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息肉患者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朱冉飞 赵壮壮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5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病位置、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5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病位置、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占比40.00%;主要发病位置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占比分别为16.67%、12.00%、10.00%。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占比46.00%,其次为大肠湿热证,占比38.00%。不同性别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38.46%;大肠息肉女性患者肝郁气滞证占比(21.15%)高于男性患者(3.06%)(P<0.05)。不同年龄大肠息肉患者,≤30岁、>60岁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分别为66.67%、46.67%;>30~40岁、>40~50岁、>50~60岁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4.55%、50.00%、47.62%。不同BMI大肠息肉患者,BMI<28 kg/m^(2)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7.01%;BMI≥28 kg/m^(2)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0.00%。不同病理分型大肠息肉患者,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8.33%;腺瘤性息肉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6.67%;腺瘤性息肉患者湿瘀阻滞证占比(10.00%)高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1.67%)(P<0.05)。不同息肉大小大肠息肉患者,息肉大小<1 cm、≥1~2 cm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55.38%;息肉大小≥2 cm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4.29%。不同数目大肠息肉患者,单发性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50.63%;多发性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6.48%。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发病位置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不同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各不相同,临床可根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进行辨证施治,以提高中医诊疗及用药的准确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发病类型 发病位置 病理分型 息肉大小 息肉数目 中医证型 相关性
下载PDF
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及PRMT5、p53的影响
2
作者 马莉 董园振 李良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p53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脑络通组(20.2 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p53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脑络通组(20.2 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R)模型。脑络通组给予脑络通颗粒(20.2g/kg)灌胃,每天1次,持续7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同样的方法同时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RMT5、p53、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Caspase-3、p53、PRMT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络通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Caspase-3、p53、PRMT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可能是通过抑制PRMT5、p53基因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通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P53
下载PDF
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婉月 汪宗保 +3 位作者 王从振 万自成 常梦娟 许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夹脊穴埋线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夹脊穴埋线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好(P<0.05)。结论: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 下肢痉挛 夹脊穴埋线 常规康复训练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4
作者 丁双 尚祥 +3 位作者 卢梦雅 孟德鸿 刘存斌 杨永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MP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MP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多裂肌杨氏模量值评估患者肌肉状态变化,并于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超声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MPS,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肌肉组织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超声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激痛点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耳针治疗在改善新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临床实践与探讨
5
作者 徐红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耳针治疗在改善新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收治的新住院失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耳针治疗在改善新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收治的新住院失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耳针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住院失眠患者治疗中,耳针治疗的应用有较好的睡眠改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入睡和使患者睡眠时间延长,对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住院患者 失眠 耳针治疗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6
作者 柳星 周婷 +3 位作者 卢会琴 江娜 杨娅 程红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天突,足三里透刺三阴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波幅上升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运动功能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芒针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Ⅰ~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邢时静 毛细云 +1 位作者 王宏昌 李明月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观察自动弹力线痔套扎器(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Ⅰ~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肛肠科Ⅰ~Ⅲ期内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自动弹力线痔套扎器(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Ⅰ~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肛肠科Ⅰ~Ⅲ期内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对照组采用内痔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次排便疼痛、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并比较术后半年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效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及肛门坠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PH-4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Ⅰ~Ⅲ期内痔疗效确切,具疼痛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RPH-4) 消痔灵注射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讨芪术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机制
8
作者 张秋怡 周振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6,共8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探讨芪术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改善与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6周造成N...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探讨芪术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改善与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6周造成NASH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芪术方低、中、高剂量组、易善复组各10只。芪术方各组按4.75、9.50、19.00 g·kg^(-1)剂量、易善复组按228 mg·kg^(-1)剂量行每日1次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纯水,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葡萄糖(GLU)水平;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AMPK、p-AMPK、ACC、CPT1A、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可见多处炎症聚集灶,胞内出现大量脂质沉积,血清AST、ALT活力,IL-6、IL-1β、TNF-α、FFA、MDA水平显著升高,CAT、SOD活力显著降低,ACC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PT1A、UC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术方各剂量组及易善复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血清AST、ALT活力,IL-6、IL-1β、TNF-α、FFA、MDA水平显著降低,CAT、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芪术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ACC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PT1A、UCP2 mRNA及蛋白,p-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芪术方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NASH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促进肝细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鸡足刺“肩痛六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29例
9
作者 徐婉月 蔡圣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鸡足刺“肩痛六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鸡足刺“肩痛六针”(患侧肩痛穴、下巨虚、阴陵泉、肩髃、肩髎、肩贞)治疗顽固性肩周炎29例,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治疗3周。观察患者... 目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鸡足刺“肩痛六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鸡足刺“肩痛六针”(患侧肩痛穴、下巨虚、阴陵泉、肩髃、肩髎、肩贞)治疗顽固性肩周炎29例,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治疗3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93.1%(27/29)。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鸡足刺“肩痛六针”可缓解顽固性肩周炎患者肩痛及活动受限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顽固性 针刺 鸡足刺 肩痛六针
原文传递
芪附益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徐朝辉 钟逸航 +4 位作者 史天云 杨佳慧 柳智瑞 万琪琪 刘永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105,共8页
目的:探讨芪附益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芪附益心方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临床证据,旨在推动芪附益心方的临床应用和转化。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2年9月至2023... 目的:探讨芪附益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芪附益心方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临床证据,旨在推动芪附益心方的临床应用和转化。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符合标准的慢性心衰心气虚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慢性心衰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芪附益心方加载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2周。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sST2)、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的比值(E/e')、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中医证候积分、运动耐量评价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和堪萨斯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CCQ)及其他安全性指标。结果:最终完成试验观察病例10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显效及有效患者42例,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显效及有效患者32例,总有效率为62.7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923,P<0.05);观察组降低NT-pro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升高LVEF及降低E/e'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低LVEDD及sST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运动耐量(6MWT)及生活质量(MLHFQ评分、KCCQ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芪附益心方能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心气虚证患者的心功能、中医证候、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纤维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气虚证 芪附益心方 心肌纤维化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