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琇莹 金晔华 +19 位作者 姜婷 范晓蕾 沈杰 钱奕 章渊源 古英 胡春蓉 苏晓 薛鸾 方勇飞 苏励 高明利 薛愉 彭江云 魏强华 刘红霞 黄清春 汪荣盛 朱琦 何东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证候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月全国10家医院2 65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 650例RA患者肝肾阴虚证最多(1 280例,48.3%);平均发病年龄(51.3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证候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月全国10家医院2 65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 650例RA患者肝肾阴虚证最多(1 280例,48.3%);平均发病年龄(51.33±14.20)岁,男女比例1∶4.4;有风湿病相关家族史者135例(5.1%),肝肾阴虚证(81例,6.3%)与湿热痹阻证(18例,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RA患者多于春季发病,不同证型RA患者发病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病程72(28,145)月,其中湿热痹阻证病程在各证型中最短,与肝肾阴虚证及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A患者中位晨僵时间30(2,60)min,寒湿阻络证晨僵时间30(10,60)min,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位红细胞沉降率(ESR)28.0 mm/h,湿热痹阻证ESR最高。类风湿因子(RF)有效数据811例,其中RF阳性患者680例(83.8%),气血亏虚证患者RF阳性率最高(32例,88.9%)。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有效数据699例,抗CCP抗体阳性患者574例(82.1%),湿热痹阻证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最高(118例,83.1%)。各证型RF和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ESR)评分4.10(3.17,5.08)分,DAS28-ESR达标(DAS28-ESR评分≤3.2分)685例(25.8%)。结论 目前RA患者大多为中年起病,女性比例较高,多数RA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以中高疾病活动度为主,肝肾阴虚证最常见,寒湿阻络证晨僵时间最长,不同证型间抗CCP抗体、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证候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的阿立哌唑微球给药方案研究
2
作者 孟庆恒 韩智慧 +7 位作者 雷琦 陈斌 尹霞 胡海棠 刘红霞 郑青山 许羚 黄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0,共8页
目的:基于一款新型长效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LZMT05)2项临床试验的血药浓度数据,优选LZMT05的临床剂量和给药方案。方法:1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LZMT05注射,采集血药浓度数据,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以口服有效剂量的稳态谷峰浓度区间94... 目的:基于一款新型长效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LZMT05)2项临床试验的血药浓度数据,优选LZMT05的临床剂量和给药方案。方法:1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LZMT05注射,采集血药浓度数据,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以口服有效剂量的稳态谷峰浓度区间94.0~534 ng/mL作为治疗窗,设计并模拟多种临床应用场景,选择最优临床治疗方案。结果:LZMT05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可用双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描述。性别、CYP2D6基因型等因素作为协变量引入最终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稳定使用10 mg阿立哌唑片剂转换为LZMT05350 mg,每4周给药1次,可以使患者体内阿立哌唑浓度始终维持在治疗窗范围内,而且峰谷波动较小。结论:通过群体药动学建模与模拟,本研究优化的LZMT05给药方案能够保持药物暴露水平位于治疗窗内,提示其具备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微球 群体药动学 建模模拟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技术的乙肝中医临床症候关联规则挖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继佳 王鲲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采用粗糙集技术与关联规则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对乙肝中医临床症候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到的883例乙肝患者中医临床资料,采用粗糙集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决策信息表,提取与乙肝证型有密切关联的症状、体征,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找... 目的:采用粗糙集技术与关联规则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对乙肝中医临床症候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到的883例乙肝患者中医临床资料,采用粗糙集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决策信息表,提取与乙肝证型有密切关联的症状、体征,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找出不同证型下的中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口苦、舌苔薄和脉弦等对肝胆湿热证判定以及舌胖、舌荣等对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结论: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中医临床症状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乙肝中医临床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对其他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医辨证 数据挖掘 粗糙集 关联规则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山缨 范维琥 +3 位作者 戚文航 郑青山 何迎春 任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国内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的丹参多酚酸盐Ⅳ期临床研究中,年龄>75岁的50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岁组)和≤75岁组1570例。分析丹参多酚酸盐200...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国内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的丹参多酚酸盐Ⅳ期临床研究中,年龄>75岁的50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岁组)和≤75岁组1570例。分析丹参多酚酸盐200mg/d,静脉滴注10~14d后对减少心绞痛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5岁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由4.00(2.00,7.00)次/周下降至1.00(0.00,2.00)次/周(P<0.05),硝酸甘油用量由2.00(2.82,3.65)片/周下降至1.00(1.33,2.02)片/周(P<0.05),59%患者治疗后加拿大心绞痛分级下降1级以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25例,其中症状性不良事件7例,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14d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绞痛 冠心病 硝酸甘油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临床试验 Ⅳ期
