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4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a_(2)Mg_(2)(VO_(4))_(3)∶Eu^(3+)颜色可调荧光粉的熔盐法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金润 陈梦玉 +4 位作者 李子璇 李微 楚楚 曹秀哲 翟永清 《人工晶体学报》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以廉价的Na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x)Mg_(2)(VO_(4))_(3)∶xEu^(3+)(0≤x≤0.10)系列颜色可调荧光粉,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Eu^(3+)掺杂对样品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0.5 h、原料与熔盐... 以廉价的Na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x)Mg_(2)(VO_(4))_(3)∶xEu^(3+)(0≤x≤0.10)系列颜色可调荧光粉,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Eu^(3+)掺杂对样品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0.5 h、原料与熔盐的质量比为1∶3是合成NaCa_(2)Mg_(2)(VO4)_(3)的适宜反应条件,所得样品为NaCa_(2)Mg_(2)(VO_(4))_(3)纯相,且结晶度高。样品微观形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由珊瑚状演变为表面光滑的不规则多面体。Eu^(3+)掺杂对NaCa_(2)Mg_(2)(VO_(4))_(3)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其发光性能影响较大。随着Eu^(3+)浓度(x)的增加,VO_(4)^(3-)的特征发射带强度逐渐减弱;而Eu^(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06时,达到最大。故通过改变Eu^(3+)浓度,可对样品的发光颜色进行调制,从绿色可调制为黄绿色、黄色、黄白色、橙红色。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分析表明,NaCa_(2)Mg_(2)(VO_(4))_(3)∶Eu^(3+)体系中存在VO43-到Eu^(3+)的能量转移过程,能量转移效率约为23%;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从室温(298.15 K)升高到398.15 K时,NaCa_(1.94)Mg_(2)(VO_(4))_(3)∶0.06Eu^(3+)荧光粉在614 nm处的主发射峰强度可保留起始值的68.4%,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 熔盐法 发光性能 白光LED 颜色可调荧光粉 铕离子掺杂
下载PDF
新型绿色荧光粉CeO_(2):Mn(Ⅱ)的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凯 李孝斌 +2 位作者 吴锐敏 徐慢 戴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8-42,49,共6页
以氧化铈和碳酸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作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中首次合成一系列掺杂量为0.01~0.04的Mn掺杂CeO_(2)绿色荧光粉(CeO_(2):Mn^(2+)),并分析试样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CeO_(2):Mn^(... 以氧化铈和碳酸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作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中首次合成一系列掺杂量为0.01~0.04的Mn掺杂CeO_(2)绿色荧光粉(CeO_(2):Mn^(2+)),并分析试样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CeO_(2):Mn^(2+)荧光粉为立方萤石结构,分散剂氧化铝的加入能够避免主晶格CeO_(2)的烧结并促进发光中心的掺杂,氧化铝不会明显改变试样的晶体结构。试样的粒径集中在6~10μm范围内,颗粒的外形为椭球形和条形。荧光光谱显示,掺杂发光中心Mn^(2+)后,该荧光粉在272 nm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519 nm高强绿光,其中,CeO_(2):0.033Mn试样的发光性能最佳。该CeO_(2):Mn^(2+)绿色荧光粉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铝 绿色荧光粉 锰掺杂 发光性能
下载PDF
GdPO_(4)∶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3
作者 孟晓燕 廖云 +3 位作者 张丽蓉 张雨蒙 吴丽丹 杨流赛 《人工晶体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稀土Tb^(3+)掺杂磷酸钆(GdPO_(4))绿色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的潜在荧光粉,其常规水热法的制备存在反应时间较长、Tb^(3+)的掺杂量偏低等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一系列Gd_(1-x)PO_(4)∶xTb^(3+)(x=0、1%、5%、11%、13%、... 