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风沙草滩区覆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陈启航 李佳奇 +5 位作者 史建国 常风云 段义忠 贾磊 陈涛 宋平戈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覆膜方式对陕北风沙草滩区土壤理化性质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当地主推玉米品种中榆968,设置膜上栽培、膜际栽培和无膜栽培3个处理,分析覆膜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试验旨在探究覆膜方式对陕北风沙草滩区土壤理化性质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当地主推玉米品种中榆968,设置膜上栽培、膜际栽培和无膜栽培3个处理,分析覆膜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20、21~40 cm土层,膜际栽培土壤含水量高于无膜栽培(P<0.05);在41~60 cm土层,膜上栽培和膜际栽培土壤含水量高于无膜栽培(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pH值排序均为无膜栽培>膜际栽培>膜上栽培;其中0~20 cm土层膜上栽培土壤pH值低于无膜栽培(P<0.05)。在0~20 cm土层,膜际栽培与膜上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无膜栽培(P<0.05);41~60 cm土层膜际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膜上栽培和无膜栽培(P<0.05)。膜际栽培玉米的株高、鲜穗重、穗粒数和产量高于其他处理(P<0.05),茎粗和百粒重高于无膜栽培(P<0.05)。膜际栽培的玉米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为8.22%和4.58%,均高于无膜栽培(P<0.05)。研究表明,膜际栽培更适于陕北风沙草滩区的春玉米种植,可在该地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风沙草滩区 地膜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玉米 产量
原文传递
Discussion on wind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n surface of sand dunes
2
作者 YongSheng Wu Hasi Erdun +6 位作者 RuiPing Yin Xin Zhang Jie Ren Jian Wang XiuMin Tian ZeKun Li HengLu Mia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6期739-744,共6页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whos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the desert ecosystem.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whos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the desert ecosystem.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airflow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we studied surface airflow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n the fixed dune profile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eed of near-surface airflow is the lowest at the foot of windward slope and the highest at the crest,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foot to the crest.At the leeward side,although near-surface airflow increases slightly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ope after an initial sudden decrease at upper part of the slope,its overall trend decreases from the crest.Wind velocity variation coefficient varied at different heights over each observation site.The thickness,shear strength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nd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 at crusts layer decreased from the slope foot to the upper part,showing that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re less developed in high wind speed areas and well developed in low wind speed areas.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unes and changes in airflow due to geomorphologic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表面气流 固定沙丘 半干旱地区 布风 荒漠生态系统 高风速 恢复过程
下载PDF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surface sandy soil wind eros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and dune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Mu Us Sandy Land,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ChaoFeng Fu JingBo Zhao +2 位作者 FanMin Mei TianJie Shao Jun Zu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6期675-686,共12页
