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提取物对DR模型大鼠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干预效果及对血清IL-6和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仪立群 王淼 +2 位作者 林琳 仲苏鄂 王庆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5-679,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干预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于40只制作DR模型,全部建模成功,随...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干预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于40只制作DR模型,全部建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使用40、60、80 mg/kg黄芪提取物溶液进行灌胃处理。取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IL-6、VEGF、空腹血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ax)、舒张末期流速(Min)、平均血流速度(TAMx)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TC、TG、LDL-C、IL-6、VEGF、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HDL-C,Max、Min、TAMx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均P<0.001)。结论黄芪提取物对DR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血脂,降低血糖,通过调控IL-6、VEGF水平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空腹血糖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量及轴长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栾国刚 谌金金 +4 位作者 熊莎 章艳 朱丹 肖芬 严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35-2137,共3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0眼;首先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以其散光绝对值为眼球总散光值;接着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双眼角膜地形至少3次,取结果最好者记录角膜散光值;按公式:眼内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记录眼内散光。最后A超测量双眼轴长各5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总散光,角膜散光总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02<0.05),且与上睑下垂严重呈一定正相关(Spearman r s=0.514,0.721,P均<0.05);但角膜散光轴向、眼轴长度、眼内散光总体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散光轴向、眼内散光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角膜散光发生,其散光的严重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对眼轴长不产生明显影响。弱视在重度上睑下垂眼更加常见,高的角膜散光与其有关,且多为中度的顺规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散光 角膜散光 眼内散光 眼轴长度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谌金金 章艳 +1 位作者 栾国刚 严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38-234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1/201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婴幼儿泪囊炎患者218例356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泪囊区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单纯泪道探通组,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组。观察不同分组...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1/201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婴幼儿泪囊炎患者218例356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泪囊区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单纯泪道探通组,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组。观察不同分组患儿的治愈率。结果: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总的治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泪道探通组的疗效显著性高于泪道加压组及泪囊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的疗效显著性高于泪囊按摩组;联合激素冲洗组疗效显著优于不联合激素冲洗组。上泪小点探通术治愈率显著优于下泪小点探通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泪囊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和泪道探通组的治愈率不断降低(r=0.553、0.437、0.742,P〈0.05)。结论:对于月龄较小,1岁以下的患儿首选泪囊区按摩法,而对于1岁~2岁的患儿泪囊按摩无效者推荐泪道探通,上泪小点探通疗效更优,而对于2岁以上患儿多推荐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婴幼儿 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主要屈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栾国刚 严涛 +2 位作者 谌金金 熊莎 章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68,272,共3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屈光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8例,年龄(6个月~35岁);术前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不能配合主觉验光者进行检影验光,按形觉剥夺时间分为0-4a组(13眼)、4-8a组(18眼)、...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屈光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8例,年龄(6个月~35岁);术前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不能配合主觉验光者进行检影验光,按形觉剥夺时间分为0-4a组(13眼)、4-8a组(18眼)、>8a组(17眼),测量双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视力,或者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及其以上者为弱视。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形觉剥夺时间在0-4a组、4-8a组,眼轴长度在双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3、0.547);剥夺时间与双眼眼轴长度差值(0.92±0.41)mm、(1.64±1.49)mm并无明显相关性(P=0.703、0.890);各形觉剥夺时间段,双眼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形觉剥夺时间大于8a组:双眼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眼轴长度差值(3.05±1.88)mm与形觉剥夺时间正相关(r=0.816,P<0.01);但是角膜曲率在两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2例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绝对值差值(3.66±3.00)D与眼轴长度绝对值差值(2.23±1.46)mm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在形觉剥夺初期,并不对眼轴长度产生明显影响,早期的形觉剥夺主要是形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屈光参差,主要由眼轴延长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时间 眼轴长 角膜曲率
下载PDF
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谌金金 严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 ERG)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12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9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 ERG)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12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9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CRP水平,同时行眼科mf ERG检查。结果随着DR病程分级的进展,hs-CRP逐渐增高,PDR组hs-CRP显著高于NPDR和NDR组(P<0.05),NPDR组hs-CRP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4、5上均比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NP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上与NDR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N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上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hs-CRP的水平与DR分级呈正相关(r=0.782,P<0.05);mf ERG的N1波及P1波反应密度与DR分级呈负相关(r=-0.734,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DR的C反应蛋白和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变化,而且有相关性。DR患者mf ERG功能与hs-CRP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f ERG检测联合hs-CRP检测在DR疾病的早期诊断、随访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谌金金 王平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3355-3358,共4页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药理学方面研究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本文就药物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和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药物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Ang Ⅱ的表达
