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成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影像表现对颅脑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海 万涛 +1 位作者 许华 罗琦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49-852,共4页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以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以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期情况分析,低级别胶质瘤患者3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DTI、^(1)H MRS影像表现差异,分析DTI、^(1)H MRS联合诊断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ADC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t=4.480,P<0.001);在肿瘤组织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NAA/Cr(t=8.477,P<0.001)、Cho/Cr(t=5.851,P<0.001)、Lip+Lac/Cr(t=19.141,P<0.001)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Cho/NAA(t=2.493,P=0.015)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瘤周组织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NAA/Cr(t=2.503,P=0.01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Cho/NAA(t=6.937,P<0.001)、Cho/Cr(t=14.267,P<0.001)、Lip+Lac/Cr(t=2.322,P=0.023)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DTI、^(1)H MRS联合诊断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TI、^(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效能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伟 冯军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冠...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斑块位置、斑块长度、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的结果。随访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ROC分析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CTA检查和CAG检查的斑块和冠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患者MACE发生15例,发生率为16.67%。MACE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特征指标(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ROC曲线结果显示,重塑指数(AUC=0.731)、狭窄程度(AUC=0.676)、非钙化斑块体积(AUC=0.729)和斑块负荷(AUC=0.699)均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斑块 冠心病
下载PDF
CT在胆囊癌术前T分期准确性中价值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丰 祝伟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胆囊癌术前T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门脉期MDCT扫描的轴位图像,分析53例的轴位和MPR图像,并将结果与McNemar检验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MDCT对不同T分期的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胆囊癌术前T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门脉期MDCT扫描的轴位图像,分析53例的轴位和MPR图像,并将结果与McNemar检验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MDCT对不同T分期的鉴别能力。结果鉴别≤T1与≥T2、≤T2与≥T3、≤T3与T4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79.3%、92.7%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8%、86%和100%(P<0.0001)。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3.9%。在53例MPR图像中,轴位和MPR图像的联合读数使诊断准确率从71.7%提高到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3)。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局部范围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MPR图像添加到轴位CT数据中提高了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胆囊癌 T分期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推断成人坐骨年龄
4
作者 张怀瀚 曹永杰 +5 位作者 张吉 熊剪 马继伟 杨孝通 黄平 马永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探索适用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年龄自动推断深度学习模型,评估其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收集20.0~80.0岁中国西部汉族人群骨盆CT回顾性影像学数据1200例(男性600例,女性600例),重建为三维虚拟骨骼模型,区分性别、左右... 目的探索适用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年龄自动推断深度学习模型,评估其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收集20.0~80.0岁中国西部汉族人群骨盆CT回顾性影像学数据1200例(男性600例,女性600例),重建为三维虚拟骨骼模型,区分性别、左右截取坐骨结节特征区域图像建立样本库。使用ResNet34模型,随机抽取不同性别各500例样本作为训练及验证集,剩余样本作为测试集,使用初始学习及迁移学习对区分性别、左右的图像进行训练,以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主要指标评价模型。结果不同性别组成中预测结果存在差异,双侧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左、右单侧模型,迁移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初始模型。不同性别组成的双侧迁移模型预测结果中,男性MAE为7.74岁、RMSE为9.73岁,女性MAE为6.27岁、RMSE为7.82岁,混合性别MAE为6.64岁,RMSE为8.43岁。结论基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坐骨结节图像应用ResNet34结合迁移学习算法构建的骨龄推断模型可以有效推断成人坐骨骨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推断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骨盆 坐骨结节 迁移学习 汉族
下载PDF
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永刚 陈利军 陈士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并结合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6例、间变性脑膜瘤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1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2例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1例发生于...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并结合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6例、间变性脑膜瘤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1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2例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1例发生于桥小脑角后部,2例发生于大脑镰旁,1例发生于上矢状窦旁。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MR平扫表现为等、长或稍长T_1、等、稍长或长T_2信号;增强扫描4例病灶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瘤体内点、条状强化,1例病灶强化欠均匀,内见钙化和小囊变。5例间变性脑膜瘤均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5例间变性脑膜瘤MR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等、稍长T_1,等、稍长T_2信号;增强扫描1例表现为不规则花环样强化,4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囊变明显。结论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均有其各自的影像特点,其多数MR表现差异较大,故两者从影像学上可为临床及病理提供相对可靠的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性脑膜瘤 间变性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CT联合HFUS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及复位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建康 柏艳红 +2 位作者 梁优 刘雅娜 许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6-159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T联合高频超声(HFUS)检查在诊断小儿肠套叠及评估复位效果中的价值。