Soil moisture is a critical state affecting a variety of land surface and subsurface processes. We report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vertic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sand transport rate of... Soil moisture is a critical state affecting a variety of land surface and subsurface processes. We report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vertic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sand transport rate of three types of dunes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Mu Us Sandy Lan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holes drilled to a depth of 4 m at different topographic sites on the dunes, and were analyzed for soil moistur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sediment discharge.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average soil moisture vari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dunes, with the following sequences ordered from highest to lowest: in the shrubs-covered dunes and the trees-covered dunes the sequence is from inter-dunes lowland to windward slope to leeward slope. The average moisture in the bare-migratory sand dunes is sequenced from inter-dunes lowland to leeward slope to windward slope.(2) Vegetation form and surface coverage affect the range of soil mois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dunes in the same topographic positio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for shrubs-covered dun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ypes of dune.(3) The effect of shrubs on dune soil moisture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greater ability of shrubs to trap fine-grained atmospheric dust and hold moisture.(4) The estimated sand transport rates over sand dunes with sparse shrubs are less than those over bare-migratory dunes or sand dunes with sparse trees, indicating that shrubs are mo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wind erosion in the sandy lan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垂直分布特征 类型 地表 沙地 风蚀 流动沙丘 南缘
下载PDF
干枯植被覆盖对公路沿线地表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冬梅 图雅 李巨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3,共7页
[目的]以内蒙古S105草原公路沿线地表为研究对象,探讨挟沙风作用下干枯植被覆盖度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防治公路两侧土壤风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0%,20%,40%和50%覆盖度水平下测定输沙率。[结果]在挟沙风... [目的]以内蒙古S105草原公路沿线地表为研究对象,探讨挟沙风作用下干枯植被覆盖度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防治公路两侧土壤风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0%,20%,40%和50%覆盖度水平下测定输沙率。[结果]在挟沙风作用下,输沙率随干枯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递减,最大输沙率点的高度层不断上升。覆盖度为0%时,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规律降低;覆盖度为20%,40%和50%时,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递减→递增→递减→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在85 mm高度以下符合多项式函数关系,85 mm高度以上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随覆盖度的增大总输沙量递减,最大抗风蚀效率达65.73%。[结论]干枯植被覆盖显著影响地表风沙流结构,可削弱挟沙风侵蚀力,是抑制公路沿线地表土壤风蚀沙化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沿线环境 土壤风蚀 挟沙风 干枯植被覆盖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我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胡立峰 《农业工程》 202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以“免耕或保护性耕作并且土壤风蚀”为主题,检索至2020年底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田间试验均来自北方干...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以“免耕或保护性耕作并且土壤风蚀”为主题,检索至2020年底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田间试验均来自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田,研究方法以集沙仪野外测量为主;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对土壤风蚀方面的研究占比较少,产量效应一直是保护性耕作的研究重点;综合相关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71.2%;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土壤风蚀具有普遍性,少量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不能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保护性耕作 土壤风蚀 集沙仪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西南缘风沙前沿防护林对条田的防护作用
6
