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关系及精细化预报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红亚 曹亮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3,共9页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有重要影响。利用上海市2004—2008年15 min 1次的电力负荷资料和宝山气象站(区站号58362)同一时段3 h 1次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上海市电力负荷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温度区间和...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有重要影响。利用上海市2004—2008年15 min 1次的电力负荷资料和宝山气象站(区站号58362)同一时段3 h 1次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上海市电力负荷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温度区间和不同天气类型电力负荷的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别。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各温度区间日平均气象负荷率的预报方程,通过系数订正,得出不同天气类型的逐时负荷预报。2009年试报结果显示:采用预报日前3 d的趋势负荷平均值作为预报当日的趋势负荷值,得到的日平均负荷预测值的误差最小,约为3.6%;非工作日日平均负荷的平均预报相对误差比工作日大;日平均气温超过18℃时,工作日日平均负荷的预报误差较小;低于18℃时,预报误差明显增大;逐时负荷平均预报误差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气象因子 精细化预报
下载PDF
上海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暴雨实时预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星 王晓峰 顾建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3,共6页
简要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神威 Ⅰ超级计算机上的上海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其最高水平分辨率达到 3km ,并利用该系统对 2 0 0 2年 5月 2 9~ 30日华东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实时预报 ;根据模式输出结果 ,分析了大尺度环境流场及各物... 简要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神威 Ⅰ超级计算机上的上海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其最高水平分辨率达到 3km ,并利用该系统对 2 0 0 2年 5月 2 9~ 30日华东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实时预报 ;根据模式输出结果 ,分析了大尺度环境流场及各物理诊断量 ,探讨了该暴雨的主要成因 ;同时对单个站点的要素预报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该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运行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预报 暴雨 实时预报 中尺度
下载PDF
上海常见气象灾害及电力系统安全应对策略 被引量:8
3
作者 韩昌 《上海电力》 2008年第5期440-442,共3页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用电需求呈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而气候条件对供电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气象灾害是上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电力事故也时有发生,如何抵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损失,是当...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用电需求呈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而气候条件对供电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气象灾害是上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电力事故也时有发生,如何抵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损失,是当前关注的重点。文章介绍了上海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的气象灾害,并对电力、气象等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电网 气象灾害 策略
下载PDF
上海近42年暴雨强度及易发时段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易文林 俞汇 +1 位作者 韦浩 王海宾 《中国水利》 2023年第8期45-48,共4页
为分析上海市近年暴雨特征,掌握其暴雨发生规律,采用代表站网法,分析1978—2020年上海市实测暴雨强度和暴雨易发时段的特征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后,总暴雨(含所有级别的暴雨)发生频率、降水量均增多,短历时雨强增强趋势显著;总暴雨在... 为分析上海市近年暴雨特征,掌握其暴雨发生规律,采用代表站网法,分析1978—2020年上海市实测暴雨强度和暴雨易发时段的特征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后,总暴雨(含所有级别的暴雨)发生频率、降水量均增多,短历时雨强增强趋势显著;总暴雨在汛期多发,汛前多于汛后,汛期内各级别暴雨8月最易发;非汛期内,暴雨、大暴雨5月易发,特大暴雨10月易发;2000年后,汛期总暴雨发生频率在6月增多最为显著,特大暴雨在8月增多显著;非汛期总暴雨在10月发生频率增幅较大;大暴雨日气象成因中,静止锋雨带占比最多,2000年后,台风本地或外围影响的大暴雨日占比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总量 暴雨强度 易发时段 特征变化 上海
下载PDF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参加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WMO—AvRDP)实施计划
5
作者 夺佰平 王峰云 +1 位作者 乌云其其格 储海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5年第B12期1-7,共7页
1背景 1.1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AvRDP)项目概况 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0)批准了新一代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Global Aviation Navigation Plan)。作为GANP计划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平台升级计划(ASBU:Aviation System Bl... 1背景 1.1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AvRDP)项目概况 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0)批准了新一代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Global Aviation Navigation Plan)。作为GANP计划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平台升级计划(ASBU:Aviation System Block Upgrade)对气象部门的短临预报技术和中尺度数值预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示范项目 航空气象 世界气象组织 Navigation 中尺度数值预报 国际民航组织 航空导航
下载PDF
中国长三角地区盛夏副热带高压触发局地对流天气分布及气象因子分析