选取91例疑似肠套叠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其中,67例经临床确诊为肠套叠(观察组)、24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闭孔疝等疾病(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 本研究探讨CT联合高频超声(HFUS)检查在诊断小儿肠套叠及评估复位效果中的价值。选取91例疑似肠套叠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其中,67例经临床确诊为肠套叠(观察组)、24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闭孔疝等疾病(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了腹部HFUS、CT检查,分析两组患儿上述影像学资料,观察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在鉴别诊断肠套叠患儿中的价值及评估复位效果的能力。观察组患儿的同心圆征、假肾形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靶形肿块征、彗星尾征、肾形肿块特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67例确诊肠套叠患儿,其中61例采用温生理盐水成功复位、6例温生理盐水复位失败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成功复位患儿的套叠肠管长度、套叠肠管厚度测定值均低于失败的患儿(P<0.05);复位成功患儿的回肠横断面超声表现为类葡萄征、铜钱样检出率高于失败组(P<0.05)。CT与HFUS联合诊断肠套叠患儿的灵敏度为95.52%、特异度为91.67%。根据腹部CT特征联合腹部HFUS声像特征诊断肠套叠患儿能显著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能评估患儿采用温生理盐水复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高频超声 诊断 小儿 肠套叠 复位效果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利军 陈士新 +2 位作者 马宁 孙泽栋 代永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I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轴位3D-TOF MRA及3D-FIESTA-C,并分别进行MPR、CMPR及仿真内镜重建(MRVE),分析患侧血管与神经的关系。结果 32例中,5例(5/32,15.63%)患侧血管与神经无接触,... 目的探讨3.0T MRI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轴位3D-TOF MRA及3D-FIESTA-C,并分别进行MPR、CMPR及仿真内镜重建(MRVE),分析患侧血管与神经的关系。结果 32例中,5例(5/32,15.63%)患侧血管与神经无接触,4例(4/32,12.50%)可疑接触,5例(5/32,15.63%)明确接触;18例(18/32,56.25%)存在压迫,其中14例(14/18,77.78%)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2例(2/18,11.11%)为岩静脉,另外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各1例(1/18,5.56%)。对其中1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MVD),MRI所示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相吻合;术后11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结论 3.0T MRI可有效区分导致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动脉及静脉与神经的关系;3D-FIESTA-C的CMPR及MRVE可提高判断接触与压迫的敏感度与准确率,对显示责任静脉具有优势,MRVE三维空间立体定位可作为MVD术前评估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永刚 张晖 +2 位作者 黄斌 万涛 赵志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63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判定影像学特征。测定表...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63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判定影像学特征。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病灶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等指标。随访复发情况并评估相关性。结果在63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卵巢癌23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40例(良性组)。卵巢癌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T2WI信号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的ADC值为(2.11±0.14)×10^(-3)mm^(2)/s,低于良性组[(2.65±0.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的TTP为(35.46±2.22)s,高于良性组[(30.55±3.72)s],BF为(476.13±13.24)mL/100 g,低于良性组[(589.13±14.11)mL/1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V与M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3例患者中,磁共振动态增强判断为卵巢癌21例,卵巢良性肿瘤42例;DWI判断为卵巢癌22例,卵巢良性肿瘤41例。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判断为卵巢癌23例,卵巢良性肿瘤40例,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为100.0%。随访到2021年11月,63例患者中复发8例,其中卵巢癌复发6例,卵巢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18.6%。Spearsman分析显示,卵巢肿瘤复发与ADC、TTP、BF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在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中都具有很好的价值,能准确反映病灶的特征,可有效评估肿瘤复发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卵巢肿瘤 复发 表观扩散系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参数MRI模型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的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永刚 张堃 +2 位作者 黄斌 万涛 赵志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参数MRI模型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1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学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A组,n=36)、导管内癌组(B组,n=44)、良性病变组(C组,n=33)。所有受试...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参数MRI模型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1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学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A组,n=36)、导管内癌组(B组,n=44)、良性病变组(C组,n=33)。所有受试者均通过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参数MRI检查,对比分析3组患者ADC值、血管通透性的各定量参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率;分析MRI各参数与MVD及VEGF阳性表达率相关性和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患者的ADC值、Ktrans和Kep、MVD计数和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C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VD计数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MVD计数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Ve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MVD计数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Ktrans和Kep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DWI和DCE-MRI二者联合对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仅采用单一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对比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参数MRI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能够为后续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多参数MRI模型 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
下载PDF
