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磨玻璃结节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宋晏 张高潮 +2 位作者 张学敏 陈正福 付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浸润性肺腺癌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3年01月于我院诊治肺GGN患者共171例194个结...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浸润性肺腺癌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3年01月于我院诊治肺GGN患者共171例194个结节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否为浸润性肺腺癌分为浸润组(158个)和非浸润组(36个);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肺GGN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独立危险因素,肺GGN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分析。结果:171例194个结节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浸润性肺腺癌结节共158个,占比为81.44%。两组合并胸膜凹陷征比例、结节实性成分比例、SUV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胸膜凹陷征、结节实性成分比例及SUV指数均是肺GGN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回归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P值预测概率对患者肺GGN确诊早期浸润性腺癌风险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52.55%、94.13%、70.72%、96.66%。结论:肺GGN患者是否属于浸润性腺癌与是否合并胸膜凹陷征、结节实性成分比例及SUV指数关系密切;而基于上述指标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准确指导浸润性肺腺癌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浸润性癌 PET/CT 模型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价值
2
作者 王健庄 崔创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肝包膜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ACE+射频...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肝包膜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ACE+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PF)、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以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ORR高于对照组(85.00%vs 62.50%,χ^(2)=5.230,P<0.05);两组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F、CEA水平低于对照组(t=7.616;t=8.938,P<0.05);两组不良反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Log Rankχ^(2)=7.487,P<0.0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放射性^(125)I粒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余宏鑫 巩媛 +2 位作者 兰俊 王健庄 白燕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2-215,221,共5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近期预后不良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综合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诊治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84例,根据发病后30d...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近期预后不良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综合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诊治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84例,根据发病后30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25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该类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分析。结果死亡组合并感染比例、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血清钙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感染比例、低血钙水平及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是发病30d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感染、血钙水平、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Logistic回归模型P值对于发病30d内死亡进行预测,约登指数为43.57%、53.83%、44.82%和71.75%。结论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与是否合并感染、血钙水平及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等多种因素有关;基于上述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可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老年 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核素敷贴治疗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122例
4
作者 张学敏 马丽 +2 位作者 陈正福 宋晏 周敏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9期1592-1592,共1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核素敷贴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观察了122例2006~2009年所治疗的病例,患儿均采用核素锶-90/钇-90敷贴器分次小剂量法治疗。结果:所治疗的122例患儿,1个疗程后痊愈102例,1次性治愈率达83.6%,对未痊愈者...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核素敷贴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观察了122例2006~2009年所治疗的病例,患儿均采用核素锶-90/钇-90敷贴器分次小剂量法治疗。结果:所治疗的122例患儿,1个疗程后痊愈102例,1次性治愈率达83.6%,对未痊愈者又行第2疗程治疗后总治愈率达97.6%,两个疗程总显效率100%。结论:核素敷贴治疗法与其他治疗法相比,该治疗无疼痛、无创伤、治疗费用低、简便易行,治疗后副反应少见,极易被婴幼儿及家长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敷贴治疗 毛细血管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左甲状腺素联合^(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敏 张高潮 +3 位作者 宋晏 冯昭 刘佳楹 陈正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与^(131)Ⅰ联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7例。对照组采用^(131)Ⅰ干预,观察组采用左甲状腺素联合^(1...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与^(131)Ⅰ联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7例。对照组采用^(131)Ⅰ干预,观察组采用左甲状腺素联合^(131)Ⅰ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体积、甲亢相关蛋白及抗体水平、血脂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联合^(131)Ⅰ治疗甲亢可改善甲状腺肿大,调节血脂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左甲状腺素 ^(131)Ⅰ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球蛋白
下载PDF
