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民间药材雪药的生药学研究
1
作者 朱芙蓉 邓佩瑶 +3 位作者 邬小红 阳文武 张弦飞 周浓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0-772,共3页
目的:对库区民间药材雪药(毛花点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临床安全用药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按常规生药学方法对雪药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并以图文形式记录结果。结果:雪药的原植物形态... 目的:对库区民间药材雪药(毛花点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临床安全用药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按常规生药学方法对雪药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并以图文形式记录结果。结果:雪药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不同器官的显微组织构造鉴别特征明显。结论:首次报道了雪药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完善了雪药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该研究可为民间药材雪药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订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药 毛花点草 植物形态 性状特征 显微鉴别
原文传递
重庆佛手产地土壤及药材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龚敏 李妍昕 +1 位作者 张含 石汝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00-2510,共11页
【目的】调查了解重庆佛手产地土壤及药材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为佛手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佛手中重金属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重庆12个佛手... 【目的】调查了解重庆佛手产地土壤及药材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为佛手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佛手中重金属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重庆12个佛手产地土壤和药材中8种重金属残留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25种农药残留;采用单项指数法(P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Pm)评价污染水平;采用靶标危害系数(THQ)、危害系数(HI)及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重庆12个佛手产地土壤中重金属Cd、Cr、As、Ni、Pb、Hg、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42.27、4.11、27.40、19.41、0.01、14.46、71.30 mg/kg,各项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均值都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39,佛手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等级(Pm≤0.7);25种有机农药在佛手产地土壤样品中均被检出,土壤中OCPs平均残留量最高的是ΣDDT,为0.0749 mg/kg,土壤ΣOPPs平均残留量超过0.025 mg/kg;佛手中Cd、Cr、As、Ni、Pb、Hg、Cu、Zn的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水平(Pi≤1),整体污染等级处于安全级;佛手药材中OCPs检出率为100%,整体上OPPs的平均残留量稍高于OCPs。食用佛手后所引起的THQ指数均小于1;25种农药对儿童和成人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值均低于100%。【结论】重庆佛手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等级(Pm≤0.7),未对佛手产品构成质量风险;佛手药材中的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硫环磷属于轻微污染(1<Pi≤2),这3种农药在生产中需重点控制;佛手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人体的非致癌及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土壤 重金属 农药残留 健康风险评估 重庆
下载PDF
鲜、干延胡索药材中生物碱和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勤 谷文超 +2 位作者 祁俊生 沈力 周浓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0年第12期8-14,共7页
目的:为了确定延胡索鲜品与干品的品质差异。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8个产地延胡索鲜品与干品中的6种生物碱和3种核苷含量,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8个产地的延胡索生物碱和核苷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为了确定延胡索鲜品与干品的品质差异。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8个产地延胡索鲜品与干品中的6种生物碱和3种核苷含量,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8个产地的延胡索生物碱和核苷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延胡索干品中的原阿片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含量均大于鲜品,而延胡索鲜品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大于干品;延胡索干品中尿苷、鸟苷、腺苷含量均大于鲜品。结论:延胡索鲜品与干品中的6种生物碱和3种核苷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延胡索鲜品与干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较大,干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鲜品 干品 生物碱 核苷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组学分析
4
作者 袁林 阎睿 +3 位作者 匡文玲 谭美龄 熊学庆 贺灵芝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0种与香气有关的挥发性成分,分为10类,其中萜类数量最多,新鲜佛手中萜类占比46.6%,干燥佛手中萜类占比46.8%。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可将新鲜和干燥后的佛手进行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表明该模型稳定,可用于筛选新鲜、干燥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通过建立的OPLS-DA模型,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大于1的化合物共12种,主要包含了萜类和醇类物质。结论:新鲜佛手和干燥后的佛手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本研究全面分析了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指明了佛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佛手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志性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油 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佛手中橙皮苷的含量
5
