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1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4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的90例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症状分布、证候分布,中医证候与胃镜表现、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远端胃切... 目的:探索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的90例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症状分布、证候分布,中医证候与胃镜表现、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咽干口苦(56.7%)、胃脘胀满(45.6%)、嗳气泛苦(40.0%)、两胁胀满(35.6%)。肝脾失调型为最常见的证型(36.7%),其次为脾肾两虚型(27.8%)、脾胃失调型(23.3%)以及阴阳俱虚型(12.2%)。各证型间胃炎严重程度、胃炎范围、胆汁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和组织学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运用中医证候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胃炎 远端胃切除术 中医证候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2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5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刘芝亦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并发症。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1例中转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左结肠动脉保留、盆底腹膜关闭、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预防性回肠造口率低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吻合口加固缝合数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腹腔镜组,总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肛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获得与腹腔镜手术相似的短期临床疗效,机器人手术时间更长,但具有组织损伤轻、术中出血少、回肠造口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针药结合联合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龚航军 张云 +7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王炯 王剑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项洪刚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联合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8例)和针药结合组(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组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针药结合组另于术后...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联合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8例)和针药结合组(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组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针药结合组另于术后6 h开始电针足三里,术后12 h开始口服人参薏苡附子败酱散,连用3 d。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前白蛋白、白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针药结合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比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常规治疗组(P<0.01)。术前、术后第1天两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第5天针药结合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针药结合组术后总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可加快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人参薏苡附子败酱散 电针 足三里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CXCR4抑制剂AMD3100抑制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韩刚 曹羽 +5 位作者 张云 张言言 张旭 刘宁宁 贾茹 龚航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CXCR4抑制剂AMD3100对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耐药细胞HCT116;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组与对照组CXCR4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抑制剂AMD3100刺激上... 目的:探讨CXCR4抑制剂AMD3100对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耐药细胞HCT116;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组与对照组CXCR4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抑制剂AMD3100刺激上述细胞系后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变化。CCK8检测AMD3100抑制CXCR4或联合应用AKT抑制剂LY294002对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刺激后,耐药组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细胞活性随奥沙利铂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耐药组细胞CXCR4表达和PI3K-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给予CXCR4抑制剂AMD3100后,CXCR4表达和PI3K-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CXCR4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在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中发挥作用。AMD3100能够增强耐药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可能成为对抗结肠癌化疗耐药的潜在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奥沙利铂 化疗耐药 CXCR4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胃癌精细淋巴结分拣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5
作者 张旭 龚航军 +4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云 张言言 胡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1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外科医生进行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淋巴结精细分拣组和整块送检组,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外科医生进行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淋巴结精细分拣组和整块送检组,比较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阴性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比例等有无差异,并按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比较淋巴结精细分拣组和整块送检组在不同亚组获取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有无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胃切除范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细分拣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整块送检组(P<0.05),淋巴结精细分拣组阳性淋巴结比例显著低于整块送检组(P<0.05),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相同时,淋巴结精细分拣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均显著超过整块送检组(P<0.05)。结论外科医生进行胃癌标本的淋巴结精细分拣能显著增加获取的淋巴结数量,提高胃癌分期的准确性,更精准地指导术后的治疗和随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 淋巴结分拣
下载PDF
