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罗恩病肛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陶冉 黄晓琳 +3 位作者 龚恬韵 李志成 金磊 吴炯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5期666-669,共4页
克罗恩病是自身免疫引起的肠道炎症疾病,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肛瘘是其具有侵袭性表现的代表性危险症状。中青年为其好发人群,本病引起的潜在经济社会负担难以估量。西医治疗手段存在费用高昂、复发率高等劣势。本病治疗预期... 克罗恩病是自身免疫引起的肠道炎症疾病,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肛瘘是其具有侵袭性表现的代表性危险症状。中青年为其好发人群,本病引起的潜在经济社会负担难以估量。西医治疗手段存在费用高昂、复发率高等劣势。本病治疗预期是维持疾病的低活动度。中医治疗克罗恩病肛瘘辨证施治,灵活多变,在提高肠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诸多医家认同,本病病理因素为湿邪,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笔者结合名医经验对本病辨证辨期,将其归为气滞血瘀、湿邪蕴结、脾肾两虚三种证型,分别与本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缓解期相对应,并对挂线、外洗、针灸三类外治法进行了总结探讨。现就其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肛瘘 病因病机 辨证辨期 气滞血瘀
下载PDF
肛周脓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1
2
作者 吴炯 王振宜 孙建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3842-3847,共6页
肛周脓肿作为一种普通的外科疾病,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故对其手术的方法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深部肛周脓肿的处理非常棘手,主要原因是难以确定内口以及病灶涉及范围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复杂关系.正确处理内口、感染所波及的间隙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作为一种普通的外科疾病,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故对其手术的方法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深部肛周脓肿的处理非常棘手,主要原因是难以确定内口以及病灶涉及范围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复杂关系.正确处理内口、感染所波及的间隙是肛周脓肿治疗成败的关键.切开引流肛周脓肿的同时处理原发性瘘管可以降低脓肿的复发以及避免再次肛瘘手术,但有可能影响括约肌功能.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还不甚令人满意,还需要更多地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益气升阳法对肛瘘术后患者血清IgA及直肠SIgA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炯 王振宜 +2 位作者 金炜 李盈 张海岩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9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升阳法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A来健全直肠黏膜屏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临床机理。方法:观察诊断为高位肛瘘,中医证属湿热下注型的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换药治... 目的:探讨益气升阳法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A来健全直肠黏膜屏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临床机理。方法:观察诊断为高位肛瘘,中医证属湿热下注型的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换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参固脱合剂,每日3次,连续服用3周。2组治疗前后各查一次血清IgA和直肠分泌物SIgA。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A差值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直肠分泌物SIgA差值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升阳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肛瘘术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通过上调血清IgA和直肠分泌物SIgA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升阳 肛瘘 免疫球蛋白A @芪参固脱合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直肠脱垂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宇虹 王振宜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直肠脱垂是肛肠科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属于中医脱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为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而不能升提固摄,从而导致肛门松弛,肛管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多,但存在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患者不易接受等... 直肠脱垂是肛肠科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属于中医脱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为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而不能升提固摄,从而导致肛门松弛,肛管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多,但存在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患者不易接受等不足。而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治疗本病,亦可获得良好疗效,主要疗法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熏洗灌肠、针刺艾灸推拿、中药制剂注射、穴位注射埋线贴敷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多种疗法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固脱 益气 熏洗 敷药 灌肠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温脾润肠汤治疗便秘患者肛肠病术后相关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盈 王振宜 +1 位作者 金炜 吴炯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7期451-452,共2页
