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0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F4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翠娟 罗文君 于士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1-537,共7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是TRAFs(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是TRAFs(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在神经发生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TRAF4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TRAF4的生理和病理调控功能,对TRAF4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该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4 信号通路 泛素连接酶 肿瘤发生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差异通路
2
作者 赵斯达 李储忠 张亚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在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通路及潜在的相互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选取GEO数据库中编号GSE26966数据中正常垂体(n=9)和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样本(n=10)为研究对象,利用GEO2...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在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通路及潜在的相互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选取GEO数据库中编号GSE26966数据中正常垂体(n=9)和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样本(n=10)为研究对象,利用GEO2R筛选出在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所富集的关键分子通路,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差异基因之间的互作网络,并探讨关键通路中分子所形成的互作网络。结果通过对GSE26966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和正常垂体组织间有119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为363个,下调的基因为830。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通路和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中有46个分子富集,其中有42个低表达。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IL6为互作关系最多的基因,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中基因低表达推测是由于蛋白被磷酸化而激活,导致通路中剩余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为后续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 GEO数据库 肿瘤发生发展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子宫颈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表达变化分析
3
作者 张玉莲 朱玥洁 +2 位作者 王碧辉 阿迪莱·扎克尔 陈志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T2)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与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子宫颈组织4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0例、子宫颈癌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T2)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与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子宫颈组织4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0例、子宫颈癌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子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织IL-33、ST2mRNA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结果IL-33、ST2蛋白及mRNA表达子宫颈癌组织>CIN组织>正常子宫颈组织(P均<0.05)。不同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的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癌组织中IL-33、ST2表达上调,其表达与子宫颈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下载PDF
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欣 于永波 +2 位作者 王海存 姜兴明 王志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5期827-832,共6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的单链共价闭合性非编码RNA分子。近来研究发现circRNA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调节因子。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_NRIP1)作为一种环状RNA,...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的单链共价闭合性非编码RNA分子。近来研究发现circRNA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调节因子。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_NRIP1)作为一种环状RNA,在诸多人类肿瘤中呈现异常表达并能够调控肿瘤增殖和侵袭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阐明circ_NRIP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能够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_NRIP1) 肿瘤发生发展 调控机制
下载PDF
STIM1在肿瘤发生及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严程浩 白韦钰 +3 位作者 张智猛 沈俊岭 王友军 孙建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408,共14页
基质互作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是细胞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通路的关键成员,它定位在内质网膜上,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异常表达的STIM1能够通过影响侵袭伪足(invadopodia)... 基质互作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是细胞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通路的关键成员,它定位在内质网膜上,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异常表达的STIM1能够通过影响侵袭伪足(invadopodia)形成、干扰血管生成、介导炎症反应、改变细胞骨架和细胞动力等方式促进肿瘤发生及转移,然而其具体的调控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目前STIM1在不同肿瘤发生及转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其在肿瘤发生及转移中的调控机制,为将来在肿瘤领域对STIM1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M1 钙库操纵性钙内流 肿瘤发生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对肿瘤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潘美竹 张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067-4072,共6页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属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的一种降压和血管扩张肽。