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膝骨关节炎微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靖宇 李振伟 +2 位作者 胡园 刘晓雯 寿康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涉及所有关节成分(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其中最常见的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 骨关节炎是一种涉及所有关节成分(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其中最常见的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胞外囊泡,可以传递DNA、微小RNA、m RNA、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功能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以从骨髓、脂肪、滑膜及外周血等组织分离,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祖细胞,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疗法可以修复软骨损伤,对抗KOA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营养因子来调节受损的微环境,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被认为在KOA炎症反应及软骨细胞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调节膝骨关节微环境中B细胞、T细胞、滑膜细胞、软骨细胞代谢及其细胞外基质的分解与合成平衡,维持软骨稳态。近期有多项研究表明,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骨关节炎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本文就MSCs来源的外泌体治疗KOA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干细胞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膝骨关节炎 炎症微环境
原文传递
浅谈双创教育视角下的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
作者 吕亚丰 刘亚云 +1 位作者 侯亚男 曹春雨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8期034-037,共4页
现如今,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双创"(即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医学教育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医学生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分... 现如今,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双创"(即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医学教育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医学生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医学生双创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医学教育 创新能力
下载PDF
诱导三阴性乳腺癌发生铁死亡的化合物
3
作者 王鑫蝶 丰大利 +5 位作者 崔祥 周素 张鹏飞 高志强 邹黎黎 王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4-819,共16页
铁死亡是近十余年发现并定义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由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诱导产生。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免疫调控、生长发育与衰老以及肿瘤抑制等多种生理功能,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乳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 铁死亡是近十余年发现并定义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由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诱导产生。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免疫调控、生长发育与衰老以及肿瘤抑制等多种生理功能,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乳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肿瘤之一,其异质性高且遗传背景复杂。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缺乏传统乳腺癌治疗靶点,对现有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进展转移后治愈率低,急需寻找新型靶点或开发新药物。随着促进乳腺肿瘤铁死亡的相关研究增多,铁死亡作为乳腺癌治疗策略受到关注。已有研究发现,一些化合物和天然产物可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肿瘤增殖,并增强放疗敏感性,改善化疗耐药。本文对诱导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化合物和天然产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综述,旨在推动三阴性乳腺癌肿瘤铁死亡机制的研究,并为设计开发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三阴性乳腺癌 先导化合物 中草药提取物 谷氨酸-胱氨酸反向转运体
原文传递
酵母抽提物与姜黄素复合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晓英 余海立 +2 位作者 郑明山 刘晓雯 张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33,共9页
目的:研究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酵母抽提物和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检测小鼠血... 目的:研究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酵母抽提物和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肝组织中总谷胱甘肽(Toal glutathione,T-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icdialdehyde,MD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损伤情况,分析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能够降低小鼠ALT、AST、MDA、TC和TG的水平,提高GSH-Px、TGSH的水平;肝组织切片表明,受试物明显改善酒精引起的肝细胞脂肪浸润和炎症浸润;肠道菌群分析表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能有效恢复因酒精改变的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效果优于酵母抽提物。结论:酵母抽提物、姜黄素+酵母抽提物复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姜黄素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开展项目式学习法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刘亚云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8期129-132,共4页
