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的风险省思与调适进路
1
作者 卢光辉 周福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路径依赖等非意图性后果,锚定“机会均等”的调适进路,加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中的发展性、支持性政策工具,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培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新生长点,开辟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新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机会均等 差异补偿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均衡发展
下载PDF
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2
作者 桑国元 温丽梅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银龄教师是对“老龄化”时代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开发的结果表现,是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力量。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具有补充、帮扶、优化等价值,能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水平发力,助推教育强... 银龄教师是对“老龄化”时代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开发的结果表现,是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力量。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具有补充、帮扶、优化等价值,能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水平发力,助推教育强国目标实现。当前由于相关政策实施处于经验积累阶段,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面临供需匹配之困、动力激发之困、差异跨越之困、优势利用之困和成效保障之困,阻碍了预期成效实现。为突破困境,可从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服务支持保障、完善招募与培训体系、“输血”与“造血”并举、构建服务成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实现推动供需侧无缝对接、合理调适主体矛盾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持续维系帮扶成效,借助银龄教师之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龄教师 乡村学校教育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下载PDF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之策
3
作者 薛正斌 李昊敏 《教育与经济》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地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该政策实施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数量短缺问题,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促进...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地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该政策实施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数量短缺问题,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促进了城乡教师交流,提升了乡村教师培训效果,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有效提升了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管《支持计划》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政策文本缺乏科学合理性、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政策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计划》政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督查机制等,以确保《支持计划》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实施的成效 进一步完善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变迁、特征与展望
4
作者 方红 姚品俊 《教育评论》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8年,规模化补充,注重效率,构建规范化补给机制;1999-2011年,多渠道补充,注重效益,构建专门化补给机制;2012年至今,针对化补充,注重高效,构建均衡化补给机制。纵观乡村教师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8年,规模化补充,注重效率,构建规范化补给机制;1999-2011年,多渠道补充,注重效益,构建专门化补给机制;2012年至今,针对化补充,注重高效,构建均衡化补给机制。纵观乡村教师补给政策历史变迁,总体呈现出从城优乡劣走向城乡均衡的政策价值取向、从国家顶层引导走向地方协同合作的政策执行机制、从规模化走向精准化的政策补给方向三大主要政策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教师补给政策要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总结既往政策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政策制定机制、优化政策执行过程、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以此实现乡村教师补给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补给 教育政策 政策变迁
下载PDF
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工具的问题检视及优化方略——基于麦克唐纳与艾莫尔的分析框架
5
作者 陈荟 李晨程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民生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于政策工具视域,建立“乡村教师政策工具分类(X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Y轴)”二维分析框架,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民生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于政策工具视域,建立“乡村教师政策工具分类(X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Y轴)”二维分析框架,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进行系统考察和计量分析,将有关政策内容划分为师德建设、师资补充、生活待遇、教师编制、职称评聘、城乡流动、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大主题,将政策工具划分为命令型、激励型、能力建设型、系统改革型和劝诫型五大类型。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教师政策体系初步确立,但部分建设领域政策供给相对缺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颁布乡村教师政策,但参与主体聚类形式单一;政策工具组合类型多元,但系统化协作程度不高;政策工具使用重心迁移,但命令型工具的使用仍旧过溢。优化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应该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领域,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协同多方主体参与建言献策,实现决策正向“激励相容”;依循“整体-部分”建构理路,促进政策工具配置系统化、科学化;强化政策工具监管评估,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 政策工具配置 政策效益 政策评估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认同的现实表现及基本动因——基于浙、冀两地21名乡村教师深度访谈的分析
6
作者 肖正德 张琦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乡村教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担当新乡贤角色。基于浙、冀两地21名乡村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许多乡村教师认同自己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协助乡村治理等... 乡村教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担当新乡贤角色。基于浙、冀两地21名乡村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许多乡村教师认同自己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协助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乡土情怀的内部驱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和乡民的认可服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认同的基本动力来源。因此,要内外因素共同发力,促使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发挥新乡贤角色的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 新乡贤 角色认同
下载PDF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理性探究
7
作者 陈锡坚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师是根本。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跟乡村振兴及乡村文化传承密切相联,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发展乡村教育的重要选择。首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自信、教学文化和素养文化揭示其价值选...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师是根本。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跟乡村振兴及乡村文化传承密切相联,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发展乡村教育的重要选择。首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自信、教学文化和素养文化揭示其价值选择、专业追求和职业涵养;其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延文化保障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文化、组织管理文化、信息技术文化和乡村文化揭示其内在动力、机制环境、教育能力和乡土情怀。重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建设,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深远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内涵文化 外延文化 文化使命 文化素养 乡村文化
