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召开“科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1
《中国高校科技》 2012年第10期72-72,共1页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积极践行胡锦涛同志“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重要思想,围绕以创新能力为中心提升高等教育...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积极践行胡锦涛同志“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重要思想,围绕以创新能力为中心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需求,探讨如何紧紧抓住科学研究与高校教学紧密融合这个高校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思想引领、理论创新驱动,广泛集聚高校优势资源,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拓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体系,真正体现“科研·学科·人才”三位一体全面协同发展,促进知识、科技、文化育人要素的紧密融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本社将于2012年11月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科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教学 学术研讨会 改革 科教 教育质量 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
原文传递
科教融合与大学现代化——西方大学科研体制化的同质性和差异性 被引量:41
2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共10页
科教融合既是西方科学体制化的高级阶段和当代形态,也是西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选择。西方大学现代化不是一个统一连贯的发展模式,而是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一,同质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一股不... 科教融合既是西方科学体制化的高级阶段和当代形态,也是西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选择。西方大学现代化不是一个统一连贯的发展模式,而是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一,同质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第二,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地方性的制度创新具有全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现代化 科教融合 高等教育变革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浅析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耦合机制 被引量:32
3
作者 吴丹丹 马海泉 张雷生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0,共4页
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的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是支撑现代大学发展的一对最基本关系,是大学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在大学科教融合形态中... 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的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是支撑现代大学发展的一对最基本关系,是大学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在大学科教融合形态中二者绝不是简单的"并重"和"结合",而是复杂的耦合关系。"耦合关系"的存在,决定了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通过相互间的反馈、适合、兼容和共振等机制,使大学的使命远远大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简单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耦合机制 支撑和引领 现代大学本质
原文传递
协同创新与大学发展--对话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树国 黄超 马海泉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把握“2011计划”的本质,确立协同创新中心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马海泉:2012年5月,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一项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强调“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计划(简称“201... 把握“2011计划”的本质,确立协同创新中心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马海泉:2012年5月,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一项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强调“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是近20多年来,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后,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这些举措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就是更加突出了科学研究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创新能力 协同 “211工程”建设 校长 对话 高等教育 985工程
原文传递
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被引量:272
5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3,共9页
科教融合是一种尽管经受各种挑战仍顽强延续下来的大学理念。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再到当代研究型大学,有一个理念始终贯穿其间:始则若隐若现,继而渐明渐亮,最终由应然走向必然,行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 科教融合是一种尽管经受各种挑战仍顽强延续下来的大学理念。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再到当代研究型大学,有一个理念始终贯穿其间:始则若隐若现,继而渐明渐亮,最终由应然走向必然,行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型的主旋律,这就是科教融合的理念。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大转变,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高等教育哲学 大学理念 教学 科研
原文传递
探索科教融合下的大学学术及学术共同体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湘林 马海泉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7年第10期4-6,共3页
引言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已是千年学府,现代大学如果以“洪堡大学”为分界线也有200多年历史,即使在中国,学习西方而建立的大学也已100多年了。但是在我国关于大学的一些基本认识仍然游离不定,这不仅影响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而且会影响... 引言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已是千年学府,现代大学如果以“洪堡大学”为分界线也有200多年历史,即使在中国,学习西方而建立的大学也已100多年了。但是在我国关于大学的一些基本认识仍然游离不定,这不仅影响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而且会影响中国大学如何应对世界高等教育将要面对的巨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共同体 学术 科教 高等教育 分界线 世界 中国
原文传递
创新驱动:大学发展的源动力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继红 马海泉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7年第9期4-6,共3页
创新驱动发展处于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学因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多重使命被判定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和引领。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既表明了大学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表明大学本身也是... 创新驱动发展处于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学因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多重使命被判定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和引领。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既表明了大学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表明大学本身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但依照传统的"科教两分"大学理念,大学只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不如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人才培养 相衬 国家创新体系 一流大学建设 自我纠错 现代大学管理 传承知识 自我发展 育人体系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省S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兰 马海泉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7年第11期61-64,共4页
建设卓越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S区职业教育形成了市场引领、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发展(适度的自主权)的师资培养模式,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 建设卓越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S区职业教育形成了市场引领、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发展(适度的自主权)的师资培养模式,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鉴定较模糊,学校对于教师培训费的使用缺乏自主权,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不合理。通过完善师资培养相关制度建设,促进教师转型发展,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S区的职业教育能够突破困境,取得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师资培养 困境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科学研究与现代大学 被引量:43
9
作者 马海泉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7年第7期4-6,共3页
在中国高等教育近4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现代大学是出现频度最高的词汇之一。每个人心中的现代大学是不同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制度、人才培养、治理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始终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持续热点,涌现了一批批专家和学者... 在中国高等教育近4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现代大学是出现频度最高的词汇之一。每个人心中的现代大学是不同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制度、人才培养、治理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始终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持续热点,涌现了一批批专家和学者,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这些浩瀚如海的研究成果中,笔者却惊人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精神 出现频度 浩瀚如海 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 一流大学建设 现代大学理念 学术自由 改革发展进程 北京大学校长
原文传递
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 被引量:226
10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7-47,共11页
教学学术能力体现了科教融合的理念,强调大学教师的发展包括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建构教学学术能力的主体是大学和教师,大学教师的发展是个人发展和组织变革的结合。教学学术能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项广泛的政策议程。教学学术... 教学学术能力体现了科教融合的理念,强调大学教师的发展包括学术发展和教学发展。建构教学学术能力的主体是大学和教师,大学教师的发展是个人发展和组织变革的结合。教学学术能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项广泛的政策议程。教学学术能力应该成为学术职业管理政策的组成部分。教学学术能力主要通过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来表征,这是建构大学教师胜任力特征模型的基础。教师胜任力特征模型由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三个特征因子构成。教学学术能力概念不但是评价大学教师的有力工具,也是评价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复杂的政策概念,教学学术能力应成为大学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能力 科教融合 大学教师评价 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原文传递
秉承思想性和引领性的优良传统
11
作者 马海泉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2-62,共1页
我是1982年到《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的,来了以后就参加了《高教战线》复刊后的工作,在杂志一共工作了28年时间。与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在每个阶段,《中国高... 我是1982年到《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的,来了以后就参加了《高教战线》复刊后的工作,在杂志一共工作了28年时间。与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在每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都完整、准确、权威地反映了我们的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一路走来,《中国高等教育》杂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我谈三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中国高等教育 思想性 改革开放 编辑部 杂志 高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