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1
作者 路珂珂 陈忠 +6 位作者 杨雁鹏 张佳琳 赵忠强 夏顶洪 倪春中 宋垠先 张世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3-725,共13页
黄土高原红粘土的风成成因已得到一致的认可,目前发现最早的红粘土出现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表明古近纪末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化环境就已形成。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粒度特征显示自北而南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表明了初始的季风系统已经建立,冬... 黄土高原红粘土的风成成因已得到一致的认可,目前发现最早的红粘土出现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表明古近纪末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化环境就已形成。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粒度特征显示自北而南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表明了初始的季风系统已经建立,冬季风对风尘物质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红粘土的粒度分布曲线显示其有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粗粒(>20μm)代表了近地面风(冬季风)传输部分,而细粒(<5μm)代表了高空西风传输部分,粒度组成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大气环流的发展变化。自渐新世末,六盘山以西的红粘土显示在21.3~20.2Ma、16.0~13.3Ma和8.7~6.9Ma三个时期平均粒径增大,沉积速率升高,其可能与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有关,其中8.7~6.9 Ma主要受全球变冷控制。而六盘山以东的红粘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显示在7.6~6.2 Ma,或至5.4 Ma粒径都较粗,表明冬季风较强;之后至3.6 Ma平均粒径较细,沉积速率较低,指示了冬季风发育较弱,为气候环境较好的阶段;从3.6~2.6 Ma,大多数剖面都显示平均粒径增大,沉积速率增加,冬夏季风同时增强,进入向第四纪冰期过渡的阶段。北极冰盖的发育、青藏高原的隆升可能是产生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红粘土 黄土高原 冬季风 环境意义
下载PDF
云南热带亚热带发育于弱磁性砂岩的土壤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
作者 陈宇东 李海侠 +3 位作者 张小凌 胡金 李刚强 胡静远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29-2240,共12页
选取云南不同气候区发育于弱磁性砂岩的土壤剖面,分析磁性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赤铁矿和针铁矿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峨山(EF)、普洱(PF)和景洪(F)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不... 选取云南不同气候区发育于弱磁性砂岩的土壤剖面,分析磁性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赤铁矿和针铁矿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峨山(EF)、普洱(PF)和景洪(F)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为针铁矿和赤铁矿。EF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PF和F土壤中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含量相对较高;3个研究区均含大量的细粒(超顺磁、单畴等)磁性矿物。2)土壤磁化率与温度和降水无显著相关性,难以作为该区域的气候代用指标。3)赤铁矿和针铁矿比值Hm/Gt和Hm/(Hm+Gt)与温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指示温度方面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地区 不同气候带 砂岩风化壳剖面 磁学参数 环境意义 云南
下载PDF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 被引量:47
3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陶于祥 季峻峰 许乃政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8,共8页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N、P的含量还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成正比。柱状样的N、P垂直变化显示,数千年人类的活动并未明显影响底泥中N、P的含量,而在近代则明显增加。底泥中大量的N、P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其次是农田肥料和围网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环境意义 太湖 分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晓晶 李畅游 +2 位作者 张生 郝中保 史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0-1776,共7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TOC/TN比平均值为12.70,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湖泊水生生物和陆源输入,其中外源输入略占主导;TOC/TP比值高于TOC/TN,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TN/TP比值的分布表现出与TOC/TP比值相似的变化特征。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全湖的有机指数均值为0.42,处于尚清洁状态,w(ON)的均值为0.17%,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沉积物 营养元素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100
5
