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贾国梅 何立 +4 位作者 程虎 王世彤 向翰宇 张雪飞 席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土壤微生物通过矿化和固持营养而显著影响土壤肥力。以湖北宜昌点军区三种植被类型(柏树、橘树、菜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植被覆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土壤微生物通过矿化和固持营养而显著影响土壤肥力。以湖北宜昌点军区三种植被类型(柏树、橘树、菜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植被覆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都是柏树地显著大于柑橘地和菜地,而菜地和柑橘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的大小顺序为菜地>柏树地>橘树地。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互相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土壤全磷与土壤微生物量磷之间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这意味着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变化的指标。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MBC/MBN之间都无显著性差异,而土壤MBC/MBP和MBN/MBP的变化顺序是橘树地>柏树地>菜地。MBC/MBP和MBN/MBP与MBP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微生物碳氮与MBC/MBN,MBN/MBP和MBC/MBP之间都无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土壤MBC/MBP和MBN/MBP的变化主要与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植被覆盖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磷
下载PDF
阿魏酸类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富里酸对化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萌 刘喆 +3 位作者 杨笑宇 艾思敏 王冬梅 刘立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30-1537,共8页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藻是控制水华的生物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植物分泌一些物质来抑制藻类的生长。选取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实验藻株,研究其对两种化感物质阿魏酸(Ferulic acid,Fe A)和阿魏酸乙酯(Ethyl ferulate...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藻是控制水华的生物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植物分泌一些物质来抑制藻类的生长。选取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实验藻株,研究其对两种化感物质阿魏酸(Ferulic acid,Fe A)和阿魏酸乙酯(Ethyl ferulate)化感作用的响应,以及以富里酸(Fulvic acid,Fu A)为代表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化感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100 mg?L^(-1)和200 mg?L^(-1)阿魏酸和8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阿魏酸乙酯对藻类具有化感作用;阿魏酸对铜绿微囊藻半抑制浓度EC50(96h)为123.7mg?L^(-1),阿魏酸乙酯EC50(96h)为87.7 mg?L^(-1),阿魏酸乙酯抑制能力强于阿魏酸。阿魏酸(40 mg?L^(-1))和阿魏酸乙酯(40 mg?L^(-1))实验组溶液中均未检测到微囊藻毒素MC-LR,100 mg?L^(-1)阿魏酸、80 mg?L^(-1)和100 mg?L^(-1)阿魏酸乙酯处理后第1~7天溶液中均检测到MC-LR。低质量浓度富里酸(1 mg?L^(-1))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高质量浓度(10 mg?L^(-1))抑制其生长。在阿魏酸与铜绿微囊藻的体系中加入1 mg?L^(-1)富里酸后,40 mg?L^(-1)和80 mg?L^(-1)阿魏酸实验组均表现为促进作用,100 mg·L^(-1)阿魏酸实验组藻液叶绿素a降低。10 mg?L^(-1)富里酸加入后40 mg?L^(-1)、80 mg?L^(-1)和100 mg?L^(-1)阿魏酸实验组叶绿素a均下降。富里酸-阿魏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大于单独使用该剂量的阿魏酸对藻类的化感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展现了溶解性有机质对化感物质环境行为的影响,为揭示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生植物控藻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阿魏酸类化合物 溶解性有机质 富里酸 铜绿微囊藻
下载PDF
井冈山鹿角杜鹃群落灌木层功能多样性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向琳 陈芳清 +2 位作者 官守鹏 王玉兵 吕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144-8155,共12页
研究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揭示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及维持机制。以井冈山地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海拔梯度群落灌木层植物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研究了该群... 研究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揭示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及维持机制。以井冈山地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海拔梯度群落灌木层植物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研究了该群落类型灌木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环境因子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类型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减小趋势,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却较为复杂。其中FRic、FEve和FDis随着海拔的升高显著减小,FDiv和Rao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2)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呈现复杂的相关性。FRic、FEve与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Rao、FDis、FDiv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线性相关关系,且具有显著相关性;3)群落所分布的坡位及土壤氮与磷含量等环境因子对灌木植物的功能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鹿角杜鹃群落灌木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共同决定了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海拔 鹿角杜鹃 井冈山
下载PDF
蛛网萼叶功能性状随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英鲲 吕坤 +1 位作者 吴宇 陈芳清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34,共9页
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 Sieb.et Zucc.)是一种分布区域十分狭窄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以江西省蛛网萼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发育阶段蛛网萼的叶厚度(LT)、叶面积(LA)、叶含水量(LWC)、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单位干... 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 Sieb.et Zucc.)是一种分布区域十分狭窄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以江西省蛛网萼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发育阶段蛛网萼的叶厚度(LT)、叶面积(LA)、叶含水量(LWC)、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单位干重的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和叶氮磷比(N/P)等功能性状指标,分析了功能性状和投资策略随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蛛网萼的各种叶功能性状随生长发育进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LA、LTD、N/P显著增加,LWC、SLA及LPC显著减少,而LT和LNC无显著变化。主成分分析及PCA排序结果表明,蛛网萼叶功能性状症候群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朝着LT、LA、LTD、LNC和N/P增加,而SLA、LWC和LPC减小的方向变化,植物的生长投资策略由快收益向慢收益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萼 叶功能性状 生长发育进程 性状症候群 投资策略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位处理下的疏花水柏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嫣然 官守鹏 +1 位作者 陈芳清 吕坤 《植物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土壤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河岸带植物种群更新的关键因素。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修建失去了库区所有的生境而成为了一种濒危物种。方法:本文通过模拟不同土壤地下水位,测定了疏花水柏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地下水位的响... 目的:土壤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河岸带植物种群更新的关键因素。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修建失去了库区所有的生境而成为了一种濒危物种。方法:本文通过模拟不同土壤地下水位,测定了疏花水柏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地下水位的响应,以揭示疏花水柏枝残留种群的更新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地下水位对种子的萌发有着显著影响。种子萌发率随着土壤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不断增加,?10 cm土壤水位的种子萌发率比0 cm土壤水位高201.8%。土壤地下水位还对幼苗的存活与生长有着显著影响。出苗率、植株鲜重和幼苗长度都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而显著增加,?10 cm土壤水位的出苗率、植株鲜重和幼苗长度分别比0 cm土壤水位高108.5%,158.5%和140.7%。结论:综上所述,土壤地下水位对疏花水柏枝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对种群的更新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下水位 疏花水柏枝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濒危物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