基于PD-1/PD-L1通路探讨补肾解毒散结方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言言 韩刚 +4 位作者 曹羽 张云 张旭 胡建 龚航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通路探讨补肾解毒散结方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 目的分析基于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通路探讨补肾解毒散结方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5)采用mFOLFOX6化疗+PD-1抑制剂,研究组(n=25)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解毒散结方,服用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化疗4个周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D-1、PD-L1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疗效及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4.0%,明显高于对照组36.0%(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4^(+)/CD8^(+)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细胞亚群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PD-1、PD-L1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效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D-1、PD-L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解毒散结方可调节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微环境,改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补肾解毒散结方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曹羽 龚航军 +2 位作者 韩刚 张云 张言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4期2676-2678,共3页
目的 探究三种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 目的 探究三种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解除肠梗阻,在患者解除梗阻、肠道功能恢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耐受手术后行腹腔镜手术。根据择期腹腔镜的不同手术时机将98例患者分为A组(n=28)、B组(n=40)以及C组(n=30)。A组患者为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术后2~6 d行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为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术后7~11 d行腹腔镜手术,C组患者为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术后11 d以后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均成功置入支架并解除梗阻,无肠管穿孔及大量出血患者。三组手术均获成功,且均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死亡情况。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A组:60. 58±18. 44 ml,B组:57. 40±15. 67 ml,C组:56. 00±14. 94 ml)、手术时间(A组:116. 36±35. 41 min,B组:117. 54±35. 87 min,C组:120. 04±36. 05 min)、淋巴结清扫数量(A组:11. 80±3. 21枚,B组:11. 64±3. 13枚,C组:11. 64±3. 13枚)、住院时间(A组:5. 80±1. 52 d,B组:5. 61±1. 43d,C组:5. 58±1. 40 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A组:1. 58±0. 07 d,B组:1. 55±0. 07 d,C组:1. 56±0. 06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A组:14. 29%,B组:12. 50%,C组:16. 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主要依据患者肠道恢复情况、手术耐受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 手术时机 支架置入术 结肠镜 腹腔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血清MACC1、CEA表达水平与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刚 龚航军 +4 位作者 曹羽 张云 张言言 张旭 周利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0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与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腹腔镜手术前后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ACC1、CEA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随访3年,分...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与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腹腔镜手术前后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ACC1、CEA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随访3年,分析血清MACC1、CEA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关系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肠癌组术后血清MACC1、CEA表达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MACC1、CEA低表达患者中位DFS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TNM分期、MACC1、CEA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MACC1、CEA水平呈过度表达状态,对评估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预后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癌胚抗原 复发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刚 龚航军 +2 位作者 王以东 曹羽 付晓伶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将入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间质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术、开腹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局部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将入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间质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术、开腹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肿瘤定位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局部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6.7%、13.3%(P>0.05);治疗组局部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47.7±6.18)个月,对照组局部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48.8±7.1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下行早期胃间质瘤肿瘤切除在肿瘤根治性、远期预后等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可提高手术定位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开腹手术 随访
下载PDF
单侧腹股沟斜疝完全剥离疝囊术和横断疝囊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羽 龚航军 +3 位作者 韩刚 张云 张言言 张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对比完全剥离疝囊术与横断疝囊术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疝囊处理方式将其分为剥离组(完... 目的对比完全剥离疝囊术与横断疝囊术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疝囊处理方式将其分为剥离组(完全剥离疝囊)48例与横断组(横断疝囊)62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通过术后1 d、3 d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通过术前1 d、术后3 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ro)指标评价机体氧化应激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3 d VSA评分方面,横断组均明显少于剥离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TAC水平较术前均下降,MDA、β-EP、Cro水平均上升,而横断组术后血清TAC水平高于剥离组,MDA、β-EP、Cro水平均低于剥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组术后并发症率4.84%,低于剥离组的25.00%(P<0.05)。结论TAPP术中完全剥离与横断疝囊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均有效,复发几率低,但横断疝囊相比完全剥离疝囊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完全剥离 横断疝囊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两种不同观察孔位置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3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游清 张言言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0-734,共5页