最大标准摄取值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陈正福 张学敏 张高潮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083-2086,2110,共5页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其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18)F-FDG PE...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其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甲状腺癌组织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最大标准摄取值患者的预后。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最大标准摄取值为(5.37±1.12),癌旁组织最大标准摄取值为(1.61±0.34),甲状腺癌组织最大标准摄取值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1 cm、有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高于肿瘤直径≤1 cm、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癌组织中高最大标准摄取值的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低于低最大标准摄取值的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升高,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肿瘤直径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最大标准摄取值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99mTC-MIBI门控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尿毒症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分析
7
作者 陈正福 张学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99mTc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特点,分析各参数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79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两组临床资...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99mTc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特点,分析各参数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79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两组临床资料,并根据随访期间(6个月)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26例)和非MACE组(5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99mTc-MIBI GMPI检测并计算左室舒张末期体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体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及高峰充盈率(PFR)、负荷总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运动-静息总评分差(SDS)、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熵等参数,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99mTc-MIBI GMPI参数并分析其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年龄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入院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患者占比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两组性别、病程和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PER低于非MACE组,SDS、PSD、PBW和熵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DS、PSD、PBW和熵预测尿毒症患者MACE的AUC分别为0.692、0.696、0.669、0.713和0.731,联合各项指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的AUC为0.90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2%和95.57%。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均可发生异常,99mTc-MIBI GMPI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异常情况,对预测MACE发生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宋晏 陈正福 +2 位作者 张学敏 张高潮 付伟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并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陕西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行^(131)I治疗... 目的:探讨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并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陕西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行^(131)I治疗前证实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PTC患者共151例,根据^(131)I治疗效果划分为最佳反应组(92例)和非最佳反应组(59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疗效独立影响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上述独立影响因素用于患者^(131)I治疗后疗效预测临床效能。结果:最佳反应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激发态下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和转移淋巴结最小径长度均显著小于非最佳反应组(P<0.05);最佳反应组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风险分层中危比例显著高于非最佳反应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SH激发态下Tg水平、转移淋巴结最小径及ATA风险分层情况均是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疗效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H激发态下Tg水平、转移淋巴结最小径及ATA风险分层均可用于^(131)I治疗后疗效预测,其中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且TSH激发态下Tg水平预测效能优于其他两者。结论: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除与转移淋巴结最小径及ATA风险分层情况有关外,还受TSH激发态下Tg水平独立影响,其水平可用于放射性碘治疗效果预测,且与其他因素联合具有更佳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131)I 手术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 放射疗法
下载PDF
放射野内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效果预测指标研究
9
作者 王健庄 付伟 陈士新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野内淋巴结(LN)转移食管癌患者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效果预测指标,旨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颈部孤立性LN转移放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患者共98例,均行CT引导... 目的探讨放射野内淋巴结(LN)转移食管癌患者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效果预测指标,旨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颈部孤立性LN转移放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患者共98例,均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分为缓解组(54例)和未缓解组(44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治疗效果独立影响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用于^(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预测效能。结果缓解组肿瘤最大径为(4.1±1.2)cm,小于未缓解组的(5.2±1.3)cm(P<0.05);缓解组复发距前次治疗时间和术后即刻90%大体肿瘤体积接受剂量(D90)分别为(14.0±3.0)个月,(114±14)Gy,均多于未缓解组的(6.2±1.2)个月,(98±8)Gy(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复发距前次治疗时间及术后即刻90%大体肿瘤体积接受剂量(D90)均是^(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复发距前次治疗时间及术后即刻D90均可用于^(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预测(P<0.05)。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孤立性LN转移放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治疗效果与肿瘤最大径、复发距前次治疗时间及术后即刻D90密切相关,且上述三者均可用于缓解效果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性同位素 淋巴结 复发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军 杨晨 严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4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年龄24~73...