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药效学优化参花方提取工艺及其治疗银屑病的谱效关系研究
1
作者 喻琴 侯岩 +3 位作者 沈翠娥 李星子 陈中建 朱全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0-596,613,共8页
目的建立参花方不同工艺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其治疗银屑病的谱效关系,为参花方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参花方水提、醇提、水提醇沉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析样品之间相似度;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建立银屑病样小鼠模型,... 目的建立参花方不同工艺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其治疗银屑病的谱效关系,为参花方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参花方水提、醇提、水提醇沉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析样品之间相似度;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建立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考察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皮损的治疗作用;以小鼠皮损组织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为药效指标,借助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共有峰与抗银屑病的谱效关系。结果共标定出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22,指认出4个特征峰(指认峰1为苦参碱,峰5为绿原酸,峰12为木犀草苷,峰17为蒙花苷)。3种提取物均能降低小鼠皮损的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其中水提物药效最佳;共有峰中与银屑病药效指标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有较大关联性的峰分别有16个及15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参花方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水提法为最优提取工艺,其抗银屑病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花方 指纹图谱 提取工艺 谱效关系 银屑病
下载PDF
参花外用颗粒皮肤用药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喻琴 侯岩 +4 位作者 朱聪聪 陈亚 连天雁 陈中建 朱全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970-2974,3062,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花外用颗粒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健康豚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参花外用颗粒皮肤用药的刺激性、急毒性和致敏性。结果参花外用颗粒在临床使用浓度下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 目的探讨参花外用颗粒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健康豚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参花外用颗粒皮肤用药的刺激性、急毒性和致敏性。结果参花外用颗粒在临床使用浓度下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无刺激性;最大浓度(400倍临床使用浓度)下单次外用无刺激,连续外用6 d后,完整及皮损皮肤开始出现轻微红斑;连续外用14 d和末次给药72 h内,红斑均消失;受试部位皮肤病理切片显示最大浓度下表皮增厚约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参花外用颗粒临床使用浓度下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最大浓度下对肝脏存在潜在毒性,临床使用浓度及最大浓度下对豚鼠均无致敏作用。结论参花外用颗粒临床使用浓度下安全、无毒,当浓度增大到400倍临床使用浓度时,可引发皮肤轻微刺激,表皮厚度增大,且有潜在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花外用颗粒 皮肤刺激性 皮肤过敏性 急性毒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祛痘方提取物抗炎祛痘体外功效评价
3
作者 朱迎全 朱聪聪 +1 位作者 董怡彤 朱全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11,22,共6页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增殖及其中性脂质合成的影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结果:祛痘方提取物能够提高SDS诱导的HaCaT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经脂多糖处理的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促进SZ95细胞生长并抑制其中性脂质合成,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结论:祛痘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抑菌功效,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中药祛痘护肤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痘方提取物 表皮屏障修复 抗炎 控油 抑菌
下载PDF
紫归润唇膏体内外抗炎功效评价
4
作者 朱聪聪 罗楹 +1 位作者 黄梽楠 朱全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3-6,22,共5页
目的:体内外评价紫归润唇膏的抗炎功效。方法: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紫归醇提物对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建立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研究紫归润唇膏对小鼠耳皮肤厚度、耳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组织病... 目的:体内外评价紫归润唇膏的抗炎功效。方法: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紫归醇提物对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建立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研究紫归润唇膏对小鼠耳皮肤厚度、耳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组织病理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25~200μg/mL紫归醇提物能够促进RAW 264.7细胞生长且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同时紫归润唇膏能够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耳部厚度,降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棘层增厚,改善小鼠耳廓皮损炎症情况,且对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肝脾肾无影响。结论:紫归润唇膏具有显著抗炎功效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归润唇膏 抗炎 功效评价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崔贞 陈中建 +1 位作者 台宗光 朱全刚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下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优化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某院新冠疫情防控下的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100例,依据管理优化策略分为信息化管理组(n=50)和常规化管理组(n=50),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访视完成...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下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优化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某院新冠疫情防控下的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100例,依据管理优化策略分为信息化管理组(n=50)和常规化管理组(n=50),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访视完成率、受试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信息化管理组的访视完成率显著高于常规化管理组(90.0%vs 72.0%,P<0.05)。信息化管理组受试者依从性高于常规化管理组(90.0%vs 64.0%,P<0.01)。信息化管理组受试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化管理组(94.0%vs 74.0%,P<0.01)。结论新冠疫情下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信息化管理较常规化管理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药物临床试验 受试者管理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基于RNA-seq的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豚鼠耳部湿疹模型分析
