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1
作者 谢方涛 李福山 +1 位作者 李晓光 罗海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分...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指标、血管内径,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峰速、血流量、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更好地改善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状态,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踝肱指数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减少下肢隐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福山 李晓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方法在减少治疗下肢静脉过程中的隐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接受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80例只接受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方法在减少治疗下肢静脉过程中的隐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接受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80例只接受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8.89%,对照组治愈率85.56%,总有效率97.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天,3个月,6个月,24个月时的隐静脉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方法可明显减少治疗下肢静脉手术过程中的隐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 泡沫硬化剂 下肢静脉曲张 隐神经损伤
下载PDF
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海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1863-1865,1869,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60例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IVCS患者,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曲张152例,合并下肢酸胀感86例...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60例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IVCS患者,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曲张152例,合并下肢酸胀感86例,肿胀64例,溃疡42例。行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158例,其中有8例患者行双侧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166枚,所有植入支架均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介入治疗后行二期静脉曲张切除150例。介入治疗术后下肢酸胀感消失80例(93%); 64例下肢肿胀患者术后肿胀消失60例(93. 8%); 42(100%)例合并溃疡患者介入术后(或二期手术后)均已愈合。随访1~5年(平均30个月),2例(占1. 3%)患者右髂静脉支架术后1个月出现移位,后都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手术取出;另2例(占1. 3%)患者左髂静脉支架于术后6个月出现闭塞,后经再次介入治疗获得通畅;余156例(97. 5%)均保持通畅。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术后2年溃疡再发,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穿孔及其他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对左侧IVCS安全有效,右侧髂静脉放置支架要谨慎,对伴有静脉曲张者应行二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狭窄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与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差异分析
4
作者 罗海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80例)和对照组(行传...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80例)和对照组(行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8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CEAP分级变化、生活质量评分(CIVIQ)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 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CEAP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CIVIQ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vs 18.75%,P=0.017)。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较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 下肢浅静脉曲张 CEAP分级 生活质量 微创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