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不同情感状态脉图特征参数分析与识别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璐 马泽慧 +3 位作者 陈聪 王忆勤 燕海霞 郭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不同情感状态下脉图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与识别,以期为大学生情感状态的辨识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11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以中医情志脉象理论为基础,通过素材诱导,激发受试者不同情感... 目的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不同情感状态下脉图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与识别,以期为大学生情感状态的辨识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11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以中医情志脉象理论为基础,通过素材诱导,激发受试者不同情感表达。采用ZBOX-Ⅰ型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仪采集受试者平静、喜悦、恐惧、悲伤4种不同情感状态下的脉图共224人次,提取4组情感状态下脉图时域参数和多尺度熵参数,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4组脉图特征参数差异,随机森林分类器对情感状态进行分类识别。结果 4组脉图时域参数及多尺度熵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脉图时域参数对不同情感状态进行识别,识别率为70.52%,基于脉图时域和多尺度熵参数进行识别,识别率提高至74.52%。结论脉图特征参数可为情感状态的辨识提供客观参考依据,脉图时域参数结合多尺度熵参数可提高情感状态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图 时域分析 多尺度熵分析 情感识别 大学生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2
作者 惠梦雨 刘平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基于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现状,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体系及探索建立合适的PK-PD结合模型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量-时-效间关系,有望为中药研究及其合理应用、开发以及确定剂量、剂型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效应成分 量效关系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中医药诊治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恶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奕宇 陈晓乐 苏式兵 《中医学》 2019年第6期359-366,共8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肝癌在2018年成为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恶性转化是一个多阶段的从癌前病变演变到肝癌的长期过程。中医药在防治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肝癌在2018年成为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恶性转化是一个多阶段的从癌前病变演变到肝癌的长期过程。中医药在防治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恶性转化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本文就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肝癌前病变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诊断和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恶性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肝癌 恶性转化 证候 中医药诊治
下载PDF
“AI+中医药”:迈向智慧中医药时代的新途径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菲菲 马立新 +1 位作者 胡元佳 苏式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8-1973,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兴起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随着AI在硬件、算法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解决方案,也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促进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兴起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随着AI在硬件、算法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解决方案,也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促进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及临床诊疗等方面应用的研究发展,本文从中医临床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中医智能临床决策与疗效评价、中药智能分类管理与智能中药处方、药物研发以及中医大健康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智慧中医药",并展望了未来"智慧中医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智慧中医药 人工智能 临床诊疗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miR-27a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廖文莲 史苗娟 +1 位作者 闫秀丽 张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通过调控微小RNA-27a(miR-27a)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活化的机制。方法使用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细胞活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27a的表达;瞬时转染miR-2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通过调控微小RNA-27a(miR-27a)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活化的机制。方法使用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细胞活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27a的表达;瞬时转染miR-27a的模拟物和抑制剂增强或抑制miR-27a的表达,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胶原蛋白Iα2(COL1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TⅡA干预LX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检测miR-27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OL1A2、α-SM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SFRP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表达。结果miR-27a在TGF-β1干预的LX2细胞中表达增加(P<0.05)。LX2细胞中miR-27a被敲低48 h和72 h后,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P<0.05),抑制miR-27a表达减少了LX2细胞中COL1A2、α-SMA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却增加了SFRP1蛋白的表达(P<0.05),过表达miR-27a则呈现相反的结果(P<0.05)。TⅡA能抑制LX2细胞的增殖,其显著降低了miR-27a的表达,且下调了COL1A2、α-SMA、P-GSK3β、CCND1蛋白的表达并上调了SFRP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miR-27a在活化的LX2细胞中表达升高,并能促进LX2细胞的增殖和活化。TⅡA通过下调miR-27a抑制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LX2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丹参酮ⅡA 肝星状细胞 微小RNA-27a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于达云 许锦文 凌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09,共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ar diseases,CVDs)的死亡率位居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5,SIRT5)作为一个新型的去酰基化修饰酶,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心血管细胞中...