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3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
作者 邵杰 杨欣杰 +9 位作者 陈喜庆 滕超 易锦俊 董美玲 张泽琛 曹军 朱宁 肖登 孙思远 吕菲 《干旱区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研究区地表水水中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易贡湖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Mg^(2+),K^(+)和Na^(+)含量较低,4种阳离子的含量关系为:Ca^(2+)>Mg^(2+)>Na^(+)>K^(+),阴离子主要为HCO_(3)^(-)、SO_(4)^(2-)和Cl-,NO_(3)^(-)和F^(-)含量较低,阴离子含量关系为:HCO_(3)^(-)>SO_(4)^(2-)>Cl->NO_(3)^(-)>F^(-),H_(2)SiO_(3)浓度值变化平稳,围绕6.9 mg·L^(-1)上下波动变化,pH值沿程变化平稳,在7.84~8.37之间,水体属于弱碱性。Ca^(2+)、Mg^(2+)和HCO_(3)^(-)是构成易贡湖流域地表水中的3种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或HCO_(3)^(-)Ca型为主。岩石溶滤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均相当微弱,人为活动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相关性分析 物质来源 易贡湖流域
下载PDF
氨型碱性水化学对690TT腐蚀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永福 唐敏 +5 位作者 姜峨 银朝晖 陈子瑞 张根 吴宗佩 李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67-172,共6页
为探索氨型碱性水化学对传热管材料690TT腐蚀行为的影响,开展传热管材料690TT合金在B-Li-NH_4OH和NH_4OH两种水质下的腐蚀特性研究,分析690TT腐蚀产物释放特性,综合评价氨型碱性水质对690TT腐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90TT材料与两... 为探索氨型碱性水化学对传热管材料690TT腐蚀行为的影响,开展传热管材料690TT合金在B-Li-NH_4OH和NH_4OH两种水质下的腐蚀特性研究,分析690TT腐蚀产物释放特性,综合评价氨型碱性水质对690TT腐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90TT材料与两种氨型碱性水质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690TT在两种水质中均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由NiFe_(2)O_(4)尖晶石氧化物和少量的铁氧化物Fe_(2)O_(3)组成,相对而言690TT在NH_(4)OH型水质条件下的总腐蚀失重量、总腐蚀产物释放量略低于在B-Li-NH_(4)OH水质下,但690TT向水质释放的Ni元素总量与上述规律相反,这可能与Ni元素和氨形成络合物[Ni(NH_(3))_(m)]^(2+)有关,Ni元素释放量增加对反应堆一回路辐照场控制有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氨型碱性水化学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型碱性水化学 镍基合金690TT 腐蚀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耦合作用与数值模拟
3
作者 孙亚军 熊小锋 +4 位作者 陈歌 徐智敏 张莉 赵先鸣 DMYTRO Rudakov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41-957,共17页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矿采空区为水文地质原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煤矿采空区积水水位回升、蓄满后水动力-水化学-微生物场(HCB)多场耦合室内相似模拟和数值模型。采空区水动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基质-裂隙双孔隙模型能有效模拟采空区水位回升过程,模拟误差为9.9%,其模拟精度远高于理论预测和单孔隙模型。水化学场模拟结果与试验较为吻合,SO_(4)^(2-)、HCO_(3)-和p H模拟相对误差分别为3.0%、21.0%和6.2%,模拟结果较为可靠。模拟结果显示采空区蓄水过程中水岩反应和微生物作用不明显;而蓄满后水动力几乎停滞,但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较为活跃,2号煤和3号煤层中黄铁矿的氧化反应使得SO_(4)^(2-)质量浓度提升约24.6%;后期采空区水环境演化为弱酸性、厌氧还原条件,微生物降解作用凸显,将SO_(4)^(2-)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调整微生物代谢速率常数,可将SO_(4)^(2-)降解比例提高到61.6%。实际工程场景中可通过补充碳源、人工建立密闭厌氧环境等强化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将多场耦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拓展到煤矿采空区积水水质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论可为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水质 水动力场 水化学 微生物场 多场耦合
下载PDF
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能量耗散模型
4
作者 左清军 朱盛 +3 位作者 汤罗圣 吴立 易庆林 李攀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水化学作用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过程中岩石的耐崩解指数;得到每次循环崩解后,各粒径范围内崩解物质量百分比,基于此分析了岩石在水化学环境下的崩解特性;使用微观观察手段和检测手段探究了崩解前后矿物组分变化及崩解过程中岩石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热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相关理论,构建崩解过程的能量耗散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五龙组砂岩整体崩解速率先增后减并最终趋于稳定,其崩解物粒径分布较集中,主要在0.25 mm以下;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的崩解强度呈现酸性>碱性>中性的差异化特征;将不同崩解循环次数下崩解物颗粒级配分布数据和微观几何结构参数代入能量耗散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表明岩石崩解能量耗散模型能较好表征岩石的崩解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岩石的崩解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崩解 能量耗散 水化学环境 干湿循环
