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胆石病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平 梁晓强 张静喆 《医学综述》 2010年第9期1408-1410,共3页
胆石病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可能造成的副损伤、结石的残留及复发仍制约其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胆石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愈来愈多。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来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主要... 胆石病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可能造成的副损伤、结石的残留及复发仍制约其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胆石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愈来愈多。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来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主要是对胆道系统功能、胆汁脂质热力学平衡及胆色素代谢、成核缺陷及胆管感染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胆石病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国珍 梁晓强 张静喆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指出慢性胰腺炎是一种预后差,容易发生癌变的疾病,慢性胰腺炎的早期中医药干预治疗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慢性胰腺炎发生、发展各个环节的中医药干预,防止其发病,阻断其进展,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单方
下载PDF
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海波 张静喆 +2 位作者 蔡骏 章学林 宋华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N组、大黄组、大黄+EN组。在大鼠肠IRI模型上观察再灌注24 h后肠黏膜形态学的变化、血清内毒素和细菌易位指标。结... 目的:观察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N组、大黄组、大黄+EN组。在大鼠肠IRI模型上观察再灌注24 h后肠黏膜形态学的变化、血清内毒素和细菌易位指标。结果:肠IRI可导致肠黏膜发生严重损伤。肠IRI后24 h,大黄组大鼠内毒素水平低于EN组(P<0.05)。各组大鼠均出现细菌易位。大黄组和大黄+EN组的细菌易位与对照组和EN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V/C)比值的2×2析因分析说明EN和大黄对V/C比值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添加大黄的EN支持治疗能改善大鼠肠黏膜IRI,减轻血清内毒素血症和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早期肠内营养 小肠 黏膜屏障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容易误诊的闭孔疝: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 被引量:3
4
作者 许阳贤 章学林 谢金昆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闭孔疝引起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闭孔疝引起老年急性肠梗阻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均因腹痛... 目的探讨闭孔疝引起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闭孔疝引起老年急性肠梗阻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均因腹痛加重而就诊,急诊经腹部X线检查皆诊断为肠梗阻,1例误诊2 d,3例误诊1 d,其中术前经CT检查及术中探查确诊闭孔疝各2例。4例均行手术治疗,皆手术顺利,术后恢复顺利。结论闭孔疝引起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易误诊,故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要高度警惕闭孔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 肠梗阻 老年人 80以上 误诊
下载PDF
养阴护津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晓强 张静喆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4,共2页
津液属于人身之正气,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最易耗液伤津,津伤阴损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故总的治疗应以护津养阴为基本原则,具体为早期急下存津,中期清热保津,后期着重养阴。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医疗法 养阴护津法
原文传递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海波 杜明国 宣正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88-589,共2页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外科处理中的意义。方法4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2例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行肛周扩创引流术及抗炎、对症治疗。结果行乙状结肠造口的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行肛周扩创引流术的2例中,1例术后第...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外科处理中的意义。方法4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2例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行肛周扩创引流术及抗炎、对症治疗。结果行乙状结肠造口的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行肛周扩创引流术的2例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入院后第5天死亡:1例术后感染症状仍不能快速控制,患者全身情况继续恶化并放弃治疗。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在肛周感染无法迅速阻断时,实施结肠造口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肛周 结肠造口术 治疗
原文传递
清胆胶囊对胆固醇结石小鼠肝脏中PPAR-γ、CYP7A1及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喆 梁晓强 +1 位作者 顾宏刚 章学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4-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清胆胶囊对胆固醇结石小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及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清胆胶囊组(n=13)。除正常... [目的]观察清胆胶囊对胆固醇结石小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及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清胆胶囊组(n=13)。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清胆胶囊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中,清胆胶囊组小鼠予清胆胶囊0.36 g/(kg.d)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石率,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中PPAR-γ、CYP7A1及NF-κB的表达。[结果]清胆胶囊组成石率显著降低(P<0.01),小鼠肝脏PPARγ及CYP7A1表达增强,NF-κB表达降低。[结论]清胆胶囊可通过增强肝脏PPARγ及CYP7A1的表达,抑制NF-κB核转位来发挥防治胆固醇结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胆胶囊 胆固醇结石 小鼠 过氧化物酸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胆固醇7Α-羟化酶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