作者 赵劲松 张旭东 +1 位作者 袁星 王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土壤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 .尽管关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还不完善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 ,它是这一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 .由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在C、N、P和S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土过程、微生物... 土壤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 .尽管关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还不完善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 ,它是这一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组成之一 .由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在C、N、P和S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土过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以及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已成为土壤科学、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提取方法、来源、组成、含量和影响因素、生物有效性及环境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论述 ,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提取方法 来源 组成 生物有效性 环境意义
下载PDF
晚第四纪风尘物质成分的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5
6
作者 郭正堂 魏兰英 +3 位作者 吕厚远 吴乃琴 姜文英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8,共8页
对长武和宜川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高分辨率铁含量分析表明,不同时期的风尘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明显的区别。在排除成壤过程中CaCO3淋溶和淀积的相对影响后,研究剖面的铁含量基本反映了原始风尘的铁含量。已有研究表明,西部源区... 对长武和宜川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高分辨率铁含量分析表明,不同时期的风尘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明显的区别。在排除成壤过程中CaCO3淋溶和淀积的相对影响后,研究剖面的铁含量基本反映了原始风尘的铁含量。已有研究表明,西部源区的气溶胶和现代地表流沙中铁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东部源区。本文认为,风尘铁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西部沙漠风尘对黄土堆积的相对贡献。由于西风带北支是西部源区风尘的主要搬运者,风尘中全铁含量可能反映了西风带北支气流的强度,并明显存在着千年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风尘 物质成分 环境 环境意义
下载PDF
桂林洞穴滴水及现代碳酸钙(CaCO_3)沉积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4 位作者 林玉石 陈坤琨 何师意 王华 杨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42,共9页
经过前期(1995~2000年)及近2a对桂林盘龙洞13个滴水点的2个水文年的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的动态监测,发现现代洞穴碳酸钙(CaCO3)沉积有两种类型:①常年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C值记录了全年气候变化特征;②季节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 经过前期(1995~2000年)及近2a对桂林盘龙洞13个滴水点的2个水文年的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的动态监测,发现现代洞穴碳酸钙(CaCO3)沉积有两种类型:①常年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C值记录了全年气候变化特征;②季节性滴水沉积碳酸盐,其δ13C值记录了季节性气候变化特征。现代碳酸盐沉积监测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桂林盘龙洞外部峰体主要为C3植物(几乎没有C4植物),现代沉积碳酸盐的δ13C记录显示,在夏半年,夏季风强、降水丰沛、生物的活动量大,现代碳酸盐沉积量大,δ13C值则较偏负,平均为-13.13‰;现代碳酸盐的δ13C全年平均值为-12.23‰,最负值达-14.5‰;而在冬半年,由于降水相对较少,新沉积碳酸盐的δ13C值,显示稍有增加(或偏正),其δ13C值为-10‰^-11‰。此外,当在降大雨或暴雨后(无论是在夏半年或是在冬半年),滴水在滞后半个月或1个月后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其δ13C值显示突然偏负,主要反映的是降雨效应引起的CO2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碳酸盐沉积 碳同位素 环境意义 桂林盘龙洞
下载PDF
淮南煤田煤矸石中环境意义微量元素的丰度 被引量:25
8
作者 崔龙鹏 白建峰 +5 位作者 黄文辉 史永红 颜事龙 唐修义 胡友彪 熊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淮南煤田矿区开采历史长,煤矸石累计堆存量大,从环境意义角度研究该矿区煤矸石具有其典型性和现实性。根据煤矸石来源、矿区主采煤层和岩性特征,在井下煤系地层系统采集原始煤矸石样品44件,运用现代环境微量元素分析技术(INAA和ICP-MS)... 淮南煤田矿区开采历史长,煤矸石累计堆存量大,从环境意义角度研究该矿区煤矸石具有其典型性和现实性。根据煤矸石来源、矿区主采煤层和岩性特征,在井下煤系地层系统采集原始煤矸石样品44件,运用现代环境微量元素分析技术(INAA和ICP-MS)测定了煤矸石中46种微量元素,并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Hg、选择性电极法分析F。进而筛选出11种具有环境意义的有害元素:10种金属元素(Cd、Cu、Ni、Sn、Hg、Mn、As、Cr、Pb、Zn)和1种非金属元素F。并以总量法初步预测和评估这些元素的含量水平和潜在的环境影响。与淮南煤及其土壤、世界煤、华北泥岩的对比可知,煤矸石中Cd、Cu、Mn、Ni、Pb、Sn等超出土壤背景值,有必要对这些元素在矿区环境污染迁移性和累积性的环境效应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微量元素 丰度 环境意义 淮南煤田