下载PDF
西藏南部古堆高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5
作者 王晨光 郑绵平 +6 位作者 张雪飞 邢恩袁 叶传永 任建红 黎明明 何江涛 王丰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58-578,共21页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和日若地热显示区,其中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地热显示区地热活动最为强烈。古堆地热田沸泉和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型,温泉和冷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HCO_(3)、Na-HCO_(3)-Cl和Na-HCO_(3)型,地表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_(4)-HCO_(3)和Na-Ca-Mg-SO_(4)-Cl-HCO_(3)型,这些不同的水化学类型可能反映其不同的成因和物质来源;K-Na地温计显示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有相似的热储温度(最高可达240.56℃),且明显高于石英和K-Mg地温计计算结果;除了部分沸泉,多数地热水在Na-K-Mg三角图中的投点都远离完全平衡线,表明地热水在从热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完全的化学再平衡,可能与冷水发生了混合;通过对地热流体特征元素的分析发现Cl、Na、K、SiO_(2)、B、As、Li、Rb、Cs和F是古堆地热流体的特征化学组分,Cl和其他特征化学组分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了深部母地热流体的存在;通过对古堆地热流体焓-氯图解的分析表明古堆地热田深部可能存在两类不同的母地热流体,其Cl含量、焓值和对应的温度分别为567 mg/L、1562.5 J/g、335.5℃和697 mg/L、1250 J/g、282.5℃,并且古堆地热田的母地热流体可能是通过与围岩的热传导、沸腾或者与浅部地表冷水混合的冷却方式上升至地表形成不同温度、水化学类型和活动强度的热泉,本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西藏南部高温富锂地热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将来合理利用我国西藏南部清洁地热能和地热型锂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古堆高温地热田 水化学特征 成因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地层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为例
6
作者 山俊杰 黄仕林 +4 位作者 毕有益 邓美洲 严焕榕 衡勇 郑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3-73,共11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及三叠系须家河组作为陆上致密气资源增储上产重点的接替区,保有大量的难动用储量,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随着深入的滚动勘探开发,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和深层须家河组气藏气井产水已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部...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及三叠系须家河组作为陆上致密气资源增储上产重点的接替区,保有大量的难动用储量,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随着深入的滚动勘探开发,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和深层须家河组气藏气井产水已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部分气井甚至因水淹而停产。本文对研究区不同层位34口气井的地层水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和气藏成藏演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沙溪庙组气藏和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先成藏后致密再改造的成藏演化过程,断层的沟通导致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的大量上涌,使断层附近高渗的砂体被充注,在水动力等驱动作用下,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水溶相沿断裂带进行垂向高效运移。垂向上大部分离子含量都随着埋深逐渐增大,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气藏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并且经历了更为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使K、Ba、Sr、Li、Rb等元素更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致密砂岩 沙溪庙组 须家河组 地层水 水化学
下载PDF
水文地质单元交界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分析:以泰州市区为例
7
作者 李朗 黄晓燕 +1 位作者 何伟 秦甜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年第6期2265-2275,共11页
泰州市区位于长江北部三角洲平原水文地质亚区与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水文地质亚区的交界带。为对比研究两亚区潜水层的水化学特征,通过电荷平衡、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化学主要指标空间分布、... 泰州市区位于长江北部三角洲平原水文地质亚区与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水文地质亚区的交界带。为对比研究两亚区潜水层的水化学特征,通过电荷平衡、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化学主要指标空间分布、水化学类型、相关联系、离子来源,探讨了水化学演化的成因及两亚区的差异来源。结果表明:区内潜水阳离子含量Ca^(2+)>Na^(+)>Mg^(2+)>K^(+),阴离子含量HCO_(3)^(-)>SO_(4)^(2-)>Cl^(-),北部多为微咸水,中南部以淡水为主,主要指标含量从北到南逐渐降低,水化学特征以硅酸盐风化类水岩作用为主,全新世海侵的遗留成分仅对北部潜水有少量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均以农业灌溉为主,阳离子交换作用以正向阳离子交换的方式发生。亚区间水化学成分和水化学类型差异明显,两亚区水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全新世海退后迥异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水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硅酸盐风化 交界带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8
