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成立30周年纪念暨学术交流活动通知
1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896-896,共1页
亲爱的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检验系成立30周年纪念暨学术交流活动,将于2013年11月15日举行。
关键词 学术交流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 检验系 医学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洁雯 季育华 卫蓓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83-85,共3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实验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作者创办了免疫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点带面,...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实验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作者创办了免疫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点带面,喻学于教,并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实验室 教育改革 免疫学试验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细胞损伤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惠清 钟明康 +3 位作者 张洁 倪培华 陈晓宇 李继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及在NASH和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n=15)和NASH模型组(高脂饮食,n=25),第20、22周时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及在NASH和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n=15)和NASH模型组(高脂饮食,n=25),第20、22周时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RT-PCR法检测肝组织ICAM-1 mRNA表达。结果第20周时,模型组大鼠未出现明显肝纤维化;而第22周时,模型组大鼠大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肝纤维化,部分出现早期肝硬化。第20、22周时,血清ALT、TC和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0周时,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ICAM-1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第22周时,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22周时,ICAM-1 mRNA表达与血清ALT、TC和LDL-C成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炎症和纤维化加剧,NASH大鼠的ICAM-1 mRNA表达逐渐增强,提示ICAM-1 mRNA的表达强弱与肝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RT—PCR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学 许育 +3 位作者 李闻捷 俞莹 王昆 张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进程的分级判定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与自动生化仪化学法测定70例正常对照(仅测定PCⅢ水平)、32例慢性中度乙肝、27例慢性重度乙肝、27例肝炎...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进程的分级判定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与自动生化仪化学法测定70例正常对照(仅测定PCⅢ水平)、32例慢性中度乙肝、27例慢性重度乙肝、27例肝炎肝硬化、39例原发性肝癌血清中PCⅢ的含量和肝功能相关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其他常规肝功能项目,如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S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分析不同组别的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与其他检测项目的关系。结果:①血清PCⅢ水平依次为:慢性重度乙肝组(n=27,501.17±191.09)>肝炎肝硬化组(n=27,334.52±139.14)>正常对照组(n=32,298.02±151.02)>原发性肝癌组(n=39,281.42±143.48)>正常对照组(n=70,122.56±92.94);②慢性重度乙肝组血清PCⅢ水平与STB和SDB正相关(均P<0.05),与ALP显著正相关(P<0.01);③肝炎肝硬化组PCⅢ与STB、SDB、TBA及ALP显著正相关(均P<0.01);④慢性中度乙肝组血清PCⅢ水平与AST及ALP显著正相关(均P<0.01);⑤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PCⅢ与STB、SDB、TBA、AST及ALP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PCⅢ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活跃状态,而非肝纤维化的最终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前胶原 肝纤维化 肝硬化 慢性肝病
下载PDF
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新标准的实施与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厚佳 范雪玢 +1 位作者 郑梅芳 胡翊群 《检验医学教育》 2008年第1期34-35,共2页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历来是本科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年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对各学科...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历来是本科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年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对各学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检验医学系2002级和2003级毕业生,均以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论文的要求作为毕业论文的新标准。新标准的实施,给予笔者很多的启示及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
下载PDF
槲皮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卢虹颖 陈娟 +4 位作者 杜圣红 贾培敏 童建华 吴英理 周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6-352,共7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25μmol/L槲皮素对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25μmol/L槲皮素对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株K562R和K562G具有与伊马替尼敏感细胞株K562相似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且不改变BCR-ABL的表达水平。25μmol/L槲皮素处理24 h后,K562、K562R和K562G细胞的G_2/M期百分比明显增加。槲皮素能使γ-H2AX水平明显增高,且上调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槲皮素单药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使细胞停滞于G_2/M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JNK磷酸化水平导致DNA双链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槲皮素 伊马替尼耐药 细胞周期阻滞 DNA损伤 JNK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药物研发进展及其作用靶点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锦燕 郑彧鸣 项明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尽管IFI的流行病学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变化,广谱抗真菌预防措施降低了传统危险因素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一些稀有的真菌病原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尽管IFI的流行病学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变化,广谱抗真菌预防措施降低了传统危险因素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一些稀有的真菌病原体以及部分耐药菌株出现了对现有药物的抗药性,因此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新型抗真菌药物 靶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国1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蕾 吴希 +3 位作者 戴菁 武文漫 丁秋兰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61-269,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栓与止血门诊的118例CVST患者,... 