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3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Liquid Chip Technique to Simultaneously Detect 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and Yellow Head Disease Virus( YHDV) 被引量:2
1
作者 Yin Weili Zhang Sihua +2 位作者 Yue Zhiqin Zheng Xiaolong Liu Ho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5期256-260,共5页
The aim is to develop a liquid chip technique to detect 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and yellow head disease virus( YHDV) on Penaeus orientalis simultaneously. The CP2 gene of TSV and N gene of YHDV in Gen Bank was anal... The aim is to develop a liquid chip technique to detect 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and yellow head disease virus( YHDV) on Penaeus orientalis simultaneously. The CP2 gene of TSV and N gene of YHDV in Gen Bank was analysed by using the software DNAStar 7. 0 to design the TSV-and YHDV-specific primers. The primers were labeled with biotin and subjected to amination modification. They were then coupled with fluorescence-coded microspheres and then used for hybridization with RT- PCR products of TSV and YHDV. The liquid chip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TSV and YHDV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BD FACSArray to detect fluorescence signal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is assay system had a high sensitivity to TSV and YHDV,with the detection of limit of 100 pg. Moreover,the assay was specific for the detection of TSV,YHDV and was not susceptible to cross with other viruses,including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 In conclusion,the liquid chip assay technique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o TSV and YHDV detection. Moreover,it provides a novel,convenient and rapid approach for the detection of TSV and YH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AEUS ORIENTALIS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Yello
下载PD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based on various amine extractants for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of succinic acid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2
作者 Elham Ameri Ali Aghababai Beni Zahra Pournuroz Nodeh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73-179,共7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new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ELM)system for the separation of succinic acid from aqueous solutions.The concentration of succinic acid varied from 20 to 60 mmol·L^(-1).The p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new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ELM)system for the separation of succinic acid from aqueous solutions.The concentration of succinic acid varied from 20 to 60 mmol·L^(-1).The prepared ELM system includes tributylamine(TBA)as a carrier,commercial kerosene as a solvent,Span 80 as a surfactant,and Na2CO3as a stripping agent.In order to control the membrane swelling,different values of cyclohexanone were added to the membrane phase.The effect of various empirical variables on the extraction of the succinic acid such as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solution,initial feed concentration,carrier concentration,the stirring speed of the extraction,Na2CO3,surfactant,and cyclohexanone concentrations,and treat ratio in the ELM system.The best result was obtained when TBA was used as the carrier.The final acid extraction efficiency was independent of pH variations of the aqueous feed solution.The extraction of succinic acid solution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40 mmol·L^(-1)wa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treat ratio 1:7-1:3,stripping phase concentration 0.5-1.5 mol·L^(-1),stirring speed 300-500 r·min^(-1)and cyclohexan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membrane phase 1.2-1.6 mol·L^(-1).No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observed for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membrane phase.But,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phase showed a dual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Membranes SEPARATION Emulsion liquid Succinic acid Fermentation broth
下载PDF
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3