7
作者 章艳 熊新春 +1 位作者 郑红梅 秦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在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TM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原代和传代培养人眼TMC株,收集第3代人眼TMC用于制作细胞爬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培养人眼TMC中AngⅡ蛋白的表达。结果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在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TM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原代和传代培养人眼TMC株,收集第3代人眼TMC用于制作细胞爬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培养人眼TMC中AngⅡ蛋白的表达。结果传代培养的人眼TMC呈典型梭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体外培养的人眼TMC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可见AngⅡ的阳性颗粒,阴形对照片中未见有Ang Ⅱ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在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处可见一明显蛋白条带,为Ang 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Ang Ⅱ在体外培养的人眼TMC中呈阳性表达,提示AngⅡ可能参与青光眼眼压和房水循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小梁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眼压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仪立群 鞠林芳 +1 位作者 仲苏鄂 周和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62-465,共4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其破坏性极强,失明率高,患者疼痛剧烈。常规抗青光眼方法难以奏效,既往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都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和青光眼引流钉等新技术的临床使用,联合使用包括改...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其破坏性极强,失明率高,患者疼痛剧烈。常规抗青光眼方法难以奏效,既往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都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和青光眼引流钉等新技术的临床使用,联合使用包括改善视网膜缺血、抗新生血管生长和抗青光眼三个方面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有所改进,在治疗先后顺序上根据患者双眼的视功能情况采取更恰当的治疗策略可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残存视力,减低痛苦。本文依据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方法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两种自制简易装置取出玻璃体硅油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栾国刚 谌金金 严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制研发用于玻璃体硅油取出两种简易装置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附着稳定的患者200例200眼,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2个组。第一组有102例,20G通道20G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制作简易... 目的 探讨自制研发用于玻璃体硅油取出两种简易装置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附着稳定的患者200例200眼,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2个组。第一组有102例,20G通道20G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制作简易取油器具取硅油,20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第二组98例,将输血管直管两端垂直剪断,保留长度为5 mm,一端套在23G取油穿刺套管上,另一端连接20 mL注射器取油,23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在硅油取出时间长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1.52)min vs(4.85±2.02)min,t=1.38,P=0.14];第一组与第二组间气液交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51)min vs(2.16±1.24)min,t=8.34,P=0.003];第一组与第二组间的眼压在术前及术后1 d、4 d、1周、1个月等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与第二组间在感染率、出血率、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等并发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患者的硅油残留率低于第二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vs 19.61%,P=0.002);结论 行单纯硅油取出,两种取油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但气液交换时间及硅油残留率,20G Y型静脉留置针制作取油器联合20G笛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20G Y型静脉留置针 20、23G笛针 气液交换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及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涛 栾国刚 +1 位作者 谌金金 陈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患者100例200眼,行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眼压测量5次(配镜前,配镜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果...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患者100例200眼,行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眼压测量5次(配镜前,配镜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果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均于1周内明显下降,1个月后趋于稳定,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各测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90%患者角膜轻度感染,10.5%患者合并结膜炎,经适当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角膜塑形镜主要是通过改变角膜屈率,降低患者近视度数,从而提高视力,佩戴后经适当处理,未见不可逆转损伤及严重并发症,降低青少年近视度数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屈光度 角膜曲率 眼轴长度 眼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先天性玻璃体囊肿
11
作者 栾国刚 黄晶晶 《眼科》 CAS 2021年第2期146-146,共1页
男性,56岁。右眼视物模糊8年,加重1年。视力:右眼0.1,左眼0.6。右眼玻璃体腔见一圆形透明肿物悬浮于中央,约6 PD,随眼球运动浮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遮挡视盘及黄斑(图1A)。余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圆形囊样强回声,... 男性,56岁。右眼视物模糊8年,加重1年。视力:右眼0.1,左眼0.6。右眼玻璃体腔见一圆形透明肿物悬浮于中央,约6 PD,随眼球运动浮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遮挡视盘及黄斑(图1A)。余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圆形囊样强回声,呈游离状,未与视网膜相连(图1B),随体位变动而变动。患者既往无眼部外伤史。诊断:右眼先天性玻璃体囊肿。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回声 囊样 眼球运动 视物模糊 视网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