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之和 董军峰 +1 位作者 李新志 卢国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87例患者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6例,女51例;年龄35~78岁,平均60.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38例,股骨颈肿瘤4例,类风湿性关...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87例患者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6例,女51例;年龄35~78岁,平均60.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38例,股骨颈肿瘤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70例术前双下肢不等长,肢体短缩1~6 cm。Harris评分(34.81±1.36)分。患者术前均进行双下肢长度测量和X线片模板测量,确定髋臼中心,设计截骨平面和选择股骨颈长。术中应用克氏针法测量及综合调整决定截骨平面,确定合适的假体长度。术后测定对比双下肢长度差异。结果2例于术后第5天出现浅表感染,局部引流后治愈;4例于术后4周出现脱位,2例手法复位成功,2例手术切开复位。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1.50±1.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双下肢等长17例中1例延长1.5 cm;70例不等长患者中,术后66例恢复等长(均在1 cm以内),4例延长或短缩1.6~2.1 cm,总等长率94.25%。结论术前、术中双下肢长度和X线片模板测量、综合调整,以及术后矫正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 不等长 预防和处理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之和 董军峰 +2 位作者 卢国强 曾勇 李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3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滑脱部位:L33例,L423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3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滑脱部位:L33例,L423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度滑脱12例,度滑脱20例,度滑脱5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均获3~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患者术后3~8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3.9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系统 CAGE融合器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骨关节炎与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军峰 郑之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骨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5-12有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与骨关节炎关系的文章,检索词“osteoarthritis,IL-17”,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 目的:综合分析骨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5-12有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与骨关节炎关系的文章,检索词“osteoarthritis,IL-17”,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2有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与骨关节炎关系的文章,检索词“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7”,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白细胞介素17、骨关节炎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4篇相关文献,其中16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28篇,其中16篇系重复同一研究,12篇为临床报道。资料综合:白细胞介素17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关节软骨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一氧化氮产量,增强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13)的表达,增强蛋白聚糖酶和胶原酶活性,促进软骨蛋白多糖及胶原降解,并增强单核细胞对软骨基质的破坏,从而诱导和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白细胞介素17在骨关节炎疾病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基本肯定,但其作用途径以及其与症状的关系等尚未完全明确。从分子水平阐明骨关节炎的发病途径以及针对该途径的免疫治疗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