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李海祥 郇环 +3 位作者 周爱霞 杨洋 胡尊芳 宋宗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71-378,共8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国家级化工园区和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国家级化工园区和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情况,归纳出监测网在区域背景值点位布设,在线监测设备研发,以及监管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监测网建设现状,依托新兴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总结其发展趋势集中于在线监测设备换代升级、监测点位物联互通、多样数据解析可视、信息传输安全保真四个方面.最后结合我国监测井建设现状与管理模式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整合现有点位,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十四五”地下水考核点位,统筹构建国家级、省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②加快新一代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研发,降低故障率,提高监测精度;探索基于地球物理探测、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和埋设传感器等技术的新型监测方式.③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与地表水监测网、大气污染监测网、土壤监测网等进行多网融合.这为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地下水污染防治 地下水环境监管平台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下载PDF
工程地质技术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
作者 李长存 李艳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140-0143,共4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工程地质技术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污染等因素,地下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利用工程地质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和规划地下水资... 本论文旨在探讨工程地质技术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污染等因素,地下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利用工程地质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和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随后,详细讨论了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包括地下水勘探和地下水保护方面。然后,提出了基于工程地质技术的可持续地下水利用策略,包括地质评价、地下水开采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此外,还探讨了工程地质技术在地下水保护中的可持续策略,如地质环境评估、防渗控制和地下水保护工程等。同时,对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包括国际经验、管理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本文总结了主要观点和结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同时强调了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地质技术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中的作用,并为地下水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技术 地下水利用 地下水保护 地质调查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利用ArcGIS研究密怀顺回补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化
3
作者 张雨航 史芫芫 +3 位作者 何炜 安同艳 孙长虹 范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年第6期2607-2615,共9页
密怀顺地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直接影响着主城区的供水安全。2014年南水北调盈余水量通过潮白河河道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地下水升幅带不断变厚,包气带厚度变薄。基于ArcGIS软件,通过对区域地下水位2014—2022年进行研究... 密怀顺地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直接影响着主城区的供水安全。2014年南水北调盈余水量通过潮白河河道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地下水升幅带不断变厚,包气带厚度变薄。基于ArcGIS软件,通过对区域地下水位2014—2022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持续快速升高,升幅为26.38 m,其中密云区升幅19.01 m,怀柔区升幅28.26 m,顺义区升幅31.67 m;地下水位低升幅带面积为144.47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9.67%,地下水位中升幅带面积约为128.8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6.47%,地下水位高升幅带面积约为213.5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3.86%;研究区包气带厚度由43.07 m减小至16.69 m,减少了26.38 m,其中密云区由43.42 m减小至24.41 m,减少了19.01 m,怀柔区由39.38 m减小至11.13 m,减少了28.26 m,顺义区由45.83 m减小至14.11 m,减少了31.72 m。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分区结果可进一步支撑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政策制定及地下水型水源地的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怀顺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升幅带 包气带
下载PDF
长江流域地下水利用现状及超采区治理对策
4
作者 刘昕 肖华 王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但地下水资源在维持河湖生态健康、应对突发水安全挑战、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2011—2020年长江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 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但地下水资源在维持河湖生态健康、应对突发水安全挑战、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2011—2020年长江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超采现状等问题。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下水开采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采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除局部几个区域以外,长江流域地下水水位呈基本稳定或上升趋势;2011—2020年长江流域地下水超采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南阳市,地下水超采区域水位呈下降趋势,急需建设替代水源工程补充灌溉用水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发利用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水位 长江流域
下载PDF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1)——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用TOUGHREACT模拟了地下水-膨润土体系的地球化学演化。结果表明:膨润土完全饱和约需20年;膨润土中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很弱,而去白云石化过程(白云石溶解、方解石形成)相对明显,这使得水中Ca^(2+)浓度减小、Mg^(2+)和HCO_(3)^(-)浓度增大、pH值呈弱碱性且维持在8.1~10.3范围内;膨润土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变化量不到2%)。这些演化过程将有利于维持膨润土的膨胀性,阻滞核素向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碱膨润土 地下水 演化 地球化学模拟 TOUGHREACT