目的:分析中国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栓与止血门诊的118例CVST患者,患者均经2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确诊。收集其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易栓症基因Panel筛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VST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8例CVST患者中,88.1%(104/118)的患者初发CVST年龄<45岁。57.6%(68/118)的患者仅经历1次CVST,33.1%(39/118)的患者发生至少2次静脉血栓,37.3%(44/118)的患者除CVST外,还经历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其他部位血栓。CVST累及的各个静脉窦中,上矢状窦最易形成血栓(77/118),有54.2%(64/118)的患者存在多部位静脉窦同时受累。易栓症危险因素筛查显示,70.3%(83/118)的患者至少携带一个较明确的血栓危险因素,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分别为63/118(53.3%)和38/118(32.2%)。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抗凝蛋白缺陷症(35/66)和抗磷脂综合征(5/66)等,女性患者则以抗凝蛋白缺陷症(20/52)、产科因素(11/47)及服用避孕药(5/47)等为主。血栓危险因素不明的35例患者中,仍有超过30%的患者曾经历反复血栓或其他部位静脉血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遗传性危险因素[危险度(odds ratio,OR)=21.6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9.455~49.544,P<0.0001]和获得性危险因素(OR=10.836,95%CI为4.306~27.270,P<0.0001)均为CVS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遗传性危险因素(OR=2.270,95%CI为1.021~5.048,P=0.044)也是CVST患者反复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人群中,CVST好发于中青年期,70.3%的患者至少携带一个较明确的血栓危险因素,其中遗传性危险因素是CVST的主要病因,检出率达53.3%,明显高于国外报道(遗传性危险因素检出率22%)。携带遗传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CVST或反复静脉血栓的风险显著升高,针对CVST高风险人群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临床特征 遗传性危险因素 获得性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清卷曲螺旋蛋白49对胃癌诊断的价值
9
作者 张华 周诗韵 +1 位作者 李永兴 项明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1441-1443,1449,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卷曲螺旋蛋白49(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49,CCDC49)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组患者和慢性胃炎组患者共288例,其中胃癌患者147例,慢性胃炎患者14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 目的 研究血清卷曲螺旋蛋白49(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49,CCDC49)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组患者和慢性胃炎组患者共288例,其中胃癌患者147例,慢性胃炎患者14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CCDC49水平,统计分析血清蛋白CCDC49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评估血清CCDC49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胃癌组的CCDC49水平为0.251(0.124~1.103)ng/mL,慢性胃炎组的CCDC49水平为0.158(0.080~0.386)ng/mL。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的CCDC49水平分别为0.164(0.094~0.553)ng/mL和0.133(0.034~0.237)ng/mL。胃癌组血清CCDC49水平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CDC49水平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CDC49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CCDC49水平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CDC49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95%CI为0.555~0.779。当血清CCDC49水平为0.554ng/mL时,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2.55%和82.93%。结论 血清CCDC49具有胃癌诊断的潜能,并优于血清CA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C49 胃癌 诊断
下载PDF
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实验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剑飚 樊绮诗 +2 位作者 倪麟 倪培华 姚玉峰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84-790,共7页
目的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探索最可靠的检测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方法选取体检健康人50名,同时从白血病及肾移植患者中分别选取50例,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 目的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探索最可靠的检测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方法选取体检健康人50名,同时从白血病及肾移植患者中分别选取50例,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附红体的感染率,同时选取1例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强阳性的标本,根据GenBank中已收录的猪、牛、羊、猫、鼠等5种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初步建立人附红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结果体检健康人群中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出率分别为32%和24%,白血病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4%和62%,肾移植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8%和68%,同时初步建立了人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但需进一步研究将其完善。