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杞运用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莫文 王拥军 +3 位作者 吴弢 李晓锋 叶洁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介绍施杞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提倡辨病、辨证、辨型相结合,根据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的不同,在运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形成了具有显著疗效的系列经验方。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施杞
原文传递
淋巴回流功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及中医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洋 王腾腾 +2 位作者 施杞 王拥军 梁倩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855-1861,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和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以发病率高、难治愈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和局...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和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以发病率高、难治愈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和局部转运淋巴结的淋巴管增生的同时,也会造成集合淋巴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并导致关节周围淋巴回流功能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炎症下淋巴管回流功能障碍,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关节炎症的观点,与中医"痹"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观点相一致。另外,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可以改善淋巴回流功能,促进淋巴管生成,减轻关节炎症。中药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减轻一氧化氮对淋巴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改善慢性炎症下的淋巴回流功能,从而减轻关节炎症。有效组份三七总皂苷可以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VEGF-C促进淋巴管生成。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起蠲痹作用的中医药很有可能通过调控淋巴回流功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本文回顾了淋巴回流功能与炎症性关节炎相关性,讨论现阶段中医药调控淋巴回流功能改善炎症性关节炎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为基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为中医痹证理论提供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 淋巴回流 炎症性关节炎 中医药
下载PDF
一体两翼 继承创新——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施杞教授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锋 莫文 +2 位作者 胡志俊 王腾腾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施杞教授从事中医学教育五十余载,立德树人,为人师表。长期探索研究生和师承教育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出"一体两翼,六项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人格养成为基本,"六情"教育为导向,"三路"育... 施杞教授从事中医学教育五十余载,立德树人,为人师表。长期探索研究生和师承教育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出"一体两翼,六项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人格养成为基本,"六情"教育为导向,"三路"育人为途径的立德树人理念。提倡学科发展应注重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临床难点、学科热点、中医药特点"开展科学研究,注重流派传承,善于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注重双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 一体两翼 继承创新 施杞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夏烨 许金海 +3 位作者 马俊明 叶洁 邬学群 莫文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10期73-76,共4页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由于地区的差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也有所不同。X线、CT及MRI的检查各有侧重,表现多以椎间孔的狭窄、钩突关节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卡压为...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由于地区的差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也有所不同。X线、CT及MRI的检查各有侧重,表现多以椎间孔的狭窄、钩突关节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卡压为主。颈椎病的疗效评价量表间各有优势,现多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治疗上本文综述了中医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疗法、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等不同方式,并对药物分类及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中医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在方法学的研究和评定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谈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认识与治疗
5
作者 徐华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5期635-635,共1页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早期的两型,在年轻人中更为多见。随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学习压力的...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早期的两型,在年轻人中更为多见。随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大,其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低龄化趋势。纵观近年来的不同文献报道和专科著作,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中西医学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均有所进展,分别在微观领域和宏观辨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药 椎动脉型 保守治疗 掌上电脑 学习压力 微观领域 宏观辨证 多发病 常见类型 西医学 年轻人 交感型 脊髓型 混合型 低龄化 常见病 专科 著作 智能
下载PDF
施杞论中医骨内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唐德志 李晓锋 +2 位作者 谢可永 王拥军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9期1-5,共5页
从涵义、理论体系、疾病治疗方法及意义等方面,介绍施杞教授有关建设和发展中医骨内科学的思路和设想。认为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内容的中医骨内科学,不仅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更有其迫切性,可使中医骨伤科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丰富和完整... 从涵义、理论体系、疾病治疗方法及意义等方面,介绍施杞教授有关建设和发展中医骨内科学的思路和设想。认为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内容的中医骨内科学,不仅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更有其迫切性,可使中医骨伤科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丰富和完整,并能更好指导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内科学 理论体系 学科建设 施杞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石氏伤科运用芳香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陈诚 许金海 +1 位作者 莫文 朱栋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通过收集并筛选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运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石氏伤科运用芳香类中药治疗腰... 通过收集并筛选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运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石氏伤科运用芳香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和特点。结果共筛选得到了2811处方,使用频次>100的芳香中药45味,功效以芳香补益、芳香活血、芳香除湿为主,性味偏辛、温、苦,归经集中在肝经、脾经、肺经、肾经,关联规则得到了以当归、川芎、川牛膝为核心的芳香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了以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为主的核心处方,相关性分析得到了广藿香-佩兰的药对关联性最强。结果表明芳香类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体现了石氏伤科调和气血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药精准施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 芳香类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浅析石氏伤科补肾思想防治骨质疏松症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洁 叶洁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629-1634,共6页
