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润滑移动载荷系统的三维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刘硕 张博宏 +3 位作者 崔毅 高礼宁 李玉娟 王子敬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含润滑的移动载荷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十分常见,而这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提出一种三维润滑振动耦合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含润滑移动载荷系统在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三维润滑振动耦合模型分别由润滑模型和多柔体动力... 含润滑的移动载荷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十分常见,而这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提出一种三维润滑振动耦合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含润滑移动载荷系统在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三维润滑振动耦合模型分别由润滑模型和多柔体动力学模型组成,通过将两模型计算结果相互传递来实现耦合,并通过迭代算法求解。此外,设计并制造相应实验装置。通过将根据模型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到的结构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结果显示:采用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的阻尼振动周期与振幅衰减时间,振动幅值相差不超过2.22 dB,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最后,利用三维润滑振动耦合模型分析移动载荷速度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移动速度增加,结构阻尼振动最大加速度幅值基本不变,但阻尼振动衰减时间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移动载荷 润滑 动力学建模 实验验证
下载PDF
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润滑和多柔体动力学耦合特性
2
作者 翟旭茂 田新伟 +3 位作者 张传斌 李玉娟 刘硕 崔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商用软件结合二次开发程序实现仿真计算.对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润滑动力学计算分析表明,由于缸内压力和活塞敲击作用,缸套会产生最大值为23.6μm的瞬时变形.与刚体模型相比,考虑部件的弹性变形不仅会使活塞横向位移增加40%,还会使得活塞润滑域出现油膜压力的局部集中.另外,柔体模型的循环平均功耗更小,与刚体模型相比相差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缸套摩擦副 润滑动力学 多柔体系统 有限元法 柴油机
下载PDF
环己烷在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的低温氧化动力学初探: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家标 李伟 +4 位作者 叶莉莉 张晓愿 李玉阳 杨玖重 齐飞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37-546,615,共11页
本文报道了500-742K下环己烷在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的低温氧化.应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SVUV—PIMS)对氧化物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量.探测到的氧化物种有主要产物、环烯烃以及含氧产物,包括活泼的过氧化物和高氧化合物.与烷... 本文报道了500-742K下环己烷在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的低温氧化.应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SVUV—PIMS)对氧化物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量.探测到的氧化物种有主要产物、环烯烃以及含氧产物,包括活泼的过氧化物和高氧化合物.与烷烃相比,环己烷的低温氧化过程中观察到更窄的低温反应区(-80K).此外,基于CNRS模型[(Coinbust.Flame 160,2319(2013)1发展了一个环己烷模型。本模型与前人模型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利用模型开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1,5-氢转移在环己烷低温链分支过程中主导一次和二次加氧产物的关键异构化反应.由于链抑制步和链传递步的竞争,如环己基加氧气的反应和环己基过氧自由基的分解反应均可产生环己烯和HO2,或者经环己基过氧化自由基产生5-己烯-1-醛和OH,导致链分支过程被抑制,从而引发了环己烷低温氧化中的负温度系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低温氧化 SVUV-PIMS 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 负温度系数效应
下载PDF