结论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最适合临床作为人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瑞氏-吉姆萨染色 吖啶橙 PCR 16S RRNA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晏春根 任光圆 +2 位作者 朱冬芳 倪培华 周惠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14-2418,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5mmol/LHcy与HepG2细胞共孵育,检测细胞内Hcy、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高蛋氨酸饮食诱导小鼠高Hcy血症,分析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GE)、胆固醇(CHO)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5mmol/LHcy与HepG2细胞共孵育,检测细胞内Hcy、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高蛋氨酸饮食诱导小鼠高Hcy血症,分析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GE)、胆固醇(CHO)含量的变化,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Hcy孵育后,各时点HepG2细胞内Hcy、脂质(TGE、CH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vs0h)。高蛋氨酸饮食小鼠各时点血浆Hcy、肝细胞内TGE、CHO含量均显著高于0周(P<0.05),而血浆TGE、CHO含量升高并不明显(P>0.05,vs0周);肝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SREBP-1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0周(P<0.05)。结论:Hcy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可致内源性胆固醇调节通路失调,并使肝细胞合成、摄取甘油三酯、胆固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内质网 应激 脂质代谢
下载PDF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表达黏附分子CD146与细胞的增殖生长状态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瑛 汪年松 +1 位作者 倪培华 王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5364-5368,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是否表达黏附分子CD146,初步探讨CD146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系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 目的:观察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是否表达黏附分子CD146,初步探讨CD146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系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赠)。②实验干预:体外培养的HK2连续观察72h。③实验评估:采用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D146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测定CD146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定位;进一步在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检测CD146的可溶性形式(sCD146)。结果: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传代培养的HK2三四天融合后呈铺路石样铺于培养瓶底,相关抗原检测抗人keratin阳性,抗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CD146 mRNA水平的表达:HK2在培养早期(24h)即表达CD146 mRNA(0.092±0.012),但延长细胞的培养时间似乎并没有进一步改变CD146 mRNA的表达水平(0.097±0.005,0.113±0.015,P>0.05)。③CD146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和定位:CD146不仅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而且在细胞核和胞浆中也有表达。体外培养的HK2相互融合时,位于细胞膜上的CD146表达增强,呈线性、持续性地表达于细胞-细胞间的连接部位,同时胞内的CD146标记也相应增强。④细胞上清液中sCD146的检测:HK2上清液中存在CD146的可溶性形式(sCD146)。培养细胞观察24~72h,sCD146水平在48h升高[(18.00±0.80)μg/L],到72h达到高峰[(29.33±1.22)μg/L],与24h[(13.87±0.46)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组成性地表达CD146,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新的生物学标志;CD146在细胞内外的表达强度有赖于细胞间联系的建立和细胞增殖的程度,CD146在促进细胞生长和维持组织完整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存在CD146的可溶性形式,sCD146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临床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蓓洁 郭雪君 +2 位作者 倪培华 刘瑛 罗艳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和基因型,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0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HAP患者(其中产ESBLs菌者88例为阳性组,非...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和基因型,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0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HAP患者(其中产ESBLs菌者88例为阳性组,非产ESBLs菌者52例为阴性组)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细菌HAP的危险因素。对保留的53株产ESBLs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ICU天数延长、使用三/四代头孢菌素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RAPD分型,3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为27型,1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3型。结论入住ICU时间、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是产ESBLs细菌HAP的主要危险因素;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耐药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伯白菌 危险因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良、恶性腹水生化检测诊断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洁 俞赞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89-1392,共4页
腹水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生化指标较多,包括纤维连接蛋白、乳酸脱氢酶、胆固醇、总蛋白、腺苷脱氨酶、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游离脂肪酸、癌胚抗原、胸苷激酶、假尿嘧啶、端粒酶、... 腹水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生化指标较多,包括纤维连接蛋白、乳酸脱氢酶、胆固醇、总蛋白、腺苷脱氨酶、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游离脂肪酸、癌胚抗原、胸苷激酶、假尿嘧啶、端粒酶、α1-抗胰蛋白酶、葡萄糖和pH值测定等。文章就这些指标的诊断效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水 纤维连接蛋白 乳酸脱氢酶 胆固醇 总蛋白
下载PDF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病原菌16S-rDNA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萍 周与华 +1 位作者 李擎天 郭晓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测序技术鉴定临床感染标本中病原菌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rDNA V3区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与细菌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测序能检测出临床不宜培养的菌属,如支原体属... 目的探讨运用测序技术鉴定临床感染标本中病原菌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rDNA V3区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与细菌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测序能检测出临床不宜培养的菌属,如支原体属、嗜血杆菌属、莫拉菌属等;9种菌属为2种方法共同检测所得,7种菌属的P值均<0.05。结论 2种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细菌培养相结合是临床实践中的一种新的偿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16S—rDNA基因 454焦磷酸测序技术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冬芳 晏春根 +2 位作者 谢青 庄焱 倪培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59-1860,共2页
