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辨证论治颅脑损伤120例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国梁 刘宇翔 +9 位作者 顾航睿 李辉 徐丹丘 张晓艳 王中华 孙罗 林小莉 周承扬 石瑛 石印玉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中药、针刺与手法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进而优化本流派颅脑损伤特色病种诊疗体系。方法:收集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原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的颅脑损伤病例共120例,... 目的:探讨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中药、针刺与手法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进而优化本流派颅脑损伤特色病种诊疗体系。方法:收集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原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的颅脑损伤病例共12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每组60例。中药治疗组予以中药辨证论治,1帖/d,4周为1个疗程;综合治疗组在中药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石氏伤科针刺、手法治疗,均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与功能独立性评测,分别检测其眩晕、认知功能与日常功能独立性;并检测血清脂蛋白(a)。结果:与中药治疗组相比,综合治疗组眩晕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1),认知功能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1),功能独立性评分的子项目中运动评分明显升高(P<0.01),而功能独立性评分总分并未明显提高(P>0.05)。同时,综合治疗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石氏伤科中药辨证论治结合石氏针刺、手法,能够更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眩晕状况、认知与运动功能。石氏针刺、手法优势在于疏通经络、畅达气血进而整体协同调治。从改善患者眩晕、认知功能尤其是运动功能方面评估,石氏针刺、手法作用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头部内伤 石氏伤科 辨证论治 针刺 手法
下载PDF
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改善腰椎曲度的影像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开勇 刘鹏 +3 位作者 徐斯伟 张必萌 庄园 詹红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治疗前后腰椎曲度的变化。结果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治疗前后腰椎曲度的变化。结果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83.3%(25/30);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分别为(2.94±0.53)mm和(3.98±0.68)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总前凸角为(55.85±7.88)°和(65.49±7.31)°,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骶骨倾斜角为(40.12±5.94)°和(40.17±5.89)°,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节段椎间孔前后径为(18.62±1.06)mm,治疗后为(18.66±1.26)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节段椎间孔上下径为(12.19±0.95)mm和(12.54±0.76)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可以改善腰椎曲度、腰椎总前凸角、椎间孔前后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法 石氏伤科 功法 腰椎曲度 影像学观察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医护患协作模式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模式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乔琼 王辉昊 +4 位作者 蔡雨卫 陈元川 杨光月 石瑛 詹红生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86-287,共2页
医护患协作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疗中,然而中医药医护患协作模式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本文总结了上海石氏伤科应用医护患全程式一体化协作模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分析医护患三方的不同角色和互助形式,强调了护士在... 医护患协作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疗中,然而中医药医护患协作模式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本文总结了上海石氏伤科应用医护患全程式一体化协作模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分析医护患三方的不同角色和互助形式,强调了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作用以及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心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通过电话随机回访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的120名住院患者,采用该方案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采用该方案的患者(P<0.05)。该方案临床实施方便,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临床推广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患协作 石氏伤科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满意度
下载PDF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峰 杜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9期138-140,共3页
从单纯使用手法,针刀、针灸治疗,中药熏洗治疗以及结合现代技术的治疗四个方面来综述了临床使用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对于此病诊断方面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手法 针刀 针灸 中药熏洗 综述 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珈琛 舒锦 +5 位作者 吴纯 顾怡雯 石珏 沈琪乐 邵译锋 詹红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法组、手法组、试验组,每组48例;3组均予红外线基础治疗,手法组在红外线治疗...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法组、手法组、试验组,每组48例;3组均予红外线基础治疗,手法组在红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氏伤科手法进行治疗,功法组在红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氏运肩护颈功进行治疗,试验组在红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氏伤科手法和石氏运肩护颈功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随访第6周、随访第12周、随访第26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ity index,NDI)量表评分及疗效。结果在治疗4周后、随访第6周、随访第12周、随访第26周,试验组患者VAS评分、NDI量表评分逐渐减少,且后一时点VAS评分、NDI评分较前一时点均显著减少(P<0.05);同时点试验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法组和功法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基于VAS评分、NDI评分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略高于功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26周,试验组患者基于VAS评分、NDI评分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功法组(P<0.05)。结论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功能障碍及颈痛,且可以维持较长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手法 石氏运肩护颈功 神经根型颈椎病 视觉模拟量表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下载PDF
石氏伤科参蝎虫粉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松松 谈钊 +1 位作者 詹红生 陈东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5期2099-2103,共5页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参蝎虫粉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虫粉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虫粉组给予腺苷钴胺片联合参蝎虫粉方治疗,对...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参蝎虫粉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虫粉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虫粉组给予腺苷钴胺片联合参蝎虫粉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腺苷钴胺片联合莫比可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12周记录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治疗4周时结合尼莫地平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治疗结束12周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治疗2周、治疗结束12周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虫粉组治疗4周时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虫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2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蝎虫粉方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更快地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功能和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 参蝎虫粉方 腺苷钴胺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云飞 安军伟 +1 位作者 龚幼波 陈东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以及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60岁以上人口1.4亿,而50岁以上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0.7%,男性为14.