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ar diseases,CVDs)的死亡率位居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5,SIRT5)作为一个新型的去酰基化修饰酶,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心血管细胞中,可通过脱乙酰化、脱琥珀酰化和脱丙二酰化而在多种CVDs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从能量代谢、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讨论SIRT5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SIRT5在心肌梗塞、心肌肥大、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等CVDs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总结了目前SIRT5相关抑制剂和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从而为靶向SIRT5提供防治CVDs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 琥珀酰化 线粒体 能量代谢 炎症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茂蓉 张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组,每组7只。连续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干预10 d,观察各组裸鼠瘤体体积变化。②将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重楼皂苷Ⅵ组,采用重楼皂苷Ⅵ(0~15μmol/L)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SNRPD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皂苷Ⅵ和SNRPD1蛋白的潜在靶向结合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重楼皂苷Ⅵ能抑制Huh7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抑制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克隆形成(P<0.05)及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Ⅵ潜在靶向SNRPD1蛋白;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可以下调SNRPD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不能下调SNRPD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下调SNRPD1的下游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重楼皂苷Ⅵ可能通过调控SNRPD1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重楼皂苷Ⅵ 抗肿瘤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的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鉴定及其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8
作者 颜彬 马颖瑞 +2 位作者 白不凡 刘登 周钱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探究其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1)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鉴定...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探究其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1)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鉴定: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天然产物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明确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2)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草药化合物蛋白质靶标数据库(HIT)、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化合物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获取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获得TNBC疾病潜在靶点,二者相结合得到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运用蛋白互作关系数据库(STRING)平台、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TNBC的关键靶点;运用R语言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验证:制备异种移植瘤乳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与参芪扶正注射液低、中、高剂量(20、40、60 mL/kg)组,干预4周后取肿瘤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磷脂肌醇3激酶(p-PI3K)、磷脂肌醇3激酶(PI3K)、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表达情况,并对预测潜在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1)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党参炔苷、鸟苷、毛蕊异黄酮苷、壬二酸、黄芪甲苷、美迪紫檀苷等。(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主要作用于肿瘤蛋白p53(TP53)、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己糖激酶2(HK2)、缺氧诱导因子1亚基α(HIF1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9)、ABCG2、ATP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原癌基因(MYC)等关键靶点,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3)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降低了实验动物肿瘤组织中p-PI3K水平,抑制了P-gp和ABCG2的表达。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为党参炔苷、鸟苷、毛蕊异黄酮苷、壬二酸、黄芪甲苷、美迪紫檀苷等,其抗TNBC的作用机制与其通过调控PI3K信号通路和调节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小鼠模型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何首乌药材等级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凡 侯文文 +3 位作者 殷颖 宋嬿 杨莉 李文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4-205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何首乌药材多种质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索药材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为何首乌药材等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1批何首乌药材,开展外观性状检查、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以及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的含... 目的通过对何首乌药材多种质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索药材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为何首乌药材等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1批何首乌药材,开展外观性状检查、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以及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何首乌药材断面颜色的深浅与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直径大小与二苯乙烯苷含量有正相关性,而与结合蒽醌含量无相关性;水分与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灰分、浸出物等与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强。最终以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含量为等级划分指标,将何首乌药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一级为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4.0%,结合蒽醌不得低于0.3%;二级为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3.0%,结合蒽醌不得低于0.2%;三级为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1.0%,结合蒽醌不得低于0.1%。结论建立的何首乌药材等级标准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利于确保何首乌药材的临床质量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等级 质量标准 二苯乙烯苷 结合蒽醌