作者 喀哈尔·扎依木 买尔旦·阿不都·卡德 +1 位作者 杨公新 蔡凯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疏透度防护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边缘条田的防风效能,为当地网格条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塔克拉玛干南缘县城——新疆叶城县恰其库木管理区城郊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对比研究不同疏透度... [目的]研究不同疏透度防护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边缘条田的防风效能,为当地网格条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塔克拉玛干南缘县城——新疆叶城县恰其库木管理区城郊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对比研究不同疏透度防护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边缘条田的防风效能。[结果]①叶城县恰其库区防护林内条田里离防护林10—15 m范围是防风效果最佳区域,可种植防风能力较差农作物。②3种结构防护林总体而言,防护林1.5 m高处防风效能最佳,2 m处防风效能最低。本研究区条田内,种植生长期总株高小于1.5 m以下的农作物,可有效避免风害导致的损失。③疏透结构林带固沙效率最佳,通风结构次之,紧密结构林带固沙效率最差,其固沙效率排列顺序为:58.39%>57.99%>36.29%。[结论]要发挥防护林的固沙作用,林带疏透度应控制在疏透结构为宜,可以使其达到较好的防风效果。疏透结构防护林周围的条田内可种植抗沙能力较弱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效益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土壤风蚀
下载PDF
风沙土大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适宜灌水量的研究
7
作者 刘富强 窦超银 +1 位作者 杨磊 佟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5,共8页
风沙区作物存在不同的生理生长特点,现有的灌溉制度缺乏通用性,为确定风沙土地区大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适宜灌水量,进行大田试验,以灌水量为试验因素,基于作物冠层蒸发皿蒸发量设置0.4(W1)、0.6(W2)、0.8(W3)、1.0(W4)和1.2 E_(pan)(W... 风沙区作物存在不同的生理生长特点,现有的灌溉制度缺乏通用性,为确定风沙土地区大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适宜灌水量,进行大田试验,以灌水量为试验因素,基于作物冠层蒸发皿蒸发量设置0.4(W1)、0.6(W2)、0.8(W3)、1.0(W4)和1.2 E_(pan)(W5)5个灌溉水平,研究风沙土滴灌水量对大豆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高,先增大后减小,灌水量在1.0 E_(pa)n时最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同时获得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豆产量达到了3.61 t/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59 kg/m^(3),较传统雨养大豆分别增长97.3%和96.7%。综上,风沙土地区大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推荐灌水量为1.0 E_(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风沙土 滴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纱网沙障对风蚀坑积沙区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8
作者 高海燕 闫德仁 +4 位作者 胡小龙 袁立敏 杨制国 黄海广 张胜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1,共9页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坑积沙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积沙区的特点铺设纱网沙障,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设计4 m×4 m网格沙障(S1)和4 m带状沙障(S2);积沙区不同空间位置下使用4 m×4 m网格沙障铺设积沙区...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坑积沙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积沙区的特点铺设纱网沙障,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设计4 m×4 m网格沙障(S1)和4 m带状沙障(S2);积沙区不同空间位置下使用4 m×4 m网格沙障铺设积沙区前段(L1)、积沙区中段(L2)和积沙区后段(L3)3个空间部位;以流动沙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和温室内萌发的方法,探讨纱网沙障在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及不同空间位置下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处理的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时种子密度也存在差异;禾本科、藜科、菊科植物种在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比例均较高,分别占31.3%、25.0%和18.8%,占总物种数的75.0%;败酱科、豆科、毛茛科、唇形科、苋科在土壤种子库中均有出现。不同处理间S1物种种类最多,达12种,CK种类最少,仅有5种。2)风蚀坑积沙区经纱网沙障治理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物种数、种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不同铺设方式下S1处理及不同空间位置下L2处理的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种子数均为最高。3)土壤种子库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i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空间位置下均表现为L2>L1>L3>CK;在不同铺设方式下均表现S1>S2>CK(Pielou均匀度指数除外)。此外,经过治理后,土壤种子库的恢复成效与沙化草地相近,与CK显著不同。设置纱网沙障改善了风蚀坑流动沙地土壤种子库结构,对快速恢复植被,促进流动沙地植被演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纱网沙障 土壤种子库 浑善达克沙地
下载PDF
3种植物基固沙剂固土性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任廷婕 袁立敏 +3 位作者 高永 王春颖 贾瑞庭 徐铮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1,共7页