目的比较右侧和中央两种不同观察孔位置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显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清... 目的比较右侧和中央两种不同观察孔位置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显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时分别采用右侧观察孔(右上Trocar)和中央观察孔(脐上Trocar)显露,其中右侧观察孔组13例,中央观察孔组12例。对比两组手术视野、总手术时间、实际淋巴结清扫时间(即自系膜切开至D3淋巴结清扫完成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均由同组医师完成。结果右侧观察孔较中央观察孔更易于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及神经走行,手术均无中转,右侧观察孔和中央观察孔两组患者实际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8.0±5.9)min和(33.1±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40.3±16.7)min和(146.4±16.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9.6±17.6)ml和(63.3±14.4)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8.4±3.8)枚和(16.2±3.1)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2)天和(8.3±2.1)天,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3)和16.7%(2/12),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右侧观察孔较中央观察孔更有利于手术野的显露,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分支血管保留及神经保护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肠系膜下动脉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8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航军 曹羽 +1 位作者 韩刚 王以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8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c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36例,Ⅲ期26例。结果4例(4.9%)中转开腹,其中术中出血难...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8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c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36例,Ⅲ期26例。结果4例(4.9%)中转开腹,其中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和脏器损伤各1例,严重高碳酸血症1例,腹腔肿瘤种植转移1例;其余7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其中D1+α清扫4例,D1+β清扫13例,D2清扫61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24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243.8±31.9)min,术中出血量(121.1±29.1)ml,辅助切口长度(6.3±1.3)cm,清扫淋巴结(26.0±11.8)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6±1.6)d,术后恢复流质时间(3.7±1.5)d,术后住院日(12.7±6.0)d。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各11例(11/78,14.1%)。术后72例(72/78,92.3%)获得随访,中位时间20.7月(3~60个月),未发现戳孔种植,7例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4例死亡,3例带瘤生存。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辅助 胃癌根治手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加速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3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2期247-249,共3页
1997年丹麦Henrik Kehlet教授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概念,旨在通过各种措施缩短禁食时间,早期拔除胃管、导尿管,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1997年丹麦Henrik Kehlet教授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概念,旨在通过各种措施缩短禁食时间,早期拔除胃管、导尿管,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1]。该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引起强烈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早期下床活动 快速康复外科 禁食时间 Surgery 远端胃癌 导尿管 住院费用
下载PDF
腹腔内和腹膜外微创技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健文 乐飞 张云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377-382,共6页
腹壁切口疝种类较多,本文所指的是无手术史的腹壁疝和术后切口疝。腹壁切口疝可通过开放或腔镜治疗。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 and incisional hernia,LVIH)的主要术式是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腹壁切口疝种类较多,本文所指的是无手术史的腹壁疝和术后切口疝。腹壁切口疝可通过开放或腔镜治疗。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 and incisional hernia,LVIH)的主要术式是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1]。近年来,各类微创非腹腔内补片修补术(minimally invasive non intraperitoneal mesh,MINIM)[2]逐渐兴起,其中腔镜腹膜外修补术(endoscopic extraperitoneal repair,EER)进展较快,在LVIH中占有一席之地[3]。本文结合文献和自身经验,分析IPOM和EER,以探讨LVIH的进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 腔镜 微创
原文传递
解剖型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以东 龚航军 +2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云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总结使用解剖型补片行腹腔镜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TEP放置解剖型补片治疗54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 】目的总结使用解剖型补片行腹腔镜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TEP放置解剖型补片治疗54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35~115min(平均单侧48min,双侧105min),术中出血5~50mL。但有术中腹膜破裂并致气体进入腹腔者9例,插入气腹针排气后完成手术;术后假性疝囊积液1例,穿刺后吸收;术后暂时眭神经感觉异常1例,术后1月恢复。住院时间3-6d(平均3.7d),随访1-4年无腹股沟区慢性神经痛和复发病例。结论选用无需裁剪、操作简便、符合解剖结构、异物感小的解剖型补片的TEP疝修补术安全可靠、痛苦小、恢复快,是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尤其疝囊直径小于4cm的Ⅰ型、Ⅱ型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解剖型补片
下载PDF
回肠袋肛门吻合术治疗不确定性结肠炎的远期随访研究
16
作者 曹羽 龚航军 +3 位作者 韩刚 张云 张言言 张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4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探究回肠袋肛门吻合术对不确定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不确定结肠炎82例,其中46例行回肠袋肛门吻合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行常... 目的探究回肠袋肛门吻合术对不确定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不确定结肠炎82例,其中46例行回肠袋肛门吻合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获取2组患者2年完整随访资料,收集其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导管置留时间、住院时间)、随访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生活质量、总生存率);随访结束时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2组患者均无死亡;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导管置留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短期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48%,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逐渐改善,且研究组术后3、12个月24 h便次、夜间便次、克利夫兰生活质量量表(CGQL)评分、Kirwan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总生存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型疾病、常规手术治疗方式是患者死亡危险因素(P<0.05),且手术方式相对危险比最大。结论回肠袋肛门吻合术对不确定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结肠炎 回肠袋肛门吻合术 远期随访
