化物涂层,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结合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N涂层和TiAlN涂层表面平整,均以(200)晶面择优生长;TiN涂层和TiAlN涂层的硬度分别为2060.3,3390.8 HV,为基体(689.5 HV)的3.0倍和4.9倍。TiN和TiAlN涂层与轴承钢的结合性能良好,结合等级为HF1~HF2,40次冲击试验后TiN和TiAlN涂层表面均未发生剥落和开裂,抗冲击性能良好。TiN涂层和TiAlN涂层与轴承钢对磨时的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42,0.36,体积磨损量分别为1.26×10^(-3),0.54×10^(-3 )mm^(3),均低于基体,涂层表面均形成了较浅的犁沟,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其中TiAlN涂层表面犁沟更浅,磨损程度更轻。TiAlN涂层的结合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与TiN涂层相当,硬度和耐磨性能均高于TiN涂层,更适用于改善轴承钢的表面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电弧离子镀 氮化物涂层 抗冲击性能 耐磨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