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达忠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in the period which agriculture occurred in.It is the rel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forms that human created to meet the nature,and is a way of life in agricultural age of ...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in the period which agriculture occurred in.It is the rel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forms that human created to meet the nature,and is a way of life in agricultural age of mankind.Agricultural society refers to the social form in which farming is the main mode of production patterns.Nature,stability,self-su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farming society feature.Farming community is an ancient form of society,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that produced and formed spontaneously in the ancient farming society,its features include:nature,ruralism,non-government,stable inheritance and reg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社会 人类生存方式 特征 农耕 适应自然 文化形态 表现形态
下载PDF
侗族村落环境的文化认同——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达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48-53,共6页
村落环境一方面受制于营建地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生态物理形式;另一方面,村落环境也是营建族群的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与依托,是一个体现意义与象征功能的符号。侗族村落环境作为一种空间物理形态,其结构布局是按照侗族的生态观... 村落环境一方面受制于营建地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生态物理形式;另一方面,村落环境也是营建族群的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与依托,是一个体现意义与象征功能的符号。侗族村落环境作为一种空间物理形态,其结构布局是按照侗族的生态观和文化观营建的。侗族村落环境中的田园、山水、林木、道路、村落、人家是一个整体,共同形成侗家人的生态观、生命观、文化观和族群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种显在的传播方式和文化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村落环境 文化认同 生态学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原生态: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达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84,共7页
原生态文化的概念,是对于自然原生态中"原生态"概念的借用与发展。自然原生态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整体,即自然的、自发的自然生态。文化原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文化创造时所建构的生活样式... 原生态文化的概念,是对于自然原生态中"原生态"概念的借用与发展。自然原生态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整体,即自然的、自发的自然生态。文化原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文化创造时所建构的生活样式和呈现出来的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界定,原生态文化就是发生在农业发生时期,人类为适应自然而创造的相对自然的文化形态,是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文化 原生态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被引量:18
4
作者 余达忠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价值观
下载PDF
以杨时为主要文化符号的将乐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登平 《三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北宋知名理学家杨时为出生地和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三明将乐,目前旅游项目主要还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在国内大力提倡生态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显然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海西"发展战略和将乐旅游的现状,已经具备了实施生态... 以北宋知名理学家杨时为出生地和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三明将乐,目前旅游项目主要还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在国内大力提倡生态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显然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海西"发展战略和将乐旅游的现状,已经具备了实施生态文化旅游的现实可能性,故而将乐应当适时提出以杨时为主要文化符号的生态文化旅游指导原则和包括力推杨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合作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对将乐旅游从文化价值上提升品位与知名度,促进将乐旅游事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将乐 旅游 文化符号
下载PDF
南溪书院生态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登平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尤溪最能体现朱熹理学文化的无疑就是南溪书院。考察南溪书院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世人对南溪书院有着特殊的情结。打造朱子文化城的核心应该是南溪书院的建设。目前南溪书院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文化意蕴尚不能充分体现朱子文化的精髓... 在尤溪最能体现朱熹理学文化的无疑就是南溪书院。考察南溪书院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世人对南溪书院有着特殊的情结。打造朱子文化城的核心应该是南溪书院的建设。目前南溪书院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文化意蕴尚不能充分体现朱子文化的精髓,不能很好地为朱子文化城的建设服务。南溪书院的建设应始终贯穿生态与文化两条主线,做好生态文章,提升文化品位,借"海西"发展的东风,促进尤溪经济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南溪书院 文化城 文化生态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参照 被引量:2
7
作者 余达忠 《三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5-100,4,共6页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进行文化诉求的方式。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参照,作为在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形态,作为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种稀缺...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进行文化诉求的方式。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参照,作为在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形态,作为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二是一种差异性资源,三是一种活态性资源,四是一种地域性资源。应该将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纳入全球化进程的旅游时代中,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原生态文化,发展原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资源价值 全球化
下载PDF
文化寻根小说的生态审美视野
8
作者 曾道荣 余达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寻根文学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个颇具特殊意义的文学事件。对寻根文学的解读,学术界多从文艺学或文化学的视角出发。然而,如果抛开既定的文学成见,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其特殊的文化意义背后蕴涵了丰厚的生态审美内容。这... 寻根文学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个颇具特殊意义的文学事件。对寻根文学的解读,学术界多从文艺学或文化学的视角出发。然而,如果抛开既定的文学成见,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其特殊的文化意义背后蕴涵了丰厚的生态审美内容。这对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文化寻根小说 解读
下载PDF
当代东南地区老工业基地失业问题之现状及成因分析——以福建省三明市为研究对象
9
作者 颜志文 何崇宏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东南老工业基地三明市的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三明市呈现出以壮年长期性失业为主、失业人员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失业人员的满意度不高等特征。同时,笔者认为国企转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冲击、社会配套改革措施的滞... 本文通过对东南老工业基地三明市的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三明市呈现出以壮年长期性失业为主、失业人员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失业人员的满意度不高等特征。同时,笔者认为国企转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冲击、社会配套改革措施的滞后是造成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老工业基地 失业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非领土扩张化和本土重建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达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全球化时代文化转型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文化的非领土扩张化,二是文化的本土重建。非领土扩张化指在地理的和社会的领土面前,文化的"自然"关系丧失。西方文化的非领土扩张是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重建本土是对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文化转型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文化的非领土扩张化,二是文化的本土重建。非领土扩张化指在地理的和社会的领土面前,文化的"自然"关系丧失。西方文化的非领土扩张是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重建本土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它通过文化本土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具现代社会的品质和精神。用文化自觉来重建本土,是人类各种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中获得新生的精神洗礼和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非领土扩张 本土重建 文化自觉
