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破溃难愈?“顾氏外科”帮您祛疮消痈——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学学术 带头人阙华发教授
1
作者 龙朝华 阙华发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2年第10期32-33,共2页
近年来,中老年人中周围血管疾病越来越常见,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溃等情况,且往往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要面临截肢的风险。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阙华发教授... 近年来,中老年人中周围血管疾病越来越常见,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溃等情况,且往往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要面临截肢的风险。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阙华发教授介绍,这些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皮肤疮疡”范畴,采取内服外治的方法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皮肤破溃 周围血管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专家 阙华发 皮肤疮疡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泽鹏 程旭锋 +2 位作者 张文可 孟冰心 袁江山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74-181,共8页
内分泌治疗是降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代医学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中药,具有减副、增效、提质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体现在:(1)能够改善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降低类更年期综合征... 内分泌治疗是降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代医学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中药,具有减副、增效、提质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体现在:(1)能够改善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降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调节相关分子化合物的表达水平以纠正脂代谢紊乱、骨代谢异常和降低子宫内膜不良病变的发生率。(2)能够正向调节淋巴免疫细胞成分、调控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以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和抑制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力。(3)能够调控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氨基末端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多条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细胞的复制、侵袭及转移能力,延缓或逆转其耐药。(4)针刺、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中医外治方法,能够改善各类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本文整理近5年中医药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其研究优势及不足,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中西医结合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窦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汉钧 陈红风 +5 位作者 阙华发 刘胜 程亦勤 黄铮 向寰宇 郑勇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祛腐化瘀生肌中药灌注等内外合治疗法治愈复杂性窦道或瘘管 43例 ,外治分拔毒蚀管、提脓祛腐、化瘀生肌几个阶段 ,分别用药线蘸掺药引流加药膏外敷 ,管腔内药液灌注 ,配合绑缚、垫棉、热烘等疗法促进管腔闭合 ,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 采用祛腐化瘀生肌中药灌注等内外合治疗法治愈复杂性窦道或瘘管 43例 ,外治分拔毒蚀管、提脓祛腐、化瘀生肌几个阶段 ,分别用药线蘸掺药引流加药膏外敷 ,管腔内药液灌注 ,配合绑缚、垫棉、热烘等疗法促进管腔闭合 ,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辨证论治 ,酌情内服清热解毒、益气托毒、活血生肌之剂 ,疗程最短 3周 ,最长 7个月。该疗法具有无创伤、无全身反应、痛苦小、治愈后功能及外形恢复较好、后遗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 疗法 临床研究 全身反应 内外合治 外治 药引 阶段 促进 状况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及瘘管期149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亦勤 陈红风 +4 位作者 刘胜 阙华发 郑勇 向寰宇 唐汉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7-508,共2页
方法:回归性分析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治疗上采用手术外治为主,脓肿及瘘管期主要施行中医手术切开扩创法。术后脱腐阶段应用红油膏、八二丹、九一丹祛腐生新,术后收口阶段应用白玉膏、复黄生肌愈创油、生肌... 方法:回归性分析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治疗上采用手术外治为主,脓肿及瘘管期主要施行中医手术切开扩创法。术后脱腐阶段应用红油膏、八二丹、九一丹祛腐生新,术后收口阶段应用白玉膏、复黄生肌愈创油、生肌散等生肌敛疮。最后痊愈126例,好转20例,未愈3例,痊愈率达84.6%。结论:多种手术方法配合使用是清除本病病灶的关键,术后不同阶段选用相适应的中医外治法(如拖线、冲洗、敷贴、药捻、垫棉、祛腐和生肌外用药等),是对手术的有力保证。其中乳头矫形法、拖线法的采用,是最大程度减轻乳房外形损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粉刺性乳痈 中医药治法
下载PDF
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附72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汉钧 陈红风 +8 位作者 程亦勤 刘晓鸫 阙华发 向寰宇 郑勇 邢捷 沈亮 陈莉颖 单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总结 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的基础上 ,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72例的... 总结 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的基础上 ,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72例的总有效率为 95 83%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71 72± 4 6 18)天 ,绿脓杆菌转阴率为 83 33% ,平均转阴时间为 2 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合并绿脓杆菌感染 中医中药 内治法 外治法
下载PDF