6
作者 辛辰 漆梁波 储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应用红外云图亮温阈值法判断对流云团,统计分析2015—2019年中国长三角地区盛夏副热带高压(副高)控制下的局地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副高触发的对流天气频次日变化为午后单峰型,对流天气的高频区位于大城市附近、江南丘陵地区以... 应用红外云图亮温阈值法判断对流云团,统计分析2015—2019年中国长三角地区盛夏副热带高压(副高)控制下的局地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副高触发的对流天气频次日变化为午后单峰型,对流天气的高频区位于大城市附近、江南丘陵地区以及水陆交界处,而江河湖面、峡谷和盆地较少。副高偏南型的对流天气高频区位于山区和沿海地区,其低层处于有利于下垫面加热的偏西风场;副高偏北型高频区位于内陆,其低层的东风降低了沿海地区的下垫面温度,对流触发频率较小。不同对流参数的统计表明,对流有效位能对局地对流天气的触发有较明显参考。沿海地区的副高偏南型对流有效位能略高于副高偏北型,内陆地区相反。副高偏南型各站的抬升指数和抬升凝结高度均较低,表明该类型天气的不稳定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云图 对流有效位能 抬升指数 抬升凝结高度
下载PDF
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和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9
7
作者 丁金才 张志凯 +1 位作者 奚 红 周红妹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2-420,T002,共10页
摘 要 根据1997~1998年的7~8月高温加密观侧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EOF),对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的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进行了分析。上海地区盛夏平均高温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作者详细... 摘 要 根据1997~1998年的7~8月高温加密观侧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EOF),对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的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进行了分析。上海地区盛夏平均高温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作者详细讨论了市区建成面积、土地利用类别、人口密度和人为热等都市化因素对热岛效应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并做出定量的估计,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若干对策。第一特征场分析表明,风向是影响上海地区热岛效应范围和强度变化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 地面风 上海 夏季 气温 卫星遥感资料 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 土地利用类别 人口密度
下载PDF
上海“010805”特大暴雨与“080825”大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曹晓岗 王慧 +2 位作者 邹兰军 陈永林 张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080825"大暴雨是由中纬度低涡切变引起的,但是登陆减弱的2008年第12号热带风暴"鹦鹉"为"080825"大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两次过程都有来自北方的弱冷空气影响,中低纬度不同气团的相互作用对暴雨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移动缓慢的010805TD东侧的偏南、东南急流不断为"010805"特大暴雨提供水汽和能量,维持了010805TD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与低空切变之间存在强的西南低空急流,给下游的上海输送了水汽和能量。"010805"过程开始前24h对流不稳定能量开始积聚,而"080825"过程则是在产生前12h才快速增加,其大气的对流不稳定发展更为强烈。上海在两次降水过程开始前都变得不稳定,K指数增加到36℃以上。两次过程开始前12~24h的水汽输送就开始了。"010805"特大暴雨由偏南、东南急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080825"大暴雨由西南急流输送来自南海及西南地区的水汽,而且也有低空偏东气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和能量。两次过程上海上空的大气可降水量都在60mm以上,正涡度和上升气流都集中在上海上空非常窄的地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仅在上海产生特强降水的原因。对流云团有向后传递的特点,在减弱的对流云团后部再生新的云亮核与其合并是中尺度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原因之一,多个云团合并同样是中尺度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原因,有很强的突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大暴雨 环流背景 热力条件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中尺度云团
下载PDF
针对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修正方法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鹏 邰能灵 +5 位作者 王波 翟海青 叶剑 李磊 朱家栋 漆梁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92-96,共5页
由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结果误差往往偏大,需要进行人工修正。文中通过分析多种气象因子与电网负荷的相关性,找出气象因素与电网负荷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经验性的修正模型库的建立方法,并针对湿度、降... 由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结果误差往往偏大,需要进行人工修正。文中通过分析多种气象因子与电网负荷的相关性,找出气象因素与电网负荷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经验性的修正模型库的建立方法,并针对湿度、降雨、温度、气压等因素建立了相应的修正模型,编制出符合负荷预测要求的实用软件。测试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气象因素的影响,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气象因子 短期负荷预测 修正模型
下载PDF
上海区域要素客观预报方法效果检验 被引量:23
10
作者 漆梁波 曹晓岗 +2 位作者 夏立 陈春红 梁旭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8,共10页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客观释用也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1)近几年,上海区域数值模式的直接输出结果(DMO)对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改善不明显,甚至还有变差现象,风速的预报自2005年起有改善,但主要体现在预报的稳定性方面。(2)KLM方法较DMO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上均有明显提高,但是风向的预报无明显提高,预报准确率甚至略有下降。(3)OCF方法的预报性能较KLM方法略有提高。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准确率提高约2%,风速预报与KLM方法相当。在春季和冬季,OCF的预报水平已经与主观综合预报相当,如果主观综合预报能充分参考OCF的预报结果,主观综合预报"春季和冬季预报误差相对偏大"这一弱点能得到改善。检验结果能为数值模式的开发和调试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而最优化集成方法的成功业务尝试也佐证了集成预报在数值模式客观释用中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预报性能 客观释用 最优化集成