植物基固沙剂是以植物材料提取物为主成分的环保型固沙剂,为研究其应用于沙质耕地是否具有可行性,以3种植物基固沙剂(刺槐型、亚麻型和向日葵型)和沙土为研究对象,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CK,开展不同用量植物基固沙剂对沙土形成的固结层抗... 植物基固沙剂是以植物材料提取物为主成分的环保型固沙剂,为研究其应用于沙质耕地是否具有可行性,以3种植物基固沙剂(刺槐型、亚麻型和向日葵型)和沙土为研究对象,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CK,开展不同用量植物基固沙剂对沙土形成的固结层抗压、抗风蚀及其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型、亚麻型、向日葵型固沙剂喷施于风沙土地表,均可形成1~14 mm厚度固结层,其平均抗压强度较CK分别提高206.21%,147.51%,72.74%。(2)3种植物基固沙剂均具有显著的固沙效果,随用量增加土壤抗风蚀能力均显著增强,在5 g/m^(2)用量下风蚀量最低,较CK分别减少65.92%,58.33%和69.55%。(3)刺槐型、亚麻型固沙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及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向日葵型固沙剂有抑制作用,且随用量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在3 g/m^(2)用量时种子发芽受到显著抑制,发芽率较CK降低62.50%;在4 g/m^(2)用量时,根系萌蘖受到显著抑制;在2 g/m^(2)用量时,芽生长受到显著抑制。(4)固结层对幼苗破土有一定影响,刺槐型固沙剂固结层影响最大,当达到5 g/m^(2)用量时,小麦、苜蓿的出苗率较CK分别显著降低10.54%,3.90%,但幼苗顶破固结层后,3种固沙剂均对小麦、苜蓿植株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考虑抗压强度、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素,在C3、C4、Y3、Y4用量下有较好的抗风蚀效果,且对植物无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类固沙剂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耕地土壤风蚀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防治 固沙剂 植物 沙质耕地
下载PDF
草原矿区排土场沙障的生态保护成效
10
作者 丛龙宇 许丽 +3 位作者 张春良 王银龙 胡努斯吐 齐海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19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沙障的防风效能及对其表层土壤粒度组成、土壤养分和植被生长的影响,为草原矿区排土场边坡沙障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排土场边坡设置不同规格(0.5 m×0.5 m,1.0 m×1.0 m和1.5 m×1.5 m)的苇帘沙... [目的]研究不同沙障的防风效能及对其表层土壤粒度组成、土壤养分和植被生长的影响,为草原矿区排土场边坡沙障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排土场边坡设置不同规格(0.5 m×0.5 m,1.0 m×1.0 m和1.5 m×1.5 m)的苇帘沙障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为研究对象,选取防风效能、表层土壤粒度组成、土壤养分和植被生长情况来评估排土场边坡不同沙障的生态保护成效。[结果](1)布设沙障可降低地表风速,0.5 m×0.5 m苇帘沙障在10 cm高度处防风效能最大,为84.30%。防风效能总体表现为0.5 m×0.5 m>1.0 m×1.0 m>1.5 m×1.5 m。(2)0.5 m×0.5 m苇帘沙障表层土壤粉粒、极细砂和细砂含量占比最多,为58.28%,并且其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9.72%,29.69%,22.22%和83.33%;0.5 m×0.5 m沙柳沙障全钾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8.80%。(3)布设沙障促进了草本植物定居,使沙障小区内植物种类增多并且小规格沙障的植物种类均多于大规格沙障中的植物种类。[结论]布设沙障有利于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建议在草原矿区排土场恢复初期推广设置0.5 m×0.5 m苇帘沙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矿区 沙障 防风效能 土壤粒度 土壤养分 植被生长
下载PDF
大直径单桩基础冲刷防护范围及防护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德棕 毕明君 +2 位作者 章海东 张伟 张桂志 《南方能源建设》 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
[目的]海上风机服役期间受到长期波流联合作用,极易发生局部冲刷,从而威胁到风机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针对直径8.0 m风电基础开展了比尺1∶30的正态物理模型试验,对冲刷深度和砂被、固化土防护范围和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目的]海上风机服役期间受到长期波流联合作用,极易发生局部冲刷,从而威胁到风机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针对直径8.0 m风电基础开展了比尺1∶30的正态物理模型试验,对冲刷深度和砂被、固化土防护范围和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考虑水动力条件较好情况下,模型最大冲深为0.133 m,采用厚度1 cm拼合尺寸1.0 m×1.0 m砂被可以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固化土防护时需要防护范围不小于5倍桩直径,并需要在固化土边缘铺设块石避免固化土下部发生淘刷。[结论]试验结论可为同类工程冲刷试验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单桩基础 局部冲刷 砂被防护 固化土防护
下载PDF
土壤风蚀量随风速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荣姣凤 张海涛 毛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使用野外风洞作为风蚀研究的试验手段,通过农田土壤、沙及生土的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农田土壤的风蚀量随风速呈指数函数变化,沙及生土的风蚀量随风速呈幂函数变化。试验研究还表明,农田土壤的风蚀量与表土层(3cm)的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沙... 使用野外风洞作为风蚀研究的试验手段,通过农田土壤、沙及生土的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农田土壤的风蚀量随风速呈指数函数变化,沙及生土的风蚀量随风速呈幂函数变化。试验研究还表明,农田土壤的风蚀量与表土层(3cm)的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沙的风蚀量与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风蚀导致土壤中的细颗粒成分大量损失,这是土壤颗粒粗化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量 风速 变化规律 农田土壤