异丙醇低压热解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 邹家标 +3 位作者 张言 曹创创 张晓愿 李玉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究了异丙醇在1.3,kPa和1,000~1,400,K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探测到一系列热解产物,包括碳氢类、醇类和醛酮类等稳定产物,以及自由基、烯醇类等活泼产物.发展了一个包含142个物种和1,149步反应的异丙... 研究了异丙醇在1.3,kPa和1,000~1,400,K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探测到一系列热解产物,包括碳氢类、醇类和醛酮类等稳定产物,以及自由基、烯醇类等活泼产物.发展了一个包含142个物种和1,149步反应的异丙醇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本工作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模型能够很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通过生成速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异丙醇的主要分解路径和产物的主要生成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水反应在本实验工况条件下对异丙醇的初始分解敏感性最高,并是碳氢产物的主要来源;燃料的a-C—C断键反应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是热解反应体系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氢提取反应则是异丙醇另一类重要初始分解反应,同时控制着大多数含氧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低压流动反应器热解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中冷压降对多级增压航空活塞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任正敏 秦彪 +3 位作者 卢康博 姚晔 石磊 邓康耀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为了提高航空用活塞发动机升限和高空性能,本文基于仿真方法,建立带有三级增压中冷的复合增压系统GT-POWER计算模型,并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下各级中冷器的压降对增压系统及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级后中冷器的压降会改变不同飞... 为了提高航空用活塞发动机升限和高空性能,本文基于仿真方法,建立带有三级增压中冷的复合增压系统GT-POWER计算模型,并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下各级中冷器的压降对增压系统及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级后中冷器的压降会改变不同飞行高度下的增压系统中涡轮增压器的效率及实际总压比,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其中,低压级中冷器的压降影响最为显著。在海拔20 km,当中冷器压降增大至6 kPa时,低压级中冷压降导致增压系统实际总压比下降了28.9%。同时,低压级中冷压降造成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功率损失约是同工况高压级造成的4倍、机械级的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发动机 多级中冷 多级增压 压降 发动机性能
原文传递
麻疯树油液滴微爆和蒸发特性试验
6
作者 王继刚 相飞飞 +1 位作者 徐晶 乔信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利用悬挂式液滴蒸发试验装置,结合高速背光成像技术,研究了麻疯树油液滴在高温环境(673、773、873、973和1073 K)下的微爆和蒸发特性,并对麻疯树油中的3种主要组分液滴的蒸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油液滴的微爆是由于内部组分... 利用悬挂式液滴蒸发试验装置,结合高速背光成像技术,研究了麻疯树油液滴在高温环境(673、773、873、973和1073 K)下的微爆和蒸发特性,并对麻疯树油中的3种主要组分液滴的蒸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油液滴的微爆是由于内部组分的热解导致的,并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微爆强度增大.麻疯树油液滴在环境温度为673 K时,液滴稳定蒸发,蒸发过程包括初始膨胀阶段、平衡蒸发阶段和残留物蒸发阶段;在环境温度为773~1073 K时,液滴发生微爆,包含初始膨胀阶段、平衡蒸发阶段、微爆蒸发阶段和残留物蒸发阶段;当环境温度高于873 K时,首次观测到“蒸气羽流”和“蒸气云”现象,液滴蒸发速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油 液滴 微爆 蒸发 机理
下载PDF
轴流式前弯动叶的变工况气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波 刘富斌 +2 位作者 钟芳源 王彤 谷传纲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6,共7页
对前弯宽、窄动叶片和常规直叶片进行了变工况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相对于直叶片,前弯窄叶片不仅可以提高气动效率,而且扩大了风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只是动叶动压头有所降低;前弯宽叶片的稳定工作范围则比窄叶... 对前弯宽、窄动叶片和常规直叶片进行了变工况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相对于直叶片,前弯窄叶片不仅可以提高气动效率,而且扩大了风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只是动叶动压头有所降低;前弯宽叶片的稳定工作范围则比窄叶片要宽,其气动效率和动叶压头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在提高效率、扩大稳定工作范围方面,动叶前弯和增加弦长同时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对三种动叶片的出口气动参数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对最高效率点和旋转失速前最小流量点的气动参数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解释说明了前弯动叶片提高效率,扩大稳定工作范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弯叶片 性能实验 变工况性能 轴流 气动效率 空气动力学
下载PDF