作者 何际婵 董志超 +1 位作者 陈振夏 谢小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 目的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发酵浓缩液的相对密度1.0,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0 ml/min,空气流量600 L/h。结论所得产品颗粒均匀细腻,流动性较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粉率,提高了DNJ含量,为更好地利用桑叶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发酵浓缩液 喷雾干燥 优化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分析
4
作者 吴世芳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197-199,共3页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对于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和优化生产过程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分析方法,在识别和定量这些代谢物方...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对于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和优化生产过程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分析方法,在识别和定量这些代谢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展开分析,以期为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微生物发酵 关键代谢物
下载PDF
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混合发酵黄酒工艺研究
5
作者 郑超群 陈晨 +2 位作者 蒋予箭 张蕾 谢广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以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为黄酒发酵菌种,分别考察2种酵母对18°Bx糖化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酒精(9.9%vol)能力强于异常汉逊酵母(6.8%vol),异常汉逊酵母产挥发酯(2.41 g/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0.53 g/L)。比较混菌发酵途... 以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为黄酒发酵菌种,分别考察2种酵母对18°Bx糖化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酒精(9.9%vol)能力强于异常汉逊酵母(6.8%vol),异常汉逊酵母产挥发酯(2.41 g/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0.53 g/L)。比较混菌发酵途径,顺序混合发酵酒精度(8.1%vol)略低于同时混合发酵酒精度(8.7%vol),挥发酯含量(1.59 g/L)显著高于同时混合发酵(0.56 g/L)(P<0.05),结合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选择顺序混合发酵途径较为合适。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择主发酵温度、pH值、酵母接种量3个因素对顺序混合发酵黄酒产品的挥发酯含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最佳参数为:发酵温度31.5℃,接种量1.0×10~7个/mL,pH 4.2。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挥发酯含量为(1.66±0.028)g/L,与预测值1.70 g/L相差不大,比酿酒酵母单独发酵提高213%。本研究为非酿酒酵母在黄酒发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汉逊酵母 混合菌种 黄酒 发酵曲线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鱼类肠道益生地衣芽孢杆菌FA6发酵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6
作者 潘美井 王桂堂 吴山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FA6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实验优化了地衣芽孢杆菌FA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获得了地衣芽孢杆菌FA6最佳发酵培养基:70 g/L可溶性淀粉、40 g/L酪蛋白胨、2 g/L K2HPO4、1 g/L KH_(2)PO_(4)、2 g/L Na_... 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FA6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实验优化了地衣芽孢杆菌FA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获得了地衣芽孢杆菌FA6最佳发酵培养基:70 g/L可溶性淀粉、40 g/L酪蛋白胨、2 g/L K2HPO4、1 g/L KH_(2)PO_(4)、2 g/L Na_(2)HPO_(4)、2 g/L MgSO_(4)和8 g/L NaCl;以及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 7.0、接种量1%、发酵温度28.8℃、发酵时间31h、装液量50 mL/250 mL和转速160 r/min。在此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FA6活菌数为7.97×10^(9)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8.1倍。最佳发酵工艺的获得,将能够为鱼源芽孢杆菌的高密度生产,产业化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液体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地衣芽孢杆菌FA6
下载PDF
提高羊肚菌液态发酵三萜含量的诱导条件优化
7
作者 朱永乐 高梦祥 +1 位作者 李利 张佳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羊肚菌资源,提高羊肚菌三萜含量,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多种诱导子提高羊肚菌液体发酵时三萜含量的最佳条件,通过响应面试验来优化多种诱导子对羊肚菌液态发酵三萜含量的促进条件,并对三萜合成途径中的两种关键酶的...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羊肚菌资源,提高羊肚菌三萜含量,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多种诱导子提高羊肚菌液体发酵时三萜含量的最佳条件,通过响应面试验来优化多种诱导子对羊肚菌液态发酵三萜含量的促进条件,并对三萜合成途径中的两种关键酶的酶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处理为磁场强度2.81 mT、赤霉素0.56 g/L、水杨酸214.54mmol/L。在此条件下,羊肚菌三萜的积累量最大达到60.26mg/g,是优化前的160.72%(m/m),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SS)酶活和鲨烯合酶(FPS)酶活分别为39.93 IU/L和71.08 IU/L分别是对照组的190.85%和178.02%(m/m)。因此,采用磁场、赤霉素结合水杨酸作为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羊肚菌三萜含量,且三萜的积累是通过提高其合成途径中的两种关键酶所致。本研究为羊肚菌富集有益代谢产物的诱导剂及羊肚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三萜 诱导条件 液态发酵 响应面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式对黄变发酵萝卜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曾雪晴 赵楠 +3 位作者 杨馨雨 林长彬 黄巧莲 葛黎红 《中国酿造》 CAS 2024年第4期186-191,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真空、盐水)及温度(10℃、20℃、30℃)对黄变发酵萝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贮存方式的萝卜在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质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0℃条件下盐水包装能更好稳定萝卜的金黄色泽,延缓萝...