作者 郑慧铭 张丰 +2 位作者 史启朋 仝路 孟甲 《人民长江》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偏碱性硬水,水化学类型倾向于由HCO_(3)-Ca·Mg和HCO_(3)-Na·Ca向HCO_(3)·SO_(4)-Ca、HCO_(3)·Cl-Ca·Mg、HCO_(3)-Na·Ca·Mg、HCO_(3)·Cl-Na·Ca转变。研究区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为水岩作用,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农业生产和含氟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当地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影响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多元分析 煤炭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江西省安福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廷溪 刘凯 +2 位作者 孙军亮 王路瑶 王书训 《地球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为研究江西安福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本文采集了15组样品,采用水化学、同位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HCO_(3)型水为主,地下水以HCO_(3)-Na·Ca型为主,地表水由西南向东北从HCO_(3)-Na·Ca向... 为研究江西安福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本文采集了15组样品,采用水化学、同位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HCO_(3)型水为主,地下水以HCO_(3)-Na·Ca型为主,地表水由西南向东北从HCO_(3)-Na·Ca向HCO_(3)-Ca型水演化。水化学组分演化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地层封闭性较差,水中的Na^(+)、HCO_(3)^(-)、Sr^(2+)来源于硅酸岩风化溶解。由稳定同位素特征可知,研究区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研究区热储温度为49.8~101.4℃,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502.6~1513.6 m。热水在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与浅层冷水发生混合,其混合比例为76.1%~87.5%。研究成果为安福地区水循环演化提供依据,有利于地热资源的合理开采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分析——以宿州市新濉河部分河段区域为例
10
作者 张惜梦 马杰 +5 位作者 沈孝珂 汪定圣 王新建 代涛 周洁 高懿凡 《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405-411,共7页
本文以安徽宿州埇桥区新濉河部分河段周边的20组浅层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Piper图法、Gibbs图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 本文以安徽宿州埇桥区新濉河部分河段周边的20组浅层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Piper图法、Gibbs图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 Ca2 (Ca2 Mg2 )型和 Cl− − Ca2 (Ca2 Mg2 )型为主;地下水化学成分大部分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少数受蒸发作用影响;水岩作用与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硅酸盐岩和岩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有关。此外,人类活动也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濉河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下载PDF
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11
作者 胡启智 曾经文 +5 位作者 丘锦荣 林晓君 康迪 王秀娟 刘人涛 刘娜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为了探究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图、环境背景值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呈现弱酸性和低矿化度,Na^(+)和HCO_(3)^(-)是地下水中主... 为了探究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图、环境背景值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呈现弱酸性和低矿化度,Na^(+)和HCO_(3)^(-)是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Ca型为主。水化学组成受大气降雨-岩石风化联合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较为强烈。长期大量的酸雨、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较差和碱土金属、CO_(2)以及碳酸盐的水解是造成地下水pH值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成因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指标识别
12
