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溴酸山莨菪碱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初步观察
1
作者 洪思白 尤德源 +2 位作者 何玲玲 施恩明 何鲤穗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氢溴酸山莨菪碱(654-1)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升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654-1(10mg, iv, q6h),... 目的:初步观察氢溴酸山莨菪碱(654-1)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升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654-1(10mg, iv, q6h),疗程均为72h。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h、6h、24h、48h、72h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血乳酸(LAC)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5天下肢坏死情况。手指按压法观察指/趾甲CRT;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LAC;彩色多普勒检测肢端坏死发生率。统计分析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CRT治疗后24h、48h、72h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LAC治疗后48h、72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时间点两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两组未发现肢端坏死病例,及至治疗后5天对照组发生2例肢端坏死,观察组0例,组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654-1能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山莨菪碱 脓毒症休克 微循环障碍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血乳酸 肢端坏死发生率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2
作者 王澳龙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彭广操 李兴渊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原文传递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与防治
3
作者 朱春临 苗丽娜 +1 位作者 魏康康 高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病机制可归结于气虚络瘀、痰瘀阻络和瘀毒内蕴,其中以气虚为本,瘀、痰、毒为标,瘀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应以补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重视通补结合。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可以提供个性化和科学的诊疗方案,有望改善CMD最终的防治效果,以期为CM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络病理论 中医 病机 防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早期临床预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莉 吴春苑 +3 位作者 匡龙 宋佳贤 任骋 徐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4,50,共7页
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 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像质量差筛除4例),最终纳入76例。术后48 h,患者接受左室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检测。将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分为非CMD组(n=53)及CMD组(n=23)。分析比较2组临床数据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生CMD 23例(30.26%)。CMD组的LVGLS、GRACE评分高于非C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GLS、GRACE评分是急诊PCI术后AMI患者发生CMD的独立预测因子。LVGLS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69~0.948)。LVGLS联合GRACE评分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15~0.967)。结论 LVGLS是早期评估急诊PCI术后AMI患者CM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协同GRACE评分可以提高预测CMD发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心肌声学造影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春临 高洁 《中国全科医学》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MetS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了解两种疾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二者的发展历程、MetS各组分与CMD之间的关系、疾病诊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代谢综合征 综述 述评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施治方义
6
作者 李慧茹 王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43-1145,共3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诸多因素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归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据阴阳气化失司立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CMD的核心病机,提出以“抚阳化气”为核心,“抑阴散凝”为重点而拓展的辨治框架,并基...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诸多因素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归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据阴阳气化失司立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CMD的核心病机,提出以“抚阳化气”为核心,“抑阴散凝”为重点而拓展的辨治框架,并基于此探讨麝香保心丸的施治方义,以期为临床多维度诊治CMD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阳化气 阴成形”理论 麝香保心丸 扶阳化气 抑阴散凝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疗进展
7
作者 周清龙 高健 王福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29-3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特殊类型,它是导致人们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CMD的诊断方法大多数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在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特殊类型,它是导致人们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CMD的诊断方法大多数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在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目前,西医学界尚未确立CMD的确切治疗方案,临床上常常只能采用基于经验的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患者疗效未达到预期水平,但近年来中医治疗方式在该病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全面评述CMD的诊断技术及中西医治疗进展,以期为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现状
8
作者 张杭 郭航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90-193,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全身血流灌注和阻力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由冠状动脉管壁狭窄、微血管重构、内皮功能障碍等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的,与许多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且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本文回顾CM...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全身血流灌注和阻力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由冠状动脉管壁狭窄、微血管重构、内皮功能障碍等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的,与许多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且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本文回顾CMD的相关研究,并总结近年来关于CMD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以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血管疾病 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进展