6
作者 朱聪聪 潘会君 +2 位作者 吴君超 连天雁 朱全刚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5-31,共7页
目的:应用RNA-seq技术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豚鼠耳部湿疹模型进行测序分析,探索湿疹模型相关的调控因子和调控机制。方法:将12只豚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用DNCB造模。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目的:应用RNA-seq技术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豚鼠耳部湿疹模型进行测序分析,探索湿疹模型相关的调控因子和调控机制。方法:将12只豚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用DNCB造模。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豚鼠耳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应用RNA-seq技术对6只(每组各3只)豚鼠耳组织进行mRNA测序,找出差异基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类别及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经DNCB诱导后,豚鼠耳部红肿、增厚并带有皮屑,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显示豚鼠耳组织表皮层增厚,局部见大量上皮细胞坏死,真皮层有炎性细胞浸润。RNA测序结果显示,共有730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包括3435个上调基因,3870个下调基因。2组豚鼠共有33条信号通路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NCB诱导的湿疹模型的分子机制与多种信号通路相关,特别是免疫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其中B细胞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RNA测序 动物模型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青蒿精油作为纳米乳油相促进雷公藤红素透皮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聪聪 喻琴 +3 位作者 潘会君 陈亚 缪晓 朱全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究青蒿精油及其纳米乳对雷公藤红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及促透机制。方法首先建立雷公藤红素含量测定方法,其次制备以青蒿精油作为油相的纳米乳并表征,最后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不同浓度青蒿精油及以青蒿精油作为纳米乳油相... 目的探究青蒿精油及其纳米乳对雷公藤红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及促透机制。方法首先建立雷公藤红素含量测定方法,其次制备以青蒿精油作为油相的纳米乳并表征,最后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不同浓度青蒿精油及以青蒿精油作为纳米乳油相对雷公藤红素的促透效果,并用HE染色、差示扫描量热法探究促透机制。结果雷公藤红素浓度在1.8~36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16494X-16111(r=1.000);精密度、稳定性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6%,RSD为1.04%。雷公藤红素纳米乳平均粒径(19.93±0.19)nm,Zeta电位为(17.67±2.78)mV,多分散性指数为0.097。纳米乳、青蒿精油及含青蒿精油的纳米乳对雷公藤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对皮肤结构、相变温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含青蒿精油的纳米乳对雷公藤红素的促渗作用最强、对皮肤结构和相变温度影响最大。结论青蒿精油及以青蒿精油作为纳米乳油相对雷公藤红素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其促透机制与影响皮肤结构、改变热力学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青蒿精油 纳米乳 透皮吸收
原文传递
愈创木薁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蕾 朱聪聪 +2 位作者 朱全刚 陈中建 高希珂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06-2913,共8页
动植物来源的愈创木薁(GA)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过敏和低毒等特点,其水溶性衍生物愈创木薁磺酸钠(GAS-Na)同样具有抗炎、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然而,商品化活性分子GA和GAS-Na对光、热等稳定性较差.为了探索具有... 动植物来源的愈创木薁(GA)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过敏和低毒等特点,其水溶性衍生物愈创木薁磺酸钠(GAS-Na)同样具有抗炎、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然而,商品化活性分子GA和GAS-Na对光、热等稳定性较差.为了探索具有更高活性和稳定性的愈创木薁类生物功能分子,合成了2,2’-二愈创木薁(BGA)和[2,2’-二愈创木薁]-1,1’-二磺酸钠(BGAS-Na),并以GA和GAS-Na为对照,评价了四个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其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NO释放及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BGA和BGAS-Na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稳定性较GA和GAS-Na有所提升;BGAS-Na在抗炎活性测试中具有最优的NO抑制率(IC_(50)值为5.64μg/mL),优于商品化分子GAS-Na,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此外,四种化合物均不影响巨噬细胞的生长,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 BGAS-Na有望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创木薁 愈创木薁磺酸钠 抗氧化 抗炎 细胞毒性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玉竹石斛护肤霜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研究
9
作者 朱聪聪 潘会君 +2 位作者 李晓龙 喻琴 朱全刚 《中国化妆品》 2022年第7期70-73,共4页
研究玉竹石斛护肤霜修复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的功效及机制。方法取健康KM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组、屏障功能受损模型组、护肤霜基质以及玉竹石斛护肤霜高、低剂量干预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 研究玉竹石斛护肤霜修复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的功效及机制。方法取健康KM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组、屏障功能受损模型组、护肤霜基质以及玉竹石斛护肤霜高、低剂量干预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胶带法建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模型,连续3d。造模后,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相应干预,0.3g/只,连续5d。末次干预后24h,观察玉竹石斛护肤霜对屏障功能受损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的修复作用,检测各组皮肤水分比例、油分比例、表皮厚度及神经酰胺含量,并进行皮肤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玉竹石斛护肤霜高、低剂量组均能改善皮肤状态,减轻皮肤组织液渗出,提高油分比例(P<0.001,P<0.01),降低小鼠表皮厚度(P<0.05,P<0.05),提高神经酰胺含量(P<0.001,P>0.05),玉竹石斛护肤霜高剂量组的功效强于低剂量组。结论玉竹石斛护肤霜对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具有明显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酰胺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石斛 皮肤屏障 神经酰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