其本身不会致癌,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其进展。本综述就ADM的生理功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属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的一种降压和血管扩张肽。其本身不会致癌,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其进展。本综述就ADM的生理功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动态和多样化的免疫成分及ADM对TME的调节作用加以讨论。阐述了ADM在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抗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ADM被证明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是促进肿瘤进展中一个关键的作用因子。不但影响实体瘤细胞本身的恶性生长过程,而且会影响TME中的免疫细胞和基质等,营造一个适宜肿瘤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生理功能 肿瘤发生发展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TRAF4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90-790,共1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RAF4)是TRAF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在神经发生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RAF4)是TRAF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在神经发生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TRAF4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生 肿瘤发生发展 《中国肿瘤临床》 免疫调节 炎症反应 胚胎发育 氧化损伤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染色体碎裂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孟环亮 穆浩然 +3 位作者 姜亚飞 田凯 何恩俊 华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8-396,共9页
染色体碎裂是在应激(电离辐射、化学刺激、感染等)刺激下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局部区域发生碎裂,然后以随机顺序组合在一起的复杂性基因组重排事件。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技术发现,这种高度复杂... 染色体碎裂是在应激(电离辐射、化学刺激、感染等)刺激下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局部区域发生碎裂,然后以随机顺序组合在一起的复杂性基因组重排事件。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技术发现,这种高度复杂的基因组畸变事件普遍存在于各类型的肿瘤中,在肉瘤和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发生频率较高。发生染色体碎裂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有两种主要的染色体碎裂形成机制:(1)微核的形成及微核内染色体的碎裂;(2)断裂-融合-桥循环的产生。染色体碎裂对于绝大多数细胞来说是灾难性的,但仍有部分细胞在经历此过程后存活下来,细胞内碎裂的染色体片段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交替端部连接及微同源介导的断裂诱导复制等修复方式随机组合使基因组发生重排,重排后的基因组可能出现癌基因的扩增、抑癌基因的删除或者形成融合基因,赋予细胞显著的选择性生长优势,推动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临床队列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也与染色体碎裂发生频率有关。染色体碎裂发生的频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肿瘤中发生染色体碎裂的普遍性以及较差的预后提示检测染色体碎裂可能是评估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碎裂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染色体碎裂现象的原因、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染色体碎裂的诊断及治疗等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随着对染色体碎裂相关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染色体碎裂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为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染色体碎裂与肿瘤发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碎裂 基因组重排 肿瘤发生
下载PDF
经络辨证逆针灸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董芹作 李襄 +3 位作者 杨隽 陈颖 夏春林 赵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1-185,I0005,I0006,共7页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逆针灸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nene, 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清洁级雌性SD未孕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和逆针灸组,每组各16只。...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逆针灸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nene, 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清洁级雌性SD未孕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和逆针灸组,每组各16只。采用DMBA单次灌胃(100 mg/kg)诱导自发性乳腺癌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芝麻油灌胃。于造模后1周对治疗组进行干预,他莫昔芬组3 mg/kg灌胃,1次/d,持续16周;逆针灸组针刺“足三里、膻中、三阴交”,隔天1次,每次20 min,每周3次,干预16周。应用HE染色评估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CK5/6、p63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CK5/6和p63表达结果显示,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的发生发展途径为:正常→一般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对不同实验组乳腺组织不同类型病变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各组间组织病理学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络辨证理论指导下的逆针灸能够抑制DMBA诱导乳腺自发性肿瘤模型大鼠病变进展,有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针灸 乳腺肿瘤发生过程 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浸润性癌
原文传递
p53与Ras协同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魏永永 侯静 +1 位作者 唐文如 罗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3-1521,共9页
