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防治肺癌转移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诗卉 李佳轩 +2 位作者 阙祖俊 于盼 田建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1-549,共9页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而转移则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防控效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疗法或许是突破转移瓶颈的方向。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而转移则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防控效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疗法或许是突破转移瓶颈的方向。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群体,具有抗肿瘤的M1型和促肿瘤的M2型,后者通过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免疫抑制和介导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休眠重激活等途径促进肿瘤转移。近年来,中医药抑制肿瘤转移疗效显著并得到诸多验证,它能通过减少TAMs的募集、抑制M2型极化和调节TME中的细胞因子和蛋白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TAMs与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梳理了中医药调控TAMs防治肺癌转移的靶点与机制,以期为肺癌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极化 肺肿瘤 转移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毒”探索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帆 刘瑶 +3 位作者 阙祖俊 罗斌 张占霞 田建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7-3173,共7页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肿瘤转移相关靶点仍须进一步破解,传统中药剂型落后、活性组分溶解性差、靶向性缺失、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新兴交叉领域——纳米医学,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带来了新的希望。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智能响应性控释、抗多药耐药等特性,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此外,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光、声、电、热、磁、酶或类酶活性等,可充分发挥药辅合一的优势和特色,在肿瘤转移防治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伏毒 肿瘤转移 中医药 纳米技术 中药组分 中药复方 药物靶点 预防监测
下载PDF
中医药减毒增效作用在免疫检查点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鹏 陈子琦 田建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7,共9页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全球瞩目焦点。近两年尤以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和Ipilimumab为代表的PD-1PD-L1和CTLA-4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全球瞩目焦点。近两年尤以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和Ipilimumab为代表的PD-1PD-L1和CTLA-4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尿道癌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调控免疫检查点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改善其不良事件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调控免疫检查点和改善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在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自然杀伤细胞防治肺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衍鸿 田建辉 +2 位作者 罗斌 杨蕴 阙祖俊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170-178,共9页
综述固有免疫紊乱与肺癌转移的关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肿瘤免疫机制,以及靶向NK细胞防治肺癌转移的临床应用策略。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以及中医外治方法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 综述固有免疫紊乱与肺癌转移的关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肿瘤免疫机制,以及靶向NK细胞防治肺癌转移的临床应用策略。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以及中医外治方法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转移 自然杀伤细胞 固有免疫 免疫治疗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物稳态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孜奕 王宇立 方志红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6期95-103,共9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不佳且治疗选择有限,严重威胁我国民众的健康,寻找有效的胃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群落是一个多样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与宿主共同进化,具有特异性,在调节健康和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不佳且治疗选择有限,严重威胁我国民众的健康,寻找有效的胃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群落是一个多样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与宿主共同进化,具有特异性,在调节健康和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稳态(gut microbiota homeostasis,GMH)是指由肠道中高度多样性的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依存的内环境状态。而胃癌可能由于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而诱发,并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促癌代谢物的积累来加速癌症的进展。本文围绕肠道微生物稳态这一概念,深入探讨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物稳态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胃癌 肠道微生物稳态
下载PDF
中医药扶正调控免疫防治肺癌 被引量:4
6
作者 田建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3-943,共1页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疑难疾病,亟待创新防治方案。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防治观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彰显出显著的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挖掘中医药学潜在的生命力,不断促进中医肿瘤学科的全面发展,...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疑难疾病,亟待创新防治方案。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防治观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彰显出显著的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挖掘中医药学潜在的生命力,不断促进中医肿瘤学科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医药学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恶性肿瘤中的贡献度,以彰显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代表的中医药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扶正治癌 肺癌 免疫学调控
原文传递
慢性应激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机制及其治疗现状
7
作者 于盼 姚嘉良 田建辉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4期324-330,共7页
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大量肿瘤患者合并精神心理异常,即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慢性应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影响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性激素... 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大量肿瘤患者合并精神心理异常,即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慢性应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影响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作用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通过直接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诱导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基于上述机制,抗精神病药物、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应激介导的肿瘤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此外,中药复方和单体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可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和逆转慢性应激介导的激素改变抑制肿瘤转移。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基于慢性应激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作用机制,开发抗转移新药为肿瘤整体防治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 慢性应激 免疫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糖皮质激素受体 治疗现状