中医药内外合治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251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阙华发 唐汉钧 +8 位作者 向寰宇 程亦勤 刘晓鸫 张崇裕 邢捷 沈亮 单玮 徐杰男 王云飞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采用祛腐祛瘀补虚生肌中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在内服中药同时... 目的:探讨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采用祛腐祛瘀补虚生肌中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在内服中药同时,贴敷、药捻、拖线、蚕食、湿敷、灌注、热烘、垫棉、缠缚等多种外治法分阶段综合有序联合运用。结果:251例中痊愈169例,显效34例,好转45例,未愈3例;痊愈率67.33%,痊愈时间7 ̄191d,平均(57.25±39.46)d。铜绿假单孢菌转阴率为92.21%,转阴时间为(22.72±16.16)d;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为95.56%,转阴时间为(21.16±19.50)d。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促进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及细菌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铜绿假单孢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医药疗法 内治 外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回顾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红风 唐汉钧 陆德铭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点是临床疗效好、损伤范围小、痛苦少、乳房外形改变小、复发率低等。并结合临床现状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理检查 诊断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自噬与创面修复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淑娟 阙华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48,F0003,F0004,共3页
自噬作为主要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创面修复过程中,自噬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双重角色,对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学从气血阴阳... 自噬作为主要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创面修复过程中,自噬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双重角色,对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学从气血阴阳及脏腑理论等角度对自噬有不同认识,中医药干预对自噬具有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创面相关细胞自噬进而促进创面修复。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围绕自噬与创面修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概括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创面修复 中医药干预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臻 阙华发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59例患者,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转阴情况。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69.5%,总...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59例患者,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转阴情况。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69.5%,总有效率98.3%。愈合时间9~110天,平均(44.75±18.48)天。59例患者中56例复查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细菌转阴者52例,转阴率为92.86%,4例未转阴。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可明显促进术后合并细菌感染创面的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创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术后 细菌感染 中医疗法 局部辨证 辨证分期
原文传递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国珍 梁晓强 张静喆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指出慢性胰腺炎是一种预后差,容易发生癌变的疾病,慢性胰腺炎的早期中医药干预治疗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慢性胰腺炎发生、发展各个环节的中医药干预,防止其发病,阻断其进展,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单方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小慧 刘胜 《中医外治杂志》 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大量文献,总结了多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方法,为临床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了思...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大量文献,总结了多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方法,为临床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外治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大一 阙华发 《中医外治杂志》 2009年第5期51-53,共3页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26篇,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26篇,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以下肢、足为多发部位,好发年龄在14岁~64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肤溃疡属中医学"疮疡"、"溃疡"等范畴,中医药愈创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为运用。近年来,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外治皮肤溃疡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将对其最新进展加以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中医外治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病”截肢率
13
作者 王云飞 《科学生活》 2021年第1期55-55,共1页
张先生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足部麻木、发凉有四五年了。前几天,因为穿鞋摩擦,右足趾红肿、水疱,起初并不在意,没想到一周后局部竟然大片红肿、发黑。去医院求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病”,需要系统检查、... 张先生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足部麻木、发凉有四五年了。前几天,因为穿鞋摩擦,右足趾红肿、水疱,起初并不在意,没想到一周后局部竟然大片红肿、发黑。去医院求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病”,需要系统检查、治疗,严重的甚至要截肢。张先生经人介绍来到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经过中医药的内服外用,张先生的伤口竟然神奇痊愈,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肢体功能。对于糖尿病足病,中医药内服外用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华医院 中医外科 糖尿病足病 中医药治疗 内服外用 截肢率 肢体功能 最大限度
原文传递
糖尿病溃疡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芬 阙华发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1X期74-76,共3页