作者 韩晓东 贾兵营 +1 位作者 何康 陈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从一般水化学角度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表水、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差异。结果发现,钠离子在地下水与干渠水和源头地表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总溶解固体(TDS)浓度,其他主要离子以及pH差异均不明显,说明钠离子浓度可作为... 从一般水化学角度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表水、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差异。结果发现,钠离子在地下水与干渠水和源头地表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总溶解固体(TDS)浓度,其他主要离子以及pH差异均不明显,说明钠离子浓度可作为识别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水力联系的备选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和水化学类型的相似性,剔除了与干渠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的地下水样钠离子浓度,初步确定南水北调中线沿线与干渠水没有水力联系的地下水钠离子浓度大于9.8 mg/L,且该数值是干渠水钠离子浓度的1.6倍以上。因此,可将钠离子浓度及其参考范围用于快速判断南水北调干渠周边地下水与干渠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干渠 水化学 地下水 水力联系 钠离子
下载PDF
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
13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1 位作者 白华 徐步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5,共13页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来的演变规律作系统的分析。本文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含水系统为例,采集浅层含水层组47个水样和深层含水层组32个水样,测试了主要阴离子(Cl^(-)、SO^(2-)_(4)、NO^(-)_(3))和阳离子(K^(+)、Na^(+)、Ca^(2+)、Mg^(2+))等指标,利用水化学类型、吉布斯模型、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测试结果显示:浅层含水层组受到气象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浅层和深层含水层组pH值(7.35~8.92)差异不大,偏碱性;浅层含水层组由于农业活动等影响,造成局部地区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污染。水岩相互作用分析显示:硅酸盐矿物风化是研究区主要的矿物来源,硅酸盐矿物溶解、阳离子交换为主要的水化学作用。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由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呈规律性分布。现状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由山前的HCO_(3)-Ca·Mg(Ca)型,经HCO_(3)-Mg·Ca、HCO_(3)-Mg·Ca·Na、HCO_(3)-Na·Mg·Ca向HCO_(3)·Cl^(-)Na·Ca、HCO_(3)·Cl·SO_(4)-Na至平原中部冲湖积平原的Cl(SO_(4))-Na转变。水化学演变分析显示中部平原地下水由以Cl·HCO_(3)-Ca·Na、HCO_(3)·Cl^(-)Ca·Na型为主,转变为当前条件下以Cl·HCO_(3)-Ca·Na、SO_(4)·Cl^(-)Na·Mg型为主。总体上,研究区现状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且分布上虽然仍受地形与地质条件的控制,但越来越多地受到以开采为主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应重视人类活动对该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合理布置开采方案。本文利用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厘清了大清河流域平原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水化学类型演变规律,初步分析了演变趋势造成的原因,特别是指明地下水化学演变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续将在水化学未来的演变预测上进行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平原区 地下水水化学全分析 水化学类型 水化学演变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山东威海市呼雷汤地热水化学、成因与开发潜力
14
作者 袁星芳 杨明爽 +3 位作者 王晓翠 柳禄湧 钟振楠 李方舟 《地质通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山东省储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呼雷汤是省内唯一可自流的温泉,其成因模式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查明呼雷汤成因模式,综合运用地面调查、物探、样品分析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雷汤的形成在区域... 山东省储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呼雷汤是省内唯一可自流的温泉,其成因模式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查明呼雷汤成因模式,综合运用地面调查、物探、样品分析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雷汤的形成在区域上受荣成断裂控制,局部受青龙河断裂和汤西断裂控制,其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地热增温,估算补给高程为436~559 m、热储温度为109~118℃、循环深度为2159~2368 m。综上所述,呼雷汤的成因模式为:在伟德山山区获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荣成断裂下渗参与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中,在径流过程中通过吸收围岩中的热量发生溶滤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在地下2 km左右形成温度约110℃的SO_(4)·Cl-Na型水;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地下热水沿构造裂隙向地表流动,在上涌过程中混入部分地下水,温度降低,最后在青龙河断裂和汤西断裂的交会处、静水压力最小的部位出露成泉。通过地热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分析可知,地热水可用于理疗、洗浴和供暖,每年可供1840个床位理疗、46万人洗浴、908×104m2面积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雷汤 水化学特征 成因模式 开发潜力 山东
下载PDF