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真空、盐水)及温度(10℃、20℃、30℃)对黄变发酵萝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贮存方式的萝卜在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质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0℃条件下盐水包装能更好稳定萝卜的金黄色泽,延缓萝卜L*值下降、褐变及质构软化。10℃条件下贮藏7 d,盐水包装萝卜L*值、硬度、咀嚼性分别为66.04、10621.81 N、3331.42 mJ,比其他处理组分别高2.93%~31.68%、0.48%~27.65%、3.44%~48.07%;10℃条件下贮藏14 d,盐水包装萝卜还原糖为4.77 g/100 g,比其他组高2.80%~26.19%,细菌对数值降低0.42~0.96 lg(CFU/mL),完全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10℃贮藏过程中,盐水包装萝卜pH较稳定,亚硝酸盐未超标(<1.0 mg/kg)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因此,10℃条件下盐水包装可维持萝卜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延缓萝卜褐变,稳定萝卜的金黄色泽和质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变发酵萝卜 色泽 包装方式 理化指标 贮藏品质
下载PDF
植物发酵剂对育肥羔羊消化性能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李永亮 宋连杰 +5 位作者 赵心念 苏东遥 董晴 吴丽卿 张会文 高玉红 《饲料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植物发酵剂对育肥羔羊消化性能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90只3月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羔羊。按照不同植物发酵剂∶饮用水的比例,设低剂量组(1∶1 000,T1组)和高剂量组(1∶500,T2组)...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植物发酵剂对育肥羔羊消化性能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90只3月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羔羊。按照不同植物发酵剂∶饮用水的比例,设低剂量组(1∶1 000,T1组)和高剂量组(1∶500,T2组),另设不添加发酵剂的对照组(C组)。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T2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T1组和T2组羔羊对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T2组羔羊的瘤胃纤维素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植物发酵剂组瘤胃OTU数目,PD_whole_tre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有提高趋势;T2组瘤胃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T1组的优势菌理研菌科RC9肠道群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T2组非优势菌鼠李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饮水中添加植物发酵剂(1∶500)有效改善了羔羊的消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发酵剂 育肥羔羊 消化性能 瘤胃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不同碳氮源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王宇星 董浩然 +5 位作者 章炉军 李玉 李巧珍 谭琦 赵勇 周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6.10 mm∕d,以木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84 mm∕d;以麸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为4.01 mm∕d,以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19 mm∕d。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糖蜜为主要碳源时,菌丝生物量达8.04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8.69%;以麸皮为主要氮源时,菌丝生物量达7.90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6.5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与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碳氮源的菌丝生物量与菌丝接种后在木屑试管中的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糖蜜和麸皮是香菇液体菌种最佳的碳氮源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香菇液体菌种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物量 发酵固形物体积比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黄桃酵素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1
作者 匡燕 罗跃中 +1 位作者 李忠英 王晨 《中国酿造》 CAS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该研究以炎陵黄桃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发酵菌种制备黄桃酵素。以总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黄桃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 该研究以炎陵黄桃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发酵菌种制备黄桃酵素。以总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黄桃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25℃,酵母菌接种量1%。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黄桃酵素超氧阴离子(O_(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8%、80%、85%;总酸、有机酸、多糖含量分别为1.36 g/100 g、1230 mg/kg、0.46 g/100 g,均高于行业标准,且多元醇中山梨醇、甘油的含量分别为2.15 g/L、2.66 g/L,因此,通过发酵可以增添独特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酵素 发酵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理化指标
下载PDF
灰葡萄孢霉菌产脱落酸发酵工艺优化
12