下载PDF
调神治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田建辉 杨蕴 +1 位作者 汪洋 姚嘉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4-1177,1195,共5页
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当前肿瘤治疗总体以肿瘤的“有形实邪”即“形”为主,而对患者心理、精神情志等“神”因素的调控重视不够。“调神治癌”理论被课... 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当前肿瘤治疗总体以肿瘤的“有形实邪”即“形”为主,而对患者心理、精神情志等“神”因素的调控重视不够。“调神治癌”理论被课题组初步提出,并构建综合研究平台,验证其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同时探索其调控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发生作用的机制。通过对调神治癌理论构建、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梳理,以期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挖掘调神治癌理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治癌 形神并调 肿瘤
下载PDF
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嘉良 程玺 +6 位作者 田建辉 从恩朝 杨蕴 陆鑫熠 张龙 王子良 吴彦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188-1195,共8页
目的:观察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入组90例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干... 目的:观察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入组90例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干预组和常规调神治癌方为主的对照组,两组各45例,干预4周为1个周期,共干预3个周期。两组患者分别于0、12周评估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多维疲劳量表(MFI-20)、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及Kar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并于干预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FI-20疲劳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其中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动力下降评分、活动减少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以及活动减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睡眠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在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两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干预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以及PSQI总分5个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干预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使用、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抑郁和焦虑以及KPS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改善失眠、疲乏等多项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治癌 抑郁 卵巢癌术后 心理治疗 失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许帆 刘瑶 +2 位作者 杨蕴 罗斌(综述) 田建辉(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8-634,共7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适应证已...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适应证已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或局部晚期肺癌前移至围术期肺癌的辅助与新辅助治疗中,越来越多的PD-1、PD-L1单抗在肺癌领域中获批。然而,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逐渐凸显,能够响应免疫治疗而获益的肺癌患者仅占少部分,给肺癌免疫治疗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本文梳理了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现状,并对其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的前沿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拟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耐药 耐药机制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肺癌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进展
11
作者 王衍鸿 罗斌 +3 位作者 王卓 阙祖俊 蒋雷 田建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1-450,共10页
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传统的群体测序技术难以解析单个细胞层面的异质性,限制了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 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传统的群体测序技术难以解析单个细胞层面的异质性,限制了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全面理解。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的兴起,为揭示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中容易出现免疫原性耐药或者免疫相关性肺炎等影响预后的副作用,其关键因素是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可以从细胞间互作、拟时序分析等角度揭示肿瘤微环境中不同亚群间的起源与作用,进而发现新的细胞亚群或新生生物标志物,为揭示免疫治疗的耐药及疗效监测等提供新的途径。该综述系统回顾了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揭示肺癌特别是免疫治疗后肺癌微环境异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促进肺癌免疫治疗的精准化与个体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RNA测序 肺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田建辉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常用药对-药组撷菁
12
作者 李佳轩 罗斌 +1 位作者 冯茜 田建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95-99,共5页
介绍田建辉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的常用药对-药组,探讨其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认为恶性肿瘤核心病机为正虚伏毒、神机失用,临证强调扶正治癌、形神并调的重要性,形成“扶正治癌”药组、“调神治癌”药组、“蠲毒抑癌”药组;提出... 介绍田建辉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的常用药对-药组,探讨其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认为恶性肿瘤核心病机为正虚伏毒、神机失用,临证强调扶正治癌、形神并调的重要性,形成“扶正治癌”药组、“调神治癌”药组、“蠲毒抑癌”药组;提出恶性肿瘤本身与其并发(病)症之间存在共性病机,主张以证统病,病证结合,随症加减,从而形成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疾病核心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药对 药组 临床应用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根除休眠播散肿瘤细胞防止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阙祖俊(综述) 田建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6-1151,共6页
转移靶器官中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DTC)增殖是导致癌症早期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转移和死亡的关键,因此靶向根除休眠DTC是防止肿瘤转移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通过调控NK细胞和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清除休眠的D... 转移靶器官中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DTC)增殖是导致癌症早期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转移和死亡的关键,因此靶向根除休眠DTC是防止肿瘤转移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通过调控NK细胞和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清除休眠的DTC;靶向抑制细胞存活通路(MAPK和PI3K/AKT/mTOR等)根除休眠DTC;靶向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途径抑制休眠DTC的存活;羟氯喹靶向抑制细胞自噬或过度激活细胞自噬诱导休眠DTC凋亡等,都可能开发出具有靶向杀伤休眠DTC进而防止肿瘤转移的治疗药物。本文聚焦可靶向根除休眠DTC的潜在治疗药物,以期推动抗肿瘤转移药物的临床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肿瘤细胞 肿瘤转移 正虚伏毒 肿瘤细胞休眠 治疗药物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安天棋 田建辉 +6 位作者 周奕阳 罗斌 阙祖俊 刘瑶 于盼 赵瑞华 杨蕴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极大地优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策略。然而,随着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人群的逐渐扩大,免疫治疗在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特殊的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在肿瘤患者中,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有显著影响。通常,肿瘤相关胸腔积液多为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产生迅速、难以控制且易反复。