膝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是常见老年性疾病,两者在病因、病理及病程发展中有一定的相关性。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上海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方面经验丰富,提出补肾思想应贯穿治疗始终,认为“肾主骨”理论在骨关... 膝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是常见老年性疾病,两者在病因、病理及病程发展中有一定的相关性。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上海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方面经验丰富,提出补肾思想应贯穿治疗始终,认为“肾主骨”理论在骨关节炎的退变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确立了温肾通痹方及益肾通痹方,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确切。本文简述了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两者相关性的现代研究及补肾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施杞教授运用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在膝骨关节炎中的用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石氏伤科 补肾
下载PDF
石氏伤科辨治膝骨关节炎临证经验撷菁 被引量:19
9
作者 殷磊 褚立希 +2 位作者 朱鸿飞 张小晋 莫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介绍石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具有"本痿标痹、痹痿并存、先痹后痿、痹痿互转"的病机特点;在临床方面坚持"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指导思想,主张"气血兼顾,内合肝肾;逐瘀为... 介绍石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具有"本痿标痹、痹痿并存、先痹后痿、痹痿互转"的病机特点;在临床方面坚持"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指导思想,主张"气血兼顾,内合肝肾;逐瘀为要,调治兼邪,独重祛痰"的论治特色。并举效验方药及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筋骨痹 筋骨痿 临床经验 石氏伤科
原文传递
耕耘杏林 济世春秋——施杞教授与石筱山伤科学术经验继承创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晓锋 王拥军 +3 位作者 莫文 胡志俊 邱德华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石筱山先生是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科临床家、中医教育家。先生中医学造诣精深,理伤续断尤著专长,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建立了完整的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理论体系。施杞教授系石筱山先生嫡传弟子,秉承先生学术思... 石筱山先生是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科临床家、中医教育家。先生中医学造诣精深,理伤续断尤著专长,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建立了完整的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理论体系。施杞教授系石筱山先生嫡传弟子,秉承先生学术思想与经验,认真整理开拓,坚持继承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石氏伤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 石筱山 施杞 学术思想 继承创新
原文传递
调衡筋骨法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胡志俊 唐占英 +8 位作者 叶秀兰 卞琴 梁倩倩 钱雪华 赵光复 李晓锋 李晨光 王拥军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8期1-4,共4页
施杞教授提出筋骨病"脏腑气血失和,筋骨失衡"的发病病机,临证中"法宗调衡",通过调衡筋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形成了"气血为纲,脏腑兼顾,筋骨并重"的临床指导原则,建立了"筋骨... 施杞教授提出筋骨病"脏腑气血失和,筋骨失衡"的发病病机,临证中"法宗调衡",通过调衡筋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形成了"气血为纲,脏腑兼顾,筋骨并重"的临床指导原则,建立了"筋骨病理论与治法研究体系",创立了退变性筋骨病系列防治方法,形成了系列调衡筋骨的手法和功法,并在颈椎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等疾病的康复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论 调衡筋骨 骨伤康复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栋 施杞 +4 位作者 王拥军 莫文 张霆 崔学军 王晨 《河北中医》 2013年第4期617-620,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并由此产生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1]。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占10%~15%,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为颈椎病诸型中症...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并由此产生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1]。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占10%~15%,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为颈椎病诸型中症状最严重之类别[1]。此型症状严重,致残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颈椎病 中医疗法 针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红云 王雪梅 刘冬梅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2-84,共3页
目的调查了解颈椎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讨分析颈椎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06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颈椎病患者中医体质有偏颇体质聚集现象,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在颈椎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 目的调查了解颈椎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讨分析颈椎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06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颈椎病患者中医体质有偏颇体质聚集现象,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在颈椎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三者的性别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与自身体质有一定关系,在颈椎病防治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者自身体质的调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体质 调查
下载PDF
石氏伤科运用藤类药辨治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书铭 许金海 +4 位作者 王国栋 童正一 俞志兴 叶洁 莫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20-24,共5页
介绍石氏伤科运用藤类药物辨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膝骨关节炎多为旧疾沉疴,缠绵难愈,常规药物极难祛除久病入络之邪,而藤类药物具有走行通利、散结通络、引诸药直达病所之功。石氏伤科在整体辨证、气血痰瘀兼顾的理论指导下,善于配... 介绍石氏伤科运用藤类药物辨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膝骨关节炎多为旧疾沉疴,缠绵难愈,常规药物极难祛除久病入络之邪,而藤类药物具有走行通利、散结通络、引诸药直达病所之功。石氏伤科在整体辨证、气血痰瘀兼顾的理论指导下,善于配合使用藤类药物以起膝痹之沉疴。并举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石氏伤科 藤类药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文波 胡志俊 刘洪举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医研究进展 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辩证施治 相关研究进展 中医防治 人口老龄化 人民群众
下载PDF
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建新 郑宪友 +5 位作者 王骁 陈元元 李莉 虞申 葛京化 赵佳宁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536-542,共7页