下载PDF
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玉辉 周广胜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研究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个体和群落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碱化草甸土 ,羊草的叶宽、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风沙土型 ,而单株重则高于后者 ,而叶长、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的群落密度、地上... 研究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个体和群落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碱化草甸土 ,羊草的叶宽、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风沙土型 ,而单株重则高于后者 ,而叶长、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的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后者 ,而根冠比则低于后者。株高、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在两者间差异不明显 ,碱化草甸土型羊草群落土壤呼吸及凋落物分解排放的 CO2 量均高于风沙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碱化草甸土 风沙土 光合作用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防风阻沙与土壤改良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爽 纪晓林 +2 位作者 黄选瑞 李玉灵 吕海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26,共6页
流沙固定及土壤改良是冀北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内与裸露沙地的风速、积沙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观测分析,研究了黄柳生物沙障的防风阻沙效益及土壤改良效益。结果表... 流沙固定及土壤改良是冀北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内与裸露沙地的风速、积沙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观测分析,研究了黄柳生物沙障的防风阻沙效益及土壤改良效益。结果表明:黄柳沙障后1 m,0.5 m高度处的防风效能为28.69%,黄柳沙障内下垫面粗糙度为裸露沙地的4.5倍,黄柳基部积沙量为0.09 m^3。黄柳沙障内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极粗砂粒(〉1.0 mm)含量分别比裸露沙地减少了92.84%、95.38%、82.85%,细砂粒(0.25-0.1 mm)含量则分别比裸露沙地增加了57.09%、44.93%、46.37%,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较裸露沙地提高了24.85%、41.30%、22.86%。黄柳沙障内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总量分别比裸露沙地高出30.93%、54.54%,沙障内土壤酶活性亦有增强,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明显,其活性在0-40 cm土层比裸露沙地高出3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 生物沙障 防风阻沙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基于GPRS的土壤风蚀实时监测系统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海洋 陈智 +3 位作者 侯占峰 佟鑫 宗哲英 宣传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72,共10页
为克服野外观测和风洞测试的缺点与不足,提高观测数据的连续性、科学性与可靠性。该文综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研制了热敏式风速传感器、分流对冲式风沙分离器和具有无线组网与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为克服野外观测和风洞测试的缺点与不足,提高观测数据的连续性、科学性与可靠性。该文综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研制了热敏式风速传感器、分流对冲式风沙分离器和具有无线组网与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功能的近地表风速廓线仪和多通道集沙仪,建立了基于GPRS网络的土壤风蚀监测系统,实现了被测区域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近地表风速廓线和风沙流结构等参数的同步采集、实时处理和远程监测等功能。试验结果表明:风速传感器输出电压在0.3~4.3 V之间,响应时间小于3 s,有效测量范围在0~17 m/s,测量精度随风速增大而降低,在6和17 m/s风速下的测量精度分别为0.1和0.3 m/s;风沙分离器的降速效率和风沙分离效率分别在96%和99.8%以上,平均等动力性≥92%;称量系统有效测量范围在0~170 g,精度达0.01 g,短期静态误差和长期累积误差分别不超过±0.02 g和±0.04 g;9、12、15和18 m/s风速下的平均集沙效率达91.98%;无线通信建立时间≤5 s,中心汇聚节点可在3 s内实现一次节点遍历和数据汇聚,有效传输距离达140 m以上;风速廓线节点和集沙仪节点单次最大工作时长不低于6和22 h。在野外试验条件下,系统软硬件部分均运行稳定可靠,自组网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和错误次数为0,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的偏差分别小于2℃、4%和10 hPa;测得的近地表风速廓线与风沙流结构均符合指数分布规律,满足大尺度、跨区域野外土壤风蚀同步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环境监测 风速廓线仪 集沙仪 土壤风蚀
下载PDF
风沙土开垦中的风蚀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董治宝 陈渭南 +1 位作者 李振山 杨佐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以往对土壤风蚀与土地开垦的关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野外实地采集的风沙土样为实验材料,对土地开垦过程中影响风蚀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表破坏与植被破坏分别进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率随地表破坏率的增大呈二次幂函数... 针对以往对土壤风蚀与土地开垦的关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野外实地采集的风沙土样为实验材料,对土地开垦过程中影响风蚀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表破坏与植被破坏分别进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率随地表破坏率的增大呈二次幂函数增加;随植被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综合地表破坏及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最后得出,土壤风蚀率随土地开垦率的增大呈指数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土开垦中,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需要掌握的临界开垦指数以及风沙土开垦所必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风蚀率 地表破坏率 植被盖度 土地开垦率
