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青黄泥田重金属元素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容慧 张秀锦 +3 位作者 柴冠群 范成五 何腾兵 秦松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以贵州中部地区近年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开展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镉(Cd)、铬(Cr)、铅(Pb)、镍(Ni)、铜(Cu)和锌(Zn)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并筛选出适宜贵州中部青黄泥田种植... 以贵州中部地区近年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开展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镉(Cd)、铬(Cr)、铅(Pb)、镍(Ni)、铜(Cu)和锌(Zn)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并筛选出适宜贵州中部青黄泥田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根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且同一品种的重复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不同水稻品种糙米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累积具有显著性差异,参试水稻品种糙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弱整体表现为Zn>Cd>Cr>Cu>Ni>Pb。水稻品种间对同一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糙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水稻品种划分为较高值类、中间值类和较低值类3个类别。10个水稻品种糙米综合污染指数(P_(Z))(0.94~3.34)介于无污染至重度污染之间,Cr为主要污染贡献者,其单项污染指数(P_(i))在0.47~1.94之间。供试水稻品种产量在8242.8~13434.0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10843.8 kg/hm^(2),极差相差较大,为47.9%。筛选出宜香优800为适宜该地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低累积品种 产量 青黄泥田 贵州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利民 黄东风 +4 位作者 何春梅 刘彩玲 李清华 黄毅斌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82-4797,共16页
为探明紫云英连年还田化肥减施单季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依托位于福建省东部12年黄泥田紫云英-单季稻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_(0))、单施化肥(C_(100))、紫云英还田(M)、紫云英还田+全量化肥(MC_(100))及紫云英还田+... 为探明紫云英连年还田化肥减施单季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依托位于福建省东部12年黄泥田紫云英-单季稻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_(0))、单施化肥(C_(100))、紫云英还田(M)、紫云英还田+全量化肥(MC_(100))及紫云英还田+减量20%化肥(MC_(80))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稻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_(100)、M、MC_(100)、MC_(8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比C_(0)分别提高6.97%、15.05%、10.38%、11.15%,全氮分别提高9.52%、18.25%、15.87%、15.87%,硝态氮分别提高6.51%、69.52%、66.87%、78.19%(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C_(0)相比,C_(100)、M、MC_(100)和MC_(80)处理土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丰度分别增加0.52%、24.30%、7.59%、11.93%,其中M处理增加达显著水平(P<0.05);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分别增加5.51%、21.58%、10.00%、14.74%,其中M处理增加显著(P<0.05);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分别增加22.93%、17.21%、65.39%、89.89%,其中MC_(100)和MC_(80)处理增加均达显著水平(P<0.05)。相比C_(0),M、MC_(100)和MC_(80)处理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76%、16.89%、12.16%,其中MC_(100)处理增加显著(P<0.05),而C_(100)却减少2.50%。物种贡献度分析发现,土壤碳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为细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古菌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M、MC_(100)、MC_(80)处理稻谷产量比C_(0)分别增加9.68%、19.16%、18.72%。阐明紫云英培肥处理能提升单季稻黄泥田土壤肥力水平,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紫云英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下载PDF
紫云英与有机物料连续还田在黄泥田水稻稳产提质增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飞 王利民 +6 位作者 何春梅 刘彩玲 李清华 张辉 游燕玲 黄毅斌 黄建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463,共9页
为明确紫云英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在黄泥田改土培肥与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中的作用,基于连续11 a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T_(0),CK)、单施化肥(T_(1))、仅翻压紫云英(T_(2))、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T_(3))、紫云英与牛粪配施还田(T_(4))... 为明确紫云英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在黄泥田改土培肥与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中的作用,基于连续11 a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T_(0),CK)、单施化肥(T_(1))、仅翻压紫云英(T_(2))、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T_(3))、紫云英与牛粪配施还田(T_(4)),以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40%化肥(T_(5))处理对水稻产量、籽粒营养品质及稻田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籽粒历年平均产量增幅11.4%~21.0%,秸秆平均产量增幅17.1%~40.2%,差异均显著;其中以T_(5)提升尤为明显,其籽粒产量与秸秆产量较T_(1)分别提高3.4%和6.6%;有效穗是产量差异的重要性状因子。各施肥处理成熟期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较CK分别增幅14.3%~30.6%、8.9%~32.7%、2.9%~47.2%,其中氮、磷吸收量以T_(4)最高,钾吸收量以T_(5)最高。与CK相比,第10年施肥处理籽粒氨基酸总量增幅11.5%~20.6%,必需氨基酸增幅11.1%~19.8%;与T_(1)相比,T_(5)处理的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5.7%和6.5%,差异显著。水稻分蘖盛期T_(5)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比T_(1)增加15.2%,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增加42.3%,差异均显著。在水稻成熟期,与T_(1)相比,翻压紫云英或与有机物料组合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9.7%~16.7%,全氮含量增幅10.9%~14.8%,同样以T_(5)增幅最为明显,T_(4)、T_(5)处理的速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T_(1)。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籽粒氨基酸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翻压紫云英或与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养分库容,促进了植株养分吸收与产量提升,连续11 a紫云英与秸秆或牛粪联合还田可全部替代黄泥田水稻化肥施用,T_(5)处理在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和籽粒氨基酸品质方面作用尤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氨基酸品质的重要肥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有机物料 黄泥田 籽粒氨基酸 土壤性质
