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状况调查分析
2
作者 王梦娇 孙锋 +2 位作者 涂涵 程慧 向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调查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状况,为制定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TFI)评估患者衰弱状况,依... 目的:调查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状况,为制定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TFI)评估患者衰弱状况,依据TFI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比较两组血常规结果,统计衰弱组TFI各分数人数以及TFI各条目人数。结果:101例患者TFI≥5分49例,衰弱发生率为48.5%。衰弱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TFI评分7(5,12)分,7分占比最多(26.5%),≥10分占比较少(10%);衰弱组在躯体维度占比>50.0%的分别为疲劳感(87.8%)、行走困难(71.4%)、握力下降(65.3%)、自评身体健康(63.3%)、视力下降(55.1%);心理维度占比>50.0%分别为记忆力减退(67.3%)、抑郁(51.0%);社会维度占比>50.0%为社会关系(91.8%)。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发生可能与贫血有关,临床应重视对血液病患者衰弱的评估,根据患者衰弱时所表现出的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衰弱特征 身体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下载PDF
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
3
作者 张春霞 曹福英 +4 位作者 马金平 王舒莉 刘翠红 屈梅 郭卫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 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及输注有效率。结果600例患者中共226例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67%,其中C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A、B组(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后1、24 h CCI及输注有效率均低于血小板阴性患者(P<0.01)。结论输血次数越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而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而血小板抗体筛查能有效提高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多次输血 血小板抗体筛查 血小板输注
原文传递
反示教法对血液病化疗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价值
4
作者 林珠豆 李志峰 林莽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 探讨反示教法对血液病化疗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患者,将2022年3—8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反示教法对血液病化疗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患者,将2022年3—8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反示教法,比较2组患者对口腔健康知信行情况,口腔黏膜炎症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口腔健康知信行问卷知识层面、信念层面、行为层面评分均上升(P <0.05);观察组口腔健康知信行问卷知识层面、信念层面、行为层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口腔黏膜炎总发生率为18.00%(9/50),低于对照组的52.00%(26/50)(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国医院住院患者体验和满意监测量表(Chinese hospital patient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monitor,CHPESMS)可及入院、投诉与意见管理以及环境与后勤管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一般住院服务、治疗服务以及出院指导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反示教法相较于常规护理,不仅能增长血液病化疗患者口腔相关卫生知识,强化信念,提升口腔相关卫生健康行为,还能降低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一般住院服务、治疗服务以及出院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口腔黏膜炎 反示教法 口腔健康 有效预防 满意度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体系研制
5
作者 邵帅 苏醒 +2 位作者 杨苗苗 庄淑梅 张慧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方法检索PICC-RVT相关文献,建立初始指标池;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方法检索PICC-RVT相关文献,建立初始指标池;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88.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1、0.925,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27、0.364。最终形成的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43个。结论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为评估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提供了工具。患者、治疗、导管以及操作是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体系
下载PDF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谢娅超 解鸿翔 章震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纳入患者均进行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及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 目的分析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纳入患者均进行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及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检出率方面,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优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P<0.05)。在行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后,有93例(91.18%)存在形态异常的患者。包括:大细胞贫血共5例,其中3例患者经骨髓检查证实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例为溶血性贫血,1例为急性缺血性贫血;小细胞贫血共20例,均为缺铁性贫血;附红细胞体13例;异常细胞8例;异性淋巴细胞19例;疟原虫1例;感染24例。结论在血液病诊断过程中,应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提高血液病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红细胞 外周血 红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张建 张慧敏 +5 位作者 段艳艳 杨苗苗 孙川茗 代伟英 徐丽 庄淑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449-452,471,共5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7,专家熟悉程度为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最终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3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较为全面,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渗血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内经》理论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症状群的中医护理及探讨
8
作者 陈颖颖 张飞彦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症状群计分,计算两组患者症状群的缓解率及平均缓解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6.33±11.99)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5.79±1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群的平均缓解率(程度)为(12.6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2%±2.76%)(P<0.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的症状群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症状群管理研究亟待深入的现状下,中医辨证施护或能在症状群的机制研究、症状群干预研究、干预手段与方法研究、症状群辨识度研究等方面,为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管理 中医辨证施护 阴虚内热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 PICC 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9