作者 张俊 左建英 +1 位作者 景飞江 陈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脱落酸(S-abscisic acid,S-ABA)是五大植物生长调节剂之一,现代农业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胁迫,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转色、增糖降酸等诸多功能。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合成,现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 脱落酸(S-abscisic acid,S-ABA)是五大植物生长调节剂之一,现代农业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胁迫,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转色、增糖降酸等诸多功能。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合成,现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该文以使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碳氮比、初始pH、CaCO 3质量浓度、搅拌转速、通气条件、接种量等关键营养条件和工艺条件对Botrytis cinerea菌体形态和产S-ABA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氮比25、搅拌强度535 r/min、初始pH 5.1、接种量11%、通气量1.0 vvm,最佳菌丝球尺寸0.95 mm。此条件下S-ABA产量提升了约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霉菌 液态深层发酵 形态学工程
下载PDF
海茴香植物乳杆菌发酵物对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及安全性评估
13
作者 林梦雅 何敬愉 +3 位作者 刘薇 潘丹阳 蒋佳欣 刘孟华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通过发酵技术获得海茴香植物乳杆菌发酵物(CMF),利用酪氨酸酶、B16黑素瘤细胞、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作为测试模型,考察CMF对黑色素生成相关靶点的作用,并考察其使用安全性。结果证实CMF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0.87%... 通过发酵技术获得海茴香植物乳杆菌发酵物(CMF),利用酪氨酸酶、B16黑素瘤细胞、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作为测试模型,考察CMF对黑色素生成相关靶点的作用,并考察其使用安全性。结果证实CMF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0.87%,该发酵物可有效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并能显著抑制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mRNA以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mRNA的表达。质量分数2.0%的CMF可使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生成率降低至33.82%。CMF还对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通过红细胞溶血试验以及人体斑贴测试证实,CMF对皮肤无局部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茴香发酵液 黑色素抑制 安全性
下载PDF
外源氨基酸对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向罗 蒲叶 廖永红 《中国酿造》 CAS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在液态法发酵白酒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氨酸(Gly)、亮氨酸(Leu)、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探究外源氨基酸对液态法发酵白酒产生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对白酒酒精度、辛酸乙酯含量的... 在液态法发酵白酒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氨酸(Gly)、亮氨酸(Leu)、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探究外源氨基酸对液态法发酵白酒产生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对白酒酒精度、辛酸乙酯含量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7.14%、69.75%;亮氨酸对总酸、总酯、异戊醇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8.10%、12.07%和92.94%;缬氨酸对异丁醇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增加了404.28%;Phe对苯乙醇、乙酸乙酯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81.54%、32.66%;随着四种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和总酸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甘氨酸和亮氨酸添加量分别为400 mg/L时,酒精度和总酸最大分别为12%vol和0.227 g/L;四种氨基酸对白酒总酯的生成影响明显,其中亮氨酸添加量为600 mg/L时总酯产量最大,为0.43 g/L;由挥发性风味物质聚类结果可知,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物质生成影响较大。在液态发酵法白酒制备中合理添加氨基酸,可明显提高液态发酵法白酒酒精、总酸、总酯的含量,有效调节高级醇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法白酒 外源氨基酸 酒精度 风味品质
下载PDF
基于高产胞外粗多糖的白灵芝发酵茶培养基配方优化
15
作者 卯明娟 刘迪 +5 位作者 周会明 白玉英 洪鹏 王佳琳 杨流波 陈真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白灵芝在液体茶基质上分泌胞外粗多糖的最佳营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了该菇在茶培养基上胞外粗多糖形成的营养条件,并采用相关性与通径分析,探究了其液体培养特性与胞外粗... 为探究白灵芝在液体茶基质上分泌胞外粗多糖的最佳营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了该菇在茶培养基上胞外粗多糖形成的营养条件,并采用相关性与通径分析,探究了其液体培养特性与胞外粗多糖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铃薯50 g/L、葡萄糖40 g/L、红土3 g/L、普洱茶20 g/L、茶粉颗粒大小0.075 mm的茶培养基上,白灵芝的胞外粗多糖产量最高(1.49±0.33 g/L)且受各营养条件的影响顺序为葡萄糖>茶叶种类>红土>马铃薯>茶粉颗粒大小。此外,该菇胞外粗多糖的分泌受发酵液可溶性固形物、菌球数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前者对其间接影响最大,后者对其直接作用与综合作用最大。总之,茶培养基的营养条件(种类、浓度、颗粒大小等)与白灵芝的液体培养特性对其胞外粗多糖的分泌影响较大且存在交互作用,上述结果可为该菇多糖的提取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芝 茶基质 液体发酵 胞外粗多糖 优化试验
下载PDF
羊肚菌液体发酵提取物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娟 游金坤 +3 位作者 邓雅元 孙达锋 杨璐敏 华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期64-68,73,共6页
为探究羊肚菌液体发酵提取物对烟叶品种的影响,将羊肚菌菌株液体发酵提取物应用于烤烟加料中,并对其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用量试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烟气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其代谢物在促进烟叶醇化,提升香气品... 为探究羊肚菌液体发酵提取物对烟叶品种的影响,将羊肚菌菌株液体发酵提取物应用于烤烟加料中,并对其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用量试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烟气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其代谢物在促进烟叶醇化,提升香气品质、谐调烟气、降低刺激性和杂气、降低劲头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且用量较低(0.1%),可应用于卷烟加料、初烤烟的醇化及烟草薄片涂布料的使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液体发酵 提取物 烟叶品质