作者 肖琦 袁林 +1 位作者 付鹏 贺灵芝 《品牌与标准化》 2025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测定佛手中橙皮苷含量的定量模型。方法: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25批佛手中橙皮苷的含量,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运用TQ analyst分析软件,建立佛手中橙皮苷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研究表明采用... 目的: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测定佛手中橙皮苷含量的定量模型。方法: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25批佛手中橙皮苷的含量,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运用TQ analyst分析软件,建立佛手中橙皮苷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研究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换法作为佛手红外光谱的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与较小的均方根误差,光滑度高于原始光谱,表明所构建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效果较好。结论: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佛手中橙皮苷含量快速测定模型稳定可靠,可为佛手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红外光谱 橙皮苷 快速测定
下载PDF
太白贝母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母茂君 周雪芹 +4 位作者 郭冬琴 王骞 杨敏 张华 周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6-1972,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采集重庆市巫溪县8份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研究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揭示生长年限对其根际土壤中酶活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酶活性、... 通过实地调查与采集重庆市巫溪县8份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研究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揭示生长年限对其根际土壤中酶活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整体上,太白贝母栽培品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磷酸酶、蔗糖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野生品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其变化趋势不一致.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太白贝母栽培品根际土壤Cd、Hg、Pb、Zn和Ni含量先升高后下降,As和Cu含量变化不大.野生品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变化规律一致.Cd、Hg、As、Cu、Ni含量均远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Pb含量除S7(中贝)外均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Zn含量均远高于国家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土壤污染属轻度污染,应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太白贝母的入药安全性.相关分析得知,根际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既存在协同作用,又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土壤 重金属 酶活性 生长年限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6种重金属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黎海灵 谷文超 +3 位作者 赵顺鑫 杨敏 魏祖晨 周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79-2192,共14页
对不同产地栽培品和野生品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为适宜滇重楼种植地区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云南、贵州、四川采集的27份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消解法处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 对不同产地栽培品和野生品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为适宜滇重楼种植地区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云南、贵州、四川采集的27份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消解法处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铜(Cu)、镉(Cd)、铬(Cr)、铅(Pb)、砷(As)、汞(Hg)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参照相关限量标准对重金属元素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产地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大多数产地滇重楼药材Cu、Pb元素含量超过标准限量;从单因子污染指数>1可知,主要是Cd富集造成的土壤污染;同时,滇重楼药材对土壤中的Cu元素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滇重楼药材重金属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是贵州省清镇市野生品和云南省芒市栽培品,而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是云南省保山市水寨乡和贵州省织金县栽培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产地滇重楼药材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野生产地无明显区别。栽培品滇重楼完全可以代替野生品使用,为滇重楼人工规模化种植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缓解野生滇重楼资源匮乏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药材 根际土壤 重金属元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富集系数
原文传递
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阳文武 王巍 +4 位作者 赵顺鑫 谷文超 黄小兰 李紫君 周浓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10期13-18,30,共7页
目的:分析野生与栽培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含量分布规律及其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滇重楼的科学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有效Mn、Fe、Cu、Zn、Ca、Mg、B等元素进行测定,利用SPSS软... 目的:分析野生与栽培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含量分布规律及其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滇重楼的科学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有效Mn、Fe、Cu、Zn、Ca、Mg、B等元素进行测定,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不同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野生产地根际土壤中的有效Mn、Fe、Mg高于栽培产地,而栽培产地根际土壤中的有效Cu、Zn、Ca、B高于野生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各有效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Mn与纤细薯蓣皂苷呈显著负相关,有效B与重楼皂苷I、V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根际土壤中各有效元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有效成分含量受有效Mn和有效B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根际土壤 元素有效性 重楼皂苷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太白贝母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谷文超 母茂君 +3 位作者 郭冬琴 杨敏 李万超 周浓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7-1552,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太白贝母药材质量与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的相关性,为太白贝母合理施肥和克服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AS和UV对太白贝母根际土壤中7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和UV对不同产地太白贝母鳞...