但随着新药物的批准以及现有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数量越来越多,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也逐渐引起了重视。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其与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存预后紧密相关。与MPE不同,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外,还可能与胸膜结节病样肉芽肿反应、嗜酸粒细胞性慢性胸膜炎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相关。在诊断方面,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通常采用排除性诊断的方法,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肿瘤进展、放疗及化疗等其他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胸腔积液,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难度。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或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通过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预防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生同样重要,这要求医师在应用ICIs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以期在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通过这种综合管理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本综述旨在探讨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等,通过深入分析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并发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胸腔积液 不良反应 治疗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肺癌免疫治疗
15
作者 刘瑶 杨蕴 田建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肺-肠轴”理论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或者...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肺-肠轴”理论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等途径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临床治疗效果。这与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高度契合。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调控肠道菌群介导的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有望为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癌 免疫治疗 肺肠轴
原文传递
播散肿瘤细胞的休眠与存活机制及其在防治实体瘤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阙祖俊 席志超 +1 位作者 徐宏喜 田建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肿瘤转移的防治可显著改善实体瘤患者的生存,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转移防治药物,其根本原因是现有的干预措施和治疗药物都难以实现对转移的精准防治。由于早期术后患者的转移靶器官中早已存在播散肿瘤细胞(DTCs),这些DTCs难以用... 肿瘤转移的防治可显著改善实体瘤患者的生存,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转移防治药物,其根本原因是现有的干预措施和治疗药物都难以实现对转移的精准防治。由于早期术后患者的转移靶器官中早已存在播散肿瘤细胞(DTCs),这些DTCs难以用现有的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测,也缺乏有效的干预药物和疗效评估体系,而DTCs一旦生长至影像学可检测时患者即已属于癌症晚期,这成为了制约转移防治突破的瓶颈。本文将对DTCs在转移靶器官中休眠与存活机制及其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改善转移防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播散肿瘤细胞 转移 肿瘤休眠 实体瘤
下载PDF
金复康有效成分抑制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佳君 阙祖俊 田建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观察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筛选到金复康中可抑制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TJH-01)从全血白细胞中募集中性粒细胞的能力,观察金复康及其六种有效... 目的:观察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筛选到金复康中可抑制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TJH-01)从全血白细胞中募集中性粒细胞的能力,观察金复康及其六种有效成分对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影响;采用CCK-8实验观察细胞活力确定药物作用浓度;采用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六种有效成分影响CTC-TJH-0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CTC-TJH-01细胞能够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募集(P<0.01);金复康作用后,CTC-TJH-01细胞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在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的浓度下,葫芦巴碱和麦冬皂苷D作用后CTC-TJH-01细胞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其中葫芦巴碱的效果最好;葫芦巴碱、黄芪甲苷Ⅳ和麦冬多糖作用后CTC-TJH-0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弱(P<0.05),葫芦巴碱效果最好。结论:金复康能够抑制循环肿瘤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而金复康中具有“扶正”作用的有效单体葫芦巴碱能够显著地抑制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提示了葫芦巴碱具有靶向中性粒细胞抑制肺癌转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金复康 葫芦巴碱
下载PDF
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斌(综述) 阙祖俊 田建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7-991,共5页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介导转移靶器官免疫抑制,诱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细胞休眠重激活并增殖,最终形成影像学可检测的转移灶。肿瘤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细胞间通信,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M...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介导转移靶器官免疫抑制,诱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细胞休眠重激活并增殖,最终形成影像学可检测的转移灶。肿瘤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细胞间通信,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MDSC,促进靶器官对MDSC的募集,介导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为肿瘤细胞生存营造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局部正虚),进而促进癌症转移或发生。本文聚焦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靶器官免疫抑制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从干预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角度,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髓源性抑制细胞 靶器官 转移前微环境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具有休眠特征的播散肿瘤细胞体内外研究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阙祖俊 刘佳君 田建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127-1132,共6页
术后无症状的早期癌症(肺癌)患者的转移靶器官中已经潜伏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播散肿瘤细胞(DTCs),其增殖是导致临床转移发生的关键环节。开发维持DTCs休眠或根除休眠DTCs的治疗药物,将有望防治肿瘤的转移,进而突破恶性肿瘤整体疗效提高的... 术后无症状的早期癌症(肺癌)患者的转移靶器官中已经潜伏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播散肿瘤细胞(DTCs),其增殖是导致临床转移发生的关键环节。开发维持DTCs休眠或根除休眠DTCs的治疗药物,将有望防治肿瘤的转移,进而突破恶性肿瘤整体疗效提高的瓶颈。本文对建立具有休眠特征的DTCs体内外研究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学者对休眠DTCs的认识,提高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转移 肿瘤休眠 播散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 研究模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佳君(综述) 田建辉 阙祖俊(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2-996,共5页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并在外周循环中存活,同时促进CTC黏附毛细血管壁并破坏内皮细胞连接以增加CTC外渗机率,然后促进CTC进入靶器官后的定植与增殖,最终促进肿瘤的转移。“正虚伏毒”理论是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伏毒(CTC)与正气之间的博弈规律是破解转移发生机制的关键步骤,从抑制CTC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着手,破坏两者间的黏附作用,或利用中性粒细胞对CTC的趋向性设计治疗方案,可能为干预肿瘤转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癌症转移 外渗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