稀土Tb^(3+)掺杂磷酸钆(GdPO_(4))绿色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的潜在荧光粉,其常规水热法的制备存在反应时间较长、Tb^(3+)的掺杂量偏低等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一系列Gd_(1-x)PO_(4)∶xTb^(3+)(x=0、1%、5%、11%、13%、15%、17%、19%)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得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光学吸收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均为GdPO_(4)的纯相,属于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且Tb^(3+)均匀分布在GdPO_(4)基质中引起晶格收缩。在274 nm的光激发下,GdPO_(4)∶Tb^(3+)荧光粉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45 nm处,属于Tb^(3+)的^(5)D_(4)→^(7)F_(5)跃迁,且其荧光猝灭摩尔分数高达15%,此样品(GdPO_(4)∶15%Tb^(3+))表现出优异的绿光发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钆 Tb 3+掺杂 水热法 高温烧结 发光性能 绿色荧光粉
下载PDF
ACQ、AIE聚合物纳米粒子发光性能及其在喷墨印花中的应用
4
作者 梁小琴 梁梨花 +1 位作者 朱尽顺 马明月 《现代纺织技术》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探究聚集诱导猝灭(ACQ)型和聚集诱导发光(AIE)型聚合物纳米粒子(PNPs)的发光性能,以及二者在喷墨印花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原位包覆ACQ染料尼罗红(NR)和AIE染料四苯基乙烯(TPE),制得ACQ-PNPs和AIE-PNPs。采用重量法、动态... 为探究聚集诱导猝灭(ACQ)型和聚集诱导发光(AIE)型聚合物纳米粒子(PNPs)的发光性能,以及二者在喷墨印花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原位包覆ACQ染料尼罗红(NR)和AIE染料四苯基乙烯(TPE),制得ACQ-PNPs和AIE-PNPs。采用重量法、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染料用量对PMMA/NR NPs和PMMA/TPE NPs的最终转化率、颗粒特征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将poly(MMA-co-20%BA)/NR NPs和poly(MMA-co-20%BA)/TPE NPs乳液配制成墨水,用于棉织物的喷墨打印,探究两类墨水在棉织物上的喷墨印花效果。结果表明:当染料质量分数低于1.5%时,NR和TPE染料对PMMA/NR NPs和PMMA/TPE NPs体系聚合反应最终转化率和纳米粒子尺寸影响均较小,PMMA/NR NPs荧光强度随NR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PMMA/TPE NPs荧光强度与TPE染料近乎呈线性正相关。此外,经poly(MMA-co-20%BA)/NR和poly(MMA-co-20%BA)/TPE NPs墨水喷墨打印后的棉织物,其图案分别呈现出明亮的红色和蓝色荧光。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染料浓度范围内,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得的ACQ和AIE聚合物纳米粒子乳液在喷墨印花领域中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聚集荧光猝灭 聚合物纳米粒子 细乳液聚合 发光性能 喷墨印花
下载PDF
稀土掺杂Gd_(2)Te_(4)O_(11)亚碲酸盐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5
作者 罗杰 张子秋 +5 位作者 徐俊豪 秦兆婷 赵元帅 何洪 李冠男 唐剑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6-308,共13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Dy^(3+),Tb^(3+),Eu^(3+)掺杂的极性Gd_(2)Te_(4)O_(11)(GTO)亚碲酸盐荧光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显示,所制样品均为单相,呈短杆状形貌,尺寸在微米量级...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Dy^(3+),Tb^(3+),Eu^(3+)掺杂的极性Gd_(2)Te_(4)O_(11)(GTO)亚碲酸盐荧光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显示,所制样品均为单相,呈短杆状形貌,尺寸在微米量级,热稳定性能良好.对于GTO:Dy^(3+)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主要位于黄绿光区,获得最强发光强度的掺杂浓度为2.5%,色坐标为(0.39,0.43);荧光衰减曲线表明GTO:Dy^(3+)样品发光寿命随着掺杂浓度增大逐渐减小,与Dy^(3+)离子间的交叉弛豫有关.对于GTO:Eu^(3+)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主要位于红光和橙红光区,其发射强度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掺杂浓度为10%时,样品发光的色坐标为(0.62,0.38),位于橙红光区,且样品的发光寿命几乎不受掺杂浓度影响.对于GTO:Tb^(3+)荧光粉,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大,受Tb^(3+)离子间交叉弛豫的影响,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从蓝紫区向黄绿光区转变;其中,当Tb^(3+)浓度为0.5%时,样品表现为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3,0.35),显色指数达86.变温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上述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发光热稳定性.对三类荧光粉的内量子效率进行了测试,其中GTO:Eu^(3+)量子效率优于GTO:Dy^(3+)和GTO:Tb^(3+),各样品量子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亚碲酸盐 荧光粉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Bi^(3+),Eu^(3+)掺杂的KMP_(2)O_(7)(M=Al,Ga)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6