下载PDF
祖先·祖籍·宗祠——古代宗族制度下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余达忠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5-79,共5页
宗族制度下对于共同祖先的祭祀,就是对于共同族源的认同。明清时期流行的祭祀始迁之祖,使人们的祖籍第一次变得明晰而具体可感了。对祖籍的认同过程,是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宗祠的建立,使宗族成员间的"天赋的联结"获得了一种... 宗族制度下对于共同祖先的祭祀,就是对于共同族源的认同。明清时期流行的祭祀始迁之祖,使人们的祖籍第一次变得明晰而具体可感了。对祖籍的认同过程,是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宗祠的建立,使宗族成员间的"天赋的联结"获得了一种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形式。在宗祠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完成性身份认同得到了回答。同时,宗族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族化活动,又决定了宗族成员"只能成为谁"、"会成为谁"的过程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制度 文化认同 祖先 祖籍 宗祠
下载PDF
生态文明:发展观、价值观、实践观视域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达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发展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实践观视域的生态文明,朝着生态化,即产业生... 发展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实践观视域的生态文明,朝着生态化,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文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观 价值观 实践观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达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9-104,共6页
客家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是一个边缘族群。客家人的族群边界,是在由内地边缘向区域中心迁移中获得和建立起来的。客家越过传统的生态位——山地耕作——进入到其他族群的生态位中,必然要与其他族群发生冲突,从徐旭曾的《丰湖杂记》开始... 客家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是一个边缘族群。客家人的族群边界,是在由内地边缘向区域中心迁移中获得和建立起来的。客家越过传统的生态位——山地耕作——进入到其他族群的生态位中,必然要与其他族群发生冲突,从徐旭曾的《丰湖杂记》开始,客家观念的建构运动开展起来。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空间的扩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客家人在区域中心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的途径和思想武器,并最终把客家人推上国际性族群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边界 客家观念 建构 发展空间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发生学诠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达忠 《三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文明是与农业的起源一起发生的,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生态文明是在应对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挑战中发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朝着生态化,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生活方... 文明是与农业的起源一起发生的,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生态文明是在应对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挑战中发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朝着生态化,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文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生学 生态化
下载PDF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暖 《教育与考试》 2009年第5期72-76,共5页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 宋代 书院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的森林开发与多族群社会的建构——以边缘族群三锹人的迁徙落寨和生计方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达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3-31,共9页
明末清初,森林资源开发成为清水江流域开发的主流,一个围绕木材贸易而形成的市场体系和生产体系已然形成,吸引各种人群参与到商品市场的资源竞争中,到清代中后期建构起了一个多族群社会。三锹人就是积极参与这一区域商品市场进程的边缘... 明末清初,森林资源开发成为清水江流域开发的主流,一个围绕木材贸易而形成的市场体系和生产体系已然形成,吸引各种人群参与到商品市场的资源竞争中,到清代中后期建构起了一个多族群社会。三锹人就是积极参与这一区域商品市场进程的边缘族群。三锹人的迁徙落寨和生计方式表明,僻远蛮荒的山地区域,一旦置身于商品市场中,其人口承载量和张力都会得到扩张和放大,不但会建成一个有充分包容度的多族群社会,而且,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在商品市场进程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保障。400年来,相对开放的木材商品市场及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清水江流域森林可持续开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森林开发 多族群社会 三锹人
下载PDF
三明辖境明清书院考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暖 《三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反映出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反映出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福建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 明清 书院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客家的文化认同——兼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达忠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现代客家建构,是对没有历史和记忆、不能形成认同的文化全球化的反抗,目的是建立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属于自身的文化地位。国内客家的认同更多地烙印上了经济目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一场全... 现代客家建构,是对没有历史和记忆、不能形成认同的文化全球化的反抗,目的是建立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属于自身的文化地位。国内客家的认同更多地烙印上了经济目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一场全民性客家建构。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发现和建构,对于凝聚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推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客家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诗性之维:张承志小说中的生态叙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道荣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张承志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一位颇具代表意义的作家。他对大自然的诗意表述,更多的是在传达自己的一种生态哲思。他笔下的生态叙事,既有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唯美主义描写,也有颠覆了人与自然的传统主客体视角的主体间性描述,还有... 张承志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一位颇具代表意义的作家。他对大自然的诗意表述,更多的是在传达自己的一种生态哲思。他笔下的生态叙事,既有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唯美主义描写,也有颠覆了人与自然的传统主客体视角的主体间性描述,还有饱含情感和诗意的精神还乡。细品他的小说,对理性审视其生态叙事中的生态审美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 张承志 生态叙事
下载PDF
三明辖境唐代进士考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暖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在三明辖境推行,但成效甚微,三明辖境唐代有信史可据的进士只有大中十年(856年)宁化人伍愿(伍正己)一人。举业不兴的原因有二:一是三明辖境唐时经济、文化较之中原显著落后;二是唐朝不同于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在三明辖境推行,但成效甚微,三明辖境唐代有信史可据的进士只有大中十年(856年)宁化人伍愿(伍正己)一人。举业不兴的原因有二:一是三明辖境唐时经济、文化较之中原显著落后;二是唐朝不同于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官吏选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 唐代 进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