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美国内分泌学会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新药Romosozumab指南 被引量:5
1
作者 符善姜 欧阳娜 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0-576,共7页
Romosozumab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之一。近期,美国内分泌学会就该药治疗适应证及证据进行归纳总结,并于2020年2月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上,旨在对美国内分泌学会2019年发布的... Romosozumab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之一。近期,美国内分泌学会就该药治疗适应证及证据进行归纳总结,并于2020年2月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上,旨在对美国内分泌学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理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更新。本文就该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romosozumab 硬骨抑素 指南
下载PDF
血清omentin-1和Apelin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黎俊森 黎培爱 刘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脂肪细胞因子Apelin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4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脂肪细胞因子Apelin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4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47)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98)。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omentin-1、Apelin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omentin-1、Apelin水平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血清omentin-1、Apelin诊断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omentin-1、Apelin水平对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病程、HbA1c、空腹血糖、HOMA-IR水平分别为(6.34±1.86)年、(9.83±2.01)%、(10.24±2.25)mmol/L、1.28±0.39,均明显高于非周围神经病变组[(4.72±1.31)年、(7.64±1.36)%、(8.76±2.13)mmol/L、0.93±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血清Apelin水平为(14.76±3.89)ng/mL,明显高于非周围神经病变组[(22.31±4.25)ng/mL],血清omentin-1水平为(937.85±210.42)pg/dL,明显低于非周围神经病变组[(686.19±119.28)p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与病程、空腹血糖、HbA1c、HOMA-IR呈负相关(P<0.05),Apelin水平与病程、空腹血糖、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血清omentin-1、Apelin单独及联合诊断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808、0.882,敏感度分别为73.6%、58.6%、80.9%,特异度分别为75.2%、92.4%、8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elin是T2DM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omentin-1是T2DM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omentin-1、Apelin水平可用于评估T2DM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变 网膜素-1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ALCAT1与25(OH)D联合检测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加凤 张丽 +1 位作者 彭兴 孙兴莱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3期598-601,64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25羟基维生素D[25(OH)D]联合检测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79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 目的探究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25羟基维生素D[25(OH)D]联合检测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79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60例甲亢患者为对照B组,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A组,比较3组血清NT-proBNP、ALCAT1和25(OH)D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UEF)与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分析血清NT-proBNP、ALCAT1、25(OH)D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及甲亢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ALCAT1和25(OH)D水平对甲亢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的NT-proBNP、ALCAT1与LVDd值依次显著升高(P<0.05),25(OH)D、LVEF值与E/A值依次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ALCATI水平与甲亢性心脏病及LUDd值呈正相关(P<0.05),与LVEF值和E/A值呈负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甲亢性心脏病及LVDd值呈负相关(P<0.05),与LVEF值和E/A值呈正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ALCAT1、25(OH)D和NT-proBNP联合预测甲亢性心脏病的效能(AUC为0.926)明显优于各单独指标(AUC分别为0.786、0.804与0.826)(P<0.05)。结论血清NT-proBNP、ALCATI与25(OH)D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患者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从而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甲亢性心脏病 N端脑钠肽前体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 25羟基维生素D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肠道GLP-1受体表达水平与T2DM及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加凤 张丽 +2 位作者 黎宗保 裴翔 刘丹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分析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三亚中心医院接受结肠外科手术的肥胖型T2DM、单纯T2DM、体质量与血糖均正常的患者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对比各组... 目的分析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三亚中心医院接受结肠外科手术的肥胖型T2DM、单纯T2DM、体质量与血糖均正常的患者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料、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并取正常近端肠道病理切片观察肠道GLP-1受体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与各指标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GLP-1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服糖后2小时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比较,A组>B组>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GLP-1受体高表达于近端结肠黏膜层,肌间神经层、环肌层中可见少量表达,且A组、B组、C组GLP-1受体表达依次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8.22±17.30)、(117.85±24.07)、(149.62±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与BMI、腰臀比、体脂率及FBG、2 hPG、Fins、HbA1c、C肽呈负相关(r=-0.326,-0.338,-0.421,-0.625,-0.520,-0.471,-0.394,-0.36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腰臀比、体脂率、FBG、2hPG、Fins、HbA1c、C肽均为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肠道GLP-1受体表达水平受T2DM、肥胖的影响,且与BMI、腰臀比、体脂率、糖代谢及胰岛素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2型糖尿病 肥胖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欧阳茹 裴翔 +2 位作者 黎宗保 张丽 刘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132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132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OD、TA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RP、IL-2、TNF-a明显低于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疗效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 活血化瘀制剂 疗效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减重方式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脂分布、血糖波动及SFRP5、APN、LP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黎俊森 刘丹 +1 位作者 黎培爱 崔静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77-48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方式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含量、血糖控制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ory curl related protein 5,SFRP5)、脂联素(adiponectin,APN)、瘦素(leptin,LP)的调节作用,以期寻找一种更适合于糖尿病合并肥胖人群的...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方式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含量、血糖控制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ory curl related protein 5,SFRP5)、脂联素(adiponectin,APN)、瘦素(leptin,LP)的调节作用,以期寻找一种更适合于糖尿病合并肥胖人群的减重、降糖模式。方法选取2018-06/2020-12月作者医院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9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对照组,每组各39例。