9
作者 翟镜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5-0009,共5页
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常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但是少数病患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心肌水平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临床将其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现阶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引起研究学者高度关注,但是... 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常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但是少数病患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心肌水平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临床将其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现阶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引起研究学者高度关注,但是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将以综述分析的方式,探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价方法、预防方法、治疗方法,希望为业内研究学者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障碍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冠脉内溶栓在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沈迪 潘港 龙胜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51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高血... 目的:探讨冠脉内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51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高血栓负荷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抽吸前给药组(n=138)和抽吸后给药组(n=113)。评估两组患者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术后1h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结果:抽吸后给药组CTFC低于抽吸前给药组,术后1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抽吸前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溶栓可减轻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溶栓 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辉 陈铁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9期137-140,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组疾病群。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被发现,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亦越来...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组疾病群。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被发现,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亦越来越多,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从中西医两方面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微循环功能评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黄思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术后均出现微循环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术后均出现微循环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试验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降低,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试验组低于/高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低于/高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vs.4.88%,χ^(2)=0.213,P=0.644)。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介入治疗引起微循环障碍后,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尼可地尔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13
作者 程吉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期0156-0159,共4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 AP)是一种最常见和潜在危及生命的消化疾病,属于急腹症的一种高发类型,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需紧急收治的疾病之一,有轻症、中重症、重症之分,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微循...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 AP)是一种最常见和潜在危及生命的消化疾病,属于急腹症的一种高发类型,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需紧急收治的疾病之一,有轻症、中重症、重症之分,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微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末梢,也是人体器官独立功能部分,机体胰腺微循环变化在急性胰腺炎发生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全面综述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志华 葛昭 +2 位作者 刘洋希 任秋安 王贤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07-210,共4页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乏针对CMD的治疗策略,中医辨证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文重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MD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旨在为CM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基于“玄府郁闭-眼部微循环障碍”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会敏 魏军平 +3 位作者 韦茂英 高云逸 李宇思 任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基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眼部微循环的障碍参与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眼部微循环与中医玄府理论在生理、病理上存在一定相关性。玄府郁闭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基本病机,气郁玄府为诱因,五脏玄府功能... 基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眼部微循环的障碍参与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眼部微循环与中医玄府理论在生理、病理上存在一定相关性。玄府郁闭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基本病机,气郁玄府为诱因,五脏玄府功能失调是发病基础,痰湿、瘀血为重要的致病及病理因素。以开通玄府为主要治则,根据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以及病机特点来选用理气开玄、泄热开玄、利水祛湿、活血祛瘀、发散开玄、搜剔通络等方法,病情复杂者,治法兼杂,配伍虫类药、风药等特色疗法,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玄府 眼部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原文传递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丁丝雨 丁斌 +8 位作者 宋禧龙 李尧 牛奇林 宋宏伟 宣玲 史晓俊 高大胜 王洪巨 李妙男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MVO)与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MVO)与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于术后5~7 d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是否出现MVO,将24例患者分为MVO组(n=16)和非MVO组(n=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LGE%)、心肌应变。对出院的STEMI患者进行平均6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生MACEs事件的差异。