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法逐渐在各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学生为主导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该研究通过实际操作以及深入探讨,发现项目式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们... 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法逐渐在各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学生为主导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该研究通过实际操作以及深入探讨,发现项目式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由于其强调团队协作,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习内容浅显,资源配置不均等导致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项目式学习法的引入,不应完全替代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应与之相结合,形成互补。需要对于项目式学习法的教学方式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相应的优化,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灵活性,并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法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式优化 教育目标多元化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靖轩 袁春玲 +2 位作者 向晨焱 王君(指导) 邹黎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9-194,共6页
泌尿系感染(UTI)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引起。UPEC入侵及定殖于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泌尿系感染以及复杂的宿主免疫清除和病原体免疫逃逸,包括物理屏障的防御、中性粒细胞迁移、募集和吞噬以及细胞因... 泌尿系感染(UTI)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引起。UPEC入侵及定殖于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泌尿系感染以及复杂的宿主免疫清除和病原体免疫逃逸,包括物理屏障的防御、中性粒细胞迁移、募集和吞噬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等。病原体与宿主之间复杂的免疫反应与免疫逃避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也是UTI治疗的基础。本文针对最新的UTI中宿主-尿路致病大肠杆菌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免疫防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BMI-1抑制剂PTC-596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玲 杨建林 +3 位作者 崔芝 王静 吕亚丰 曹春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17-2322,2329,共7页
目的 分析BMI-1抑制剂PTC-596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正常培养为阴性对照组,25、50 nmol/L PTC-596处理SGC-7901细胞48 h为低、高药物浓度实验组。利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 目的 分析BMI-1抑制剂PTC-596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正常培养为阴性对照组,25、50 nmol/L PTC-596处理SGC-7901细胞48 h为低、高药物浓度实验组。利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别结合PI单染、DCFHDA探针、JC-1探针以及PI/FITC-Annexin V双染分析细胞周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累积、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IM-1蛋白和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yclinB1、P2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PAR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C-596高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处理48 h后IC_(50)为(49.33±7.02)nmol/L。低、高药物浓度实验组细胞中BMI-1表达显著减少(P <0.01)。实验组细胞中CyclinB1和P21相对表达增加,CyclinD1表达减少,细胞有丝分裂被抑制,出现G_2/M期周期阻滞;同时活性氧累积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PARP增加,凋亡细胞比例从2.04%显著上升为10.56%、26.74%。与对照组相比较,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TC-596高效杀伤人乳腺癌MCF-7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MI-1、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BMI-1 PTC-596 人乳腺癌MCF-7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角鲨烯环氧化酶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良琦 刘亚云 盛德乔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919-923,共5页
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和关键控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QLE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QLE不仅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还在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及调节人体胆固醇稳态中... 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和关键控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QLE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QLE不仅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还在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及调节人体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SQLE可能是癌症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本文概述了SQLE在人体内胆固醇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以及SQLE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筛选新型SQLE抑制剂可能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环氧化酶 癌症 胆固醇稳态 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C1q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影响T细胞代谢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子薇 宋羽霄 +1 位作者 曹春雨 章必成 《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907-916,共10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部分原因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代谢网络出现变化。TME中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T细胞等的代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部分原因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代谢网络出现变化。TME中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T细胞等的代谢特征与变化、免疫细胞间代谢的相互影响均会使抗肿瘤免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C1q阳性TAMs作为TAMs的一种特殊亚群,不仅在恶性肿瘤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免疫治疗抵抗有着密切关系。全文对TME中T细胞、TAMs的代谢特点及C1q阳性TAMs影响T细胞功能及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1Q 代谢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FAK/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五倍子鞣质乳膏促进大鼠的皮肤伤口愈合作用机制