作者 许育东 杨晓斌 +1 位作者 宋逸非 石敏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33-38,共6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KMP_(2)O_(7):Bi^(3+),KMP_(2)O_(7):Eu^(3+),KMP_(2)O_(7):Bi^(3+),Eu^(3+)(M=Al,Ga)系列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纯相的KMP_...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KMP_(2)O_(7):Bi^(3+),KMP_(2)O_(7):Eu^(3+),KMP_(2)O_(7):Bi^(3+),Eu^(3+)(M=Al,Ga)系列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纯相的KMP_(2)O_(7)粉体,少量Bi^(3+)和Eu^(3+)的掺杂并未引起晶格结构的明显变化。Bi^(3+)掺杂荧光粉的发射峰主要在紫外区域;Eu^(3+)掺杂的荧光粉具有优良的红光发射性能;并且Bi^(3+)可以作为敏化剂对KMP_(2)O_(7):Eu^(3+)的发光性能进行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下载PDF
ZnAl_(2)O_(4):Mn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7
作者 吕莉 刘琳 +2 位作者 韩梅杏 杨慧君 刘会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3-1121,共9页
以共沉淀法与煅烧法联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ZnAl_(2)O_(4):xMn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中[AlO_(6)]的八面体位可以有效被Mn^(4+)替代。通过荧光激发和发射... 以共沉淀法与煅烧法联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ZnAl_(2)O_(4):xMn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中[AlO_(6)]的八面体位可以有效被Mn^(4+)替代。通过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现Mn^(4+)在ZnAl_(2)O_(4)体系中掺杂可以显示出明亮的红色发光(发射峰值位于680 nm处)。比较不同Mn^(4+)浓度(Mn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掺杂样品的发光强度时发现,Mn4+最佳掺杂浓度为0.06%。通过德克斯特公式分析了发光强度与浓度关系,探究浓度猝灭机制,结果表明最邻近离子之间能量传递造成Mn4+浓度猝灭的发生。为了提高Mn4+的发光强度,选择了7种金属离子(Li^(+)、Na^(+)、K^(+)、Ca^(2+)、Sr^(2+)、Sn^(2+)和Ga^(3+))与Mn^(4+)共掺杂进入ZnAl_(2)O_(4)基质中,其中效果较突出的为Li^(+)和Ga^(3+),其共掺杂使Mn^(4+)发光强度分别增强0.6倍和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煅烧 ZnAl_(2)O_(4):Mn 红光发射 共掺杂 发光性能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SiO_(2):Tb^(3+)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玉蒙 马业梅 +1 位作者 苏毅 李艳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1109,共6页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荧光材料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SiO_(2):Tb^(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在激发光谱图中,377 nm(7F 6-5L 10)处有一较强的激发峰,其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的5D 4-7F 5特征跃迁发射,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经过30天的材料稳定性测试,荧光强度下降速度仅为38 a.u/天,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Tb^(3+) 荧光材料 制备 发光性能
下载PDF
Mn^(2+)掺杂CsCdCl_(3)微米晶发光性能及其LED应用
9
作者 王瑞 张铭 +8 位作者 程宋玉 曾敏 周莉 魏立杰 李根 杨柳 胡永明 顾豪爽 李岳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0-1569,共10页