作者 王俊霞 杨苗苗 +2 位作者 孙川茗 代伟英 张慧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9、0.92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5、0.380(均P<0.05)。第2轮指标变异系数为0.04~0.24。构建的血液病住院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1级指标3个、2级指标15个和3级指标44个。结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及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PICC 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 风险评估 专家函询法
下载PDF
血液病患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0
作者 窦凌松 李然然 +1 位作者 高铭 施金芬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243例置管患儿中10例并发血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243例置管患儿中10例并发血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结果并发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10例患儿,原因有自身因素、操作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药物因素、治疗因素、认知不足等诸多因素。经过针对性治疗均已治愈。结论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会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前做好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预防血栓发生;出现血栓时及时准确的对症处理,可以有效治愈血栓,减少患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患儿 PICC导管 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相关性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1
作者 苏醒 宋振 +1 位作者 张慧敏 邵帅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置入PICC导管的4 345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相关置管信息及用药情况。采用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血栓与非血栓组之间的基线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RVT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多因素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4 345例血液病患者中有63人发生PICC-RVT,血栓发生率为1.45%。经PSM平衡后得到血栓组63例,非血栓组388例共451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液病患者发生PICC-RVT的因素是诊断(OR=0.429,P<0.001)、体质指数(BMI)(OR=0.504,P<0.05)、白细胞计数(OR=0.443,P<0.001)、血小板计数(OR=1.902,P<0.05)、D-二聚体水平(OR=1.135,P<0.05)、是否输入血制品(OR=3.348,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0.794、特异性0.753,用于判断PICC-RVT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诊断、BMI、WBC、PLT、D-二聚体水平和输入血制品会增加血液病患者PICC-RVT的发生几率,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LOGISTIC
下载PDF
COVID-19后血液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沈洁 祁继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 对COVID-19后血液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期间收治的156例血液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 目的 对COVID-19后血液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期间收治的156例血液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临床诊断、特征、菌种类型以及耐药性。结果 156例患者中,细菌感染68例,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8例、流感嗜血杆菌7例、卡他莫拉菌7例、大肠埃希氏菌5例;真菌感染88例,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43例,其次为曲霉菌18例;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为90.9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性为10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厄他培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62.5%;流感嗜血杆菌对氨曲南、氯霉素、美罗培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敏感敏感性高于85.71%。结论 我院血液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为主,不同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治疗需结合药物敏感性针对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血液病 呼吸道感染 菌种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发生脓毒症休克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高陆 彭志元 +4 位作者 任娜娜 杨春秀 赵凌苇 任明强 冯永怀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4-261,共8页
目的 分析我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分布及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纳入研究的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223例恶性血病患者BSI病例资料,根据血流感染后是否并发脓毒症休克,... 目的 分析我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分布及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纳入研究的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223例恶性血病患者BSI病例资料,根据血流感染后是否并发脓毒症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和非脓毒症休克组。收集病例的原发病类型,临床表现,病原菌及药敏结果、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否为多重耐药、是否有使用广谱抗生素史等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恶性血液病患者BSI并发脓毒症休克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3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出23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42株(59.7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希菌75株;革兰阳性菌93株(39%),其中人葡萄球菌28株、表皮葡萄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真菌3株(1.30%),其中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各1株。223例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病例中,发生脓毒症休克25例,死亡16例(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休克和非脓毒症休克组在粒细胞缺乏期(P<0.001)、合理使用抗生素(P=0.007)、多重耐药(P=0.017)、合并心功能不全(P=0.018)、肾功能不全(P<0.001)中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时间≥7 d(OR=3.306,P=0.008)、不合理使用抗生素(OR=2.612,P=0.004)、心功能不全(OR=6.291,P=0.008)、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P=0.002)是恶性血液病BSI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BSI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降低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措施,包括缩短粒缺期、尽早合理使用抗菌药、纠正心脏及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血流感染 原菌分布 脓毒症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髓染色体联合FISH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李付广 张晓静 +4 位作者 谢小雷 汤素环 唐江 吴爱娟 尹卫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对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接种浓度、秋水仙碱浓度、时间和低渗等进行改良,优化后对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不同培育时间(16 h、20 h、24 h和28 h)将每例平均分成A、B、C和D 4组;最后用改良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异常染色体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染色体分裂相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20 h)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培养成功率同样显著高于D组(P<0.05)。