目的:检测肝硬化及其不同Child分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分析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的多态性及其与肝硬化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离110例汉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静脉抗凝血的PBMCs,... 目的:检测肝硬化及其不同Child分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分析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的多态性及其与肝硬化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离110例汉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静脉抗凝血的PBMCs,流式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别检测PBMCs TLR4蛋白、mRNA及Asp299Gly、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析TLR4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PBMCs TLR4阳性细胞率与mRNA表达正相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Child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0.01);但220例受试对象均未检测到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的突变型。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s TLR4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肝硬化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出现频率低,且与肝硬化疾病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Toll样 基因多态性 肝硬化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方程诊断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翀曌 曹芸 +2 位作者 陈风 孙晓杰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日的评价基于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方程的诊断性能。方法以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测定的99mTc—GFR为标准,测定105例患者SCr及CysC浓度,以KDIGO(2013)指南推荐的eGFR方程计算eGFR... 日的评价基于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方程的诊断性能。方法以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测定的99mTc—GFR为标准,测定105例患者SCr及CysC浓度,以KDIGO(2013)指南推荐的eGFR方程计算eGFR值,再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等系列诊断性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评价各eGFR方程的诊断效率。结果eGFR—SCr/CysC方程在临界值为90、60和45mL/min/1.73衍时,其阳性似然率(分别为9.3、30.1和13)和比数比(分别为21.1、68.4和39.4)最高,诊断性能最佳;当eGFR临界值取60mL/min/1.73m2时,eGFR—SCr/CysC的阳性似然率和比数比为30.1和68.4,SCr/CysC联合方程最能确定诊断,而阴性似然率在0.33—0.49之间,均不能有效排除诊断;eGFR—CysC的诊断性能稍优于eGFR—SCr。将方程两两联合的平行试验只有当eGFR临界值取60mL/min/1.73m2时,eGFR.(CysC+SCr/CysC)的阳性似然率和比数比(20.8,94.5)都最高,最能确定诊断;平行试验的eGFR阴性似然率(0.12~0.22)均比eGFR单独试验的阴性似然率(0.33~0.49)低,较排除诊断的能力增强。结论临床使用eGFR应考虑同时检测血清SCr和CysC的浓度,运用eGFR—SCr/CysC联合方程评价肾损害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酐 胱抑素C 慢性肾病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Toll样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惠平 倪培华 +1 位作者 吴洁敏 童菊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炎症性肠病(IBD)患者TLR4(Asp299Gly、Thr399Ile)和TLR2的基因(Arg677Trp、Arg753Gln)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IBD的相关性,并与其他国家不同人群中该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IBD组(n=84)和健...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炎症性肠病(IBD)患者TLR4(Asp299Gly、Thr399Ile)和TLR2的基因(Arg677Trp、Arg753Gln)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IBD的相关性,并与其他国家不同人群中该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IBD组(n=84)和健康对照组(n=135)进行TLR4(Asp299Gly、Thr399Ile)和TLR2的基因(Arg677Trp、Arg753Gln)多态性检测,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在IBD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TLR4突变基因(Asp299Gly、Thr399Ile)和TLR2突变基因(Arg677Trp、Arg753Gln)。结论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和TLR2基因(Arg677Trp、Arg753Gln)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IBD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在其他国家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可能是由种族差异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TOLL样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健康人群外周血各类血细胞CD55/CD59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磊 胡翊群 姜叙诚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外周血细胞CD55/CD59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膜上CD55/CD59表达。结果80名健康人外周血不同类型的血细胞膜上CD55/CD59表达不同。正常红细胞CD55/CD59双阳性的红细胞...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外周血细胞CD55/CD59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膜上CD55/CD59表达。结果80名健康人外周血不同类型的血细胞膜上CD55/CD59表达不同。正常红细胞CD55/CD59双阳性的红细胞中位数为85.100%,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细胞<0.200%;正常中性粒细胞双阳性细胞中位数为99.900%,PNH细胞<0.100%;单核细胞双阳性细胞的中位数为93.000%,PNH细胞<2.900%。淋巴细胞双阳性细胞中位数为72.600%,PNH细胞<18.000%。正常淋巴细胞中所含的PNH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细胞(P<0.01),且主要为T淋巴细胞。结论健康人的外周血各种血细胞CD55/CD59表达不同,分析结果有助于对PNH等干细胞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5 CD59 流式细胞仪 外周血细胞
下载PDF
HLA-G基因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洁雯(综述) 彭承宏(审阅) +1 位作者 胡翊群(审阅) 胡洪亮(审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5-1087,1093,共4页
关键词 HLA-G 免疫耐受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