肿瘤发生是抑癌基因失活和原癌基因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p53基因被认为是目前最重要的抑癌基因,50%以上的肿瘤中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现象;而Ras基因是肿瘤中突变率较高的原癌基因,其突变率在某些肿瘤中高达30%-90%。研究发现,肿瘤发生... 肿瘤发生是抑癌基因失活和原癌基因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p53基因被认为是目前最重要的抑癌基因,50%以上的肿瘤中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现象;而Ras基因是肿瘤中突变率较高的原癌基因,其突变率在某些肿瘤中高达30%-90%。研究发现,肿瘤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p53与原癌基因Ra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协同作用。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p53与Ras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分为3种:第一,p53对Ras的调节作用;第二,Ras对p53的调节作用;第三,p53和Ras共同调控某些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关键基因。了解p53与Ras之间的3种调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p53失活与Ras激活协同促进肿瘤发生的分子通路和机制,同时也将为癌症的个性化治疗和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文章将对近年来所发现的p53与Ras的各种协同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概括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RAS 协同作用 肿瘤发生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向波 易梅 +1 位作者 李小玲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9,共9页
自噬是保守的细胞防御机制,又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细胞自噬活性改变.自噬活性降低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从基因组不稳定性、炎-癌链转化和演进、致瘤微生物感染和宿主免... 自噬是保守的细胞防御机制,又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细胞自噬活性改变.自噬活性降低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从基因组不稳定性、炎-癌链转化和演进、致瘤微生物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细胞凋亡途径与自噬的交叉调节等角度探讨自噬抑制肿瘤的机理,以及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自噬性细胞死亡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H19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邹瑞 林颖 +2 位作者 欧阳可雄 朴正国 廖贵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56-3258,共3页
H19在人体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H19.且自身能与佑尼基因构成一对印记基因。正是由于其双重特性,因此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骨肉瘤、Wilms... H19在人体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H19.且自身能与佑尼基因构成一对印记基因。正是由于其双重特性,因此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骨肉瘤、Wilms瘤等全身多种肿瘤中均有讨论与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H19主要通过其转录产物——长链非编码RNAH19调控miRNA前体、P5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9基因 肿瘤发生发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 WILMS瘤 转录产物 MIRNA P53基因 印记基因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与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瑶 贺兴波 +1 位作者 郑弘毅 黄才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1-511,共11页
线粒体活性氧增多、线粒体DNA突变和拷贝数改变、Ca^(2+)超载、凋亡异常等功能障碍与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认识到线粒体是个动态的细胞器,在生理、病理因素刺激下,经线粒体融合/分裂、线粒体自... 线粒体活性氧增多、线粒体DNA突变和拷贝数改变、Ca^(2+)超载、凋亡异常等功能障碍与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认识到线粒体是个动态的细胞器,在生理、病理因素刺激下,经线粒体融合/分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线粒体分子伴侣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协同调控,在细胞器和分子水平达到对线粒体及其蛋白质的质量控制,限制和延缓功能受损线粒体的积累和过度增多,维持线粒体数量、形态、功能和蛋白质量的动态平衡,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若线粒体及其蛋白的稳态调节能力下降或失衡,会导致受损线粒体的积累并引发细胞内环境的紊乱,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诱导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线粒体分子伴侣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线粒体质量控制 肿瘤发生 肿瘤进展
原文传递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好生 王留兴 +4 位作者 盖英第 王苏芝 付莉 何先全 匡希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宿主荷瘤时间以及肿瘤生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分批取血,检测荷瘤小鼠PBC-C_(3b)RR和RBC-ICR,结合组织学观察,将肿瘤生长发展过程分为... 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宿主荷瘤时间以及肿瘤生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分批取血,检测荷瘤小鼠PBC-C_(3b)RR和RBC-ICR,结合组织学观察,将肿瘤生长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早、中、晚期,转移早、中、晚期等7个时期。观察RBC-C_(3b)RR明显低于正常,并随肿瘤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而RBC-ICR高于正常,在肿瘤侵袭中期急骤增高,以后稳定在较高水平。提示:肿瘤的侵袭转移与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实验组与正常组相比P<0.01+实验组与瘤组相比P<0.01表2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X±SD)实验组与正常组相比P<0.01++实验组与死瘤组相比P<0.01从表中可见,肿瘤移植后第1天为潜伏期,第3天为侵袭早期,第5天为侵袭中期,第10天为侵袭晚期,此期开始出现引流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故又为转移早期。第20天非引流淋巴结表现转移为转移中期,第30天出现肺转移为转移晚期。从表中可见,肿瘤移植后第1天,RBC-C3bRR开始就低于正常,并随着肿瘤的发展而逐渐降低,阴性对照组则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RBC-ICR在肿瘤移植后第5天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 红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转移 肿瘤侵袭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颖慧 龚玉华 +2 位作者 刁勇 许瑞安 王启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975-980,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lontech公司软件设计靶向人HMGA2基因的5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常规培养肿瘤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系,利用脂质体2000将HM-GA2 siRNA导入细胞,通过MTT方法和...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lontech公司软件设计靶向人HMGA2基因的5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常规培养肿瘤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系,利用脂质体2000将HM-GA2 siRNA导入细胞,通过MTT方法和Tran-swell模型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的HMGA2 mRNA的变化。结果:5条siRNA中,HMGA2 siR-NA1、3、5不但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尤其以HMGA2 siRNA5最为明显,处理组细胞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Hela 63.2%±6.5%(P<0.01);人肺腺癌SPC-A1,86.8%±3.5%(P<0.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58.5%±6.3%(P<0.01);人膀胱上皮细胞株(HUVEC),60.3%±7.3%(P<0.01)。HMGA2 siRNA5抑制两种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P<0.01),并降低HM-GA2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HMGA2除了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作用之外,在血管形成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血管形成 肿瘤发生 RNA干扰 基因治疗