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OP导致的骨折也是老年人致...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以及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60岁以上人口1.4亿,而50岁以上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0.7%,男性为14.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OP导致的骨折也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POP的预防及治疗已成为当今人类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就近3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中药、针灸、其他疗法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方便各位学者及时获得相关研究进展信息,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进一步探索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药 针灸 其他疗法
下载PDF
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旭涛 俞仲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石氏温经强腰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比对照组患者(80.00%,32/4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上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中医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石氏温经强腰方 中药熏蒸 JOA评分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军伟 张云飞 +3 位作者 吴海波 惠银银 江苏闽 陈东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1599-1602,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发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HD)的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排除必须手术的适应症外,保守治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随着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特色治疗优势在... 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发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HD)的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排除必须手术的适应症外,保守治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随着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特色治疗优势在重吸收中愈发凸显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作用机制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miRNAs通过MAPK通路调控骨关节炎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名 谭则成 曹月龙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2期4400-4405,共6页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伴有软骨细胞减少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破坏等病理特征。微RNAs(miRNAs)在软骨细胞发育和软骨内环境稳态中起关键作用,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介导骨关节炎软骨...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伴有软骨细胞减少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破坏等病理特征。微RNAs(miRNAs)在软骨细胞发育和软骨内环境稳态中起关键作用,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介导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最重要信号通路,其调控作用与骨关节炎患者miRNAs的表达水平有关。中医药对骨关节炎的早期干预具有抑制局部炎症介质水平、保护关节软骨、防止关节软骨退变、调节生物细胞因子以及促进软骨生长的作用。因此,未来通过中医药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或调控miRNAs的表达,均可以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方向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微RNAS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中药治疗
下载PDF
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林勋 王建平 +5 位作者 陈博 庞坚 张旻 王辉昊 张明才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组(简称"手法+红桂酊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组(简称...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组(简称"手法+红桂酊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组(简称"手法组")和红桂酊涂擦组(简称"红桂酊组"),每组各30例。红桂酊组采用红桂酊涂擦治疗,手法组采用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手法+红桂酊组采用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各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对3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玛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WOMAC)从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和总分4个维度进行评价,并于末次治疗后对患者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3组患者的WOAMC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3周后,手法+红桂酊组的疼痛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僵硬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WOMAC总分优于手法组(P〈0.05)和红桂酊组(P〈0.05)。治疗4周后,手法+红桂酊组的WOMAC疼痛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红桂酊组的疼痛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僵硬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手法组的僵硬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手法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WOMAC总分优于手法组(P〈0.05)和红桂酊组(P〈0.05)。随访1个月和3个月表现出与治疗4周后较为一致的治疗效果。治疗全程3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则对僵硬和关节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二者合用,不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 红桂酊 WOMAC 治疗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矫正手法技术规范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6 位作者 陈东煜 黄仕荣 王翔 元唯安 陈博 王辉昊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4-7,共4页
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石氏伤科"关于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手法矫正技术要领及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骨错缝筋出槽 石氏伤科 矫正手法 技术规范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范(一)——分期诊断方案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明才 王翔 +7 位作者 石瑛 俞仲翔 陈东煜 郑昱新 卫晓恩 陈元川 石印玉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期9-12,共4页
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诊断方案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石氏伤科 分期诊断 辨证论治 操作规范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范(二)——阶梯化治疗方案操作规范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明才 王翔 +7 位作者 石瑛 俞仲翔 陈东煜 郑昱新 卫晓恩 陈元川 石印玉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0-13,共4页
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核心思想和操作规范等方面阐释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化序贯治疗方案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阶梯化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操作规范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辨治规范(三)--L5-S1巨大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医案1则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明才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32-35,共4页