DWI、DTI联合常规MRI可提高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准确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海 陈士新 +1 位作者 付伟 周新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3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常规MRI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取病理组织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脑胶质瘤...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常规MRI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取病理组织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脑胶质瘤组。术前行M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DWI、DTI。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MRI图像,比较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瘤体ADCDWI、ADCDTI、FA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阈值、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脑胶质瘤,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29例,高级别脑胶质瘤36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周ADCDWI、ADCDTI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体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瘤体ADCDWI和ADCDTI值低于低级别脑胶质瘤(P<0.05)。ADCDWI、ADCDTI、FA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775、0.817、0.716。DWI和DTI联合检测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AUC为0.903(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DWI、DTI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诊断和病理分级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病理学分级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SCLC的效果及对T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斌 赵志友 +5 位作者 陈士新 付伟 王建庄 周庆元 马武 景文江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08-910,914,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表达的影响。方法SCLC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0),2组均给予EP方案化疗,其中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125)I放...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表达的影响。方法SCLC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0),2组均给予EP方案化疗,其中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患者预后,检测血清TAP表达。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SCLC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血清TA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小细胞肺癌 肿瘤异常蛋白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胶原酶性脑出血大鼠MRI表现的时间演变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永刚 谢军 +2 位作者 黄斌 万涛 赵志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3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胶原酶性脑出血大鼠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时间演变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只C57BL/6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对实验组大鼠构建胶原酶性脑出血模型,2组大鼠均进行MRI检查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 目的探讨胶原酶性脑出血大鼠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时间演变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只C57BL/6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对实验组大鼠构建胶原酶性脑出血模型,2组大鼠均进行MRI检查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测定。比较2组大鼠造模成功后1、2、6、12、24 h脑干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平均扩散率(MD)FA值、MD值、SWI、T2WI值以及AQP4平均光密度值。通过Pearson法分析ADC值、FA值和MD值与AQP4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大鼠脑干ADC值、FA值和MD值均在造模成功后1 h开始降低,在2 h时达到最低值,随后逐渐升高,在12 h时恢复正常值;而SWI值、T2WI值和AQP4平均光密度值在造模成功后1 h开始增大,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1~6 h,实验组大鼠脑干ADC值、FA值和MD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 h时2组ADC值、FA值和M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1~24 h,实验组大鼠SWI、T2WI值和AQP4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ADC值、FA值和MD值与AQP4表达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QP4表达变化参与了胶原酶性脑出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联合MRI表现的时间演变值有助于对胶原酶性脑出血做出早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胶原酶性脑出血 MRI 时间演变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CT胸部平扫及增强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脏功能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周洁 陈士新 王志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CT胸部平扫及增强评价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心脏功能的价值。方法将40只SPF級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2组-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1.0%野百合碱(5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对照组一... 目的探讨与分析CT胸部平扫及增强评价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心脏功能的价值。方法将40只SPF級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2组-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1.0%野百合碱(5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对照组一次性注射0.9%氯化钠溶液(5.0 mL/kg)。采用CT胸部平扫及增强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脏功能,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蛋白激酶G1(PKG-1)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造模第4周与造模第8周的平均肺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均造模成功。模型组造模第4周与造模第8周的CT胸部平扫肺动脉直径与右室横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第4周与造模第8周的CT胸部增强三尖瓣反流速度、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右肺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第4周与造模第8周的肺组织eN0S、PKG-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型组造模第8周中,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三尖瓣反流速度、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右肺动脉峰值流速与肺组织eNOS、PK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582、0.613、0.598、0.602.0.546;r=0.6820.589、0.613、0.578、0.581,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大鼠多伴随有肺组织eN0S与PKG-1蛋白的高表达,CT胸部平扫及增强能有效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脏功能,且CT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指标与eNOS、PKG-1蛋白表达水平呈现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肺动脉高压 心脏功能 CT胸部平扫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学特征的恶性肺纯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理分型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陈郁 许华 +1 位作者 刘海 陈士新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655-660,共6页