下载PDF
CAPIRI方案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FOLFOX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晶晶 廖晓琴 +2 位作者 吴继萍 过丽珍 卢根娣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5期1076-1079,1085,共5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卡培他滨(CAPIRI)方案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老年转移性结...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卡培他滨(CAPIRI)方案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FOLFOX方案治疗失败患者122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伊立替康+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CAPIRI方案治疗,2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时间及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MMP-2、TGF-β1、MMP-9、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MMP-2、MMP-9及TGF-β1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MMP-2、MMP-9及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SF-36评分相较于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CAPIRI方案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FOLFOX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转移性结直肠癌 CAPIRI方案 二线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同源盒基因10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抵抗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张言言 韩刚 +4 位作者 曹羽 张云 张旭 胡建 龚航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10(HOXD10)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抵抗的关系。方法:原代肠癌细胞SW480敲减HOXD10,5-Fu耐药株细胞过表达HOXD10及敲减IGFBP3。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10(HOXD10)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抵抗的关系。方法:原代肠癌细胞SW480敲减HOXD10,5-Fu耐药株细胞过表达HOXD10及敲减IGFBP3。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免疫蛋白印迹(WB)检测HOXD10及IGFBP3表达水平。结果:耐药株在各5-Fu浓度下(5、10、20μg/ml)的增殖活性,与0μg/ml的5-Fu增殖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原代SW480细胞在5μg/ml的增殖活性出现下降(P<0.01)。耐药细胞组HOXD10的相对表达倍数(0.51±0.096)与原代细胞组(1.00±0.091)比较下调,而耐药细胞组的IGFBP3相对表达倍数(4.21±0.32)显著高于原代细胞组(1.00±0.22),WB也证实了耐药细胞组较原代肠癌细胞组有较低的HOXD10和更高的IGFBP3表达水平。在原代细胞组中敲减HOXD10、IGFBP3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在耐药细胞组中过表达HOXD10、IGFBP3的表达水平显著减低。在耐药株中敲减IGFBP3或过表达HOXD10后,耐药株对5-Fu敏感性增强,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结论:HOXD10-IGFBP3调控轴与维持肠癌耐药表型密切相关,靶向抑制IGFBP3或过表达HOXD10可能在肠癌5-Fu化疗耐受提供精准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氟尿嘧啶 化疗耐受 同源盒基因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4
19
作者 张云 郝晓晖 +4 位作者 李健文 龚航军 冯波 乐飞 薛佩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 203例腹股沟疝患者3 847侧疝的临床资料。979例(1 107侧)年龄...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 203例腹股沟疝患者3 847侧疝的临床资料。979例(1 107侧)年龄〈60岁的腹股沟疝患者设为〈60岁组,2 224例(2 740侧)年龄≥60岁的腹股沟疝患者设为≥60岁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方式由术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全腹膜外修补术(TEP)、腹腔内修补术(IPOM)。补片类型分为轻量型和重量型。观察指标:(1)总体手术情况。(2)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3)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疝复发和并发症情况。随访最终点为术后5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总体手术情况:3 203例腹股沟疝患者(3 847侧疝)均行LIHR,其中TAPP 1 475例(1 677侧);TEP 1 718例(2 154侧);IPOM 10例(16侧),其中6例一侧行TAPP,对侧行IPOM。2 206侧疝采用轻量型补片,1 641侧疝采用重量型补片。3 203例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为(31±12)min,其中2 559例单侧疝手术时间为(27±9)min,644例双侧疝手术时间为(44±12)min。3 203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1.2)d。 (2)两组 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中,采用手术方式TAPP、TEP、IPOM分别为567、538、2侧, ≥60岁组分别为1 110、1 616、14侧;〈60岁组采用轻量型和重量型补片分别为751侧和356侧,≥60岁组分别为1 455侧和1 285侧,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976,70.022,P〈0.05)。〈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27±9)min、(42±10)min、(29±10)min,≥60岁组分别为(27±10)min、(44±12)min、(31±13)min,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6,-1.768,-4.445,P〉0.05)。(3)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1 d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1.1)分、(1.5±1.1)d,≥60岁组分别为(2.3± 1.0)分、(1.5±1.3)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9,-0.126, P〉0.05)。(4)随访情况: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例数分别为973例和978例,≥60岁组分别为2 208例和2 222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05)。〈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疝复发、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感觉异常、肠麻痹分别为1、0、49、5、1侧,≥60岁组分别为11、3、132、16、2侧,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56,0.269,0.254,P〉0.05)。〈60岁组和≥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尿潴留分别为6侧和44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6,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LIHR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应用补片材料可以使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韩刚 龚航军 +4 位作者 曹羽 张云 张言言 张旭 周利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2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开腹结肠...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2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远期并发症如黏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局部进展期 老年 免疫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