浐河流域汛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成因
15
作者 朱娅娣 王瑞媛 +2 位作者 李东泽 许志平 孙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4-261,共8页
为研究浐河流域汛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完善区域水资源管理合理化的建议,共采集浐河流域地表水样10份,结合空间分布图、Piper三角图、Gibbs图、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浐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空间差异特征、主要离子来源及控... 为研究浐河流域汛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完善区域水资源管理合理化的建议,共采集浐河流域地表水样10份,结合空间分布图、Piper三角图、Gibbs图、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浐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空间差异特征、主要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浐河流域汛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TDS均值低于同流域枯水期均值但高于全球河流均值。②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优势阴离子为HCO_(3)^(−),水化学类型以Na-HCO_(3)为主,整体上主要离子含量呈现ES低WN高的趋势。③浐河流域主要受硅酸盐岩风化的控制作用,且存在受蒸发岩溶解影响的情况。同时,本研究也为开采和保护源头水、发展用于工业的中游水,警惕下游水发生污染事件,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西安缺水问题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浐河流域 汛期 水化学特征 控制因素 离子来源
下载PDF
水化学离子对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影响及分类预处理方法
16
作者 雷宏军 杨光 +6 位作者 潘红卫 王逸飞 易军 王珂珂 王国豪 童文彬 史利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三维荧光光谱在水环境原位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预处理方法简单,不能完全排除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的干扰,会降低水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对这种干扰情况进行分类。为定量解释天然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对溶... 三维荧光光谱在水环境原位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预处理方法简单,不能完全排除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的干扰,会降低水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对这种干扰情况进行分类。为定量解释天然水环境中水化学离子对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性的干扰,本研究以腐殖酸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投加离子为对照,其他样品中分别投加3种离子浓度(1-100mg·L^(-1))的9种水化学离子(Na^(+)、 Cl^(-)、 NO_(3)^(-)、 Ca^(2+)、 Mg^(2+)、 K^(+)、 CO_(3)^(2-)、 HCO_(3)^(-)、 SO_(4)^(2-))。通过平行因子法和区域积分法对不同离子浓度下DOM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水化学离子对DOM荧光特性(荧光区域积分、组分最大荧光强度、荧光参数)的影响。根据对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采用系统聚类分类方法,将水化学离子的干扰作用分为三类:第一类(10、 100 mg·L^(-1)CO_(3)^(2-)),增强;第二类(10、 100 mg·L^(-1)SO_(4)^(2-)和100 mg·L^(-1)NO_(3)^(-)),减弱;第三类(1、 10 mg·L^(-1)NO-3、未添加离子、 1 mg·L^(-1)CO_(3)^(2-)、SO_(4)^(2-)和1、 10、 100 mg·L^(-1)Ca^(2+)、 Mg^(2+)、 K^(+)、 HCO_(3)^(-)、 Na^(+)、 Cl^(-)),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当天然水环境中的水化学离子属于第三类离子时,可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水环境监测。在其他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在预处理过程中去除水化学离子干扰的方法,例如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等;或者加强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在减少单一技术局限性的同时,获得更全面的信息。该研究为还原真实荧光光谱提供了数据基础,为三维荧光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水化学离子 荧光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17
作者 罗欢 刘振南 +5 位作者 马一奇 张云辉 陶兰初 陈庆松 符敦凯 吴湘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9.73,溶解性固体总量介于262~702 mg/L。通过采集落漏河流域内温泉热水和周边浅表冷泉水样,开展水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探讨温泉及地下水的水文循环过程、水化学演化及其成因模式。结果表明,受HCO_(3)-Ca型浅层地下冷水混合的影响,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化学组成受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溶滤控制。氢氧同位素分析指示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007~2307 m,补给区域为河谷西北部马耳山、北部锅盖山和中部左家山等山脉。通过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硅-焓混合模型和多矿物平衡模拟估算的温泉热储温度为68.4~150.0℃,冷水混合比例为77.9%~90.5%。落漏河流域温泉成因模式大致为:大气降水沿裂隙或岩溶通道下渗,历经深部地下循环被大地热流加热,循环深度为2872~3724 m,而后在高温和冷、热水密度差的驱动下沿白莲村隐伏断裂带上涌,在第四系地层以中低温温泉形式出露。研究成果可为落漏河流域温泉开发利用以及探索同类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漏河流域 温泉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多矿物平衡模拟 成因模式