目的构建恶性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患者基于CT影像学特征的病理分型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三二〇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具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肺pGGN患者193例217个病灶,根据是否为浸润性腺... 目的构建恶性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患者基于CT影像学特征的病理分型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三二〇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具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肺pGGN患者193例217个病灶,根据是否为浸润性腺癌划分为浸润性腺癌组(68例患者,73个病灶)和非浸润性腺癌组(125例患者,144个病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及CT影像学参数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恶性肺pGGN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的危险因素;构建恶性肺pGGN病理分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浸润性腺癌组与非浸润性腺癌组毛刺征比例分别为34.25%(25/73)和5.56%(8/144);内部血管征比例分别为93.15%(68/73)和18.75%(27/144);空气支气管征分别为67.12%(49/73)和12.50%(18/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3,P<0.001;χ^(2)=108.95,P<0.001;χ^(2)=67.72,P<0.001);浸润性腺癌组结节平扫最大CT值(-527.82±72.95)HU显著高于非浸润性腺癌组(-592.79±86.4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毛刺征(OR=8.93,95%CI为1.99~39.97,P=0.004)、空气支气管征(OR=8.16,95%CI为2.91~22.86,P<0.001)、内部血管征(OR=48.39,95%CI为14.81~158.07,P<0.001)、平扫最大CT值(OR=1.01,95%CI为1.00~1.02,P=0.001)均是恶性肺pGGN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利用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内部血管征、平扫最大CT值、logistic回归模型P值对于恶性肺pGGN病理分型情况进行预测,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0、0.50、0.50、-547.23 HU、0.4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77、0.87、0.69、0.96,敏感性分别为34.25%、67.12%、93.15%、82.19%、89.04%,特异性分别为94.44%、87.50%、81.25%、46.53%、92.36%,约登指数分别为28.69%、54.62%、74.40%、28.72%、81.40%。结论恶性肺pGGN患者中合并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内部血管征及平扫最大CT值较大者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的风险较高;基于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内部血管征及平扫最大CT值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辅助恶性肺pGGN病理分型鉴别诊断中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分析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琦 范志刚 +2 位作者 周新军 马永刚 王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分析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PMI)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择期PCI手术治疗的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有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升高...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分析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PMI)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择期PCI手术治疗的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有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分为PMI阳性组(n=106)和PMI阴性组(n=145)。所有患者术前1周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在PCI术前和术后24 h内均测量患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采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标注并分析斑块特征,主要测量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并对斑块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斑块定量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术后PM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冠脉斑块定量指标对PCI术后PMI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最大面积狭窄率、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脂质斑块体积、脂质斑块占比和纤维斑块体积与PCI术后PMI的发生有关(P<0.05);而斑块长度、管腔最窄处面积、纤维斑块占比、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占比、斑点状钙化、餐巾环征、重构指数和偏心指数与PCI术后PMI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面积狭窄率和脂质斑块占比是PCI术后PM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最大面积狭窄率和脂质斑块占比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应用。结论:冠脉斑块定量分析对PCI患者PMI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其中最大面积狭窄率和脂质斑块占比对PM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PCI 心肌损伤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脑血流灌注、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 陈士新 +1 位作者 许华 王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9-291,294,共4页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流灌注、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72例AD患者设为A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并比较...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流灌注、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72例AD患者设为A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并比较其脑血流灌注、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等相关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脑血流灌注、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双侧的海马体积、经颅腔容积校正海马体积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双侧的放射冠、扣带回、枕叶、顶叶、颞叶、额叶的脑血流信号强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功能、抽象概括能力、记忆能力、定向力、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双侧的海马体积、经颅腔容积校正海马体积,以及双侧的放射冠、扣带回、枕叶、顶叶、颞叶、额叶的脑血流信号均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3.0 T MRI检测出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海马体积均降低,且其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灌注 海马体积 认知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