下载PDF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与复方药效模拟:一个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郑青山 何迎春 +5 位作者 杨娟 许羚 吕映华 刘红霞 陈君超 孙瑞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建立药效学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和复方药效模拟方法。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从L8(23)、L8(24)、L12(25)和L12(26)中选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2水平为"不使用";用双向单侧t检验分析各组分在...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建立药效学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和复方药效模拟方法。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从L8(23)、L8(24)、L12(25)和L12(26)中选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2水平为"不使用";用双向单侧t检验分析各组分在复方中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复方药效学模型和组分相互作用模型,用1个实例对此进行评价和考证;模拟偏倚由2种散点图结合评价。结果本法可确定各组分对复方药效的贡献值,排列其重要程度;给出配伍组相互作用性质(协同、拮抗、相加);建立的复方效应学模型,可对不同组合的复方进行药效模拟;2种散点视图评价预测的准确性。结论本法可提供丰富的组方信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对3个以上组分的复方和临床研究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联合治疗 复方 双向单侧t检验 模拟
下载PDF
权重配方模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一个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实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继汉 张密 +1 位作者 王民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方模型为基本模型,组方间相互作用为固定效应,并考虑随机效应,通过NONMEM法建立最终模型,定量评价尿囊素、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抗炎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基于整体效应的权重配方模型建立成功(P<0.001),X1X2(X1尿囊素,X2地塞米松)作为固定效应加入模型,最终模型中甲硝唑对整体药效作用不明显,尿囊素与地塞米松存在较强协同作用,都是主要起效组分,最优剂量配比尿囊素∶甲硝唑∶地塞米松=400∶131∶8.0(mg/kg,i.p.)。结论:采用NONMEM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使权重配方模型更加严谨,与原算法比较,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重配方法 药物相互作用 非线性混合效应 组方优化
下载PDF
降血糖多组分动态加减临床设计与组方优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文世梅 张密 +2 位作者 陈君超 刘红霞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6-941,共6页
目的建立多组分动态配伍、随症加减设计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35味降血糖中药组方优选。方法设计采用"药味设限,辩证选药,随症加减,剂量可调",以及"随机、双盲、多组分动态配伍、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将12... 目的建立多组分动态配伍、随症加减设计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35味降血糖中药组方优选。方法设计采用"药味设限,辩证选药,随症加减,剂量可调",以及"随机、双盲、多组分动态配伍、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将120例患者分为中药配伍组(102例)和安慰剂组(18例)。筛选药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和分析采用正交模拟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分析指标为治疗4周的餐后2h血糖下降值(2hPG)。结果在35味中药中,天花粉(A)、知母(B)、葛根(C)、山药(D)、玄参(E)共5个组分的组方频率较高。D为主要药效组分(P<0.05);其次为C和B;E和A作用较小。ABCE、CD、AC与ACE有轻度协同作用;ABCDE组合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他组合(ABCD、BCDE与BDE)有轻度拮抗作用。BCDE合用时,可达到2hPG最大效应(Emax=4.02mmol.L-1)。结论本研究方法对多组方筛选具有可行性,可获得大量组方定量设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药物治疗 糖尿病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电子温灸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汤家铭 黄继汉 +6 位作者 杨旭明 张倩 郑奉周 李璟 鲁望 薛堃 赵海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以传统艾灸疗法为对照,采用电子温灸仪(DZWJY-1型)治疗膝骨关节炎,评价该仪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子温灸仪组与传统艾灸组,每组62例。电子温灸仪组采用DZWJY-1型电子温灸仪治疗,传统艾灸组采... 目的以传统艾灸疗法为对照,采用电子温灸仪(DZWJY-1型)治疗膝骨关节炎,评价该仪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子温灸仪组与传统艾灸组,每组62例。电子温灸仪组采用DZWJY-1型电子温灸仪治疗,传统艾灸组采用传统艾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膝痛VAS评分、WOMAC评分(总分及分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期间,电子温灸仪组完成试验60例,脱落2例;传统艾灸组完成试验58例,脱落3例,剔除1例。(2)FAS分析结果显示,电子温灸仪组的显效率为75.81%、有效率为91.94%,传统艾灸组的显效率为68.85%、有效率为90.1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温灸仪组与传统艾灸组有效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9.05~12.77,按照预设15%非劣标准,非劣效检验合格。(3)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组内分别比较,两组膝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膝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组内分别比较,两组WOMAC总分及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活动难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WOMAC总分及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活动难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电子温灸仪(DZWJY-1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不劣于传统艾灸疗法,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温灸仪 膝骨关节炎 临床试验 膝痛 膝关节功能 艾灸标准化
原文传递