全无机镉基金属卤化物CsCdCl_(3)因其独特的三维晶体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宽带自陷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STEs)发射和丰富的离子掺杂格位,在固态照明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基于八面体畸变的STEs辐射复合的发光效率较低。... 全无机镉基金属卤化物CsCdCl_(3)因其独特的三维晶体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宽带自陷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STEs)发射和丰富的离子掺杂格位,在固态照明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基于八面体畸变的STEs辐射复合的发光效率较低。本文采用简单的室温溶液法制备了一系列Mn^(2+)离子掺杂的六方相CsCdCl_(3)∶x%Mn微米晶。在254 nm紫外光激发下,Mn^(2+)掺杂的样品发出明亮的橙黄光,发射峰位于598 nm处,半峰宽为75 nm,荧光量子产率最高达99.1%。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Mn^(2+)掺杂CsCdCl_(3)微米晶的宽光谱发射源自基质的STEs和Mn^(2+)离子的d-d跃迁。同时,该材料还具备优异的空气、热、水稳定性。我们进一步将CsCdCl_(3)∶5%Mn^(2+)荧光粉、商用荧光粉、深紫外或蓝光LED芯片封装成两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色度坐标分别为(0.36,0.35)和(0.40,0.36),显色指数分别高达91和83,有望成为新一代发光材料用于照明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CdCl_(3) Mn^(2+)掺杂 发光性能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Pr^(3+)掺杂碱土混合氟化物激光晶体的生长与发光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无敌 王庆国 +12 位作者 薛艳艳 唐慧丽 徐子寒 张晨波 房前成 吴锋 罗平 徐晓东 苏良碧 李岩 韩建峰 逯占文 徐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8-1269,共12页
采用多孔坩埚温度梯度法生长了0.6%Pr∶Ca_(x)Sr_(1-x)F_(2)(x=0,0.3,0.5,0.7,1.0)和0.6%Pr,5%R∶Ca_(0.5)Sr_(0.5)F_(2)(R=Y,Lu,Gd)系列碱土氟化物激光晶体,对其晶体结构、吸收和可见波段的荧光光谱及荧光衰减寿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 采用多孔坩埚温度梯度法生长了0.6%Pr∶Ca_(x)Sr_(1-x)F_(2)(x=0,0.3,0.5,0.7,1.0)和0.6%Pr,5%R∶Ca_(0.5)Sr_(0.5)F_(2)(R=Y,Lu,Gd)系列碱土氟化物激光晶体,对其晶体结构、吸收和可见波段的荧光光谱及荧光衰减寿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吸收截面、发射截面、荧光寿命、荧光半峰全宽等光谱参数分析发现,0.6%Pr,5%Y∶Ca_(0.5)Sr_(0.5)F_(2)混晶与其他掺杂混晶相比,具有最佳的光谱效果,443 nm处吸收截面和640 nm处红光发射截面分别为1.63×10^(-20)和3.39×10^(-20)cm^(2),相应荧光半峰全宽和荧光寿命分别为4.50 nm和42.8μs,光谱参数与0.6%Pr∶Ca_(x)Sr_(1-x)F_(2)(x=0,0.3,0.5,0.7,1.0)混晶相比有显著的提升。结果表明,0.6%Pr,5%Y∶Ca_(0.5)Sr_(0.5)F_(2)晶体具有极大的潜力作为新型Pr^(3+)掺杂宽带激光材料的增益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碱土氟化物 Pr^(3+)掺杂 可见激光 发光性能
下载PDF
不同合成方法对LiMgPO_(4)∶Dy发光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尹子龙 冯光文 陈恒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gPO_(4)和LiMgPO_(4)∶Dy,通过热重-差热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高倍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对LiMgPO_(4)∶Dy晶体结构、... 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gPO_(4)和LiMgPO_(4)∶Dy,通过热重-差热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高倍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对LiMgPO_(4)∶Dy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的最低合成温度为750℃且晶体中几乎不存在其他晶相,而高温固相法在950℃合成的晶体中仍然存在少量Mg_(3)(PO_(4))_(2)晶相;相比于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样品形貌比较规则;两种方法合成的样品在可见光区域光吸收能力差,而在紫外区域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样品光吸收能力明显较高;高温固相法合成的LiMgPO_(4)∶Dy光学带隙范围为3.76~3.93 eV,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MgPO_(4)∶Dy光学带隙范围为3.85~3.94 eV,合成方法对样品的光学带隙影响较小。LiMgPO_(4)∶Dy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最强发射峰位于579 nm处,相比于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合成样品的发光强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gPO_(4)∶Dy 溶胶凝胶法 高温固相法 晶体结构 光学带隙 发光性能
下载PDF
锡掺杂溴铅铯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
12
作者 肖勇 贾雅梅 +5 位作者 关登 周超洋 汪晓勇 彭红兵 崔祥水 徐玉松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9,共7页