下载PDF
长期不同供磷水平下南方黄泥田生产力及磷组分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1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0-968,共9页
红壤性水稻土磷素易受铁、铝等固定而有效性低,过量施用磷肥则产生磷素淋失风险,研究不同供磷水平下黄泥田生产力、磷库平衡及磷组分特征,可为磷素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福建黄泥田连续30年的供磷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0年3个供磷... 红壤性水稻土磷素易受铁、铝等固定而有效性低,过量施用磷肥则产生磷素淋失风险,研究不同供磷水平下黄泥田生产力、磷库平衡及磷组分特征,可为磷素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福建黄泥田连续30年的供磷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0年3个供磷水平下[不施磷肥(CK)、30 kg(P2O5)·hm^-2(P1)、60 kg(P2O5)·hm^-2(P2)]水稻(1987—2004年为双季稻,2005年始种植单季稻)产量演变规律,并于试验的第31年分析土壤有效磷、全磷、无机磷库与有机磷库组分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0年施用磷肥,与CK相比,早稻、晚稻与单季稻历年平均产量P1处理分别提高64.9%、37.0%与19.9%,P2处理分别提高67.0%、41.2%与20.4%,差异均显著。不同稻作制度下黄泥田磷肥的增产效果为早稻>晚稻>单季稻。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第31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0.5%,全磷含量提高32.4%,差异均显著;Al-P、Fe-P、Ca-P含量与无机磷含量均显著提高,Al-P、Fe-P占无机磷比重分别提高2.12个百分点与4.40个百分点,但O-P比重降低9.45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施磷肥总体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与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降低了高稳定性有机磷(HSOP)含量,P2处理表现尤为明显;增施磷肥,LOP与MLOP占有机磷比重增加,HSOP比重降低。籽粒或秸秆产量与Al-P、Fe-P、Ca-P、MLOP、LO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黄泥田连续30年施磷肥增产效果明显,P1与P2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呈现磷表观亏缺。增施磷肥提高了无机磷Al-P、Fe-P、Ca-P比重,有机磷组分呈现由活性较低的形态向活性较高的形态转化趋势。每茬60 kg(P2O5)×hm-2可维持磷素养分表观平衡并保持适宜的有效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磷肥 黄泥田 水稻 土壤磷组分 磷平衡 产量
下载PDF
南方低产黄泥田与高产灰泥田基础地力的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2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朱恬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3-781,共9页
【目的】黄泥田为南方红黄壤区广泛分布的低产田。定量评价黄泥田基础地力,明确与高产灰泥田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可为黄泥田改良及水稻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福建省20个县的典型黄泥田0—20cm土壤,同时采集与其邻近且由... 【目的】黄泥田为南方红黄壤区广泛分布的低产田。定量评价黄泥田基础地力,明确与高产灰泥田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可为黄泥田改良及水稻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福建省20个县的典型黄泥田0—20cm土壤,同时采集与其邻近且由同一微地貌单元发育的高产灰泥田土壤,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试验设施肥(每盆N0.60g、P2O50.24g、K2O0.42g)和不施肥两个处理。氮肥采用15N丰度10%的尿素,磷肥用磷酸二氢钙,钾肥用氯化钾。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采用移栽种植,每盆种植两穴。收获后,调查籽粒产量,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植株分地上部和根部,分析了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土壤分析了全氮含量。植株与土壤同位素氮用ZHT-03质谱仪测定15N%丰度。计算了土壤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吸收、累积及肥料利用率。【结果】黄泥田的基础地力经济产量、基础地力地上部生物产量较灰泥田分别低26.9%与23.5%,相应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低14.1与9.7个百分点。基础地力贡献率(经济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不论施肥与否,黄泥田水稻有效穗数均显著低于灰泥田,且不施肥水稻有效穗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施肥条件下,黄泥田水稻成熟期籽粒、茎叶和根系氮、磷、钾素含量均低于灰泥田,其中3个部位磷素含量较灰泥田分别低9.6%、38.4%和46.3%,差异均显著,黄泥田水稻籽粒和茎叶的钾素含量较灰泥田分别低10.8%和18.5%,差异均显著。施肥下黄泥田水稻成熟期籽粒、茎叶的氮素吸收量较灰泥田分别低10.8%和17.3%,磷素吸收量分别低12.5%和46.2%,钾素吸收量分别低16.6%和28.5%,差异均显著。等量施肥条件下,黄泥田的水稻氮肥利用率较灰泥田低4.6个百分点,但土壤氮肥残留率增加3.0个百分点。【结论】以高产灰泥田为标准,黄泥田基础地力具有20%以上的产量提升潜力。土壤有机质与容重是影响基础地力贡献率与有效穗的重要肥力因子。黄泥田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低于灰泥田,但土壤氮素残留率较高。提高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是提升基础地力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灰泥田 水稻 基础地力 养分吸收 氮肥利用率 氮肥残留率
下载PDF
福建黄泥田肥力质量特征与最小数据集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1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55-1865,共11页