肺通口服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樊茂蓉 张燕萍 +7 位作者 苗青 张琼 陶凯 杨艳平 肖伟 魏葆琳 闫锡新 黄继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评价肺通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性的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2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肺通大剂量组(84例)、小剂量组(85例)和对照组... 目的评价肺通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性的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2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肺通大剂量组(84例)、小剂量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疗程12周,观察肺通口服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疾病疗效比较中,肺通大剂量组非劣效于对照组;肺通大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肺功能(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等指标比较,肺通大剂量组有优于对照组及肺通小剂量组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肺通大、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肺通口服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口服液 醋酸泼尼松片 随机对照试验 特发性肺纤维化 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
原文传递
复杂网络视角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机构合作趋势探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增亮 蔡晓琼 +2 位作者 苏前敏 黄继汉 于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74-1579,共6页
目的:挖掘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国际合作趋势与特征,在新药研发国际化背景下,为监管部门推动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网站的数据,采集并分析2000—2020年国际多中心临... 目的:挖掘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国际合作趋势与特征,在新药研发国际化背景下,为监管部门推动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网站的数据,采集并分析2000—2020年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特征挖掘。结果:自2000—2020年,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机构的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紧密度不断增强,机构合作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结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合作网络的规模呈扩大趋势,未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机构间合作应该向着加强国际机构间合作紧密度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注册 合作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无标度
原文传递
基于BioBERT与BiLSTM的临床试验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盛青 苏前敏 黄继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BioBERT预训练模型的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BioBERT-Att-BiLSTM-CRF),可自动提取临床试验相关信息,为高效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帮助。方法:结合UMLS医学语义网络和专家定义方式,制定医学实体标注规则,并建立命名实体...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BioBERT预训练模型的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BioBERT-Att-BiLSTM-CRF),可自动提取临床试验相关信息,为高效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帮助。方法:结合UMLS医学语义网络和专家定义方式,制定医学实体标注规则,并建立命名实体识别语料库以明确实体识别任务。BioBERT-Att-BiLSTM-CRF首先将文本转换为BioBERT向量并输入至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以捕捉上下文语义特征;同时运用注意力机制来提取关键特征;最终采用条件随机场解码并输出最优标签序列。结果:BioBERT-Att-BiLSTM-CRF在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数据集上的效果优于其他基准模型。结论:使用BioBERT-Att-BiLSTM-CRF能更高效地提取临床试验的纳排标准相关信息,从而增强临床试验注册数据的科学性,并为临床试验纳排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排标准 命名实体识别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条件随机场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吕映华 何迎春 +3 位作者 杨娟 许羚 刘红霞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86-791,共6页
目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方法:症状评分与其发生率(频率)、重要性(专家评定)及严重性(轻中重)有关,根据以上3种因素(因子)的症状评分数学模型,形成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的评分量表,通过信度、... 目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方法:症状评分与其发生率(频率)、重要性(专家评定)及严重性(轻中重)有关,根据以上3种因素(因子)的症状评分数学模型,形成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的评分量表,通过信度、效度、反应度的评价,确认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6个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唇色紫暗)作为疗效评分症状群,根据其发生率、重要性和严重性确定了各自权重因子和量表等级分值。信度结果可靠,一致性良好,反应灵敏。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疗效评分量表,可为此类临床研究提供一个应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量表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权重因子
下载PDF