电极厚度和粒径对In_(2)O_(3)氨气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吴春平 杨琳 +1 位作者 张毅然 林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采用自蔓延燃烧(SHS)法合成了纳米敏感材料一氧化铟(In_(2)O_(3)),以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固体电解质,铂(Pt)为参比电极,制备了混合电位型氨气(NH_(3))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敏感电极... 采用自蔓延燃烧(SHS)法合成了纳米敏感材料一氧化铟(In_(2)O_(3)),以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固体电解质,铂(Pt)为参比电极,制备了混合电位型氨气(NH_(3))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敏感电极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加,更多的NH_(3)被吸附到表面参与电化学过程,传感性能增强;若电极层过厚,大部分NH_(3)在穿过电极层到达三相界面(TPB)区域之前,被气固多相催化反应消耗,传感性能降低;SEM表征结果显示,最优的电极厚度为104.20μm。同时研究了粒径对性能的影响,在煅烧温度为900℃时,传感器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64.20 mV/decade),TEM表征结果显示,此时晶粒的平均粒径为75.92 nm。通过极化曲线测试验证了传感器响应机理符合混合电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 氨气传感器 电极厚度 粒径 敏感性能
下载PDF
舰船动力装置传动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会生 翁史烈 +1 位作者 刘永文 苏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4-506,共3页
采用燃气轮机与柴油机交替使用的 CODOG 动力装置,既可以减轻重量,便于控制,又可以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该装置的柴油机及燃气轮机功率、转速及负载转换控制、自动同步离合器的动态性能指标等是影响舰船机动性和操纵性的重要因素。推导... 采用燃气轮机与柴油机交替使用的 CODOG 动力装置,既可以减轻重量,便于控制,又可以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该装置的柴油机及燃气轮机功率、转速及负载转换控制、自动同步离合器的动态性能指标等是影响舰船机动性和操纵性的重要因素。推导并建立了自动同步离合器的基于输入输出端扭矩和功率的统一型数学模型,在 Easy5 仿真平台上建立了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的模块化仿真模型,并对其切换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从而为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同步离合器 模块化建模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 动态仿真
下载PDF
贴壁方柱湍流场TR-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万津津 施鎏鎏 +1 位作者 余俊 刘应征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5,共5页
采用时变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TR-PIV),对低速循环水槽中贴壁二维方柱绕流湍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通过对实验得到的30000个连续瞬态速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了时均速度场和流线图谱,以及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脉动强度场和涡量场。此外... 采用时变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TR-PIV),对低速循环水槽中贴壁二维方柱绕流湍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通过对实验得到的30000个连续瞬态速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了时均速度场和流线图谱,以及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脉动强度场和涡量场。此外,对脉动速度时序信号进行谱分析,得到了流场中低频大尺度相干结构脱落频率。通过对瞬态速度场的分析,揭示了贴壁方柱绕流的旋涡脱落及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 TR—PIV 分离流 再附湍流 相干结构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低温热能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最佳负载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汤磊 王羽平 +1 位作者 杨平 翁一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针对低温热能的回收利用,搭建了采用涡旋膨胀机的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实验系统,以异丁烷为工质,研究了热源温度和负载对小型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源温度和工质流量条件下,都存在一个最佳负载电阻,使得... 针对低温热能的回收利用,搭建了采用涡旋膨胀机的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实验系统,以异丁烷为工质,研究了热源温度和负载对小型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源温度和工质流量条件下,都存在一个最佳负载电阻,使得系统具有最大的发电功率、比发电功率和发电效率;在设计发电系统时,应为涡旋膨胀机匹配合适的永磁发电机和负载电阻,以使系统发挥最优性能;当热源温度不超过120℃时,系统的最大发电功率为1.05kW,最高发电效率为4.51%,膨胀机的最大转速和膨胀比分别可达2 922r/min和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能 有机物朗肯循环 涡旋膨胀机 负载电阻 匹配
下载PDF
组合叶栅的实验研究(一)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波 欧阳华 +1 位作者 钟芳源 谷传纲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11,共12页