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治疗。持续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MMP-3、TIMP-1、IL-1β及TGF-β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总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MMP-3、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液TIMP-1、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MMP-3、IL-1β水平,升高TIMP-1、TGF-β1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虎骨粉 玻璃酸钠 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当代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纯纯 张娜 +2 位作者 李晓锋 王开强 沈丕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68-4270,共3页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人们的疾病谱也随之改变。有些疾病在古时候并未记载,而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该时代背景下的疾病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但是单纯的辨证论治已经无法满足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人们的疾病谱也随之改变。有些疾病在古时候并未记载,而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该时代背景下的疾病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但是单纯的辨证论治已经无法满足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我们不仅要会运用传统的辨证论治,更要学会辨病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注重辨查论治,根据药理作用或现代研究成果寻找特效药,创制新方,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临床运用 思路探讨
原文传递
手法治疗肩周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仪德 胡浩 +5 位作者 许金海 丁兴 马青山 张亚运 王燕妮 莫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8-636,共9页
背景近年出现较多特色手法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但缺乏新的关于手法治疗肩周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亚组分析了解包含“摇法”的手法是否较未包含“摇法... 背景近年出现较多特色手法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但缺乏新的关于手法治疗肩周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亚组分析了解包含“摇法”的手法是否较未包含“摇法”的手法效果更优。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包括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有关手法治疗肩周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试验组干预措施为手法,对照组干预措施为非药物疗法,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03-01。由2名研究人员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文献,893例肩周炎患者,其中试验组451例,对照组4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手法治疗改善VAS程度优于物理治疗、针灸治疗、常规治疗(SMD=1.09,95%CI=0.81~1.37,P<0.00001;SMD=1.05,95%CI=0.31~1.79,P=0.006;SMD=0.96,95%CI=0.67~1.26,P<0.00001);手法对照物理治疗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含“摇法”手法与未含“摇法”手法的效果差异显著(Z=4.39,P=0.04)。Constant-Murley(C-M)评分:手法治疗改善C-M评分程度优于物理治疗组(MD=2.79,95%CI=2.27~3.32,P<0.00001)。关节活动度:手法治疗改善被动前屈、被动外展、被动外旋程度优于物理治疗(SMD=1.40,95%CI=0.10~2.70,P=0.03;SMD=1.45,95%CI=0.18~2.71,P=0.02;SMD=1.77,95%CI=0.18~3.36,P=0.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被动前屈和被动外展方面,含“摇法”手法与未含“摇法”手法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Z=7.34,P=0.007;Z=2.25,P=0.03)。总体有效率:手法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物理治疗(RR=1.16,95%CI=1.02~1.32,P=0.03);手法治疗和针灸治疗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00~1.54,P=0.05)。治愈率:手法治疗治愈率优于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RR=3.71,95%CI=1.29~10.67,P=0.01;RR=1.79,95%CI=1.09~2.94,P=0.02)。Egger's检验和Begger's检验提示无显著的发表偏倚(P=0.66、0.66)。手法操作导致的骨折、其他创伤等案例在纳入研究中均未见报道。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手法治疗能有效降低肩周炎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总体有效率、治愈率,含有“摇法”的手法在VAS改善、被动前屈、被动外展方面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总体手法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滑囊炎 手法 摇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石氏三色敷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若语 张霆 侯炜 《河北中医》 2024年第6期1052-1056,共5页
石氏三色敷膏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石氏伤科,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补益肝肾之效,适用于各种骨折、筋伤及骨病,起到促进骨折愈合、修复肌肉损伤、改善关节功能等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在适用疾病、评价标准、作用... 石氏三色敷膏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石氏伤科,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补益肝肾之效,适用于各种骨折、筋伤及骨病,起到促进骨折愈合、修复肌肉损伤、改善关节功能等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在适用疾病、评价标准、作用机制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推动石氏伤科及三色敷膏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药 中药外敷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20
作者 顾玉彪 郑林 +6 位作者 肖涟波 韩秀伟 钟声 解骏 魏礼成 冯辉 施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77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组(25例)、综合治疗组(26例)以及利伐沙班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KA,术后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穴位组在术后...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77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组(25例)、综合治疗组(26例)以及利伐沙班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KA,术后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穴位组在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综合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丹参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出血量、DVT、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运动范围(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术后2、7、14日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中药穴位组7例、综合治疗组6例及利伐沙班组9例发生DV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发生率46.2%(12/26)较综合治疗组[15.4%(4/26)]高(F=0.415,P=0.021),综合治疗组出血量较利伐沙班组减少(P=0.022)。与利伐沙班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治疗后ROM水平增加,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18,0.01)。术后7日中药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减低(P=0.049,0.013)。3组治疗后HSS评分、术后2、14日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A患者TKA术后早期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并辅助丹参注射液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促进患者TKA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加味桃核承气汤 深静脉血栓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