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君超 潘友俊 +4 位作者 李兴珊 孙杰 刘红霞 孙瑞元 郑青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029-203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用以分析复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采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高剂量,"2水平为"低剂量"。并用一个实例对此模型进行了考证;模拟偏倚由两种... 目的:建立一种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用以分析复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采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高剂量,"2水平为"低剂量"。并用一个实例对此模型进行了考证;模拟偏倚由两种散点图结合评价。结果:本法可计算各组分不同剂量水平对复方药效贡献大小,从而确定最佳的组方;还可分析各配伍组的相互作用性质和交互效应;采用的复方效应模型,可对不同剂量水平组合的复方进行药效模拟,由散点图来评价预测的准确程度。结论:本法将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具有可行性,能为同类研究和二次文献分析等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配伍 模拟 正交设计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李国勤 赵静 +14 位作者 屠志涛 厉将斌 刘清泉 史利卿 苗青 苑惠清 刘新桥 龙友余 刘志国 赵婷 李磊 唐全红 何迎春 边永君 胡镜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 评价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6例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患者,按各试验中心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将患者分为金花清感颗粒高(44例)、低剂量组(45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给予金花... 目的 评价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6例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患者,按各试验中心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将患者分为金花清感颗粒高(44例)、低剂量组(45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给予金花清感颗粒10 g/次, 3次/天;金花清感颗粒5 g/次加金花清感颗粒模拟剂5 g/次, 3次/天;金花清感颗粒模拟剂10 g/次, 3次/天。疗程均为5天。评价三组间退热时间及退热率、中医证候疗效、流感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率、单项症状疗效、咽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中位退热时间为32.8 h(95%CI:22.5~41.0 h),低剂量组为26.0 h(95 %CI:14.5~36.5 h),对照组为39.5 h(95%CI:29.0~46.0 h),低剂量组中位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1)。低剂量组治疗3天后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66.7%)高于对照组(38.3%),有效率优于高剂量组(P=0.043)。低剂量组治疗5天后痊愈率(42.2%)高于高剂量组(25.0%,P=0.026)及对照组(14.9%,P=0.002);低剂量组显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5.3%,P=0.001)。高剂量组疗效与低剂量组疗效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三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安全、有效,临床常规剂量为其适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清感颗粒 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肺证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现代定量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晓晖 谢海棠 +2 位作者 史军 宋建国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01-612,共12页
定量药理学是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定量研究药理作用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该学科在新药研发及临床药物治疗中正在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近年国外学界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新药研发等新理念,将定量药理学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定量药理学... 定量药理学是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定量研究药理作用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该学科在新药研发及临床药物治疗中正在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近年国外学界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新药研发等新理念,将定量药理学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定量药理学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国内该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首先辨析了学科定义,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的学科发展简史;重点介绍了该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及热点技术,包括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暴露-反应(药动学-药效学)关系、临床试验模拟、新型临床试验设计、生物标记物、疾病模型和试验模型、建模与模拟的方法学等;简介了基于模型的新药研发的新理念;最后,对该学科的国内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药理学 新药研发 基于模型的新药研发 建模与模拟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盛玉成 何迎春 +1 位作者 杨娟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方法利用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可判断药物在体内是否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是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继的临床试验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结果基于安全性考虑,... 目的探讨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方法利用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可判断药物在体内是否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是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继的临床试验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结果基于安全性考虑,早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例数较少,给此类研究的设计带来挑战;且几乎所有的药物达到足够高的剂量时,都会呈现非线性特征;评价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不仅检验其是否成立,更重要的是定量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剂量之间的关系。结论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 药代动力学 可信区间 幂函数模型