目的:观察温脾润肠汤对便秘患者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及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肛肠病手术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脾润肠汤,对照组口服麻仁软胶囊,疗程为28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 目的:观察温脾润肠汤对便秘患者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及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肛肠病手术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脾润肠汤,对照组口服麻仁软胶囊,疗程为28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为46.67%。经治术后第3天两组便秘症状总积分和创面相关症状积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第7天两组便秘症状总积分和创面相关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脾润肠汤治疗便秘患者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及相关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润肠汤 功能性便秘 肛肠病术后 相关症状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闻震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75-77,共3页
分析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的成因及分类,主要包括肛裂术后肛门狭窄、肛瘘术后肛门狭窄、外痔术后肛门狭窄、混合痔术后直肠狭窄和痔PPH术后直肠环状狭窄;在手指扩肛的基础上,可分别采用肛裂切除术加扩肛术、肛瘘瘢痕松解术和瘢痕切... 分析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的成因及分类,主要包括肛裂术后肛门狭窄、肛瘘术后肛门狭窄、外痔术后肛门狭窄、混合痔术后直肠狭窄和痔PPH术后直肠环状狭窄;在手指扩肛的基础上,可分别采用肛裂切除术加扩肛术、肛瘘瘢痕松解术和瘢痕切除术、外痔切除术、狭窄部位部分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疾病 术后 肛门直肠狭窄
原文传递
肛肠术后应用利多卡因气雾剂换药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王云云 金炜 +4 位作者 王振宜 干丹 崔灿 梁榕钰 张海岩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5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肛肠术后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肛肠科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并采取单盲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气雾剂组(A组,n=100)、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n=100)和生理盐水组(C组,n=100),3组患者术后分别在换药前5...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肛肠术后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肛肠科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并采取单盲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气雾剂组(A组,n=100)、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n=100)和生理盐水组(C组,n=100),3组患者术后分别在换药前5分钟(T1)、15分钟(T2)、30分钟(T3)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利多卡因乳膏和生理盐水喷雾后采取常规换药。换药后监测3组换药后疼痛程度、血压、心率情况。结果 (1)疼痛程度:A组T1(1.9±0.8)、T3(5.9±1.7)时间段与B组T1(5.3±1.1)、T3(2.1±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T1、T2、T3时间段相比,A、B组VRS评分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换药后血压、心率参数:与C组T1、T2、T3时间段相比,A、B组SBP、DBP及HR参数明显降低;A组T1、T3时段的SBP、DBP及HR参数与B组T1、T3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诊治中,肛肠科术后采取利多卡因气雾剂换药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操作方便、剂量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喷雾 肛肠术后 换药 疼痛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智刚 刘华 《河北中医》 2018年第6期956-960,共5页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肛门扪及硬索,反复破溃流脓,以及疼痛、瘙痒等症状,并且不能自愈,需手术治疗。如何促进术后的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已成为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并结合传统外治方法,在...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肛门扪及硬索,反复破溃流脓,以及疼痛、瘙痒等症状,并且不能自愈,需手术治疗。如何促进术后的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已成为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并结合传统外治方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肛瘘术后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医外治法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并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目前已成为肛瘘术后的主要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手术后医护 外治法 中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肠-皮肤轴”理论及肠道菌群的中药治疗痤疮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雨韵 吕亚 +3 位作者 李志成 秦家麟 徐星丽 吴炯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从“肠-皮肤轴”理论及肠道菌群角度综述中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肠道与皮肤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共同点,肠道菌群失衡与肠道和皮肤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调节机体血清... 从“肠-皮肤轴”理论及肠道菌群角度综述中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肠道与皮肤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共同点,肠道菌群失衡与肠道和皮肤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调节机体血清痤疮相关生化指标[P物质(SP)、短链脂肪酸(SCFAs)、雄激素]水平,干预毛囊皮肤微生物定植及毛囊皮脂腺角化,改善局部免疫炎症,从而对痤疮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肠-皮肤轴 肠道菌群 中药 雄激素 炎症反应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肛肠外科的中西医应用研究
10
作者 龚恬韵 张玉韵 +2 位作者 吕亚 李志成 吴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54-158,共5页