下载PDF
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培训的实然矛盾及应然路向
8
作者 方红 陈铭津 《教学与管理》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乡村教师培训是提高乡村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审思乡村教师培训的实然矛盾并探究其应然路向,是当前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乡村教师培训具有生成性和博弈性的特征。培训需要立足于乡村教师的既有惯习... 乡村教师培训是提高乡村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审思乡村教师培训的实然矛盾并探究其应然路向,是当前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乡村教师培训具有生成性和博弈性的特征。培训需要立足于乡村教师的既有惯习和乡土立场,处理好场域内和场域间的博弈关系。然而,乡村教师培训存在主体迷失和认知错位、联动不足和场域割裂等问题。因此,乡村教师培训应是“重塑惯习—变革场域—反思实践”的过程,即在联动教师个体知识中生成动态思维,在构建协作学习社区中回归乡土情境,在探寻自我中提升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实践理论 乡村教师培训 惯习 场域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的优势与策略
9
作者 付卫东 杨雅雯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促进乡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乡村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和适应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多样性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过程脱节、资...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促进乡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乡村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和适应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多样性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过程脱节、资源互用效果差、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不高和资源常态化应用频次低等现实问题。为此,特提出:多主体协同创新,构建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化职后培训模式,促进数字资源常态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乡村教师 职前职后一体化 数字资源
下载PDF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10
作者 朱红梅 《教学与管理》 2024年第9期49-55,共7页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甘肃天祝县339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社会责任维度得分最高,数字化应用维度得分最低;教师年龄越小,数字素养水平越高;教龄6~10年教师素养...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甘肃天祝县339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社会责任维度得分最高,数字化应用维度得分最低;教师年龄越小,数字素养水平越高;教龄6~10年教师素养水平最高,教龄30年以上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最低;小规模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校;小学教师职称与数字素养水平呈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探索了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主要策略:加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合理构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团队,打造数字化教学共同体;建立适合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分层培训制度;调整乡村学校编制,吸引年轻教师“下去,留住”;引入与数字化相关专业的教师,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数字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协同赋能: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区域探索
11
作者 刘清昆 《中小学管理》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浙江省宁波市探索多元路径进行有效破解。一是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示范引领、多元培训机构协同供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落实推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二是依... 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浙江省宁波市探索多元路径进行有效破解。一是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示范引领、多元培训机构协同供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落实推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二是依托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全员教师在地化培训、领军型教师精准化培养,形成覆盖全体乡村教师的序列化培训体系;三是通过建立动态补充机制、建构差异化补助体系等,建立惠师赋能的乡村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改革有效助推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乡村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培训 乡村教育 在地化学习 乡村领军型教师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焦虑纾解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磊磊 代蕊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走向更加公平、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必要准备和途径,但也会引发乡村教师职业焦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焦虑的表征主要包括:乡村教师数字化适应压力较大,技术排斥现象明显;人机融合困难,乡村教师社交关系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走向更加公平、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必要准备和途径,但也会引发乡村教师职业焦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焦虑的表征主要包括:乡村教师数字化适应压力较大,技术排斥现象明显;人机融合困难,乡村教师社交关系发展面临失衡危机;优质数字资源紧张,乡村教师收入结构缺乏合理保障;非教学任务繁杂,乡村教师陷入沉重的工作负担。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焦虑的诱因主要涉及政策支持、学校治理、教学环境和技术感知4个方面。其纾解之道在于: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构建面向数字创新的乡村教师发展制度;立足新型数字治理空间,优化乡村教师多元社交身份体验;营造基于大数据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乡村教师技术适应;重塑乡村教师的工作时空,合理关照基于教学秩序的时间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乡村教师 职业焦虑 纾解 教师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内涵、知识框架与行进路径
13
作者 周德青 穆肃 吴玫 《中国电化教育》 2024年第3期84-91,共8页
优秀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现实中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在成长与外生培育的双重困境,即在内乡村教师主动性欠佳,智能教育素养不高;在... 优秀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现实中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在成长与外生培育的双重困境,即在内乡村教师主动性欠佳,智能教育素养不高;在外乡村教师教研培训过程粗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深,因此效率效果欠佳。为化解以上困境,研究从目标、路径、结果、过程上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提出了涵盖人工智能技术(iK)、教学法(PK)、多学科内容(CK)、乡村文化境脉(XK)以及乡村学生及学习科学(LK)五个知识要素的iPACK-XL框架,并从建设基于iPACKXL的研训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精准培训模式、应用数据驱动的智能研修平台与工具、构建与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的智能画像等四方面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行进路径,推动构建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重塑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TPACK iPACK-XL
下载PDF
澳大利亚乡村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及启示
14
作者 王晓丽 刘剑虹 +1 位作者 梁晨 朱悦 《比较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114-126,共13页