10
作者 易文 颜紫依 +5 位作者 石孟琼 张颖 刘杰 易倩 唐海明 刘义稳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95,共16页
研究五倍子鞣质乳膏(tannins from Galla chinensis cream,TGCC)对大鼠鼠尾皮肤伤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组、模型(model)组、model+TGCC低剂量(每只50 mg)组、model+TGCC高剂量(每只100 mg)组和model+T... 研究五倍子鞣质乳膏(tannins from Galla chinensis cream,TGCC)对大鼠鼠尾皮肤伤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组、模型(model)组、model+TGCC低剂量(每只50 mg)组、model+TGCC高剂量(每只100 mg)组和model+TGC+FAK抑制剂(Y15)乳膏(每只100 mg+10 mg)组,每组10只。在成功构建鼠尾皮肤损伤模型后,给药组在其创面分别涂抹相应的药物,control组和model组以同样方法分别涂抹与TGCC组相同量的乳膏基质,涂抹完成后在伤口周缘包扎无菌纱布。每天3次,连续28 d。记录在干预3、7、11、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末次给药次日收集大鼠血清与鼠尾皮肤伤口组织进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酐(creatinine,CREA)、尿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鼠尾皮肤伤口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白细胞分化抗原34(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34,CD34)的活性检测,苏木精-伊红、Masson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鼠尾皮肤伤口组织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表皮厚度、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量、胶原纤维、Ⅰ型胶原纤维(typeⅠcollagen,COLⅠ)、COLⅢ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肤伤口组织中角蛋白(keratin,KRT)10、KRT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CD31、CD34、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2、MMP-9、COLⅠ、COLⅢ、连接蛋白(Desmin)、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 1,FSP1)、IFN-γ、IL-1β、TNF-α、IL-4、IL-6、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鼠尾皮肤伤口组织中KRT10、KRT14、VEGF、FGF、EGF、MMP-2、MMP-9、COLⅠ、COLⅢ、Desmin、FSP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ed focal adhesion kinase,p-FA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GCC可显著提高大鼠鼠尾创面愈合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皮肤损伤大鼠血清中ROS和皮肤伤口组织中MDA、MPO、LDH水平及血清IFN-γ、IL-1β、IL-6、TNF-α含量和皮肤伤口组织中IFN-γ、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伤口组织中CAT、GSH、SOD、T-AOC活性和血清中IL-4、IL-10水平及伤口组织中IL-4、IL-10 mRNA表达;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表皮厚度、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和胶原纤维、COLⅠ、COLⅢ含量,升高伤口组织中表皮分化标志物(KRT10和KRT14)、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CD34)、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标志物(VEGF、FGF、EGF和COLⅠ、COLⅢ、Desmin、FSP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明胶酶(MMP-2和MMP-9)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FAK、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和p-FAK/FAK、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率。以上结果表明,TGCC对皮肤伤口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机制与激活FAK/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皮肤伤口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表皮厚度、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和胶原纤维、COLⅠ、COLⅢ含量,降低MMP-2和MMP-9表达,进而促进伤口愈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鞣质乳膏 氧化损伤 炎症反应 黏着斑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潜在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靶点:SaeRS双组分调控系统
11
作者 吴钰煌 乐贤 +2 位作者 张庆勇 邹黎黎 陈围 《微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55,共17页
SaeRS双组分调控系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重要的调控系统,因其能够协调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并介导严重致病性而被广泛深入研究。SaeRS系统通过传感器组氨酸激酶SaeS识别外部信号,并通过调节SaeR的... SaeRS双组分调控系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重要的调控系统,因其能够协调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并介导严重致病性而被广泛深入研究。SaeRS系统通过传感器组氨酸激酶SaeS识别外部信号,并通过调节SaeR的磷酸化状态来激活其功能,而辅助蛋白SaeP和SaeQ在该系统中发挥着增强功能的作用,帮助细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此外,S. aureus的其他调控系统及调节因子可协同SaeRS系统参与毒力表达调控,进一步增强细菌的致病性。本文综述了SaeRS系统及其与其他调控系统和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毒力因子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总结了针对SaeRS系统的靶向药物,并分析了抗SaeRS系统药物的具体实例以协助筛选和设计新的靶向药物,为SaeRS系统的具体调控机制研究以及S. aureus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eRS双组分系统 毒力因子 生物被膜 抗菌靶点
原文传递
分枝杆菌经宿主GPR84促进感染诱导的脂滴生成并加速传染进程
12