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一性培养成功率为96.6%(343/355),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3%(143/355)。CML患者骨髓染色体和FISH阳性检出率一致,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检出额外异常染色体。结论改良后的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培养在16~24 h之间为宜,20 h最为理想,不宜超过28 h;Ph染色体和额外异常染色体与CML病程密切相关,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为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后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异常染色体核型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置管部位对我国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影响的meta分析
15
作者 苏醒 马银鑫 邵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部位对我国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相关性血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为200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交由2名专业人员筛选与评价,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i...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部位对我国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相关性血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为200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交由2名专业人员筛选与评价,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累计病例组188例、对照组1340例,涉及4项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贵要静脉[OR=0.63,95%CI(0.43,0.94)、P=0.02]、头静脉[OR=2.45,95%CI(1.39,4.34),P=0.002]、置管肢体[OR=0.63,95%CI(0.41,0.96),P=0.03]同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要静脉、左侧置管可降低我国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保护因素;头静脉及右侧置管为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液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16
作者 贾雁春 杜鹃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建立规培制度是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医学教育逐步实现现... 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建立规培制度是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医学教育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血液病科规培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规培质量,培养更专业、高效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的护理
17
作者 钟双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201-0204,共4页
评价层流床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4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中42例在骨髓抑制期以住普通病房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中42例在骨髓抑制... 评价层流床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4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中42例在骨髓抑制期以住普通病房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中42例在骨髓抑制期以住层流床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相关指标。结果 感染事件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总时间方面,明显观察组更短P<0.05;两组进行了心理状态量表评分,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结果更优P<0.05。结论 层流床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明显,值得关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骨髓抑制 层流床 护理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葛晓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80-0183,共4页
血液类型疾病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重要性分析。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是整个试验的时间跨度,而72例则是试验对象计入的总数,都是血液病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有36例,分别给常规护理干预、... 血液类型疾病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重要性分析。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是整个试验的时间跨度,而72例则是试验对象计入的总数,都是血液病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有36例,分别给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从各项的护理质量方面评分中看到,得分最高的就是试验组,P<0.05。试验组:(96.80±2.85)分、(96.84±2.45)分、(97.16±2.60)分、(98.26±1.45)分,对照组:(84.21±6.55)分、(88.42±3.43)分、(84.22±3.22)分、(85.25±2.16)分;从对输血产生的恐惧情绪方面看,有这方面心理的总例数试验组最少,占比也最低;从不良情绪方面看,评分最低的是试验组,试验组:(36.34±5.38)分、(35.76±5.48)分,对照组:(44.38±5.24)分、(43.42±4.36)分,P<0.05;从获取的满意情况来看,试验组是满意度最高的,试验组:97.22%,对照组:77.78%,P<0.05。结论 血液类型疾病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很关键,而这期间的护理也很重要,特别是心理方面,是确保整体质量提升的干预内容,也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措施,以此让患者更加满意,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输血恐惧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PICC静脉置管风险及安全护理对策研究
19
作者 罗琼 黄少虹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200-0202,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病患者PICC静脉置管风险及安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106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安全护理),对比两组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病患者PICC静脉置管风险及安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106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安全护理),对比两组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及时明确PICC静脉置管的风险,落实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确保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置管 风险 安全护理 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