首次提出了用于可逆风机叶片设计的组合叶栅设想及其评价准则 ,并对组合叶栅进行了叶栅的性能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肯定了组合叶栅设想的可行性。适当地选取叶栅的组合参数B、T ,可以使组合叶栅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现... 首次提出了用于可逆风机叶片设计的组合叶栅设想及其评价准则 ,并对组合叶栅进行了叶栅的性能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肯定了组合叶栅设想的可行性。适当地选取叶栅的组合参数B、T ,可以使组合叶栅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现有的翼型相比 ,CN +Rymax 、α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叶栅 风洞实验 翼型 重合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涡轮叶栅非定常流动的PIV实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军 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沿叶高平面和叶栅出口速度场的整场信息.实验中,将模拟动叶的圆柱列沿周向依次移动1/4节距,进行叶高平面速度场的测量,查看圆柱尾迹对下游叶栅影响的整场情况;同时研究在不同的相对叶高下,叶片顶部和根... 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沿叶高平面和叶栅出口速度场的整场信息.实验中,将模拟动叶的圆柱列沿周向依次移动1/4节距,进行叶高平面速度场的测量,查看圆柱尾迹对下游叶栅影响的整场情况;同时研究在不同的相对叶高下,叶片顶部和根部的二次涡会合、脱离情况.研究发现:在较小的相对叶高下叶栅出口二次涡汇合,强度较大;而在较大的相对叶高下二次涡分离.同时,当上游圆柱的相对位置变化时,叶栅流动最高效率对应着圆柱尾迹被输运到下游静叶的前缘附近,最低效率对应着圆柱尾迹被输运到下游静叶的流道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仪 涡轮 二次流损失 尾迹 非定常
下载PDF
光强度变化对有机物发电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羽平 汤磊 +1 位作者 杨平 翁一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0-406,共7页
针对120℃以下低温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存在光照强度会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搭建的太阳能光热和有机物朗肯循环(ORC)发电实验台上,研究集热器性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光照强度变化对ORC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光... 针对120℃以下低温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存在光照强度会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搭建的太阳能光热和有机物朗肯循环(ORC)发电实验台上,研究集热器性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光照强度变化对ORC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2%,热电效率可达4.5%,热电效率和发电功率受光照强度降低影响较大;当光照强度小幅降低时,集热器有效吸热量降低,导热液温度降低,ORC热电效率与发电功率降低且幅度较大,膨胀机转速、膨胀比虽降低但幅度较小;当光照强度大幅降低时,系统性能降低剧烈,需通过减少工质流量,才可使系统继续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 光照强度 太阳集热器 有机物朗肯循环 涡旋膨胀机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受限空间内射流影响下主流内气固两相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耀 王彤 +2 位作者 陈锦成 谷传纲 许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3,64,共7页
为了研究壁面射流在受限空间内对不同粒径颗粒群分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搭建了横向矩形通道内的射流气固两相流动实验台。通过调整均匀流动段内的隔栅网数量和位置,在无射流条件下使不同粒径颗粒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充满整个横向通道。在... 为了研究壁面射流在受限空间内对不同粒径颗粒群分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搭建了横向矩形通道内的射流气固两相流动实验台。通过调整均匀流动段内的隔栅网数量和位置,在无射流条件下使不同粒径颗粒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充满整个横向通道。在主流雷诺数7.9×104,射流雷诺数1.8×104的条件下,采用PIV系统对流动通道中的气流场和颗粒分布进行测量。由瞬态涡结构图片发现,带主流受限空间内的射流涡结构与自由射流涡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不对称的连续涡结构发生、脱落与破裂过程。通过观察射流对不同尺度颗粒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射流对颗粒分布发生影响的两大机理,并由此预见了壁面射流控制手段在工程上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 受限空间 射流 气固两相流 实验台
下载PDF
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阳华 杨波 +1 位作者 钟芳源 谷传纲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1,共5页
针对矿井、隧道等行业对风机反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动叶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正反向性能完全相同、便于采用现有成熟叶型等特点。通过平面叶栅试验确定了重叠度、栅距比等组合叶栅最佳组... 针对矿井、隧道等行业对风机反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动叶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正反向性能完全相同、便于采用现有成熟叶型等特点。通过平面叶栅试验确定了重叠度、栅距比等组合叶栅最佳组合参数,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组合叶栅的正反向最大升力系数C_(L max)和失速攻角α_(L max)较现有双对称叶型均有大幅度提高,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轴流通风机 反向通风 组合叶栅 压力测量