试验A组给予限制热量平衡饮食,试验B组给予正常热量饮食联合口服二甲双胍、试验C组给予正常热量饮食联合口服奥利司他、试验D组给予正常热量饮食联合利拉鲁肽,对照组给予正常热量饮食,均治疗3个月。比较5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内脏脂肪含量、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hour blood glucose,2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 function,HOMA-β)、SFRP5、APN、LP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1)患者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含量组间比较,试验C组<试验D组<试验B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2)HbA1c、FPG、2hPG水平组间比较,试验B组和试验D组<试验C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3)LDL-C、TC、TG水平组间比较,试验C组<试验D组<试验B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HDL-C水平的组间比较,试验C组>试验D组>试验B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4)HOMA-IR、HOMA-β水平组间比较,试验B组和试验D组<试验C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5)血清SFRP5水平组间比较,试验D组>试验C组>试验B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APN水平组间比较,试验C组>试验D组>试验B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LP水平组间比较,试验C组<试验D组<试验B组<试验A组<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降糖、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显著,采用奥利司他治疗减重、降脂效果显著,还可调节SFRP5、APN、LP表达水平,减轻LP抵抗状态,加速脂肪分解及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方式 肥胖症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含量 血糖控制 脂联素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瘦素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为成 黎培爱 武志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702-1706,共5页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法,通过把握其中病机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理论研究。“虚气留滞”理论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病因病机剖析,“虚气”“留滞”互为因果,成为复合之邪,...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法,通过把握其中病机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理论研究。“虚气留滞”理论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病因病机剖析,“虚气”“留滞”互为因果,成为复合之邪,共同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其中“虚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留滞”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虚气”影响津血运行,导致“留滞”的产生;“留滞”是以内毒积聚为先,痰瘀阻络为损。“留滞”日久伤及正气,加重“虚气”的程度,是为复合病邪,临床治疗应“补虚”与“通滞”双管齐下,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以补其虚,活血解毒、涤痰祛浊以通其滞。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执简驭繁,使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机制简单明了,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虚气留滞 补虚通滞 病理机制 理论研究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欧阳茹 张丽 +3 位作者 黎宗保 裴翔 陈铅琴 符善姜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独和联合硫辛酸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DK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KD常规治疗,...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独和联合硫辛酸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DK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KD常规治疗,单药组80 mg/d缬沙坦口服,联合用药组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点滴0.6 g硫辛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肾脏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结果治疗前两组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UAER、β2-MG和Cys 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硫辛酸能够有效降低DKD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 硫辛酸 肾功能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Hsa_circ_0057362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表达及其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9
作者 欧阳茹 黎宗保 +1 位作者 裴翔 张丽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Hsa_circ_0057362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DFU患者作为DFU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90例单纯2... 目的探讨血清Hsa_circ_0057362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DFU患者作为DFU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9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6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Wagner分级标准,116例DFU患者中1级25例、2~3级54例、4~5级37例。按DFU感染严重程分为1~2级55例(无或轻度感染),3~4级61例(中重度感染)。根据DFU患者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sa_circ_0057362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t检验比较血清各组IL-6、CRP及Hsa_circ_0057362水平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FU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sa_circ_0057362、CRP及IL-6预测DFU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FU患者血清Hsa_circ_0057362表达水平与感染分级和Wagner分级的相关性。结果DFU组和T2DM组血清PCT、IL-6及Hsa_circ_005736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FU组高于T2DM组(P<0.05)。预后不良组DFU病程、Wagner分级、血肌酐、尿酸、PCT、IL-6及Hsa_circ_0057362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4级感染DFU患者血清Hsa_circ_005736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2级(分别为4.36±2.08和3.25±1.57,P<0.001)。随着Wagner分级增加,DFU患者Hsa_circ_005736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4~5级为4.95±2.37,2~3级为3.56±1.79,1级为2.70±0.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OR=2.793,95%CI 1.966~7.104)、IL-6(OR=2.376,95%CI 1.584~5.710)及Hsa_circ_0057362(OR=3.106,95%CI 2.624~10.248)水平升高是DFU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sa_circ_0057362≥3.80预测DFU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大(0.891,95%CI 0.828~0.953),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86.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FU患者血清Hsa_circ_0057362表达水平与Wagner分级呈正相关(r=0.782,P<0.001)。结论Hsa_circ_0057362在DFU患者中呈高表达,其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是预测DFU患者预后不良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溃疡 Hsa_circ_0057362 预后 疾病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对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黎俊森 喻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对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0)和造模组(n=45),造模过程死亡5只,剩余造模鼠分为模型、硒酵母、维生素D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检测血中甲状腺球... 目的探究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对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0)和造模组(n=45),造模过程死亡5只,剩余造模鼠分为模型、硒酵母、维生素D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检测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IL-23、硒、维生素D3水平。以HE、TUNEL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和细胞凋亡,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甲状腺Toll样受体(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腺细胞被破坏,凋亡数量增加(P<0.05),TGAb、TPOAb、TSH、TNF-α、IL-6、IL-17、IL-23、TLR2、TLR4、MyD88、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FT_(3)、FT_(4)、IL-10、硒、维生素D3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3组甲状腺细胞形态较好,凋亡数量减少(P<0.05),TGAb、TPOAb、TSH、TNF-α、IL-6、IL-17、IL-23、TLR2、TLR4、MyD88、NF-κB水平下降(P<0.05),FT_(3)、FT_(4)、IL-10、硒、维生素D3水平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通过抑制TLRs/MyD88/NF-κB通路,减少甲状腺细胞凋亡,减轻自身免疫反应损伤,保护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 硒酵母 维生素D 自身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