黄泥田为福建省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0%。为解析关键限制因子及开展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措施,采用配对采样方法,采集福建省20对典型黄泥田与邻近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高产灰泥田表层土壤,分析了两种... 黄泥田为福建省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0%。为解析关键限制因子及开展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措施,采用配对采样方法,采集福建省20对典型黄泥田与邻近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高产灰泥田表层土壤,分析了两种土壤类型28项属性因子指标差异及其原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福建省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因子最小数据集,通过加权指数法分别计算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差异显著因子构成的重要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结果表明,与灰泥田相比,黄泥田的有机质含量低19.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低14.8%、29.9%和25.4%,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低17.8%、56.7%和39.3%,CEC、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低12.9%、50.6%和30.8%,有效铁、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低25.6%、33.3%和44.1%。黄泥田的物理性黏粒、<0.001 mm黏粒和容重分别较灰泥田高20.8%、25.6%和12.3%,而孔隙度低19.3%。黄泥田过氧化氢酶活性较灰泥田高20.4%,脲酶活性较灰泥田低40.4%。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上述19项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构成的重要数据集中归纳出累计贡献率达76.22%并能反映黄泥田综合肥力特征的6个主成分,建立了由CEC、全钾、有效磷、有效硼和孔隙度5项因子组成的黄泥田肥力评价最小数据集,相应的黄泥田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仅相当于灰泥田的69.5%,通过与重要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相关分析比较,最小数据集可代替重要数据集对福建省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土壤属性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田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研究
7
作者 林诚 王飞 +2 位作者 何春梅 李清华 李昱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35-37,共3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期。施肥促进稻田甲烷排放,与对照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甲...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期。施肥促进稻田甲烷排放,与对照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甲烷季节累积排放增加22.3~74.2 kg/hm2,增幅达17.4%~58.0%,其中化肥+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NPK,但NPKM、NPKS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达1.18~1.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南方黄泥稻田 甲烷 温室效应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强 宓文海 +5 位作者 夏斯琦 刘明月 居静 张祖建 毛伟 赵海涛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依托长期定位施肥(2011—2018年)试验,采用团聚体湿筛及室内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投入下的两种施肥模式(CM:控释BB肥配施牛粪,RS:化肥配施秸秆)较单施化... 依托长期定位施肥(2011—2018年)试验,采用团聚体湿筛及室内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投入下的两种施肥模式(CM:控释BB肥配施牛粪,RS:化肥配施秸秆)较单施化肥(NPK)模式显著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22%—33%);(2)与NPK处理相比,RS与CM处理使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分别提高了18%和23%,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提高了18%和24%,有机碳潜在矿化量分别提高了16%和3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分别降低了5.2%和4.1%;(3)大团聚体(>2.00 mm)有机碳含量最高,微团聚体(<0.25 mm)有机碳含量最低;(4)矿化前期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呈大团聚体>中团聚体>微团聚体的特征,而在矿化后期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黄泥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与团聚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固持能力也呈大团聚体>中团聚体>微团聚体的特征。长期有机培肥(RS与CM)可以提高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潜在有机碳矿化量与有机碳周转速率,提高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其中一次性基施控释BB肥配施牛粪的施肥模式最有利于黄泥田良好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与有机碳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水稻土 有机培肥 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长期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对双季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徐洁章 韩科峰 吴良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3-32,共10页
为探究连续13年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双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团聚体及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田,采用育秧移栽种植模式,设置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添加快腐熟剂(RS)和控释掺混肥(BB)配施腐熟牛粪(CM)3个施肥处理,分... 为探究连续13年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双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团聚体及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田,采用育秧移栽种植模式,设置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添加快腐熟剂(RS)和控释掺混肥(BB)配施腐熟牛粪(CM)3个施肥处理,分析了长期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对双季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双季稻产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CM>RS>NPK;与NPK相比,CM和RS的土壤pH分别升高0.40和0.09(P<0.05),CM的土壤容重降低13.69%(P<0.05),CM和RS的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由高到低均表现为CM>RS>NPK;CM的碱解氮、铵态氮和交换性镁含量显著高于NPK(P<0.05),分别较NPK升高49.59%、66.26%和106.06%,CM的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为1.05和1.90,分别较NPK升高9.38%和9.54%,CM的土壤质量指数(SQI)最高,为0.71。综上,控释BB肥配施腐熟牛粪可显著提升浙中黄泥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秸秆还田 有机肥 产量 土壤养分含量 水稳团聚体 土壤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