作者 周静 热孜亚·吾买尔 +3 位作者 陈紫涵 刘建新 王德成 晏博 《现代免疫学》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为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8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4,GPR84)基因在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首先构建GPR84基因突变型斑马鱼,观察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感染后斑马鱼体内细菌的增殖情况及宿主生存期表型,机制上首先采... 为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8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4,GPR84)基因在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首先构建GPR84基因突变型斑马鱼,观察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感染后斑马鱼体内细菌的增殖情况及宿主生存期表型,机制上首先采用中性红染色及苏丹黑染色分别排除了GPR84对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斑马鱼切尾实验评估GPR84缺失对中性粒细胞募集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油红O染色评估了染菌斑马鱼体内脂滴生成情况,并通过qRT-PCR检测感染后斑马鱼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炎性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斑马鱼瞬时敲除GPR84后能抑制体内分枝杆菌的增殖,延长宿主生存期,但GPR84缺失不影响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且不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募集;GPR84突变型斑马鱼在分枝杆菌感染后脂滴生成减少,并且伴随着胆固醇的外排泵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基因表达下调,而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上调。该研究提示分枝杆菌可能通过宿主GPR84诱导脂滴生成以抑制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宿主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促进细菌传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G蛋白偶联受体84 脂滴 斑马鱼
原文传递
新辅助直肠评分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生存预测研究
13
作者 侯海玲 韩好男 +2 位作者 刘苗 杨艳玲 徐利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并验证新辅助直肠(NAR)评分用于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207例。新辅助放疗方案为盆腔外照射45~5... 目的探讨并验证新辅助直肠(NAR)评分用于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207例。新辅助放疗方案为盆腔外照射45~50.4 Gy,1.8 Gy/次,5次/周,于放疗的第1~14天、第22~36天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后续行全系膜切除(TME)手术。根据初始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计算NAR评分,将NAR评分以<8、8~16及>16分分为低、中、高三层。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无瘤生存(DFS)及总生存(OS),log-rank法比较不同NAR分层患者DFS和OS的差别。部分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手术间隔期间接受了巩固化疗,甚至是全新辅助治疗(TNT),亚组分析进一步验证NAR评分在强化新辅助治疗模式下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6.0个月(范围:19.5~88.0个月),3年DFS率为79.2%,3年OS率为87.4%。单因素分析发现NAR评分对3年DFS及OS均有显著影响。NAR评分低、中、高的患者3年DFS率分别为90.3%、86.1%和58.7%(P<0.001),3年OS率分别为94.4%、91.7%和74.6%(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R评分的预测价值同样适用于强化新辅助治疗模式,低、中、高评分患者3年的DFS分别为86.9%、83.8%和68.3%(P=0.044),3年的OS率分别为92.9%、90.7%和85.4%(P=0.029)。结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无论是新辅助治疗还是强化新辅助治疗后TME手术,NAR评分均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放化疗 全新辅助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ERK/NF-κB/COX-2信号通路研究珠子参总皂苷改善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孟琼 张继红 +9 位作者 周刚 郭巍 刘英 包中文 陈茂华 谈发明 胡慧泉 汪鋆植 任剑峡 唐海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5-2596,共12页
研究珠子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SPJ组(200 mg·kg^(-1),ig)、模型组、APAP+TSPJ低剂量组(50 mg&#... 研究珠子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SPJ组(200 mg·kg^(-1),ig)、模型组、APAP+TSPJ低剂量组(50 mg·kg^(-1),ig)、APAP+TSPJ中剂量组(100 mg·kg^(-1),ig)、APAP+TSPJ高剂量组(200 mg·kg^(-1),ig)和APAP+N-乙酰半胱氨酸组(200 mg·kg^(-1),ip)。给药组每天ig或ip相应的药物,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和TSPJ组外,各组小鼠均灌胃给予500 mg·kg^(-1) APAP,24 h后收集小鼠血清与肝脏组织进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IL-6、IL-4、IL-10及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淋巴细胞抗原6G(lymphocyte antigen 6G,Ly6G)、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Mac-2)、TNF-α、IL-1β、COX-2、IL-6、IL-4、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Ly6G、Mac-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COX-2、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protein 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protein α,p-IκBα)、胞浆和胞核中核因子κB亚基p65(nuclear factorκB subunit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SPJ可显著降低APAP诱导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ALT、AST、ROS、TNF-α、IL-1β、IL-6、COX-2水平及肝组织LDH、MPO、MDA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升高血清中IL-4、IL-10含量及肝组织中GSH、CAT、SOD、T-AOC水平和肝组织中IL-4、IL-10 mRNA表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抑制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募集;降低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标记物Ly6G、巨噬细胞标记物Mac-2和COX-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ERK、p-IκBα、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和p-ERK/ERK、p-IκBα/IκBα比率,升高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TSPJ对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减轻APAP引起的氧化损伤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RK/NF-κB/COX-2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因子生成和抑制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总皂苷 对乙酰氨基酚 氧化损伤 炎症反应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六味抗抑郁汤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道祥 贺君宇 +1 位作者 石孟琼 史惠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5,共8页