得益于计算机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及大批研究者前仆后继的创新与探索,人工智能正处在医学创新研究的前沿,逐渐渗透至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肛肠疾病是我国多发病,有“十人九痔”的说法,临床还多见肛痈、肛漏、肛裂等,由于疾病本身的病位私密... 得益于计算机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及大批研究者前仆后继的创新与探索,人工智能正处在医学创新研究的前沿,逐渐渗透至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肛肠疾病是我国多发病,有“十人九痔”的说法,临床还多见肛痈、肛漏、肛裂等,由于疾病本身的病位私密,患者易讳疾忌医。而人工智能可以在诊断、治疗、决策、数据挖掘等各个方面,为肛肠外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提供新的诊疗手段。从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肛肠外科 医疗信息系统 达芬奇机器人 图像识别
下载PDF
“肠”寿36计肛肠疾病大揭秘
11
作者 王振宜 《大众医学》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作者根据30年左右临床经验,针对患者所需、所想、所痛,总结了36条肛肠疾病的预防保健小知识,并以此引出便秘、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炎症性肠病等常见肛肠疾病,以及肛周湿疹、尖锐湿疣、肛乳头肥大、直肠黏膜内脱垂、一过性肛门... 作者根据30年左右临床经验,针对患者所需、所想、所痛,总结了36条肛肠疾病的预防保健小知识,并以此引出便秘、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炎症性肠病等常见肛肠疾病,以及肛周湿疹、尖锐湿疣、肛乳头肥大、直肠黏膜内脱垂、一过性肛门直肠痛、结肠憩室等少见肛肠病症,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疾病知识,生动形象地科普疾病防治方法,体贴入微地指导就医途径。作者以西医诊疗为基础、中医防治为特色,想民意,解民生,使疾病知识点既易于理解,又贴近生活、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疾病 预防保健 肛周湿疹 肛周脓肿 结肠憩室 肛乳头肥大 炎症性肠病 肛瘘
原文传递
乳没外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炯 孙建华 +3 位作者 王振宜 金炜 李盈 张海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旨在研究乳没外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改善术后相关不适症状的临床疗效,为该方应用于肛瘘术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9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乳没外洗方组30例,高锰酸钾组30例,痔疾洗液组30例。术后每天... 目的:旨在研究乳没外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改善术后相关不适症状的临床疗效,为该方应用于肛瘘术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9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乳没外洗方组30例,高锰酸钾组30例,痔疾洗液组30例。术后每天便后换药前熏洗1次。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3、5、7、10天的创面疼痛及渗液积分,创面愈合天数,便血天数,脓腐脱落天数及肛门坠胀感天数等几项指标。结果:治疗术后疼痛、脓腐脱落和创面愈合方面,乳没外洗方组优于高锰酸钾组(P<0.01)与痔疾洗液组(P<0.05);治疗术后创面渗液、术后出血方面、术后肛门坠胀,乳没外洗方组及痔疾洗液组的疗效优于高锰酸钾组(P<0.01),而与痔疾洗液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乳没外洗方具有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不适症状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肛瘘术后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色氨酸代谢与炎性肠病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灿 李盈 +8 位作者 杨豪杰 金炜 吴炯 韩昌鹏 金磊 干丹 秦凯健 张曦月 王振宜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4期2726-2730,共5页
炎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发生与环境、遗传、免疫相关,肠道菌群的改变不同程度影响了宿主与肠道细菌间的共生关系。而色氨酸作为哺乳动物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参与了包括神经元功能、免疫力和肠道稳态等多种生理过程。... 炎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发生与环境、遗传、免疫相关,肠道菌群的改变不同程度影响了宿主与肠道细菌间的共生关系。而色氨酸作为哺乳动物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参与了包括神经元功能、免疫力和肠道稳态等多种生理过程。微生物群分解色氨酸产生的代谢物包括芳香烃受体配体、犬尿氨酸及血清素(5-羟色胺),3种代谢途径相关产物均与肠道炎症的发生及发展相关。因此,未来通过改变色氨酸代谢途径或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治疗IBD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色氨酸 代谢 犬尿氨酸 5-羟色胺 芳烃受体
下载PDF
从病性论述肛门坠胀疾病 被引量:17
14
作者 夏宇虹 王振宜 +2 位作者 吴闯 杨迪迪 刘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143-1146,共4页
肛门坠胀成因复杂,涉及肛肠、妇科、骨科等多个学科。现代医学认为,肛门坠胀可能与妊娠、分娩、盆底肌肉松弛、工作劳累、排便异常以及局部手术后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临床按照疾病性质,从脱垂性、炎... 肛门坠胀成因复杂,涉及肛肠、妇科、骨科等多个学科。现代医学认为,肛门坠胀可能与妊娠、分娩、盆底肌肉松弛、工作劳累、排便异常以及局部手术后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临床按照疾病性质,从脱垂性、炎症性、增生性、痉挛性、压迫性、神经性疾病及手术刺激角度辨别肛门坠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对于诊治肛门坠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坠胀 脱垂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疾病性质
下载PDF
痔病症状发作诱发因素的对照研究及其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家治 刘华 +2 位作者 王振宜 耿润毅 冯志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痔病症状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饮酒、辛辣饮食3~5次/周、排便频率≥14次/周、大便性状质硬、大便性状... 目的:探讨痔病症状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饮酒、辛辣饮食3~5次/周、排便频率≥14次/周、大便性状质硬、大便性状质稀、疲劳及水果蔬菜摄入量>500g/d与痔病症状发作有统计学关联且与中医证型构成比有差异。结论:饮酒、辛辣饮食、排便频率、大便性状、疲劳是痔病症状发作的诱发因素,水果蔬菜摄入量是保护因素。疲劳是痔脾虚气陷证型的诱发因素,辛辣饮食是湿热下注证型和气滞血瘀证型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发作 诱发因素 对照研究 中医证型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炜 王振宜 +7 位作者 孙建华 陈新静 高凌卉 王芳 韩昌鹏 吴炯 冯卓 李盈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单纯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微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相关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闯 张海岩 +2 位作者 姜在龙 吴迎鸽 王振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50-552,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全球发病率约为0.5~24.5(/10万),其中西方国家较常见,发病率约为5~12(/10万)。我国UC发病率未见确切报道,但有报道称其发病增加趋势。有证据显示,UC发病机制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全球发病率约为0.5~24.5(/10万),其中西方国家较常见,发病率约为5~12(/10万)。我国UC发病率未见确切报道,但有报道称其发病增加趋势。有证据显示,UC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和精神活动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巨噬细胞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下载PDF