下载PDF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药动学-药效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晓晖 黄继汉 +3 位作者 陈纭 裘福荣 李俊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时间点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定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舒张压(DBP)等药物效应,建立效应室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并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单用、联用及单剂量、多剂量的药动学-药效学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厄贝沙坦的药动学特征呈二室模型,氢氯噻嗪在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均未改变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而在稳态条件下,厄贝沙坦可增高氢氯噻嗪的血药浓度及曲线下面积。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应优于单用的效应。药物效应和效应室浓度之间符合Sigmoid-Emax药效学模型。单剂量下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间存在滞后现象,多剂量下滞后现象消失。Emax、EC50、Keo等药效学参数在厄贝沙坦组和两药联用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PK-PD定量数学模型研究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后药动学-药效学(暴露-反应)关系的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药代动力学 药效 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排脓散活性成分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配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君超 李禄金 +3 位作者 文世梅 何迎春 刘红霞 郑青山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观察排脓散各药味部分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并对其不同配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选择排脓散中的部分活性组分芍药苷、柚皮苷加新陈皮苷、桔梗皂苷,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剂量两水平分别为用药和不用药。选择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 目的:观察排脓散各药味部分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并对其不同配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选择排脓散中的部分活性组分芍药苷、柚皮苷加新陈皮苷、桔梗皂苷,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剂量两水平分别为用药和不用药。选择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为急性炎症模型,以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为对照,以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作为炎症指标,定量分析各药味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相互作用。结果:全方活性成分组合(柚皮苷加新陈皮苷、芍药苷、桔梗皂苷)对醋酸所致炎症渗出的抑制效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效模拟结果提示为最大效应组合。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排脓散中各药味活性成分及其他不同配伍组合均不同程度抑制炎症的渗出(P<0.01)。复方配伍的预测效应区间为0.115~0.170(光密度值),全部活性成分组合呈现协同作用;各活性成分对复方的贡献按重要程度排列为:芍药苷>柚皮苷加新陈皮苷>桔梗皂苷。结论:排脓散各药味活性成分对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呈正性作用,芍药苷贡献度最大,全方活性成分组合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正交模拟法对复方配伍进行定量分析,有可能挖掘出更多的复方配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脓散 活性成分 中药配伍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新药临床试验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继汉 黄晓晖 +3 位作者 李禄金 王钦 王鲲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91-699,共9页
新药临床试验模拟在新药研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相关信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学知识)进行综合,用于研究假设并改进试验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试验数目、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试验成功率、使数据中的信息最大化。另外,通过... 新药临床试验模拟在新药研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相关信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学知识)进行综合,用于研究假设并改进试验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试验数目、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试验成功率、使数据中的信息最大化。另外,通过模拟还可获得对药物处置和作用的深刻理解。在新药研发中,临床试验模拟可用于对变异进行建模、评估临床操作因素的影响、评估假设、比较和优化试验设计、区分竞争性药物等。本文介绍临床试验模拟的概念、作用、发展历程、方法学,重点说明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及意义,最后做了展望。模拟可用于临床试验的很多方面,这里讨论的模拟主要基于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反映药物的处置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模拟 建模与模拟 基于模型的新药研发
下载PDF
抗菌药物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非劣效试验设计及其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迎春 杨娟 +4 位作者 许羚 吕映华 刘红霞 孙瑞元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99-1305,共7页
目的: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盐酸安妥沙星片剂临床研究为实例,对抗菌药物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进行非劣效试验设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以左氧氟沙星片剂为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非劣效临床研究。安妥沙... 目的: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盐酸安妥沙星片剂临床研究为实例,对抗菌药物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进行非劣效试验设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以左氧氟沙星片剂为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非劣效临床研究。安妥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组各360例。两药均为口服用药,安妥沙星组每日服用盐酸安妥沙星片200mg,首剂加倍;左氧氟沙星组每次200mg,q12h;疗程7~14d。按双模拟方法编盲,以临床有效率为主要疗效指标,非劣效标准(δ)设为0.15(15%)。结果:安妥沙星临床有效率为95.1%,细菌清除率9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左氧氟沙星临床有效率96.6%,细菌清除率9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临床有效率组间差异[-0.015,95%CI为-0.045,0.015],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妥沙星片治疗常见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疗效确切,疗效不劣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安妥沙星 左氧氟沙星 急性细菌性感染 临床试验 非劣效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