下载PDF
混菌液态发酵对提高柿子酒品质的研究
17
作者 罗泽宇 李晴 刘秀河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柿子为原料,采用Design-expert设计实验、单因素实验及Box-Benhnken实验优化酿造条件,得到EC酵母、Aq酵母和F33酵母的最佳比例为4∶4∶7;柿子酒混菌液态发酵最优因素条件为:初始糖度22.5%,pH 3.8,混菌添加量0.3 g/kg,发酵温度20.5℃,... 以柿子为原料,采用Design-expert设计实验、单因素实验及Box-Benhnken实验优化酿造条件,得到EC酵母、Aq酵母和F33酵母的最佳比例为4∶4∶7;柿子酒混菌液态发酵最优因素条件为:初始糖度22.5%,pH 3.8,混菌添加量0.3 g/kg,发酵温度20.5℃,发酵8 d,最终所得感官评价得分为87.8分。采用GC-MS仪对柿子酒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发酵柿子酒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分别为7种、15种和10种,其它类6种;与单菌发酵相比,混菌发酵柿子酒中的风味物质种类增加,尤其是酯类物质,解决了柿子酒风味不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混菌发酵 液态发酵 工艺优化 风味成分
下载PDF
牛樟树水提物中促进樟芝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鉴定及其添加量优化
18
作者 李华祥 戴嘉宁 +5 位作者 王娟娟 刘泊伶 吉丹 罗志珊 陆震鸣 杨振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明确牛樟树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CWE)中促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首先,采用醇沉法及不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法对CWE进行分离,并以产孢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樟芝... 为明确牛樟树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CWE)中促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首先,采用醇沉法及不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法对CWE进行分离,并以产孢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樟芝无性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的CWE醇沉上清氯仿萃取物LFE和50μg/mL的醇沉上清乙酸乙酯萃取物YZE对樟芝无性产孢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且LFE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YZE,表明效应物主要存在于LFE和YZE中。随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CWE不同萃取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并结合不同组分对樟芝产孢的影响效果,确定主要效应物为赤藓糖醇。最后,考察赤藓糖醇(纯度98%)对樟芝深层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藓糖醇对樟芝无性产孢有显著促进效果,且在最佳添加量(1.0μg/mL)下,产孢量较对照组提高55.17%;同时,1.0μg/mL赤藓糖醇显著促进樟芝深层发酵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的合成,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65%和260.13%,但对三萜的合成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深层发酵 无性产孢 牛樟树 赤藓糖醇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DC-1产维生素K_(2)的发酵条件优化
19
作者 黄友美 曹盛 +3 位作者 孙一斐 李诗敏 夏雪雪 袁干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23-130,共8页
为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K_(2)的产量和多样性,对枯草芽孢杆菌DC-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初步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出对DC-1产维生素K_(2)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 为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K_(2)的产量和多样性,对枯草芽孢杆菌DC-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初步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出对DC-1产维生素K_(2)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获得DC-1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DC-1产维生素K_(2)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甘油添加量36.5 g/L、糖蜜添加量31.8 g/L、黄豆粉添加量32.5 g/L、KH2PO_(4)浓度0.3 g/100 mL、K_(2)HPO_(4)·3H_(2)O浓度0.8 g/100 mL、Mg SO_(4)·7H_(2)O浓度0.7 g/100 mL、Na Cl浓度0.5 g/100 mL。在该条件下,MK-7产量达到94.66 mg/L,比初始发酵条件提高了48.04%;同时菌株DC-1产维生素K_(2)的多样性增加,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鉴定能同时产5种MK同系物,分别为MK-2、MK-3、MK-4和MK-7,其中一个类似物未能在高分辨率质谱中找到,根据保留时间推测其为MK-5或MK-6,可为维生素K_(2)的工业化生产和探索维生素K_(2)同系物的生物活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_(2) 枯草芽孢杆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发酵优化 产物多样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饲料中乳酸的含量
20
作者 吴仕辉 黄芙蓉 雷剑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建立了一种能准确测定发酵饲料中乳酸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C_(18)柱为分析柱,采用紫外检测器,10 min内能够很好地分离出乳酸。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溶液,检测波长为210 nm,外标法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300 mg/L的浓度... 建立了一种能准确测定发酵饲料中乳酸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C_(18)柱为分析柱,采用紫外检测器,10 min内能够很好地分离出乳酸。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溶液,检测波长为210 nm,外标法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3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为30 mg/kg,定量限为5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6.6%~98.0%。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适用于发酵饲料中乳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发酵饲料 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