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太白贝母药材质量与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的相关性,为太白贝母合理施肥和克服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AS和UV对太白贝母根际土壤中7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和UV对不同产地太白贝母鳞茎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年生的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含量总体最高,野生品根际土壤中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镁和有效硼平均含量高于栽培品根际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钙平均含量低于栽培品根际土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太白贝母鳞茎中贝母辛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有效铁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r=-0.692,P<0.05),总生物碱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651、0.720,P<0.05)。结论:土壤中有效性元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贝母辛含量主要受根际土壤有效铁含量影响,总生物碱含量主要受根际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不同产地 生长年限 有效性元素 贝母辛 总生物碱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地参三萜酸保肝作用机制
10
作者 杨勤 李金金 周浓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地参三萜酸有效成分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PharmMapper、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三萜酸化合物及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获取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地参三萜酸有效成分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PharmMapper、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三萜酸化合物及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获取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肝病相关疾病靶点,在Venny 2.1在线软件作图工具平台得到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输入到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借助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手段对分析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58个,由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可以看出地参中三萜酸成分对应靶标来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GO结果显示,交集基因共富集至281条生物过程通路中;交集基因共富集至33条细胞组分表达过程中;交集基因共富集至76条分子功能相关的过程中,58个共同靶点经David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后共得到126条KEGG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表明地参三萜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三萜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保肝作用
下载PDF
接种根际促生菌对白花前胡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娅 况刚 +3 位作者 张萌 芮璐 郭冬琴 周浓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根际促生菌(PGPR)对白花前胡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资源的开发及白花前胡的品质培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方式,设9个接种PGPR处理:S1处理接种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根际促生菌(PGPR)对白花前胡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资源的开发及白花前胡的品质培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方式,设9个接种PGPR处理:S1处理接种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S2处理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S3处理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 polymyxa),S4处理接种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筛选地四川),S5处理接种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筛选地云南),S6处理接种蜡状芽孢杆菌(B. cereus),S7处理接种运动芽孢杆菌(B. mycoides),S8处理接种蛋白水解芽孢杆菌(B. proteolyticu),S9处理接种维德曼芽孢杆菌(B. wiedmannii)。以栽培基质灭菌不接种为对照(CK)。对比分析接种不同PGPR后白花前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理化性状、酶活性及植株生长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接种不同PGPR对白花前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解无机磷菌数量、解有机磷菌数量和解钾菌数量最高值分别较CK增长295.63%、134.32%、48.17%、81.42%、251.70%和81.20%。接种PGPR后,各处理的根际土壤p H均高于CK,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S7处理除外)和有机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以S6处理的土壤性状指标表现较优。接种PGPR提高了白花前胡根际土壤的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整体以S8处理的酶活性指标表现较优。从生长指标来看,与CK相比,接种PGPR后白花前胡的株高和茎粗增加,叶片变长,叶面积增大,多数处理的叶宽和叶柄长度有所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pH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速效磷含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速效钾含量与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叶长、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宽、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解有机磷菌数量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接种PGPR可改变白花前胡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有效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改善白花前胡生长状况,提升土壤肥力。其中以接种蛋白水解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白花前胡 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测定与评价
12
作者 乔中华 周游 +6 位作者 杨青山 王丹 郭子晗 许凌峰 祁俊生 张孟雁 周浓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S01期7-14,共8页