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综述近十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文献,主要从辨证分型、分期、治疗法则、内外治结合几方面进行详细的综述,并做了展望,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糖尿病 溃疡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外科“提脓祛腐”“煨脓长肉”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33
15
作者 徐杰男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探讨"提脓祛腐""煨脓长肉"的理论概念及应用方法、功效,并与现代创伤修复学的"酶学清创""湿润疗法"进行比较,提出其中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关键词 提脓祛腐 煨脓长肉 辨证论治 酶学清创 湿润疗法
原文传递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术思想精要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华 毛佳琳 刘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39-342,共4页
陆德铭先生在长期的中医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中 ,善用祖国医学阳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强调先辨阴阳 ,再论气血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并突出“识病是关键”现代医学意识 ;临床治疗注重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探究病因病机 ,辨... 陆德铭先生在长期的中医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中 ,善用祖国医学阳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强调先辨阴阳 ,再论气血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并突出“识病是关键”现代医学意识 ;临床治疗注重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探究病因病机 ,辨别主次真伪 ,用药变化玄妙 ,得心应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德铭 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 辨病论治
下载PDF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被引量:12
17
作者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9期15-18,共4页
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包括首辨阴阳,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参合;外病内治,重视整体,顾护脾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最重外治。建立和强化中医外科临床思维,是提高临... 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包括首辨阴阳,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参合;外病内治,重视整体,顾护脾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最重外治。建立和强化中医外科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医学术水平、振兴中医外科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临床思维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瑜 陈红风 +5 位作者 潘一滨 刘胜 阙华发 陆金根 吴晓莉 刘萍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及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中医住培中如何融合传承千年师承教育的力量,值得进一步探索。中医外科学有更高的实践动手要求,且具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并用的学...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及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中医住培中如何融合传承千年师承教育的力量,值得进一步探索。中医外科学有更高的实践动手要求,且具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并用的学科特色。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使住院医师将理论与临床有效融合,急需发展更符合中医临床思维传承的中医住培带教新模式。该文以“顾氏外科”传承带教实践为例,探索师承教育融合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及其科学性,为优化中医传承发展和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教育 中医住培 临床教学 中医外科学 学术流派
下载PDF
试论中医外科临证思维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颖 王玉 刘胜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50-151,共2页
中医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疾病的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中医外科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其还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那么,究竟... 中医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疾病的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中医外科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其还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那么,究竟何为辨病辨证?整体与局部到底有什么关系?又如何将其结合起来,以中医外科临证思维指导治疗,现就此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辨证与辨病 局部与整体 内治与外治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阙华发 阙振福 +2 位作者 王荣初 陆德铭 唐汉钧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患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将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为冲任失调型及肝郁痰凝型,观察内分泌激素、T细胞亚群变化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痰凝型雌二醇(E_2)、催乳素(PRL)、E_2与孕酮(P)比值...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患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将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为冲任失调型及肝郁痰凝型,观察内分泌激素、T细胞亚群变化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痰凝型雌二醇(E_2)、催乳素(PRL)、E_2与孕酮(P)比值(E_2/P)、T辅助及诱导细胞(CD_4)、T抑制及细胞毒细胞(CD_8)、CD_4/CD_8值异常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5、P<0.01、P<0.01、P<0.01),总T细胞(CD_3)值明显降低(P<0.01);冲任失调型患者P、睾酮(T)、CD_3明显降低(均为P<0.01),PRL(P<0.01)、E_2/P、E_2/T异常升高(均为P<0.01),CD_4、CD_8异常升高(分别为P<0.05、P<0.01);两组比较,肝郁痰凝型E_2、PRL、E_2/P、CD_4/CD_8升高尤为明显(分别为P<0.01、P<0.05、P<0.05、P<0.01)。结论:表明乳腺增生病发病与内分泌免疫密切相关,内分泌免疫失调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之一,为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癌 免疫学 辨证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