澳大利亚乡村学校和乡村学生体量较大,有近一半的学校都分布在乡村和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在读学生接近全澳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澳大利亚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乡村教育弱、乡村师资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提高... 澳大利亚乡村学校和乡村学生体量较大,有近一半的学校都分布在乡村和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在读学生接近全澳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澳大利亚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乡村教育弱、乡村师资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解决乡村师资问题,澳大利亚在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包括开展大量的乡村教育调查研究项目、开发乡村性质的教师教育课程、推进师范生职前乡村教育实践、建立多方协作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出台兼顾乡村教育特质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等,对我国乡村教师职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乡村教师 职前培养 教师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师家访:价值、困境及推进路向
15
作者 张地容 魏月寒 李祥 《当代教育论坛》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作为联结学校和家庭情感最直接、最有效、最“质感”的方式,乡村教师家访以一种温暖有爱的姿态构建并维系着乡村学校、儿童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晰家校育人的责、权、利... 作为联结学校和家庭情感最直接、最有效、最“质感”的方式,乡村教师家访以一种温暖有爱的姿态构建并维系着乡村学校、儿童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晰家校育人的责、权、利,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乡村教师“乡贤”作用,营建乡村教育生态,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实践中的乡村教师家访正面临着制度建设滞后、教师家访素养不足,以及家访环境支持不利的困境。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家访,需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健全乡村教师家访支持机制,立足乡村教师“乡贤”定位,提升乡村教师家访素养,从良性互动入手,营造乡村教师家访环境,确保乡村教师家访价值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家访 家校合作 乡村教育生态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
16
作者 李爱 曹二磊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723-1730,共8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具有“城市化”特征。其在角色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角色认知模糊、角色期望间的失调,以及角色扮演失范等,均可能引发角色冲突。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其角色的偏离,主要表现在“局内人”与“局外人”、“... 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具有“城市化”特征。其在角色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角色认知模糊、角色期望间的失调,以及角色扮演失范等,均可能引发角色冲突。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其角色的偏离,主要表现在“局内人”与“局外人”、“校内人”与“校外人”、“传承人”与“传播人”这三方面的角色失调。在社会角色理论中,角色调适主要包含角色自我调适与角色社会调适两个方面,前者可敦劝新生代乡村教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自觉参与技能培训,以此形成清晰的角色认知,丰富角色技能;后者可在顶层设计方面,不断完善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匡助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角色社会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冲突 角色调适
下载PDF
为何他们“留得住”?——影响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情怀的多层嵌套分析
17
作者 蔡其勇 首新 《当代教育论坛》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在乡村社会一直有一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他们“留得住”“教得好”,正在以实际行动振兴乡村教育事业。该研究抽取PISA(2015)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中面向乡村教师调查数据,从教师、学校层分析乡村教育情怀影响因素... 在乡村社会一直有一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他们“留得住”“教得好”,正在以实际行动振兴乡村教育事业。该研究抽取PISA(2015)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中面向乡村教师调查数据,从教师、学校层分析乡村教育情怀影响因素及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较好,个体层面“专业发展”“职业追求意愿”“教师合作”等因素,学校层面“校长的领导力”“家校合作”等因素,对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有显著影响,乡村教师乡村教学效能感对个体层变量具有不同形式的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建设乡村教育情怀外部支持环境,从学校层激励乡村教师坚持专业发展、增强职业意愿,开展教师合作与交流,主动寻求家校合作,树立中水平的乡村教学效能感,以厚植乡村教育情怀消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情怀 乡村教师 调节效应 PISA
下载PDF
乡村教师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对数字化教学素养的影响——组织支持感和数字化教学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18
作者 谢志勇 王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6,206,共13页
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是数字化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路径,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时代机遇。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数字化教学自我效能感在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与数字化教学素养... 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是数字化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路径,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时代机遇。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数字化教学自我效能感在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与数字化教学素养关系中的作用。在中国19个省85个市收集12488名中小学教师的数据,分析发现:其一,乡村教师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积极显著影响数字化教学素养;其二,组织支持感在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与数字化教学素养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其三,数字化教学自我效能感在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与数字化教学素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其四,乡村教师数字化持续专业发展通过组织支持感—数字化教学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链对数字化教学素养产生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数字化教学素养 持续专业发展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作用机理、生成逻辑与时代涵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飞 刘身强 《当代教育论坛》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融会贯通于乡村振兴内生发展的价值要义之中,以融贯乡村教育的发展逻辑、融通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创乡村治理的组织机制为进路,发挥夯实学生成长基底、筑牢文化振兴底蕴、焕发乡村基层活力的作用。它积淀于传统... 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融会贯通于乡村振兴内生发展的价值要义之中,以融贯乡村教育的发展逻辑、融通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创乡村治理的组织机制为进路,发挥夯实学生成长基底、筑牢文化振兴底蕴、焕发乡村基层活力的作用。它积淀于传统乡贤的文化价值、浸润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鲜明特质、淬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同作用的精华和结晶。在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征程中,须立足传承性,系承乡土文化的价值意蕴;立足生成性,打造协同共进的发展体系;立足实践性,谱绘乡村振兴的时代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情感能力 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20
作者 张明超 李克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31,共14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选取H县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收集研究资料,利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受个性特征与动机倾向...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选取H县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收集研究资料,利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受个性特征与动机倾向、关键事件、重要他人、工作场域与职业吸引力因素的影响,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外界形塑集群与自身的“专业资本”交互中建构身份认同。为更好地促进新生代乡村教师建构积极的身份认同,提出如下建议:剖析个性特征,激发内源性动力,提升自我效能感;重视关键事件,建立积极情感,促进身份认同;关注重要他人,凝聚协同合力,增强专业情感归属;强化支持体系,提升职业吸引力,培养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