下载PDF
昌吉地区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深入研究
6
作者 赵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92-0194,共3页
本研究以昌吉地区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与数据分析,评估现有地下水管理策略,并提出制定与优化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的方法。同时,研究了生态系统对地下水动态的响应与影响... 本研究以昌吉地区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与数据分析,评估现有地下水管理策略,并提出制定与优化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的方法。同时,研究了生态系统对地下水动态的响应与影响,包括生态系统对地下水质量的敏感性、地下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不同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的生态系统响应比较。在案例分析与模拟研究中,选取昌吉地区代表性区域进行深入分析,模拟了不同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下的生态系统响应,并通过结果与讨论展示了各种策略的效果与潜在影响。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提出了对昌吉地区地下水动态调控策略的有效建议,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地区 地下水动态 调控策略 生态系统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位变化
下载PDF
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李雪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159-0162,共4页
为了更深入理解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我们开展了关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该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手段为统计与模型分析,加以实地调研与采样进行数据与信息收集,最后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对地下... 为了更深入理解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我们开展了关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该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手段为统计与模型分析,加以实地调研与采样进行数据与信息收集,最后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对地下水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地下水位的水文地质因素包括:降水量、蒸发强度、地表径流量、地质构造、地下水开采强度及地形等。其中,地下水开采强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季节影响明显,它影响了地下水的再生及利用。实证研究表明,在考虑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进行地下水管理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地下水位,并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枯竭。本研究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结果亦可作为预测和预警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依据,以防范可能的地下水安全问题,如地下水过量抽取导致的地面塌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下水位变化 地下水开采强度 地下水管理 地面塌陷问题
下载PDF
新疆典型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确定研究——以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例
8
作者 曹伟 安卡尔·阿合买提 +1 位作者 孜吾热古丽·叶斯塔依 吕树萍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维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稳定的关键。以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区,基于国家地下水位监测井日监测数据,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 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维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稳定的关键。以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区,基于国家地下水位监测井日监测数据,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年度超采量比例法确定逐年地下水位年变差,得到2025年和2030年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下水位年内呈U型变化,7-9月地下水位达最低,对人为开采地下水响应显著;年际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征;(2)现状年末地下水埋深为28.704 m,年变差为-1.25 m,乌苏市超采区2025年地下水位控制指标为22.74 m,2030年控制指标为21.30m。研究结果可为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治理综合管控指标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为新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位管控指标 地下水动态 超采区治理
下载PDF
厦门湾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水排泄的非均质性研究
9
作者 王志秀 郝奇琛 +2 位作者 李亚松 刘春雷 张媛静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SFGD)。2)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由内陆向海洋地下水盐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沿海岸线方向,整个潮滩地下水盐度分布不均匀,差异性较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3)通过对潮间带中部最低盐度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圈定了厦门湾潮间带高渗透天窗范围,推测高渗透天窗对SFGD影响较大。4)通过对典型剖面地下水、近岸海水盐度动态监测,发现潮汐对潮间带SFGD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海岸带 渗出面 地下水盐度 海底地下水排泄 非均质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10
作者 焦华喆 陈曦 +5 位作者 张铁岗 杨柳华 陈新明 HONAKER Rick 马俊伟 余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内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从整体角度对流域内重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进行归纳总结,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改善提供防治建议。[研究方法]从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出发,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和污染模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流域内九大煤炭基地的地下水进行水质评价。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指标,并引入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按照WPI分级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通过对黄河流域各重点断面水质评价,得到目前流域内煤炭基地水质结果中Ⅲ、Ⅳ类占比较多,水质较差。分析成因当前流域内存在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特殊组分矿井水污染,同时阐述污染地下水形成的浅层和深层两种污染模式。[结论]对3种矿井水采用相应防治方法,并提出膏体充填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2种防治技术建议,通过应用实际矿山为例,印证污染防治技术能够改善由煤炭开采引发的流域内地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期研究结果能够对成功推动中国绿色矿山的快速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煤炭开采 水质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矿产勘查工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邯郸山前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驱动力