通过介绍L5-S1巨大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医案,简要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分期治疗方法。认为应重视椎间盘突出髓核重吸收的研究;临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将问诊、触诊、望诊、影像资料有机结合,充分评估患者病症以明确致病病... 通过介绍L5-S1巨大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医案,简要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分期治疗方法。认为应重视椎间盘突出髓核重吸收的研究;临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将问诊、触诊、望诊、影像资料有机结合,充分评估患者病症以明确致病病因病理,严格把握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最佳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医案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试论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正言 杨光月 +5 位作者 廉由之 熊轶喆 邓真 杜国庆 王翔 詹红生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3期326-328,共3页
詹红生教授认为“气虚痰瘀、络脉痹阻”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应以补气为基本原则,并兼顾化痰散瘀。临床上,经皮椎间盘医用臭氧注射技术正是基于“补气理论”,通过局部“补气”以发挥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血运、... 詹红生教授认为“气虚痰瘀、络脉痹阻”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应以补气为基本原则,并兼顾化痰散瘀。临床上,经皮椎间盘医用臭氧注射技术正是基于“补气理论”,通过局部“补气”以发挥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血运、促进炎性水肿和突出物吸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治疗 化痰散瘀
下载PDF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治疗臭氧消融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安军伟 胡零三 +3 位作者 江苏闽 元唯安 詹红生 陈东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34-2336,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后,患者强筋功法训练与一般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后,患者强筋功法训练与一般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组当天(即第0周)、第12周,分别进行VAS、ODI、直腿抬高高度、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前屈、后伸数值比较。结果:石氏伤科强筋功法组与一般健康教育组在锻炼前后VAS、ODI、直腿抬高高度、腰椎前屈、后伸数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石氏伤科强筋功法组在VAS、ODI、直腿抬高高度、腰椎前屈、后伸改善数值上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结论: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突疼痛程度、提高腰椎活动度、显著增强腰背肌力量、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腰突臭氧消融术后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 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
原文传递
石氏伤科参蝎虫粉方治疗颈腰腿痛经验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安军伟 唐银娟 +4 位作者 吴海波 张云飞 刘明献 詹红生 陈东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石氏伤科是我国重要的骨伤流派之一,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探索,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并提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等学术思想,而参蝎虫粉方是其治疗颈腰腿痛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经过大量... 石氏伤科是我国重要的骨伤流派之一,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探索,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并提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等学术思想,而参蝎虫粉方是其治疗颈腰腿痛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 颈腰腿痛 参蝎虫粉方 虫类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石氏伤科颅脑损伤恢复期辨证分型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国梁 韩扬 +7 位作者 石瑛 顾航睿 熊轶喆 王永谦 周承扬 刘宇翔 徐丹丘 李辉 《河南中医》 2021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总结石氏伤科对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规律,优化石氏伤科流派颅脑损伤特色病种的诊疗体系。方法:选择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中医四诊信息表,对所选病例中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总结石氏伤科对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规律,优化石氏伤科流派颅脑损伤特色病种的诊疗体系。方法:选择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中医四诊信息表,对所选病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症状体征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然后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70例病例全部纳入研究,以初诊辨证信息为主,对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将其中出现频率小于5%的去除,初步得到主要症状及病史特点作为中医四诊的观察指标,主要有:外伤(或手术)史,偏斜舌、舌下脉络瘀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口唇紫暗或暗红,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等。再将调查结果中出现频率>14%的中医四诊病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4类结果。结论:石氏伤科将颅脑损伤初步辨证分四型:瘀浊证、瘀痰证、肝肾不足夹痰瘀证、脾肾不足夹痰瘀证。早期属"瘀",后期属"虚",且"痰瘀"兼邪可交阻于颅脑损伤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石氏伤科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瘀浊证 瘀痰证 肝肾不足夹痰瘀证 脾肾不足夹痰瘀证
下载PDF
基于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层探讨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特点
20
作者 谭则成 蒋鼎 +6 位作者 徐勤光 王林 王学宗 陈博 庞坚 詹红生 曹月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中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研究方法,选取108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Ⅱ级的KOA患者,其中男22例,女86例;年龄47~75(60.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中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研究方法,选取108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Ⅱ级的KOA患者,其中男22例,女86例;年龄47~75(60.7±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87~31.22(23.80±2.86) kg·m^(-2)。其中3例主要体质为倾向体质,其余105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判断中医体质类型,并根据体质虚实分为4层,其中无偏颇体质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51~73(62.8±6.0)岁,BMI 17.87~31.14(24.32±3.25) kg·m^(-2);虚性偏颇体质46例,男7例,女39例,年龄47~70(60.0±5.8)岁,BMI 19.38~31.22(23.42±2.97) kg·m^(-2);实性偏颇体质26例,男2例,女24例,年龄48~75(60.4±5.8)岁,BMI 21.16~30.76(24.15±2.33) kg·m^(-2);特禀质9例,男1例,女8例,年龄53~75(59.8±7.5)岁,BMI 19.26~26.67(23.79±2.49) kg·m^(-2)。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价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通过风寒湿痹证量表的问卷调查形式计算风寒湿外部因素积分,评价风寒湿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计算不同中医体质分层患者的风寒湿外部因素影响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结果:无偏颇体质、特禀质患者风寒湿总积分与WOMAC评分无相关性(P>0.05);虚性偏颇体质患者风寒湿总积分与WOMAC僵硬评分呈正相关(r=0.327,P=0.032),实性偏颇体质患者风寒湿总积分与WOMAC疼痛评分(r=0.561,P=0.005)、WOMAC总分(r=0.446,P=0.033)呈正相关。进一步校正风寒湿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实性偏颇体质风寒湿各项评分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虚性偏颇体质湿邪评分与WOMAC僵硬评分(r=0.414,P=0.007)呈正相关。结论: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不同中医体质KOA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程度不一,相较于其他体质状态,虚性偏颇体质患者的僵硬症状更易受到湿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中医体质 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