目的:为栽培滇重楼的栽植技术以及重楼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不同产地的17份栽培滇重楼(编号S1~S17)根际土壤标本为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测定土壤标本中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及阿魏... 目的:为栽培滇重楼的栽植技术以及重楼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不同产地的17份栽培滇重楼(编号S1~S17)根际土壤标本为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测定土壤标本中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及阿魏酸6种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数栽培滇重楼根际土壤标本中酚酸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对香豆酸、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阿魏酸,且这6种酚酸在土壤中的含量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根际土壤中6种酚酸类物质含量可以聚为三大类。第一类为S1、S2、S4、S5、S7、S8、S9以及S13~S17,对香豆酸含量最高而绿原酸次之,酚酸类整体含量较高;第二类为S10,丁香酸和对香豆酸含量均较高,酚酸类整体含量较高;第三类为S3、S6、S11、S12,绿原酸含量最高而对香豆酸次之,酚酸类物质整体含量低。结论:不同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不同酚酸类物质的含量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酚酸 化感自毒 根际土壤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延胡索治疗血栓的潜在作用机制
13
作者 黎毅 李浩玲 +3 位作者 周浓 祁俊生 蒋雪梅 戚文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为探索延胡索治疗血栓的潜在作用机制,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对延胡索药效成分进行筛选,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药效成分3D结构,并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挖掘与血栓相关的作用靶... 为探索延胡索治疗血栓的潜在作用机制,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对延胡索药效成分进行筛选,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药效成分3D结构,并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挖掘与血栓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获得与血栓相关的作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延胡索干预血栓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从延胡索中共筛选出13个主要成分,预测出延胡索与血栓相关靶点238个,选出26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各种功能蛋白的活性、调控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得到4条通路,包括蛋白聚糖在癌症中的应用、前列腺癌、膀胱癌以及丁酸代谢通路。综上所述,延胡索发挥抗血栓作用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起作用,为延胡索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提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血栓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花黄精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deweyae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14
作者 尹福强 宋珍 +7 位作者 徐琴 蒋佳敏 袁月 郭甜甜 肖徵恩 张凤 马万里 刘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8-1825,共8页
为全面了解多花黄精灰霉病病原菌杜威葡萄孢(Botrytis deweyae)特性,并有效防治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本研究对Botrytis dewey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有效的化学杀菌剂与生物杀菌剂。结果表明,最适宜Botrytis... 为全面了解多花黄精灰霉病病原菌杜威葡萄孢(Botrytis deweyae)特性,并有效防治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本研究对Botrytis dewey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有效的化学杀菌剂与生物杀菌剂。结果表明,最适宜Botrytis deweyae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是24 h光照,25℃恒温培养,最适宜Botrytis deweyae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pH值6.0~7.0,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牛肉膏为氮源。8种化学杀菌剂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500 g/L异菌脲悬浮剂和25%抑霉唑·咯菌腈悬浮剂,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0.076μg/mL和0.094μg/mL。7种生物杀菌剂中,0.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418μg/mL。本研究结果为Botrytis deweyae引起的多花黄精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灰霉病 杜威葡萄孢(Botrytis deweyae)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5
作者 王晶 陈莹莹 +3 位作者 焦辉进 周浓 史虎军 张弦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此筛选枇杷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总酚,并以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评价枇杷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枇杷叶总黄...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此筛选枇杷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总酚,并以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评价枇杷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枇杷叶总黄酮、总酚的含量与FRAP值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正相关。不同采收期枇杷叶总黄酮含量为1.968~7.785 mg/g,总酚含量为0.338~2.128 mg/g,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194~4.721 mg/m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为1.164~5.365 mg/mL,FRAP值为0.017~0.091 mg/mL。3月份枇杷叶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较高,FRAP还原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高。结论:枇杷叶最佳采收期为3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采收期 抗氧化活性 隶属函数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尖尾芋一未知叶部病害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张少天 《乡村科技》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的尖尾芋出现的一种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受病原菌感染的尖尾芋叶片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成功分离出病原菌。对该病原菌进行培养和纯化处理,最终得到纯化后的病原菌菌株。对该病原菌菌株进行形态...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的尖尾芋出现的一种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受病原菌感染的尖尾芋叶片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成功分离出病原菌。对该病原菌进行培养和纯化处理,最终得到纯化后的病原菌菌株。对该病原菌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认该病原菌为真菌。通过DNA序列分析和比对,最终确定该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炭疽病 分离鉴定 平头炭疽菌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枇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7