目的:探讨六味抗抑郁汤对抑郁症小鼠神经细胞以及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kappa 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慢性轻度不可预... 目的:探讨六味抗抑郁汤对抑郁症小鼠神经细胞以及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kappa 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慢性轻度不可预测的刺激(CUMS)模型组,六味抗抑郁汤9.62、19.24、38.48 g/kg组和氟西汀5.20 mg/kg组,每组12只。采用CUMS法制备抑郁症小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CUMS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4 w。采用蔗糖偏好、强迫游泳、悬尾、旷场、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检测各组小鼠血液和海马组织中炎症介质(iNOS、NO、COX-2、PGE2)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8、IL-6、IFN-γ)含量;检查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Tlr4/Myd88/Nfkb/Nlrp3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水平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目标象限的百分率以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降低(P<0.01);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升高,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血清和海马组织中iNOS、NO、COX-2、PGE2、TNF-α、IL-1β、IL-18、IL-6、IFN-γ含量显著升高,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和胞体空泡增多,炎性细胞浸润,海马组织中Tlr4、Myd88、Irak1、Irak4、Tak1、Traf6、Nfkb、Nlrp3、Asc、Capsase1、Nek7、Txnip、Gsdmd、Il1b、Il18 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六味抗抑郁汤可明显升高CUMS模型小鼠糖水偏好率,水平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目标象限的百分率以及穿越平台次数,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缩短游泳潜伏期,可显著减低CUMS模型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iNOS、NO、COX-2、PGE2、TNF-α、IL-1β、IL-18、IL-6、IFN-γ含量,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和胞体空泡,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下调小鼠海马组织中Tlr4、Myd88、Irak1、Irak4、Tak1、Traf6、Nfkb、Nlrp3、Asc、Capsase1、Nek7、Txnip、Gsdmd、Il1b、Il18 mRNA表达(P<0.05或P<0.01)。结论:六味抗抑郁汤对抑郁症小鼠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UMS诱导抑郁症小鼠海马组织中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炎性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细胞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抗抑郁汤 抑郁症 炎性激活 Toll样受体4/髓分化因子88/核因子kappa 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克罗诺杆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熊棚 张慧娜 +2 位作者 陆志 王磊 汪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3-1089,共7页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是一类环境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食品导致新生儿感染,并引发坏死性结肠炎、败血症以及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和早产儿生命健康。近年来,高通量测序...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是一类环境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食品导致新生儿感染,并引发坏死性结肠炎、败血症以及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和早产儿生命健康。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细菌基因组学领域的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克罗诺杆菌基因组学分析、分子进化和变异机制、毒力基因、鉴定基因和耐药基因挖掘等方面的研究,这对防治克罗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旨在对克罗诺杆菌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予以综述,为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克罗诺杆菌感染性疾病以及鉴定克罗诺杆菌新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食源性条件致病菌 基因组学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角鲨烯环氧化酶新型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抗肝癌的作用
17
作者 郭良琦 刘雅丽 +3 位作者 谭潇 翟婷 盛德乔 刘亚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07-2714,共8页
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生信分析表明SQLE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现有的针对SQLE第195位酪氨酸残基(Y195)的抑制剂由于毒副作用严重而无法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计算... 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生信分析表明SQLE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现有的针对SQLE第195位酪氨酸残基(Y195)的抑制剂由于毒副作用严重而无法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得到35个靶向SQLE第335位酪氨酸残基(Y335)的小分子化合物,结合MTT实验得到3个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候选化合物(编号19^(#)、31^(#)和35^(#))。进一步研究发现这3个化合物均能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减少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的含量,上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下调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靶向SQLE Y335位点的新型抑制剂,可降低Huh7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抑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环氧化酶 新型抑制剂 肝癌 胆固醇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