为了降低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Pb^(2+)毒性,同时优化Sn^(2+)掺杂CsPbBr_(3)纳米晶的发光性能,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Sn^(2+)掺杂的CsPb_(1-x)Sn_(x)Br_(3)纳米晶(x=0.1、0.2、0.3、0.4和0.5),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为了降低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Pb^(2+)毒性,同时优化Sn^(2+)掺杂CsPbBr_(3)纳米晶的发光性能,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Sn^(2+)掺杂的CsPb_(1-x)Sn_(x)Br_(3)纳米晶(x=0.1、0.2、0.3、0.4和0.5),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荧光光谱仪(PL)对所合成纳米晶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中掺杂的Sn元素以Sn^(2+)和Sn^(4+)形式存在,且含有Pb^(2+)阳离子空位,当x=0.3时,Sn元素实际掺杂物质的量分数高达43.91%。x=0.1~0.4时,纳米晶为纯单斜相钙钛矿结构,尺寸约16~20 nm,立方块形貌较均匀。Sn^(2+)掺杂调控了CsPb_(1-x)Sn_(x)Br_(3)纳米晶的光谱性能,当x=0.3时,CsPb_(0.7)Sn_(0.3)Br_(3)纳米晶荧光发射峰位于523 nm,半峰宽最窄达15nm,荧光寿命长达86.3ns,荧光强度最强,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绿光半导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掺杂 CsPb_(1-x)Sn_(x)Br_(3)纳米晶 单斜相钙钛矿 发光性能
下载PDF
LaNbO_(4)∶Dy^(3+),Ca^(2+)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陆琴 方传利 +3 位作者 王游 吴冬妮 王誉洁 娄成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6-1821,共6页
为提高蓝绿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LaNbO_(4)∶Dy^(3+)及LaNbO_(4)∶Dy^(3+),Ca^(2+)荧光粉样品。通过测试样品的XRD、荧光光谱和CIE色度坐标,研究Dy^(3+)单掺,Dy^(3+)、Ca^(2+)共掺对LaNbO_(4)荧光粉性能的... 为提高蓝绿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LaNbO_(4)∶Dy^(3+)及LaNbO_(4)∶Dy^(3+),Ca^(2+)荧光粉样品。通过测试样品的XRD、荧光光谱和CIE色度坐标,研究Dy^(3+)单掺,Dy^(3+)、Ca^(2+)共掺对LaNbO_(4)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NbO_(4)∶Dy^(3+)及LaNbO_(4)∶Dy^(3+),Ca^(2+)荧光粉的衍射峰都与标准卡衍射峰的位置相匹配。样品的激发光谱均由两个宽带激发峰和一系列尖锐激发峰组成,LaNbO_(4)∶Dy^(3+)和LaNbO_(4)∶Dy^(3+),Ca^(2+)样品的最强激发峰位分别是387和472 nm。在波长为387 nm激发下,样品的最强发射峰值分别是575和477 nm。且当Dy^(3+)掺杂浓度为0.05时,样品发光强度最佳。当Dy^(3+)和Ca^(2+)共掺,且Ca^(2+)浓度为0.05时,样品的发光性能最好。通过色卡坐标可以观察到在蓝绿色区域LaNbO_(4)∶Dy^(3+),Ca^(2+)比LaNbO_(4)∶Dy^(3+)的坐标更加集中,由此可知Dy^(3+)和Ca^(2+)共掺LaNbO_(4)发光效果更好,发光性能更加稳定,表明该荧光粉是一种可被紫外光激发并且光致发光性能稳定的蓝绿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稀土铌酸盐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共掺 蓝绿光
下载PDF
银锰共掺杂Zn-In-Se核壳量子点的发光性能
14
作者 李孝斌 黎华 +3 位作者 吴锐敏 刘凯 徐慢 戴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为了得到一种高性能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荧光材料,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一种银锰共掺杂的核/壳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测试结果表... 为了得到一种高性能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荧光材料,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一种银锰共掺杂的核/壳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目标量子点,所得样品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0.7±0.5)nm;该量子点能被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位于510 nm与615 nm处;与未包覆ZnSe壳层的量子点相比,核/壳量子点的发光强度与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并且量子产率达到了68%。核/壳结构量子点在254 nm紫外光连续辐照24 h后以及温度达到475 K时仍分别保持初始亮度的82%与50%。该量子点的优异发光性能与稳定性表明其在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共掺杂 核/壳量子点 发光性能
下载PDF