扶正祛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闯 王振宜 +2 位作者 张海岩 钱进 王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41-443,共3页
中医认为,脾虚是溃疡性结膜炎(UC)发病之本,湿热是其致病之标,血瘀是其病理产物,也是加重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疾病的发展,湿热多将转化为瘀滞或与瘀滞夹杂致病。扶正祛瘀法可作为治疗UC的基本之法,且当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 扶正祛瘀法 病因病机
下载PDF
祛瘀生新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溃疡组织中IL-1β,IL-10表达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闯 姜在龙 +4 位作者 金炜 李盈 钱进 王芳 王振宜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研究中医经验方"溃结2号方"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结肠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 目的:研究中医经验方"溃结2号方"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结肠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加免疫诱导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共36只大鼠,随机分组为模型组,模型+阳性对照组(中药方组),模型+阴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大鼠,每组12只。观察大鼠治疗后14 d及21 d后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的病理改变(DAI及CMDI评分结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二步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0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时,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Mucosa Damage Index CM-DI)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SASP组(P<0.05),但与SASP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中药组溃疡创面中IL-1β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也明显低于SASP组(P<0.05);中药组创面中IL-10水平却明显高于模型组与SASP组(P<0.05);治疗21 d时,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DAI及CMDI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和SASP组(P<0.05),中药组大鼠IL-1β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也明显低于SASP组(P<0.05);中药组IL-10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SASP组(P<0.05)。结论:溃结2号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IL-1β表达,和提高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新法 溃结2号方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IL-1Β IL-10
下载PDF
清热利湿方及虎杖苷对SD大鼠肛旁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豪杰 曹涤平 +1 位作者 卢子瑄 刘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86-92,共7页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外洗方(虎杖、蒲公英、苦参、黄柏)及虎杖苷对SD大鼠肛旁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肛旁创面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清热利湿外洗方组(简称"清热利湿组")、虎杖苷组、生理盐水组,每组45只,给予相应干预...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外洗方(虎杖、蒲公英、苦参、黄柏)及虎杖苷对SD大鼠肛旁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肛旁创面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清热利湿外洗方组(简称"清热利湿组")、虎杖苷组、生理盐水组,每组45只,给予相应干预。在术后第3、7、11天通过伊文氏蓝染色法观察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情况;肉眼及电镜观察创面渗出、炎症及愈合情况;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及胶原纤维合成、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第3天,清热利湿组与虎杖苷组伊文氏蓝渗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渗出均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7、11天,各组伊文氏蓝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观察发现,造模后第3、7、11天各组创面分泌物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术后第3、7天清热利湿组肉芽增生及上皮爬行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67),但与虎杖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虎杖苷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术后第11天,3组创面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光镜结果可见清热利湿组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新生毛细血管丰富且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虎杖苷组与之接近,两者愈合情况均优于生理盐水组。电镜结果可见清热利湿组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将相邻细胞紧密嵌合;胶原纤维分布致密、规则,纤维束排列紧密。结论清热利湿方与虎杖苷均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控制创面炎性渗出,但清热利湿方能更有效地促进上皮爬行、加快肉芽组织内各成分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治 肛肠手术 术后 创面愈合 清热利湿方 虎杖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