下载PDF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相关前沿分析技术应用展望 被引量:19
10
作者 潘丽 王峥涛 杨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期14-20,36,13,共9页
探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现状、难点及关键科学问题;结合文献实例介绍液质联用、二维色谱分离、离子淌度质谱和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等现代先进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希冀借助这些前沿技术突破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 关键科学问题 液质联用 二维色谱分离 离子淌度质谱 质谱成像
原文传递
黄芪总皂苷抑制胆管反应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静 胡永红 +5 位作者 梁悦 慕永平 刘伟 刘平 吕莹 陈佳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7-2335,共9页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ASTs)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组和ASTs干预组,每组8只。胆管结扎造模后第2周首日,ASTs组给予ASTs 160 mg·kg^(-1)·d^(-1)体重灌胃,每...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ASTs)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组和ASTs干预组,每组8只。胆管结扎造模后第2周首日,ASTs组给予ASTs 160 mg·kg^(-1)·d^(-1)体重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同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第4周末处死取材。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天狼猩红染色阳性面积半定量分析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估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Desmin)、细胞角蛋白(CK)19、CK7、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OV6及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蛋白表达变化。体外采用丁酸钠诱导肝祖细胞株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表型分化,给予ASTs干预,4天后收集细胞。qRT-PCR法检测细胞CK19、LOXL1和LOXL2表达变化。结果与BDL模型组比较,ASTs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胆管增生明显减轻,Hyp含量和天狼猩红阳性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STs组肝组织α-SMA、Desmin、CK19、CK7、Epcam和OV6阳性表达显著减少;且α-SMA、CK7、LOX和LOXL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Epcam和LOXL1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体外结果显示,丁酸钠诱导后细胞CK19、LOXL1和LOXL2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丁酸钠组比较,ASTs组细胞CK19、LOXL1和LOXL2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STs通过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OXL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胆汁性肝纤维化 胆管反应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
下载PDF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传统医学章节与新版中医国家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周强 李明 +8 位作者 董全伟 程磐基 包来发 娄月丽 蒋小贝 鲍颖洁 杨丽娜 朱邦贤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1-6,23,共7页
目的比较《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传统医学章节(简称"ICTM")与新版中医国家标准(简称"新版国标")的差异,推动ICTM和新版国标的应用。方法编制ICTM与新版国标的映射关系表,通过数理统计、文本比对、... 目的比较《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传统医学章节(简称"ICTM")与新版中医国家标准(简称"新版国标")的差异,推动ICTM和新版国标的应用。方法编制ICTM与新版国标的映射关系表,通过数理统计、文本比对、文献分析等方法,从收录范围、编码规则、分类体系方面分析和比较ICTM和新版国标的差异。结果收录范围方面:ICTM与新版国标共有的疾病名术语为169个,排除无效码后,实际共有141个;两者共有的证候名术语为196个,排除无效码后,实际共有175个。编码规则方面:ICTM中采用Y、Z标示"其他特指"术语和"未特指"术语,并有单独一列标示有效码、无效码等规则;新版国标以"."表示术语分类层级,通过代码末尾的"."标示术语的类目属性。分类体系方面:新版国标比ICTM的疾病及证候分类体系更丰富,且基本涵盖了ICTM的证候分类体系。结论 ICTM和新版国标收录的术语量有显著差异,且ICTM没有收录治法部分的内容。在术语编制、术语分类、术语定义等方面,新版国标与ICTM是基本涵盖或相互映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传统医学章节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中医标准化 中医国际化 中医证候名术语 中医疾病名术语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及辨证施治复杂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启龙 苏式兵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辨证施治 复杂性 整体论 还原论 控制论 系统论 证候动态演变模型
下载PDF
基于NF-κB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常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罡 叶桐 窦丹波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6期818-821,共4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及单药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减少黏膜炎症反应、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内菌群丰度等抑制溃疡性结... 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及单药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减少黏膜炎症反应、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内菌群丰度等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JAK2/STAT3/NF-κB信号通路、PI3K/AKT/NF-κB信号通路、NF-κB/NLRP3信号通路等有关。涉及到的常用药物包括黄连、干姜、鸦胆子、黄芪、肉桂、青黛、雷公藤、黄芩、蒲公英、马齿苋、苦参、青蒿等及其提取物小檗碱、6-姜烯酚、鸦胆子苦醇、黄芪多糖、肉桂醛、雷公藤多苷、黄芩苷、苦参总碱、双氢青蒿素等。故围绕NF-κB相关信号通路对常用治疗UC的中药及其单体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连 干姜 单体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
下载PDF
TGF-β及炎症反应在慢性肾脏病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涛涛 刘伟 +1 位作者 葛广波 胡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458-461,共4页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1,2])。截止到2017年,全球CKD人数达6.975亿,其中中国达1.323亿,是全球最多的国家^([3])。目前,CKD已被确认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1,2])。截止到2017年,全球CKD人数达6.975亿,其中中国达1.323亿,是全球最多的国家^([3])。目前,CKD已被确认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是CKD向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展的共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终末期肾脏病 炎症反应 肾纤维化 公共卫生问题 CKD
下载PDF