下载PDF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对可降水汽量的实时监测及其改进数值预报初始场的试验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宋淑丽 朱文耀 +3 位作者 丁金才 廖新浩 程宗颐 叶其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1-638,共8页
分析了 2 0 0 2年夏季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简称SGCAN)的观测数据 ,实时处理中直接利用IGS(Interna tionalGPSService)超快速产品IGU(theUltrarapidorbitofIGS)轨道 ,在长基线辅助下考虑海潮的影响 ,得到了可靠的可降水汽量 (简称PWV)序... 分析了 2 0 0 2年夏季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简称SGCAN)的观测数据 ,实时处理中直接利用IGS(Interna tionalGPSService)超快速产品IGU(theUltrarapidorbitofIGS)轨道 ,在长基线辅助下考虑海潮的影响 ,得到了可靠的可降水汽量 (简称PWV)序列 ,监测结果与加密的Radiosonde观测比较 ,偏差为 2mm左右 .与MM5预报可降水量的比较说明GPS监测结果可以作为检验数值预报质量的工具之一 .2 0 0 2年夏季SGCAN监测的PWV时空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西南到东北的详细入梅雨过程和特点 ,以及整个梅雨季节雨带在江淮地区来回摆动的情况 .一小时雨量与GPS PWV锋值的对应关系统计表明GPS PWV对雷暴雨具有一定的短期预报特性 .利用Cressman分析方法把GPS PWV插值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的各个格点上 ,改进了数值预报初始湿度场的精度 ,提高了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准确性 ,反映了G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可降水汽量 梅雨季节 数值预报
下载PDF
基于GPS/Pwv资料的上海地区2004年一次夏末暴雨的水汽输送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杨露华 叶其欣 +2 位作者 邬锐 黄宁立 徐秀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2-508,共7页
本文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4年一次夏末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西南水汽输送路径,一条是东南水汽输送路径。指出边界层的偏东急流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 本文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4年一次夏末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西南水汽输送路径,一条是东南水汽输送路径。指出边界层的偏东急流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增雨机制。分析还表明:每30 min一次的GPS/Pwv资料能直观地、及时地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GPS/Pwv资料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GPS/Pwv的散度资料可以反映大气中水汽的辐合、辐散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可降水水汽 水汽输送 暴雨
下载PDF
上海“0185”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强对流系统活动特征及其环流背景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永林 杨引明 +1 位作者 曹晓岗 王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I0001,共8页
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GMS-5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资料分析发现,2001年8月热带低压在福建北部登陆,途经江苏无锡、常熟时,其南侧西南气流与沪浙沿海的东南风形成切变线。受源源不断地水汽输送和切变线动力抬升作用,热... 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GMS-5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资料分析发现,2001年8月热带低压在福建北部登陆,途经江苏无锡、常熟时,其南侧西南气流与沪浙沿海的东南风形成切变线。受源源不断地水汽输送和切变线动力抬升作用,热带低压南侧不断产生β-中尺度强对流回波带,它们形成后随热带低压气旋性环流向东移动,在上海城区附近辐合形成β-中尺度强对流回波群,在卫星云图上呈现出以此为核心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分析表明,受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这种正反馈机制作用,在热带低压东南侧大尺度切变线中段北侧派生出一个独立、完整的近地面β-中尺度的气旋性环流,它就是MCC的内核,直接造成了上海“0185”特大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螺旋回波带 MCC 中气旋
下载PDF
“080825”上海大暴雨综合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曹晓岗 张吉 +1 位作者 王慧 陈永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8,共8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以及非常规高密度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云图资料以及PWV可降水汽资料等,对2008年8月25日上海地区的强对流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三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交汇有利于低涡的生成发展,为上海强对流天气...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以及非常规高密度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云图资料以及PWV可降水汽资料等,对2008年8月25日上海地区的强对流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三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交汇有利于低涡的生成发展,为上海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为上海强对流暴雨天气提供了水汽、能量和触发条件。在大暴雨开始前12~24小时,水汽、能量和中低层大的正涡度有向长江下游汇合的趋势,在上海附近逐渐形成强的位势不稳定。上升运动集中在1个经度左右非常窄的地区,是产生特强降水原因之一。GPS/PWV探测可以及时了解大气水汽总量的变化,仅靠本地上空的水汽全部落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水汽辐合。对流云团合并,云核合并后强烈发展移动缓慢同样是产生特强降水原因之一,在对流云团的后侧,对应温度梯度最大,是降水最强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强对流暴雨 综合分析
下载PDF
上海地区百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15
作者 周伟东 朱洁华 +1 位作者 王艳琴 李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2-647,共6页