Y_(3)Al_(5)O_(12)-Mg_(0.388)Al_(2.408)O_(4):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婷婷 庞佳丽 +1 位作者 薛朝鲁门 莎仁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5-17,共3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发光可调Y_(3)Al_(5)O_(12)-Mg_(0.388)Al_(2.408)O_(4):x%Eu^(3+)系列荧光粉,通过XRD、IR、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Y_(3)Al_(5)O_(12)-Mg_(0.388)Al_(2.408)O_(4):x%Eu^(3+)中调节...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发光可调Y_(3)Al_(5)O_(12)-Mg_(0.388)Al_(2.408)O_(4):x%Eu^(3+)系列荧光粉,通过XRD、IR、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Y_(3)Al_(5)O_(12)-Mg_(0.388)Al_(2.408)O_(4):x%Eu^(3+)中调节Eu^(3+)的掺杂量可实现单一基质中的多色发光和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3)Al_(5)O_(12)-Mg_(0.388)Al_(2.408)O_(4) Eu^(3+) 发光性能
下载PDF
Tb^(3+)掺杂SiO_(2)-B_(2)O_(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魏洁 王喜贵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硼酸作为硼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b^(3+)掺杂SiO_(2)-B_(2)O_(3)荧光粉。通过XRD可知,样品以非晶的形式存在。从红外光谱图发现,B进入Si-O-Si网络结构并在基质结构中形成了Si-O-B结构。采用激发和发射...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硼酸作为硼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b^(3+)掺杂SiO_(2)-B_(2)O_(3)荧光粉。通过XRD可知,样品以非晶的形式存在。从红外光谱图发现,B进入Si-O-Si网络结构并在基质结构中形成了Si-O-B结构。采用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对样品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基质比例和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发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iO_(2) B_(2)O_(3) 发光性能 Tb^(3+)
下载PDF
绿光发射NaZr_(2)(PO_(4))3:Eu_(2+)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17
作者 肖晔晨 张夏薇 +1 位作者 曹宇欣 吴德武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8-62,共5页
以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Eu^(2+)掺杂NaZr_(2)(PO_(4))3:x Eu^(2+)(NZPO:x Eu^(2+))荧光粉,通过XRD(X射线衍射)、PL(光致发光光谱)、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寿命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ZPO:x ... 以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Eu^(2+)掺杂NaZr_(2)(PO_(4))3:x Eu^(2+)(NZPO:x Eu^(2+))荧光粉,通过XRD(X射线衍射)、PL(光致发光光谱)、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寿命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ZPO:x Eu^(2+)的晶体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 c(167),在400 nm近紫外激发下,得到发射峰为500 nm的绿光发射。Eu^(2+)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4,NZPO:0.04Eu^(2+)发射谱对应的CIE色坐标为(0.236,0.508),色纯度为33.7%,表明NZPO:x Eu^(2+)荧光粉可作为白光LED的潜在绿光发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Zr_(2)(PO_(4))3 Eu^(2+)掺杂 绿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下载PDF
K_(2)TiF_(6)∶Mn^(4+)红光晶体发光性能及应用
18
作者 蒋琼芳 杨奇林 +3 位作者 李香归 胡雪梅 周强 汪正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0-2187,共8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在室温条件下生长出掺不同浓度Mn^(4+)的K_(2)TiF_(6)∶Mn^(4+)红光晶体。样品在紫光区和蓝光区都表现出Mn4+的特征宽带激发,对应于其^(4)A_(2)→^(4)T_(1)和^(4)A_(2)→^(4)T_(2)能级跃迁。在蓝光激发下,所有晶体都呈... 采用溶剂挥发法,在室温条件下生长出掺不同浓度Mn^(4+)的K_(2)TiF_(6)∶Mn^(4+)红光晶体。样品在紫光区和蓝光区都表现出Mn4+的特征宽带激发,对应于其^(4)A_(2)→^(4)T_(1)和^(4)A_(2)→^(4)T_(2)能级跃迁。在蓝光激发下,所有晶体都呈现出一系列窄带红光发射,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31 nm处。在这些晶体中,样品K_(2)TiF_(6)∶Mn^(4+)(13.18%)表现出最高效的红光发射,其内外量子效率分别高达97.2%和83.3%。值得一提的是,该样品表现出荧光负热猝灭效应,其在120℃时的红光发射强度是室温时的1.81倍。所得晶体与Y_(3)Al_(5)O_(12)∶Ce^(3+)(YAG∶Ce^(3+))组装的暖白光LED流明效率(LE)高达180.9 lm/W、色温低至3859 K、显色指数为91.3。与β‐SiAlON∶Eu^(2+)组装成白光LED器件,LE也达101.5 lm/W,显示色域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标准值的94%。因此K_(2)TiF_(6)∶Mn^(4+)晶体在白光LED照明及显示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晶体 氟化物 发光性能 白光LED