神魂之铸--论新版中医国家标准“病证理法相贯”规则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邦贤 严世芸 +6 位作者 周强 董全伟 李明 程磐基 包来发 娄月丽 杨丽娜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阐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版(以下合而简称“新版国标”)内寓的“病证理法相贯”法则及其逻辑关系,以促使当代中医临床再铸神魂,重新回归中医学术本体及其临床路径。方法采用中医学、术语学、标准学文献... 目的阐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版(以下合而简称“新版国标”)内寓的“病证理法相贯”法则及其逻辑关系,以促使当代中医临床再铸神魂,重新回归中医学术本体及其临床路径。方法采用中医学、术语学、标准学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及计算机本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对标准的源起,标准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中医疾病分类体系的溯源,“病”“证”“理”“法”等概念的梳理,以及“治病求本”“辨病本、守病机”等相关学术理念的剖析,并借助于“中医国家标准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标准平台”),呈现新版国标“病证理法相贯”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新版国标界定了中医“病”“证”“理”“法”等术语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治病求本,病证相贯,理法相契,方药以贯”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将之作为中医临床思维和诊疗规范的“根”与“魂”,贯穿于中医国家标准修订的全过程,并将“病证理法相贯”理念与法则纳入了新版国标的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结论新版国标内寓“病证理法相贯”的诊疗法则,可通过标准平台得以充分展示及应用,并能够引领中医临床按照自身的学术与临床轨迹开展医疗活动,规范其医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国家标准 中医术语研究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病证理法相贯 标准知识体系 标准规则体系
原文传递
上皮间质转化在卵巢癌耐药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兴莉 周钱梅 +1 位作者 陆奕宇 房冬冬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综述靶向上皮间质转化(EMT)与卵巢癌耐药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EMT与卵巢癌的耐药密切相关,其相关机制主要涉及信号通路、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长链非编码核酸(lncRNA)、免疫等。一些中药及其... 综述靶向上皮间质转化(EMT)与卵巢癌耐药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EMT与卵巢癌的耐药密切相关,其相关机制主要涉及信号通路、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长链非编码核酸(lncRNA)、免疫等。一些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在干预EMT引起的卵巢癌耐药中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上皮间质转化 耐药机制 中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荷叶生物碱类有效成分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汪晨冉 王乐 +3 位作者 杨影 胡宇婷 蔡虹 陆奕宇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6-82,共7页
综述荷叶生物碱类有效成分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研究进展。荷叶生物碱类化合物治疗NAFL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并抗纤维化及调节肠道菌群等。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荷叶 生物碱 分子机制 中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薯蓣皂苷靶向泛素-蛋白酶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19
作者 李欣茹 王嘉琦 +1 位作者 柯细松 周香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分子开发靶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抗肿瘤小分子。方法建立稳定表达UbG76V-GFP融合蛋白的细胞系来筛选靶向UPS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通过Suc-LLVY-AMC、Z-LLE-AMC和Boc-LRR-AMC底物检测薯蓣皂苷对20S蛋白酶体水解酶...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分子开发靶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抗肿瘤小分子。方法建立稳定表达UbG76V-GFP融合蛋白的细胞系来筛选靶向UPS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通过Suc-LLVY-AMC、Z-LLE-AMC和Boc-LRR-AMC底物检测薯蓣皂苷对20S蛋白酶体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使用Ub-AMC底物评价其对细胞内去泛素化酶活性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薯蓣皂苷对细胞内泛素化水平的影响。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薯蓣皂苷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UbG76V-GFP报告系统筛选发现薯蓣皂苷是新型的UPS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内去泛素化酶活性,增强细胞内泛素化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克隆形成。结论薯蓣皂苷靶向泛素-蛋白酶体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 薯蓣皂苷 抑制剂 去泛素化酶 抗肿瘤小分子
下载PDF
靶向SOX9调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
20
作者 张漪蓉 魏玮庆 +1 位作者 马皎 张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6-1244,共9页
目的·探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差异表达的性别决定区Y框转录因子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基因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在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来源亚型... 目的·探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差异表达的性别决定区Y框转录因子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基因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在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来源亚型中对代谢重编程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NCICCR-DLBCL数据库中的481例DLBCL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基因表达谱数据,使用R语言4.1.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并基于RNA-seq测序表达量的细胞组织来源亚型(cell of origin subtype,COO)分类算法进行分类;使用ABC/GCB特征注释基因集,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分类进行验证。以SOX9的表达量高低将ABC和GCB亚组分别二分类。使用DEseq2包进行差异分析。使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与Hallmark注释集分析SOX9与DLBCL的代谢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GEPIA2进行泛癌分析。采用ESTIMATE包进行微环境评分分析。结果·481例DLBCL患者样本中,481例均有RNA-seq的表达量数据,421例有临床分期,335例有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234例有生存数据。分类得出ABC亚型232例(48.2%)、GCB亚型173例(36.0%)、未分类76例(15.8%),与数据库声明的比例相符,经富集分析验证符合ABC/GCB表达谱特征。SOX9低表达量组与SOX9高表达量组相比,总生存期更短,预后分数更差。泛癌分析示该现象亦可见于其他类型肿瘤。差异分析显示,在GCB亚型中,与SOX9高表达量组相比,SOX9低表达量组中有上调基因156个、下调基因1826个。对于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下调基因富集于糖酵解。结论·在ABC-DLBCL中,SOX9基因通过调控代谢重编程影响ABC-DLBCL的生物学特征。低表达SOX9的DLBCL,预示着肿瘤中糖酵解减少;其肿瘤基质细胞浸润程度更低,并且有着更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决定区Y框转录因子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