下载PDF
带有氮气稀释的合成气火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培卿 臧述升 +1 位作者 葛冰 田寅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了在氮气稀释作用下,CH4、H2、CO及合成气火焰的燃烧特性.实验发现,CH4、H2燃烧时,氮气的掺混仅改变火焰形状,不影响其燃烧的稳定性,CO燃烧稳定性最差,导致合成气火焰易受... 以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了在氮气稀释作用下,CH4、H2、CO及合成气火焰的燃烧特性.实验发现,CH4、H2燃烧时,氮气的掺混仅改变火焰形状,不影响其燃烧的稳定性,CO燃烧稳定性最差,导致合成气火焰易受氮气稀释作用的影响,但由于H2的存在,实验工况范围内的氮气稀释量下,合成气火焰仍能够在燃料喷嘴附近区域较为稳定地燃烧,而CH4则呈现出升举火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稀释 合成气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下载PDF
涡轮叶栅二次流的热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军 苏明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2-366,共5页
采用旋转单丝斜热线测量涡轮平面叶栅出口周期性三维流场,借助于Matlab的Lsqnonlin最优化函数对热线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以求解三维速度平均量。搭建了亚音速叶栅试验风洞,研究在2种不同进口流量和3种不同的叶片高度下,热线测得的... 采用旋转单丝斜热线测量涡轮平面叶栅出口周期性三维流场,借助于Matlab的Lsqnonlin最优化函数对热线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以求解三维速度平均量。搭建了亚音速叶栅试验风洞,研究在2种不同进口流量和3种不同的叶片高度下,热线测得的叶栅出口瞬态速度场,并分析叶栅出口的二次涡流动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的叶栅工况,发现高速进口较低速进口叶栅尾迹明显,二次流强度较大;而较小的叶高下二次流较为剧烈,导致叶栅出口平面内径向流动速度(u)、垂直于出口平面的轴向速度(w)的迅速增大和出口平面内周向流动速度(v)的显著降低。叶高的减小和气动负荷(速度)的增加都会极大地提高叶栅的二次流损失,本质上都归咎于叶栅横向压力梯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单斜丝热线 三维流场测量 二次流 叶高 涡轮
下载PDF
ABS系统多路况下液压制动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杨梅生 章昌伟 +2 位作者 包家汉 江稳 王艳丽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ABS制动系统是保障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部分,针对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非线性和时变性等问题,进行了汽车ABS控制策略对比研究。对直线制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基于AMESim建立了单轮的防抱死液压系统,利用Simulink建立单车轮动力学模型,... ABS制动系统是保障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部分,针对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非线性和时变性等问题,进行了汽车ABS控制策略对比研究。对直线制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基于AMESim建立了单轮的防抱死液压系统,利用Simulink建立单车轮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以滑移率误差及变化率为输入的模糊PID控制策略和以制动力矩变化率为输入的自寻优控制策略。两种控制策略分别在单一干路面、湿路面和制动后1.5 s湿路面突变成干路面多路况,以车速为90 km/h进行ABS制动仿真,将制动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与自寻优两种控制方法能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抱死,自寻优控制方法不仅制动时间更短,而且能更好应对路况突变,验证了自寻优控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佳的制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ABS系统 模糊PID控制 自寻优控制 滑移率
下载PDF
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调节规律仿真研究
20
作者 王园 龚嫚 +2 位作者 彭海勇 汪齐富 黄昕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采用GT-POWER建模,对WP7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高压级旁通阀的调节规律。结果表明,增压系统的总压比、低压级压比和高压级压比均随高压级旁通阀开度的增大逐渐下降,其中总压比受旁通阀的开度变化影响最明显,在75%负荷... 采用GT-POWER建模,对WP7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高压级旁通阀的调节规律。结果表明,增压系统的总压比、低压级压比和高压级压比均随高压级旁通阀开度的增大逐渐下降,其中总压比受旁通阀的开度变化影响最明显,在75%负荷时,随着旁通阀开度的变化,总压比变化幅度达到了2.33。涡轮增压器的总效率随旁通阀开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当旁通阀采用蝶阀时,开度大于一定程度后,总效率下降的速度明显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增压器 可调两级增压 仿真模型 调节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