下载PDF
羧基调控含炔基铼染料发光性能的理论研究
19
作者 张婷婷 杨溢青 +1 位作者 高慧 韩慧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48-2157,共10页
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的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炔基氮杂环铼三羰基配合物中羧基吸附基团对染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对孤立染料... 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的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炔基氮杂环铼三羰基配合物中羧基吸附基团对染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对孤立染料分子及其吸附在TiO_(2)(101)表面后的结构、前线分子轨道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计算,预测了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效率。计算结果表明,羧基吸附基团的位置和数目不同时,虽然染料分子的结构相似,但可以调控发光性质。羧基连接在含N杂环上比在其他位置时,染料分子表现出来较好的发光性能。另外,通过对比所有染料分子的吸收可见光范围、驱动力和光捕获效率,最终筛选出发光性质优良的染料分子a^(4)和b4,其具有好的光吸收能力和强的电荷传输能力,适合作为染料敏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配合物 染料 发光性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新型Na_(5)Y(MoO_(4))_(4)∶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20
作者 林易展 杨伟斌 +2 位作者 李浩来 凌爽 熊飞兵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5,82,共8页
目前在LED应用领域,高色温、低显指等问题对白光LED(WLED)的实际应用存在限制,制备一种能够有效发出红光的发光材料,对促进WLED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Na_(5)Y_(1-x)(MoO_(4))_(4)∶xEu^(3+)(x=0.1~0.9)荧... 目前在LED应用领域,高色温、低显指等问题对白光LED(WLED)的实际应用存在限制,制备一种能够有效发出红光的发光材料,对促进WLED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Na_(5)Y_(1-x)(MoO_(4))_(4)∶xEu^(3+)(x=0.1~0.9)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进行研究,XRD测试结果表明,Na_(5)Y(MoO_(4))_(4)∶Eu^(3+)样品的衍射图与纯相Na_(5)Y(MoO_(4))_(4)完全一致,说明Eu^(3+)掺杂对Na_(5)Y(MoO_(4))_(4)的晶体结构未产生显著改变。使用荧光粉激发光谱与热猝灭分析系统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Na_(5)Y_(1-x)(MoO_(4))_(4)∶xEu^(3+)荧光粉在393 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峰值波长在614 nm的强红光,通过研究该样品不同掺杂浓度的荧光发射谱,确认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7,其浓度猝灭机制为Eu^(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探究了Na_(5)Y_(0.3)(MoO_(4))_(4)∶0.7Eu^(3+)样品的热稳定性,分析表明,在293~453 K范围内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在423 K时Na_(5)Y_(0.3)(MoO_(4))_(4)∶0.7Eu^(3+)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的81%。利用稳态-瞬态光谱仪探究了Na_(5)Y_(1-x)(MoO_(4))_(4)∶xEu^(3+)样品的荧光寿命,研究发现,样品的荧光寿命在浓度猝灭之前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浓度猝灭后不断减小。用CIE1931 XYZ色度系统对Na_(5)Y_(1-x)(MoO_(4))_(4)∶xEu^(3+)(x=0.1~0.9)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Na_(5)Y_(1-x)(MoO_(4))_(4)∶xEu^(3+)(x=0.1~0.9)的色坐标均位于红色区域,未发生漂移。研究表明,Eu^(3+)掺杂Na_(5)Y(MoO_(4))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 荧光粉 Na_(5)Y(MoO_(4))_(4)∶Eu^(3+) 白光LE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