下载PDF
延津县风沙土及其改良利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争虎 刘发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72-76,共5页
延津县风沙土系黄河故道主流沉沙经风力搬运后发育而成 ,因而形成的各类土壤均具有质地轻粗 ,有机质贫乏 ,保肥能力弱和富钾缺磷等特点。所以 ,在改良利用上应该积极营造防护林 ,引黄淤灌 ,创造细土层 ,改造粗骨性 ,大力施用有机肥 ,因... 延津县风沙土系黄河故道主流沉沙经风力搬运后发育而成 ,因而形成的各类土壤均具有质地轻粗 ,有机质贫乏 ,保肥能力弱和富钾缺磷等特点。所以 ,在改良利用上应该积极营造防护林 ,引黄淤灌 ,创造细土层 ,改造粗骨性 ,大力施用有机肥 ,因地制宜 ,综合发展 ,并以广开肥源 ,种植绿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沙地改良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水毁耕地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丹 杨谦 +2 位作者 迟凤琴 申慧波 陈雪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4-628,共5页
1998年松嫩流域洪涝灾害致使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受到洪水冲刷、淤积和长期侵蚀,原本为中低产田的风沙土产量进一步降低。在遭受不同程度洪水侵蚀的风沙土上进行定点定位研究,以探明风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容的动态变化规律... 1998年松嫩流域洪涝灾害致使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受到洪水冲刷、淤积和长期侵蚀,原本为中低产田的风沙土产量进一步降低。在遭受不同程度洪水侵蚀的风沙土上进行定点定位研究,以探明风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容的动态变化规律。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遭受洪涝灾害的耕地按照淹水后土体平均含水量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在淹水地块进行了3年大豆培肥定位试验。探明了有机肥料的施入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可溶性盐含量,同时培肥地力能够改善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了风沙土水毁耕地以秸秆有机和鸡粪有机肥为主的培肥措施,建立了风沙土水毁耕地良性施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水毁耕地 培肥措施
下载PDF
膨润土对花生连作根际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雪淞 宋王芳 +2 位作者 杨晨曦 张宇 王海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8,共6页
设膨润土施用量0、1.2、2.4、3.6、4.8kg/m^2,共5个处理,研究膨润土基质对风沙地半干旱区花生连作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膨润土明显提高了风沙地花生连作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在3.6... 设膨润土施用量0、1.2、2.4、3.6、4.8kg/m^2,共5个处理,研究膨润土基质对风沙地半干旱区花生连作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膨润土明显提高了风沙地花生连作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在3.6kg/m2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增加最显著。与不施膨润土相比,施用膨润土后花生产量分别提高了10.01%、11.83%、21.34%、9.05%,在3.6kg/m^2处理条件下花生增产显著。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花生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脂肪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在风沙地半干旱区花生连作土壤中添加适量膨润土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对作物增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花生连作 风沙地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土壤风蚀物中沙粒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晓丽 申向东 解卫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该文以内蒙古阴山北部的典型农牧交错带耕地为试验区,采用SC-I型沙尘采集器收集跃移沙粒,对收集到的土壤风蚀物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了沙粒动力学计算的各重要参数,并从单颗粒土壤在气流中所受的作用力出发,紧密联系野外实验测得的数据,采... 该文以内蒙古阴山北部的典型农牧交错带耕地为试验区,采用SC-I型沙尘采集器收集跃移沙粒,对收集到的土壤风蚀物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了沙粒动力学计算的各重要参数,并从单颗粒土壤在气流中所受的作用力出发,紧密联系野外实验测得的数据,采用4/5阶RKF算法,对沙粒不同受力状况下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粒粒径愈小发生漂浮所需要的条件愈低,随粒径的增大要求达到的旋转角速度ω、垂直起跳初速度v0越来越大,而小于0.075mm的颗粒容易在脱离地面后,浮在空中从而成为悬移的主体;同时得到了沙粒最大跃移高度Hm关于风蚀物粒径D和垂直起跳初速度v0的通用双因子预测模型。研究为今后风沙运动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及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提供依据。关键词:风蚀,动力学特性,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动力学特性 土壤 沙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