下载PDF
滇池近代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5
9
作者 薛传东 刘星 +4 位作者 亓春英 魏海霞 宋雪丽 刘勇强 郝百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2-590,共9页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Sr、U、Zr、TP含量逐渐增加;P2O5和CaO含量逐渐升高,在表层沉积物中(12~0cm)达最高;MgO、Na2O、MnO、Cr、V、Rb、Sc、Th、Cs、Ba含量总体较稳定,但在上部有降低趋势;稀土元素总量略微降低,各稀土元素含量也表现出差异变化趋势;磁化率也缓慢增加,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物源输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滇池近代沉积物的137Cs定年结果,确定了滇池约150年以来的沉积速率,其污染历史主要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而70年代末期以来的30多年是Cu、Ni、Pb、Zn和Cr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时期,还发现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还存在一次沉积环境的改变事件。滇池近代沉积环境的演化与昆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历史相吻合,人为活动日趋加剧应是导致滇池近代沉积物污染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沉积物 元素地球化学 垂向分布 环境意义 滇池
下载PDF
现代湖泊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6
10
作者 孙知明 胡守云 马醒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通过固城湖沉积物中高分辨率的岩石磁学取样及其实验研究,取得了环境磁学参数及各种磁参数的比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结合其他气候指标和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湖泊沉积中磁参数及其比值的变化能与末次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很好地相对... 通过固城湖沉积物中高分辨率的岩石磁学取样及其实验研究,取得了环境磁学参数及各种磁参数的比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结合其他气候指标和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湖泊沉积中磁参数及其比值的变化能与末次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很好地相对应,尤其是在4.00m和12.03m的气候转折点上,沉积物中环境磁参数及其比值同样出现明显的变化,有力地说明沉积物中磁参数及其比值能很好地记录湖泊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变化,并且可用来认识古环境突变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磁性矿物 环境意义
下载PDF
长江口岸带柱状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4
11
作者 侯立军 刘敏 +1 位作者 许世远 蒋黎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通过对长江河口岸带柱状沉积物中P的分析 ,揭示了沉积物中P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柱状沉积物中P的存在形态主要有DP、Al P、Fe P、Ca P和OP等 5种 ,其中以Ca P(约占TP的 2 8%~ 5 2 % )和OP(约占TP的 43%~ 6 8% )为主。研究发现 ,在... 通过对长江河口岸带柱状沉积物中P的分析 ,揭示了沉积物中P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柱状沉积物中P的存在形态主要有DP、Al P、Fe P、Ca P和OP等 5种 ,其中以Ca P(约占TP的 2 8%~ 5 2 % )和OP(约占TP的 43%~ 6 8% )为主。研究发现 ,在近排污口的柱状沉积物中Al P和有机碳 (TOC)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且Al P含量明显高于非排污口处的朝阳柱样 ,反映了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P的分布特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明显。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岸带 柱状沉积物 磷形态 环境意义 河口沉积物
下载PDF
江汉平原洪水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以2005年汉江大洪水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1 位作者 袁胜元 杨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6-281,共6页
2005年10月初汉江发生了自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通过对江汉下游仙桃河段不同地貌单元洪水沉积物的系统取样和分析,发现2005年汉江洪水沉积的粒度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不同河道地貌单元的沉积物粒级组分有所不同,高河漫滩的粒径相... 2005年10月初汉江发生了自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通过对江汉下游仙桃河段不同地貌单元洪水沉积物的系统取样和分析,发现2005年汉江洪水沉积的粒度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不同河道地貌单元的沉积物粒级组分有所不同,高河漫滩的粒径相对偏细,主要以粉砂级组分为主(49.56%),粘土含量相对较高(约为4.871%)。低河漫滩和平水位边滩沉积物的粒径相对偏粗,主要以砂级组分为主(低河漫滩为82.96%,边滩为69.72%),低河漫滩沉积物中粘土含量较少,只有1.058%;2)平水位边滩沉积物的粒径的统计平均值比高河漫滩沉积物值偏大,而标准差值的统计平均值却比高河漫滩和低河漫滩沉积物的偏小;3)3种地貌单元中,高河漫滩的偏度平均值最大,低河漫滩的偏度平均值最小,但低河漫滩偏度平均值的分布范围却较大;4)低河漫滩沉积的粒度参数值曲线的空间波动起伏最为明显,而高河漫滩粒度参数值的空间变化不大;5)3种地貌单元的峰态系数的统计平均值均大于1.15(为窄态),频率曲线表现为单峰,概率累积曲线都较平缓且均为2段式,反映了一般河流高水位沉积的基本特征。