11
作者 左雪峰 侯新伟 +4 位作者 李向全 王振兴 桂春雷 高明 李金秋 《人民黄河》 CAS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山前平原 地下水流场 演变 驱动力 贡献率
下载PDF
陕北靖边高铬地下水中硝酸根分布及来源
12
作者 郭华明 尹嘉鸿 +1 位作者 严松 刘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84-399,共16页
天然高铬地下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硝酸根,然而高铬地下水中硝酸根来源及其联系却并不清楚。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靖边西南地区的高铬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和沉积物样品,并测试了地下水样品中的溶解Cr、主要阴阳离子、... 天然高铬地下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硝酸根,然而高铬地下水中硝酸根来源及其联系却并不清楚。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靖边西南地区的高铬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和沉积物样品,并测试了地下水样品中的溶解Cr、主要阴阳离子、δ^(18)O、δD、δ^(18)O-NO_(3)、δ^(15)N-NO_(3)等以及沉积物的主要组分和可溶性组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第四系黄土潜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和HCO_(3)-Ca-Mg型;白垩系环河组、洛河组砂岩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主要为HCO_(3)-SO_(4)-Cl-Na-Mg型、HCO_(3)-SO_(4)-Na-Mg型、SO_(4)-Cl-Na-Mg型,地下水处于偏碱性、氧化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可溶盐含量。潜水的水化学组分主要来自含水层中硅酸盐风化;承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蒸发盐的溶解。垂向上,承压水中硝酸根的平均浓度高于潜水和地表水;地下水硝酸根浓度超标率在研究区从东北到西南呈现高-低-高的趋势;沉积物中可溶性硝酸根与地下水样品在深度上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表明地下水硝酸根主要来源于沉积物。δ^(18)O-NO_(3)和δ^(15)N-NO_(3)结果表明,硝化反应是研究区氮素循环转化的主要过程。在偏碱性氧化性地下水环境中,受溶解氧、硝酸根和硝化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铬趋于从岩石中氧化溶解,迁移进入地下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根 六价铬 水文地球化学 氮氧同位素
下载PDF
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与成因分析
13
作者 刘华峰 汪继学 +4 位作者 王增辉 张学松 张贵丽 纪汶龙 李双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浅层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按照1点/16km^(2)的密度对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共采集地下水样品95件,分析Fe、Mn等35项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p... 浅层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按照1点/16km^(2)的密度对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共采集地下水样品95件,分析Fe、Mn等35项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pH、CN^(-)、Cr^(6+)、溶解性总固体等21项指标含量基本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地下水规定的阀值,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是Fe和总硬度,由原生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引起。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安全提供基础性资料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质量评价 成因分析 滕州市
下载PDF
西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中“三氮”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4
作者 李丽君 李旭光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通过测试地下水样品中“三氮”含量,采用非致癌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限值对比,硝酸盐氮超标率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西南部区域;氨氮超标率10%,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区域.... 通过测试地下水样品中“三氮”含量,采用非致癌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限值对比,硝酸盐氮超标率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西南部区域;氨氮超标率10%,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区域.地下水中Ⅰ、Ⅱ、Ⅲ类水质占比83%;Ⅳ及Ⅴ类水水质占比17%.地下水样品中“三氮”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及总致癌性风险指数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标准.整体上研究区“三氮”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三氮”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密集地区.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区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监控和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三氮 健康风险评价 西辽河平原
下载PDF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措施研究
15
作者 刘能胜 曹恒明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及经济效应,以安徽省北部地区某城市城区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考虑污染扩散趋势以及后期自然衰减的作用,通过模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泄漏后Cl-在地... 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及经济效应,以安徽省北部地区某城市城区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考虑污染扩散趋势以及后期自然衰减的作用,通过模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泄漏后Cl-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以及在不同污染防控工程措施下迁移的情形,比较了其效果、工程量和成本等指标,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20年后迁移距离约为400 m,到达下游城区饮用水井;当以HDPE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进行垂直防渗帷幕工程后,以HDPE土工膜进行地面封场,区域监测井Cl-浓度均低于地下水Ⅲ类标准值,控制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程措施的效果、工程量及经济成本,最终建议采用以HDPE土工膜进行地面封场与以HDPE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作为下游区域垂直防渗帷幕的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 GMS数值迁移模拟 污染控制工程 经济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沿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分布格局