下载PDF
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热储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启示
18
作者 张萌 秦祥熙 +2 位作者 黄雯 石磊 郑钢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06-114,134,共10页
对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地热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水化学性质为中性水、盐水、极硬水,以Cl-Na型水为主,其化学特征、控制因素、特征系数等与上部明化镇组地热水、第四系地下水及地表水差异明显.馆陶组地热水为陆相含盐岩地层沉积型... 对济源-开封凹陷东段馆陶组地热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水化学性质为中性水、盐水、极硬水,以Cl-Na型水为主,其化学特征、控制因素、特征系数等与上部明化镇组地热水、第四系地下水及地表水差异明显.馆陶组地热水为陆相含盐岩地层沉积型溶滤水,赋存介质为砂岩孔隙,区域发育的断裂、裂隙为其提供导热和运移的通道,在大地热流的传导增温下,不断发生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等,同时热储层封闭性良好,热水运移较停滞,还原性彻底,浓缩程度高.开封断隆内馆陶组地热水的以上特征与开封-兰考断陷相比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馆陶组 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 热储 济源-开封凹陷 河北省
下载PDF
张家口柴宣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19
作者 陈迎辉 马苗苗 +2 位作者 刘月东 闫佰忠 陈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年第7期3010-3019,共10页
地下水作为张家口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影响了当地的用水安全,确定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水质状况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水质数据,选取Ca^(2+)、Mg^(2+)、K^(+)、Na^(+)、HCO^(-)_(3... 地下水作为张家口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影响了当地的用水安全,确定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水质状况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水质数据,选取Ca^(2+)、Mg^(2+)、K^(+)、Na^(+)、HCO^(-)_(3)、TH、pH、TDS、SO_(4)^(2-)、Cl^(-)、Al^(3+)、NO^(-)_(3)、F^(-)、Cr^(6+)等水质因子,通过数理统计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岩石风化端元图对张家口柴宣盆地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是Ca^(2+)和HCO^(-)_(3)为主的弱碱性淡水,微硬水、硬水和极硬水分别占39.51%、34.57%和25.93%;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HCO_(3)-Na、SO_(4)·Cl-Na型转变为HCO_(3)-Ca·Mg、HCO_(3)-Na、SO_(4)·Cl-Ca·Mg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硅酸盐、碳酸盐的风化溶解和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整体满足III类标准,但部分地区水质较差;沿着地下水流向,水质逐渐变差,主要受原生地质环境和工业、农业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改进内梅罗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柴宣盆地
下载PDF
河北省丰宁县岗子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评价
20
作者 任改娟 王陶然 +3 位作者 程立群 杜灵 徐一鸣 郝文辉 《矿产勘查》 2024年第2期234-241,共8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地表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纯净的饮用天然水需求量逐年上升,饮用天然水的开发利用及水源地调查评价在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水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地表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纯净的饮用天然水需求量逐年上升,饮用天然水的开发利用及水源地调查评价在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水质检测等工作成果,对岗子矿泉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区内矿泉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下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岗子矿泉水为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HCO_(3)-Ca)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古近系—新近系砾岩、白垩系砂砾岩,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地形控制,大气降水深入地下后,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人为开采。通过计算,矿泉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31.88×10^(4) m^(3)/a,结合成因分析初步评价研究区矿泉水资源潜力为9.451×106 m^(3)/a。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研究区矿泉水开发利用、矿业权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泉水 水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资源评价 丰宁县 岗子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