分析认为,粒度特征与河道不同地貌单元的微地貌形态和沉积结构是一致的,均是由洪水时不同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洪水沉积 粒度特征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华南地区酸沉降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鸿斌 胡霭琴 +1 位作者 卢承祖 张国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为探讨华南珠江三角洲和湘桂走廊及其周边地区的酸沉降硫源,分别对大气降水、大气SO2、气溶胶和工业用煤、重油及其燃烧产物进行了硫同位素组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和湘桂走廊地区的大气降水硫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其大气... 为探讨华南珠江三角洲和湘桂走廊及其周边地区的酸沉降硫源,分别对大气降水、大气SO2、气溶胶和工业用煤、重油及其燃烧产物进行了硫同位素组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和湘桂走廊地区的大气降水硫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其大气降水δ34S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10.3‰和-4.8‰^-0.1‰.湘桂走廊地区大气降水明显的富集轻硫同位素(32S),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富集重硫同位素(34S).在煤、重油燃烧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基础上,将该地区酸雨硫源区分为4种类型,即人为成因硫、天然生物硫、海雾硫和远距离传输硫.在定量计算不同硫源对酸雨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人为成因硫是珠江三角洲和湘桂走廊地区最强的污染硫源,而生物硫在夏季贡献突出,其贡献率分别为47%和52%.传输硫在冬季贡献率可达49%.上述结果,对研究治理华南地区的酸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硫同位素组成 环境意义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被引量:34
14
作者 师育新 戴雪荣 +1 位作者 李节通 王家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7-94,共8页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总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指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粘土矿物总量及各种矿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和对伊利石结晶度的研究均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黄土 粘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环境意义
下载PDF
黄钾铁矾的形成条件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0
15
作者 王长秋 马生凤 +1 位作者 鲁安怀 周建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1,共5页
黄钾铁矾的化学合成实验表明,调整合适的pH值及介质浓度,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黄钾铁矾的快速形成.影响黄钾铁矾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及硫酸铁介质的浓度.常温下,当pH值在2.60~3.10时,24 h内即有黄钾铁矾沉淀出现,2 d内则有大量... 黄钾铁矾的化学合成实验表明,调整合适的pH值及介质浓度,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黄钾铁矾的快速形成.影响黄钾铁矾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及硫酸铁介质的浓度.常温下,当pH值在2.60~3.10时,24 h内即有黄钾铁矾沉淀出现,2 d内则有大量黄钾铁矾生成;在90℃左右时,形成黄钾铁矾的溶液pH值范围增大至1.20~3.10,而且在该范围内,pH值越大越利于黄钾铁矾的形成.高硫酸铁浓度有利于黄钾铁矾的形成,硫酸铁浓度较高(大于0.05 M)时,形成较纯的黄钾铁矾矿物;而低浓度时,生成的黄钾铁矾常常含有水绿矾及胶体状的红色无定形羟基硫酸铁杂质.黄钾铁矾的沉淀过程可以用来治理矿山及工业废水,去除其中的S、Fe及As、Cr、Hg、Pb等有毒有害元素.常温常压下黄钾铁矾快速形成的实现为在产生酸性废水的矿山废石堆上形成黄钾铁矾类矿物胶体隔离防渗层提供了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钾铁矾 形成条件 环境意义
下载PDF
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戴纪翠 宋金明 +3 位作者 李学刚 郑国侠 袁华茂 李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通过分级浸取的方法获得了胶州湾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将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IEF-N)、弱酸浸取态(WAEF-N)、强碱浸取态(SAEF-N)和强氧化剂浸取态(SOEF-N),讨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并结合210Pb测年计算了不同年代氮的埋... 通过分级浸取的方法获得了胶州湾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将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IEF-N)、弱酸浸取态(WAEF-N)、强碱浸取态(SAEF-N)和强氧化剂浸取态(SOEF-N),讨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并结合210Pb测年计算了不同年代氮的埋藏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给出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主要赋存形态,NO3-N是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优势形态,氮的含量及埋藏通量的分布受到pH、盐度、温度、生物扰动、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目前每年排入胶州湾的固体垃圾和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已超过河流来沙,成为胶州湾主要的沉积物来源。在20世纪初由于污染情况较轻,并且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小,胶州湾沉积物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较低,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胶州湾地区的工农业迅猛发展,氮的埋藏通量急剧增加,胶州湾地区的环境一度恶化,但由于近年来采取的较为得力的治污与排放措施,胶州湾的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意义 胶州湾沉积物