16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32-843,共12页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GWD增加和土壤水分减少,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数减少、结构简化、群落发生退化,退化顺序为浅根系的中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最后留存的是抗旱性较强的乔灌木或灌木;同时土壤水分和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而物种均匀度指数降幅较小。GWD与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P<0.01),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对收益随GWD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GWD是控制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权衡关系的转折点为GWD 4.5m左右,转折点以下(GWD<4.5m)二者沿GWD以相同速率变化,呈协同关系;转折点以上(GWD>4.5m)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权衡明显增大,土壤水分相对收益剧降,即维持当前相应的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系统通过反馈调节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综上表明,维持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合理GWD在4.5m左右,这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保育与生态输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土壤水分 物种多样性 相对收益 地下水埋深 权衡
下载PDF
地下水系统中的新污染物
17
作者 刘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 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分为4大类: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指明了今后新污染物治理的方向。该方案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决心,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生态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地下水系统 污染物治理 人体健康 内分泌干扰物 微塑料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下的地下水科学领域发展总结和分析
18
作者 夏露 《地质论评》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69-678,共10页
地下水属于基础性、战略性水资源,其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健康发展。因此,地下水一直是自然科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笔者统计分析了1986~2022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地下水科学领域的资助情况,从受... 地下水属于基础性、战略性水资源,其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健康发展。因此,地下水一直是自然科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笔者统计分析了1986~2022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地下水科学领域的资助情况,从受资助项目的学部学科分布、项目类型和主要研究方向入手,总结了地下水科学研究现状,揭示了目前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并分析了地下水科学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地下水科学领域资助项目的数量和类型均呈快速增长态势;②地下水科学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越来越频繁、紧密,涉及多个学部和学科,申报与资助均呈现“多点开花”态势;③地下水科学作为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重大科学问题亟待解决,需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支持力度;④地下水科学研究具备与更多相关领域交叉渗透的潜力,如海洋学、化学、气象学和大气科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为地下水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提供培育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下水科学 项目资助 学科交叉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兼谈地下水“双控”管理
19
作者 邵景力 白国营 +2 位作者 刘翠珠 张秋兰 崔亚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地下水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地下水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至2020年末,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减缓,年均下降超过2 m的仅有291个...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地下水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地下水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至2020年末,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减缓,年均下降超过2 m的仅有291个,占全国监测站点的8.7%。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现在有些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态势依然存在、尚未达到采补平衡、地面沉降继续发生,同时地下水管理、超采区治理效果并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么显著。我国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文地质条件尚不能清晰刻画、地下水监测与计量精度不能满足需求、地下水管理目标与目前技术手段不协调、地下水管理的外部条件不成熟、地下水确权登记难度大。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从流域或区域水平衡的角度开展地下水循环转化机理研究、加强地下水“双控”指标确定方法研究与试点、加强地下水监测和开采量计量统计工作、进一步明确地下水管理的职责等。在地下水“双控”管理实施中,首先明确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依据地下水水位的资源、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功能确定水位控制指标,并考虑实际需求和地下水管理目标、降水年份等条件确定合理的“双控”指标。文章深入思考了我国严格地下水管理和超采区治理的问题所在,为我国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管理 超采区治理 地下水“双控”指标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可开采量
下载PDF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研究
20
作者 陈晓娟 孙欣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迁移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准模拟,因此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和水文条件,划定地下水数值模拟范围,并根据其构建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实现边界与含...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迁移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准模拟,因此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和水文条件,划定地下水数值模拟范围,并根据其构建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实现边界与含水层概化处理。结合概化结果实施网格剖分并生成研究区的三维网格模型,并以三维网格模型和Visual Modflow为基础,模拟了铬、铅的迁移过程,实现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1000天、1460天、7300天后铬、铅的迁移过程,可以为危险废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填埋场 模拟范围 地下水污染 边界概化 含水层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