作者 王晶 陈莹莹 +3 位作者 焦辉进 周浓 史虎军 张弦飞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为优化枇杷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探明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设计试验,同时检测枇杷叶总黄酮对DPPH... 为优化枇杷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探明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设计试验,同时检测枇杷叶总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乙醇超声提取效果最好,4个因素对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排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其中4个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极显著(p<0.01);乙醇体积分数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枇杷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48%,料液比1∶26,提取时间66 min,提取温度63℃,实际测得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为69.389 mg·g-1,与理论值差异小。在该工艺下,枇杷叶总黄酮对DPPH·与ABTS+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4.396%、27.680%,虽然比Trolox清除率低,但仍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总黄酮 响应曲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玄麦甘桔颗粒中山麦冬的含量
18
作者 袁林 万莉 +1 位作者 张德伟 陈爽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玄麦甘桔颗粒中麦冬特征成分和湖北麦冬特征成分山麦冬皂苷B与短葶山麦冬特征成分短葶山麦冬皂苷C的含量。方法玄麦甘桔颗粒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后,分析采用OMNI Orca C_...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玄麦甘桔颗粒中麦冬特征成分和湖北麦冬特征成分山麦冬皂苷B与短葶山麦冬特征成分短葶山麦冬皂苷C的含量。方法玄麦甘桔颗粒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后,分析采用OMNI Orca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6μm),流动相采用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温度设置为40℃,进样量为1μL,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麦冬中成分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以及掺伪品湖北麦冬中的山麦冬皂苷B、短葶山麦冬中的短葶山麦冬皂苷C的含量。结果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在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6,回收率范围为90.6%~99.8%。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判断市售玄麦甘桔颗粒中麦冬掺伪山麦冬的投料情况及为监管部分提供执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麦甘桔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麦冬 山麦冬
下载PDF
肥料对延胡索品质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顺慧 刘雷 +2 位作者 戚文华 谭燕淑 张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了探讨肥料中氮磷和有机质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品质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文章以延胡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和有机质对延胡索块茎药性品质、产量及积累重金属Cd、Cr、Pb、Cu、Zn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 为了探讨肥料中氮磷和有机质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品质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文章以延胡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和有机质对延胡索块茎药性品质、产量及积累重金属Cd、Cr、Pb、Cu、Zn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的氮肥,能促使延胡索块茎生长旺盛,与对照CK(不施用氮磷和有机质)相比可显著增加延胡索产量和(药性)品质(显著增加块茎中延胡索乙素含量46.34%),显著增加延胡索块茎的产量50.64%。而磷和有机质对延胡索药性品质和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施用适宜浓度氮磷和有机质时,随着延胡索块茎生长,重金属Cd、Cr、Pb、Cu和Zn含量呈下降趋势,到了收获期重金属含量达到最低,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在收获期,与对照CK相比,施用适宜浓度的氮肥显著增加延胡索块茎中Cd、Pb含量23.40%和30.43%,施用适宜浓度有机肥显著降低延胡索块茎Cd、Cr和Zn含量41.67%、54.17%和10.36%。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权衡药用植物经济产量和药性品质与药用植物重金属积累之间的平衡,并通过减量施氮和施用适宜浓度有机质的施肥措施既增产和提高其品质,又能减少药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从而保障中药材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延胡索 重金属 品质
原文传递
基于氨基酸成分分析不同品种重楼品质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勤 黄小兰 +4 位作者 沈力 何旭峰 周祥德 谷文超 周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2,共6页
目的挖掘三峡库区具有药用价值的优异重楼属植物品种,缓解药用重楼资源压力,为充分利用重楼资源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7种重楼属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 PITC)柱前衍生,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 目的挖掘三峡库区具有药用价值的优异重楼属植物品种,缓解药用重楼资源压力,为充分利用重楼资源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7种重楼属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 PITC)柱前衍生,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法测定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以预测其潜在药用价值。结果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药用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5.850~76.218 mg·g^(-1),平均含量为39.083 mg·g^(-1)。不同品种重楼属根茎在氨基酸含量上有较大差异,巴山重楼、长药隔重楼含量较高,分别为76.218 mg·g^(-1)、52.223 mg·g^(-1),滇重楼、卵叶重楼含量较低,分别为27.361 mg·g^(-1)、25.850 mg·g^(-1)。同一品种不同产地重楼药材中17种氨基酸含量亦存在着较大差异。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一致,可反映出不同品种重楼氨基酸成分之间的差异。结论重楼属药用植物的品种及产地对其活性成分氨基酸含量有较大的影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正品重楼外,巴山重楼和长药隔重楼具有化学等同性,可作为潜在的重楼药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 根茎 氨基酸 PITC柱前衍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