下载PDF
杭州地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玉裕 史坚 +2 位作者 周侣艳 叶旭红 叶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了分析杭州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检测的方法,对杭州市各区县不同作物农业土壤表层土中的Hg、As、Cu、Pb、Cr、Cd 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农... 为了分析杭州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检测的方法,对杭州市各区县不同作物农业土壤表层土中的Hg、As、Cu、Pb、Cr、Cd 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农业土壤中除As外,其他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且接近浙江省土壤背景值,个别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上,杭州地区农业土壤处于安全水平。通过重金属的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余杭区和富阳市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区域。萧山区和建德市部分农业土壤则存在Cu和Hg含量较高的情况,而淳安县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土壤中出现了As、Cr和Cd含量最大值。不同作物的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明显。水稻田和蔬菜地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其他作物种植类型的土壤中含量高;叶菜类(蔬菜、茶叶)作物土壤中的Cd含量要比根茎类(水稻)、茄果类(水果)及其他作物种植类型的土壤中的含量低。目前杭州地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对作物的直接危害不大,但由于萧山区个别采样点Cu含量严重超标,淳安县土壤中Cd受外源性来源影响也已较明显,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污染事件发生。同时,为防止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一步升高,需要加大大气降尘监测与治理、废气污染监管与控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作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城市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6
18
作者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8,共3页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与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及活化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城市土壤磁化率平均值大于非城区自然土壤 ,而频率磁化率平均值小于非城区自然土壤 .土壤磁化率测定可望为监测城市土壤Cu、Zn、Pb的污染状况...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与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及活化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城市土壤磁化率平均值大于非城区自然土壤 ,而频率磁化率平均值小于非城区自然土壤 .土壤磁化率测定可望为监测城市土壤Cu、Zn、Pb的污染状况提供一种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环境意义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磁化率 土壤监测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守军 崔肖辉 +5 位作者 徐华 张卓 赵秀丽 高宗军 刘强 刘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7-301,共15页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晚第四纪 底栖有孔虫 海相地层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德文 崔之久 +1 位作者 李洪江 南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通过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花岗岩风化穴的调查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细讨论.研究区风化穴从形态上可分为底穴型(锅穴)、沟槽型、边墙型以及前三者的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分析,首次提出锅穴主要与局部岩面上大气降水的长时间停留有关;... 通过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花岗岩风化穴的调查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细讨论.研究区风化穴从形态上可分为底穴型(锅穴)、沟槽型、边墙型以及前三者的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分析,首次提出锅穴主要与局部岩面上大气降水的长时间停留有关;沟槽型则与岩面流水有关,主要沿岩面半固定流路发育;边墙型大多起源于结构构造引起的岩石抗蚀性能的不均匀性.组合型在成因上则与前述3种机制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关.风化穴作为裸岩表面差异风化的产物是一种广域型地貌景观,其空间分布并不指示特定的地理环境,但锅穴在形态特征上与环境要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 花岗岩 风化穴 形成机制 环境意义 形态类型 底穴型 沟槽型 边墙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