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毒及其组分调节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小煜 李莉 +2 位作者 杜若飞 毛也然 刘志丹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蜂毒是天然生物毒素,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成分复杂,具有较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蜂毒肽,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蜂毒及其组分的多重作用,部分与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 蜂毒是天然生物毒素,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成分复杂,具有较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蜂毒肽,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蜂毒及其组分的多重作用,部分与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药物所致的肝肾肺功能受损、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诱导氧化应激造成机体损伤。本文综述了蜂毒及其组分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蜂毒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T术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金欢亮 李建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PCI治疗,...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PCI治疗,术后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均持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L-glutathione reduced,GS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TnI)水平;采用超声仪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对比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0.87%)(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满闷、心悸心慌、气短气促、神疲乏力、咳嗽痰多、手足麻木、口干不欲饮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SOD、GSH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K-MB、cTnI、Mb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LVESD(26.65±2.69)mm低于对照组(30.54±3.33)mm(P<0.01)、观察组LVEDD(41.36±3.64)mm低于对照组(45.73±3.41)mm(P<0.01),观察组LVEF(66.54±5.04)%高于对照组(61.43±6.26)%(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少患者机体中氧自由基,改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降低CK-MB、cTnI、Mb活性,增加SOD、GSH活性,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微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气虚血瘀型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心肌微血管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