本文应用滑动t检验、Yamamoto’s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1873年~2006年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4℃,冬季和秋季的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 本文应用滑动t检验、Yamamoto’s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1873年~2006年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4℃,冬季和秋季的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0.16℃;日平均气温5日滑动平均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52.6℃·d和49.6℃·d;无霜冻期每10年增加8.7天。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其中春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31.8mm,秋季则略有下降。通过正态检验及概率估算,上海出现春涝的概率为20.43%,出现秋旱的概率为50.72%;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集中,暴雨日数增多。上海地区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102.1MJ/m^2和156.2MJ/m^2,散射辐射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7.6NJ/m^2,日照时数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对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入梅过程的监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淑丽 朱文耀 +1 位作者 丁金才 程宗颐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中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SCGAN 2002年 长江三角洲 梅雨季节 数据处理 可降水量 入梅过程 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区域GPS气象网站点合理布设的几点依据 被引量:16
17
作者 丁金才 叶其欣 +4 位作者 马晓星 朱文耀 陆艳艳 仇欣 江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9,共6页
区域GPS气象网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GPS/PWV)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改进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许多省市相继计划建设区域的GPS气象网。在区域GPS气象网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布设GPS站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 区域GPS气象网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GPS/PWV)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改进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许多省市相继计划建设区域的GPS气象网。在区域GPS气象网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布设GPS站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GPS气象网的情况,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汽通道,PWV分布的气候统计、GPS反演PWV资料的有效半径和在数值天气预报中资料同化的最大影响半径等4个方面,讨论了区域GPS网站点的分布和间距的几点依据:重点沿区域的水汽通道和强对流天气主要路径上布站,经向(南北向)的站点密度应大于纬向密度,站点的最大间距小于60km才能使反演的PWV的有效代表性和对数值预报的影响覆盖整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GPS气象网 站点分布 站点间距
下载PDF
上海夏季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顾问 张晶 +2 位作者 谈建国 戴建华 岳彩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4-653,共10页
基于2011—2014年6—9月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上海地区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得出主要结论:(1)近4 a来上海夏季海风锋登陆65次,其中海风锋触发对流19次。海风锋最早于09时登陆,平... 基于2011—2014年6—9月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上海地区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得出主要结论:(1)近4 a来上海夏季海风锋登陆65次,其中海风锋触发对流19次。海风锋最早于09时登陆,平均持续时间为5.2 h。海风锋触发对流时段为13—15时,对流平均维持时间为2.5 h。海风锋触发对流多出现在市区、北部郊区和浦东新区,呈现强局地性;(2)根据海风锋登陆点将海风锋分成北支、南支和双支3种类型。海风锋类型与环境风向密切相关,环境风为东北风时形成南支海风锋,环境风为偏南风和西南风时形成北支海风锋,环境风为偏西风时形成双支海风锋。南支海风锋不易触发对流,这与其出现时上海的热力条件不如北支和双支海风锋出现时有关;(3)海风锋触发对流日的环流背景为:500 hPa副热带高压强盛,上海受副高控制;中低层西南风增温、增湿,促进层结不稳定;低层925 hPa为弱西风。海风锋触发对流日的大气可降水量和K指数显著大于无对流日,但与其它对流日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对流 多普勒雷达 统计特征 时空分布 环流背景
下载PDF
从上海市热岛演变看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36
19
作者 丁金才 周红妹 叶其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近 40年来 ,上海城市热岛面积扩大了 7~ 8倍 ,强度增强了一倍 ,导致了高温灾害的增加。上海热岛的迅速扩展和增强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与上海城市的建设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减缓热岛效应影响 ,以保证上海城市的... 近 40年来 ,上海城市热岛面积扩大了 7~ 8倍 ,强度增强了一倍 ,导致了高温灾害的增加。上海热岛的迅速扩展和增强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与上海城市的建设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减缓热岛效应影响 ,以保证上海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显示出的上海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减弱趋势表明 ,城市绿化建设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绿化 高温灾害
下载PDF
台风罗莎引发上海暴雨大风的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晓波 邹兰军 夏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78,I0004,共8页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外围云系发展成中小尺度的云团产生的强降水,第二阶段是冷空气与台风结合的稳定降水。冷空气侵入时间与上海降水开始时间非常吻合。台风北侧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对流层中高层转南风,加之台风本身蕴涵的丰富水汽,为台风外围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深厚的热力和水汽供应;干冷空气南下和台风外围暖湿气流北上使辐合加强,为激发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云团提供了动力抬升机制。由于冷空气浅薄,台风中高层的环流结构没有被冷空气破坏,使得底层的冷空气较长时间维持在上海附近,是上海长时间发生强降水而导致暴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罗莎 暴雨 大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