本研究定义的MACEs事件包括:再发胸痛、心力衰竭、脑卒中、再发心梗、出血、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死亡。结果MVO组梗死节段径向应变、梗死节段周向及整体周向应变功能均低于无MVO组(P<0.05);MVO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无MVO组(25.18%±10.51%vs 9.93%±5.96%)。MVO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径向应变及周向应变呈极强相关关系[r=0.815(0.536~0.934),P<0.001;r=-0.938(-0.978~-0.852),P<0.001],与纵向应变呈强相关关系[r=-0.767(-0.915~-0.437),P<0.001]。二元回归分析中LGE%及梗死节段周向应变是STEMI患者发生MVO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ROC曲线显示,LGE%可以辅助于MVO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0.796~1.000),其最佳截断点为14.9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7.5%(P<0.05)。梗死节段周向应变对MVO也具有诊断价值,AUC为0.781(0.591~0.971),其最佳截断点为10.58%,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7.5%(P<0.05)。LGE%联合梗死节段周向应变后,其对MVO诊断的AUC及敏感度均上升,AUC为0.938(0.827~1.000),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87.5%(P<0.05)。随访所有STEMI患者,10例发生MACEs事件(41.7%),两组患者发生MACEs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结论LGE%、心肌梗死节段周向应变是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MVO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分别对MV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MVO时诊断价值更高。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与MVO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心肌梗死面积 心肌应变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影像学对山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宋佳敏 刘晓林 +1 位作者 周茂荣 孙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18-323,共6页
目的 探讨DECT-MPI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植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建立山羊CMD模型,完成心脏CT、SPECT、PET及CMR检查。将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观察障碍心肌在四种检查方法中的分布区域,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分... 目的 探讨DECT-MPI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植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建立山羊CMD模型,完成心脏CT、SPECT、PET及CMR检查。将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观察障碍心肌在四种检查方法中的分布区域,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测量主动脉、正常及障碍心肌的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D),比较正常与障碍心肌碘浓度及NID的差异。结果 四种方法评估CMD的敏感性分别为56.8%、68.4%、94.4%、50.0%;特异性分别为98.0%、99.0%、98.0%、100%。障碍心肌组碘浓度和NID(-0.200±1.005和-0.027±0.133)均低于正常心肌组(1.578±0.936和0.204±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碘图、NID及二者联合分析障碍心肌AUC分别为81.7%、90.8%和93.6%。结论 多模态影像学中DECT在CMD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碘图、NID联合指标诊断CMD效能较好,为人体临床实验提供研究基础及影像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动物模型 多模态影像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MQ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程景华 肖敏 苟加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究心肌运动定量(CMQ)分析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于再灌注术后3~7 d行CMQ技术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21)与... 目的探究心肌运动定量(CMQ)分析技术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于再灌注术后3~7 d行CMQ技术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21)与对照组(未合并心肌微循环障碍,n=3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左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CMQ技术参数[径向应变力(RS)、纵向应变力(LS)及环向应变力(CS)],分析CMQ技术参数与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价CMQ技术参数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CMQ技术参数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LVESD、LVEDD、LVEF及RS低于对照组,LS、CS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MQ技术参数RS与LVESD、LVEDD、LVEF呈正相关,LS、CS与LVESD、LVEDD、LVEF呈负相关(P<0.05);CMQ技术参数RS、LS、CS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672、0.839,联合预测AUC为0.929,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RS、LS、CS高水平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者的0.064倍、7.429倍、4.667倍。结论CMQ技术参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效能相对较高,且临床可通过RS、LS、CS值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 心肌微循环障碍 左心功能 心肌运动定量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东平 金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1820-1825,共6页
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很多胸痛患者去做冠脉造影检查时并未发现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CMD作为心肌缺血的另一重要机制,与心血管... 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很多胸痛患者去做冠脉造影检查时并未发现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CMD作为心肌缺血的另一重要机制,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后密切相关,由于检查手段的局限性,该病在临床上具有知晓率低,诊治困难等特点。文章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治疗现状 中西医结合 综述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美娜 王紫韫 +2 位作者 苏玉芳 曹亚珍 宋雪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术后心肌声学造影情况将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微循环障碍组(n=67)与正常组(n=31)。比较两组24 h尿...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术后心肌声学造影情况将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微循环障碍组(n=67)与正常组(n=31)。比较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lb)等临床资料差异,分析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24 h-UmAlb预测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微循环障碍组女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及术前TIMI血流<3级比例更高(P<0.05),微循环障碍组血清BNP水平和24 h-UmAlb水平均增高(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合并高血压、术前TIMI血流<3级及24 h-UmAlb水平均是A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UmAlb预测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CI:0.877~0.980),最佳临界点为15.9 mg/24 h,此时的敏感度为88.06%,特异度为90.32%。结论:24 h-UmAlb是A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其检测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