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吕映华 何迎春 +3 位作者 杨娟 许羚 刘红霞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86-791,共6页
目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方法:症状评分与其发生率(频率)、重要性(专家评定)及严重性(轻中重)有关,根据以上3种因素(因子)的症状评分数学模型,形成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的评分量表,通过信度、... 目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方法:症状评分与其发生率(频率)、重要性(专家评定)及严重性(轻中重)有关,根据以上3种因素(因子)的症状评分数学模型,形成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的评分量表,通过信度、效度、反应度的评价,确认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6个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唇色紫暗)作为疗效评分症状群,根据其发生率、重要性和严重性确定了各自权重因子和量表等级分值。信度结果可靠,一致性良好,反应灵敏。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疗效评分量表,可为此类临床研究提供一个应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量表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权重因子
下载PDF
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君超 潘友俊 +4 位作者 李兴珊 孙杰 刘红霞 孙瑞元 郑青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029-203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用以分析复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采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高剂量,"2水平为"低剂量"。并用一个实例对此模型进行了考证;模拟偏倚由两种... 目的:建立一种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用以分析复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采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高剂量,"2水平为"低剂量"。并用一个实例对此模型进行了考证;模拟偏倚由两种散点图结合评价。结果:本法可计算各组分不同剂量水平对复方药效贡献大小,从而确定最佳的组方;还可分析各配伍组的相互作用性质和交互效应;采用的复方效应模型,可对不同剂量水平组合的复方进行药效模拟,由散点图来评价预测的准确程度。结论:本法将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具有可行性,能为同类研究和二次文献分析等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配伍 模拟 正交设计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娟 何迎春 +3 位作者 许羚 吕映华 陈君超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29-103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 injection,SYI)在大样本、扣除多中心疗效变异时,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不同症状的有效性。方法:收集4个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试验由26个分中心完成,结果不完全一致,将每个分中心试验作...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 injection,SYI)在大样本、扣除多中心疗效变异时,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不同症状的有效性。方法:收集4个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试验由26个分中心完成,结果不完全一致,将每个分中心试验作为一个独立研究,根据筛选标准,选择合适的25个分中心资料(总病例数1242例,试验组787例,对照组455例)作为Meta分析的合并对象,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值(WMD)进行合并分析。发表偏倚以失效安全数(Nfs)进行分析。结果:SYI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包括胸痛疗效(RR合并=1.25,95%CI 1.12~1.39),胸闷疗效(RR合并=1.14,95%CI 1.06~1.22),心悸疗效(RR合并=1.13,95%CI 1.04~1.22),症状综合疗效(RR合并=1.21,95%CI 1.13~1.31),症状总积分下降值[WMD合并=0.83,95%CI为(0.55,1.12)]。单项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60%、77.7%、73.0%,症状综合疗效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META分析 多中心临床试验
下载PDF
排脓散在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方剂配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君超 李禄金 +1 位作者 文世梅 郑青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排脓散的抗炎作用和复方配伍的定量规律。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选择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为急性炎症模型,以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为对照,以血管通透性大小作为炎症指标,定量分析各药味的抗炎作用和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排脓散的抗炎作用和复方配伍的定量规律。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选择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为急性炎症模型,以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为对照,以血管通透性大小作为炎症指标,定量分析各药味的抗炎作用和相互作用。结果:排脓散及其拆方均不同程度的抑制炎症的渗出,具有抗炎作用。最大效应组合是排脓散全方,与阳性对照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方的预测效应区间为0.067~0.161(OD值)。全方配伍相互作用分析为拮抗作用,各组分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枳实、白芍、桔梗。结论:排脓散全方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具有抑制作用,枳实药效作用最强,但药味间呈现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脓散 方剂配伍 抗炎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