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4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6.35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Ⅲ~Ⅳ期17例,Ⅰ~Ⅱ期29例。选择同期46例病理诊断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76岁;浆液性囊腺瘤7例,混合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3例。两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检测,对比两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的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增强速率等各参数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研究组不同疾病分期患者(Ⅲ~Ⅳ期、Ⅰ~Ⅱ期)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与上述各血清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阳性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研究组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增强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期患者上述血清指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及血清CA125、CA199、CEA、AFP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阳性率、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阳性率[95.65%(44/46)]、准确度[94.57%(87/92)]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检测可明显提升卵巢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且可为疾病分期评定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CA125 CA199 CEA AFP 卵巢恶性肿瘤 阳性检出率
原文传递
陕西汉中地区不同吸烟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莉 张军 +1 位作者 李婷 陈正福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分析汉中地区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汉中地区住院诊治的肺癌患者642例,根据吸烟状况分为观察组(有吸烟史,n=404)和对照组(无吸烟史,n=238),回顾性分析年龄、... 目的分析汉中地区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汉中地区住院诊治的肺癌患者642例,根据吸烟状况分为观察组(有吸烟史,n=404)和对照组(无吸烟史,n=238),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居住地等情况、疾病基本情况包括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男性比例(67.08%)显著高于对照组(57.56%)(χ^(2)=5.855,P<0.05);观察组≥50岁患者占比(80.94%)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χ^(2)=4.824,P<0.05);两组患者居住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0,P>0.05)。两组病理类型比较,对照组腺癌(49.16%)占比最高,观察组小细胞肺癌(41.34%)占比最高(χ^(2)=15.291,P<0.05);两组病理分期比较,对照组ⅢB期(32.77%)占比最高,其次是Ⅳ期(23.53%)、ⅢA期(20.59%)、Ⅱ期(13.03%)、Ⅰ期(10.08%);观察组在ⅢA期(35.40%)占比最高,其次是ⅢB期(25.00%)、Ⅳ期(16.09%)、ⅢA期(16.09%)、Ⅱ期(15.10%)、Ⅰ期(8.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7,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RR(48.76%)低于对照组ORR(5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1,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64.85%)明显低于对照组(73.95%)(χ^(2)=5.251,P<0.05)。结论汉中地区中老年男性吸烟者是肺癌的高发人群,多发鳞癌Ⅲ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非吸烟者,其预后不佳,应倡导患者戒烟,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不同吸烟状况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99Tcm-tetrofosminSPECT诊断肺部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高潮 马丽 +3 位作者 寇莹 陈正福 宋晏 徐金亮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99Tcm-tetrofosmin(99Tcm-TF)SPECT亲肿瘤显像诊断肺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我科进行99Tcm-TF肺亲肿瘤显像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一周行胸部CT检查及99Tcm-TF SPECT肺亲肿瘤显像。对照最终结果,评价两种方法... 目的探讨99Tcm-tetrofosmin(99Tcm-TF)SPECT亲肿瘤显像诊断肺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我科进行99Tcm-TF肺亲肿瘤显像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一周行胸部CT检查及99Tcm-TF SPECT肺亲肿瘤显像。对照最终结果,评价两种方法鉴别肺肿瘤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以肿瘤3cm大小为界,分≥3cm组和〈3cm组,评价99Tcm-TF SPECT显像在两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99Tcm-TF SPECT肺亲肿瘤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35.7%、56.1%、66.7%和35.7%;CT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50.0%、78.0%、78.1%和77.8%。CT较99Tcm-TF SPECT的灵敏度(x2=5.594,P〈0.05)和准确率(x2=4.473,P〈0.05)高,而特异度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3,P〉0.05)。同时,肿瘤≥3cm和〈3cm组中,99Tcm-TF检查肺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9%、25.0%、69.6%和37.5%、40.0%、38.9%,而两组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05),灵敏度(x2=4.352,P〈0.05)和准确率(x2=3.858,P〈0.05)有差异。结论CT对于肺癌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相比而言,99Tcm-TF的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医生在行该项检查之前需经过筛选才有可能提高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99Tcm-tetrofosmin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不同^(131)I给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13
作者 宋晏 陈正福 张学敏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1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131)I给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某院甲亢患者120例,依据^(131)I给药方案分为多次组(n=60)和单次组(n=60),多次组给予多次小剂量^(131)I(50~80μCi/g,分2次口... 目的比较不同^(131)I给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某院甲亢患者120例,依据^(131)I给药方案分为多次组(n=60)和单次组(n=60),多次组给予多次小剂量^(131)I(50~80μCi/g,分2次口服,间隔3个月)治疗,单次组给予一次高剂量^(131)I(100~120μCi/g,一次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多次组和单次组治疗3、6个月后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_(3))、游离四碘甲状腺氨酸(FT_(4))低于治疗前,多次组和单次组治疗3、6个月后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治疗前,多次组治疗3个月后FT_(3)、FT_(4)高于单次组,多次组治疗3个月后TSH低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和单次组治疗6个月后FT_(3)、FT_(4)、TSH基本相同(P>0.05);多次组和单次组治疗有效率基本相同(P>0.05);多次组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发生率低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高剂量和多次小剂量^(131)I治疗均可改善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二者疗效相似,其中多次小剂量^(131)I治疗的给药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给药方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