下载PDF
miR-17-92基因簇microRNAs对哺乳动物器官发育及肿瘤发生的调控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振武 安洋 滕春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94-1100,共7页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它们通过抑制靶基因mRNA的翻译或将其降解,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哺乳动物多个器官的发育过程和人类疾病的发生。miR-17-92基因簇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簇,编码mi...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它们通过抑制靶基因mRNA的翻译或将其降解,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哺乳动物多个器官的发育过程和人类疾病的发生。miR-17-92基因簇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簇,编码miR-17-5p、miR-17-3p、miR-18a、miR-19a、miR-20a、miR-19b-1和miR-92-1等7个miRNAs。大量证据表明,miR-17-92基因簇miRNAs参与了心、肺、免疫系统的发育、血管生长及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等过程。此外,miR-17-92基因簇miRNAs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能作为致癌基因诱发淋巴瘤和血管化肿瘤的发生,但它也可以作为抑癌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文章对miR-17-92基因簇miRNAs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92基因簇 发育 肿瘤发生
下载PDF
NF-κB与持久炎症及肿瘤发生关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文举 李鸿钧 孙茂盛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199,共3页
NF-κB是一种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早先的研究证明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炎症反应和天然免疫应答。最近的研究发现,某一部位的持久炎症反应将导致NF-κB信号通路组成性持续激活,导致NF-κB靶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往往与肿瘤的... NF-κB是一种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早先的研究证明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炎症反应和天然免疫应答。最近的研究发现,某一部位的持久炎症反应将导致NF-κB信号通路组成性持续激活,导致NF-κB靶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往往与肿瘤的发生、转移、组织浸润以及肿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相关。因此,将NF-κB作为靶向分子,抑制其活性已成为肿瘤防治的研究热点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炎症反应 肿瘤发生
下载PDF
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谢成英(综述) 蔡育军 丁健(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生物体基因组时刻都暴露在体内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非常健康的细胞其基因组DNA的完整性也持续受到威胁。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产生损伤,如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其它活性化合物,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 生物体基因组时刻都暴露在体内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非常健康的细胞其基因组DNA的完整性也持续受到威胁。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产生损伤,如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其它活性化合物,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自发的错误;环境中的紫外线和离子辐射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均能损伤DNA。细胞能通过周期阻滞修复DNA或者细胞凋亡对DNA损伤产生反应。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的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当前对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的分子调控以及它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肿瘤发生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发生及治疗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薄爱华 程琳 +3 位作者 李海峰 赵荧 张晓丽 邢立强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0期1238-1240,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在多种上皮性肿瘤内有较高表达。当EGFR与配体结合后,能导致细胞内多种基因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转移和血管增生,所以EGFR过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同时EGFR又是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在多种上皮性肿瘤内有较高表达。当EGFR与配体结合后,能导致细胞内多种基因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转移和血管增生,所以EGFR过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同时EGFR又是抗肿瘤药物的靶标,因此检测肿瘤内EGFR表达状况,对指导肿瘤化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化学治疗
下载PDF
PTEN、Smad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松锋 黄亮 +2 位作者 张艳 程文元 高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376-379,共4页
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癌基因的发现,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肿瘤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遗传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基因病。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 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癌基因的发现,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肿瘤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遗传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基因病。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N基因 SMAD4 肿瘤发生 肿瘤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